現用的語文教科書中的閱讀教材, 是按反映生活的內容為主,兼顧表達方式、文學體裁來編排的。 具體到每一學期,又是以相對獨立的單元作為整體, 以單篇課文作為教學“元”來實施的,具有系統性和科學性。 單元之間、階段之間互相銜接,逐步遞進,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每個閱讀單元都安排有講讀課文和自讀課文。 單元前有單元提示,講讀課文前有預習提示和閱讀提示,自讀課文前有自讀提示,在教學過程中,師生要重視提示的作用。
單元提示為教師明確了該單元的教學目標,指出了教學重點,突出了教學難點,是教師取舍教學內容,把握知識層次的依據。 它能幫助教師解決事無巨細、 雜亂無章的授課方法,掌握教學的“度”。 單元提示為學生指明了學習方法。 它能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主次不分、難點不清、面面俱到的學習方法,同時學生還能對照提示提出的目標來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有利于查漏補缺,改進學習方法。 單元提示還為教師深入鉆研教材, 實施單元教學,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一種契機。 新教材聯系生活, 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段的思維特點, 按照學生接觸社會范圍的廣狹, 難易有序、層次井然、有梯度地安排單元課文,構思精密,思路清晰,有利實施單元教學,改變以單篇課文作為教學單位的傳統教法, 能解決一些以往教學中存在的弊端。
單元提示把本單元的整體教學目標宏觀地展示給了師生,但目標的落實,還要通過單篇教學來進行。 具體到每一篇課文,其目標又各有側重,因此在教學時,應在單元提示的整體目標下,落實好預習提示(閱讀提示和自讀提示)中的目標,掌握重點,解決難點,這是實施教學目標的關鍵。
講讀課文承擔了本單元主要的教學任務,是教學重點,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做好示范。 通過示范作用,讓學生掌握閱讀分析這類文章的方法和規律, 要體現 “舉一”的作用。 要做好這一點,教師必須精心研究,預習提示,找出提示中的教學目標,有的放矢地去處理教材,學生要能根據“提示”中的啟發性問題去預習課文, 去理解思考這些問題,做好課前的“熱身活動”。
作為“反三”的訓練和鞏固,自讀課文起著重要作用,它與講讀課文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對與以學生為主體作用的自讀課文,看清提示的要求, 找出問題進而去閱讀是很關鍵的。 只有帶著問題去閱讀,加上教師的提示、引導、點撥、釋疑,將講讀課學過的知識加以運用,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才能達到學習的目的。
單元提示提出的目標,是本單元的主要目標,應貫穿在教學的始終,每篇課文提示中的目標,就作為本課的主要目標,作為本單元的輔目標, 把主目標和輔目標有機結合起來,才能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