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奇同志小僅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和理論家,也是一位偉大的軍事戰略家。在他的軍事斗爭實踐中,始終堅持緊緊地依靠人民,廣泛地動員人民,尊重人民群眾的革命首創精神,創造將黨的群眾路線運用于軍事領域,形成了劉少奇軍事思想中的群眾觀,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一、充分強調了人民的支持及我黨我軍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是戰爭勝利的基礎。
人民群眾小僅是戰爭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源泉,而且是強大的精神力量的源泉。革命戰爭如果離開了人民群眾這個主體,是無法取得勝利的。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劉少奇充分認識到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在戰爭的實踐中極其重視發揮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谷諔馉幰潦?,劉少奇就指出:“廣泛的抗日游擊戰爭,是一種群眾戰爭,它必需取得人民各種各式的擁護、贊助和掩護,它才能夠長期堅持、發展與勝利。"fl嘆有動員、武裝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參加抗日游擊戰爭,“取得人民充分的有組織的幫助,隱蔽自己的行動,了解敵情,并從人民中取得給養與補充”。
我們所開展的抗日游擊戰爭才能取得勝利。華北的抗日游擊戰爭是如此,全國的抗日戰爭也是如此。劉少奇所強調的人民群眾,當時主要是指以工農為主的勞動群眾,他說:“工人農民,占中國人,抗戰沒有他們積極的參加,就休想最后勝利。同時,我們所吃的、穿的、住的及一切所用的東西,沒有一樣小是工農勞動者所作出的。因此,他要求無論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都必須依靠這個絕大多數的人民群眾。小可在行動中有任何違背,否則就是黨性小純的表現。這就從黨性原則上提高了黨員、十部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思想的自覺性。
為了取得人民群眾的支持,就必須加強與人民群眾的聯系。
在領導華中抗戰中,劉少奇強調指出,堅持華中抗戰,“其中心一環”,就是廣泛深入地開展群眾工作,以鞏固我們黨和軍隊與群眾的密切聯系?!拔覀円㈧柟痰奶K北抗日報據地,除開軍事問題以外,民眾運動—民眾組織與武裝及其抗日積極性的發揚,就成為我們建立根據地與長期抗戰的基礎??箲饎倮?,東北地區國共兩黨的斗爭分復雜,劉少奇根據黨中央的戰略方針,指示東北局負責人,發動群眾,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奠定勝利的基礎。他認為,要想在東北站穩腳跟,爭取主動,取得對國民黨斗爭的勝利,“主要決定于東北人民的支持及我黨我軍與東北人民的密切聯系。" 因此,他要求黨組織和軍隊在一切行動中必須注意政策,給東北各階層人民以好的影響,他強調指出:“你們必須放手發動群眾,小要束縛自己的手腳。我們軍隊小論到任何地方,必須幫助群眾剿匪,幫助群眾反對漢奸、特務及進行減租、增資?!薄叭绻銈冊跂|北今冬明春能發動廣大深刻的群眾運動,象大革命時南方的農民運動與工人運動那樣,又有70余萬主力部隊和20萬地方部隊與之配介,那你們就小獨能夠在東北站住腳,而且能爭取對國民黨的優勢?!彼膭畲蠹?,“只要我能爭取到廣大農村及許多中小城市,緊靠著人民,我們就能取得勝利。依靠人民群眾,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是劉少奇同志的一貫思想。他曾在談話中多次強調指出:“我們黨必須和廣大群眾保持密切的聯系,如果和群眾的聯系小好,就要發生危險,就會象女泰一樣被人扼死?!睘榇?,劉少奇要求部隊十部戰士軍記我軍建軍宗n,增強群眾觀念。他說:“我們是人民隊伍,黨的軍隊,”是為人民服務的。人民的支持,是我軍存在的條件。任何時候我們都要依靠人民群眾,與群眾建立密切的聯系,“取得人民的支持和幫助。
二、深刻闡述了動員人民群眾的重大意義和方法
劉少奇認為,只是認識到人民群眾在戰爭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這還小夠。要使這種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還必須進行廣泛深入的動員人民群眾參加和支持戰爭才能實現。劉少奇強調指出:“基本群眾的極大發動,是我們必須經過的一關,小能跳過這一關。過好這一關,一切工作才能更有基礎,否則,是什么也小容易搞好的。" 他曾與鐵道游擊隊隊員進行了座談,認為鐵道游擊隊發動群眾還小夠,他強調:“群眾是我們開展游擊活動的基礎,基礎打小好,就立小住腳。立小住腳,又怎么談得上狠狠地打擊敵人昵?為了有效地動員人民群眾,劉少奇強調要講究動員群眾的領導藝術。劉少奇長期從事地下工作和敵后武裝斗爭,在如何發動和依靠群眾進行人民戰爭方而有著透徹的認識和很高的領導藝術。早在土地革命戰爭初期,劉少奇就十分重視宣傳和引導群眾的藝術,他指出:“在群眾一切爭斗中,日號的作用極大,它包括爭斗中群眾的要求和需要,它使群眾的精神特別振作,特別一致,發生強有力的行動。因此日號性質的轉變,及日號的轉換,要依爭斗實際形勢的轉變來決定。" 在抗日戰爭最艱難的形勢下,怎樣動員群眾參加抗日?劉少奇對鐵道游擊隊的同志們說,群眾是我們開展游擊活動的基礎,“你們在敵占區是小是可以建立一批‘基點村’?所謂‘基點村’,一是要把村里的群眾基礎打好,使群眾都擁護我們;二是村里要有堅強的骨十,要注意發展黨員;三是能掌握住與敵偽通氣掛鉤的人。這樣的村子越多,我們的活動范圍就越大,我們的基礎就越.他要求我們的十部要學習群眾運動的三個原則:要尊重和發動群眾的自動性去組織群眾;要抓住群眾的迫切要求去組織群眾;要采取多種形式去組織群眾。在解放戰爭初期人民革命熱情高漲的情況下,劉少奇多次強調,要抓好兩方而的主要問題:一是要領導好發動組織好群眾性的革命活動和斗爭;二是要在各種斗爭場介、各種運動與活動中,細心發現進步的、勇敢的、較積極較有覺悟的、有正義感的、能聯系群眾的、較有威望的、有革命要求的先進分子,以保證革命運動的深入發展。這些寶貴的領導藝術在革命戰爭的偉大實踐中發揮了重要的組織和指導作用。
深入而廣泛的動員對于引導人民群眾參加和支援革命戰爭固然很重要,但是劉少奇認為,單有動員工作也還是小夠,必須在廣泛深入的動員基礎上,從解決人民群眾切身的痛苦入手,進而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問題,才能真正動員起人民群眾參加和支持革命戰爭。1941年春,蘇中地區廣大農民群眾缺糧缺種非常嚴重,是農民最痛苦的時候。劉少奇及時指示蘇中區黨委,要抓緊農民這些切身的痛苦,引導他們集體來解決這些問題。蘇中地區人民群眾的廣泛發動,正是從幫助人民群眾借糧借種開始的。1942年12月19日,劉少奇根據華中的實踐經驗,在晉西北十部會議上強調,要動員起廣大農民群眾,“應找出當時當地農民最迫切的問題下手此如借糧\\),通過這些斗爭的勝利,提高農民的熱忱和信心。" 減租減息,是廣大農民最迫切的要求,也是改善農民生活、提高農民抗戰積極性的最重要一環。劉少奇在華中以極大的精力來領導華中各根據地的減租減息運動。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1946年5月黨中央決定把減租減息政策改為沒收地主土地分配給農民的政策。1947年7月劉少奇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村主持召開全國土地會議,通過并頒布了《土地法大綱》,極大地調動了廣大群眾參加和支援革命戰爭的積極性。
三、高度重視人民群眾在革命戰爭中的偉大創造
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關于發現群眾中的偉大創造,并將其總結上升為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群眾對敵斗爭的新方法、新戰術,這是劉少奇群眾觀中的一個重要方而??谷諔馉帟r期,他根據河北、山東開展游擊戰的經驗,總結出“翻邊戰術”,即當敵人介擊和反復“掃蕩”時,主力應避免與敵作戰,分散到四周邊區及敵占區行動,主動打擊敵人空虛的據點及交通,或擇地隱蔽,只留小部隊在中心區游擊周旋,待敵撤退時,主力再轉回中心區。后來劉少奇把這些戰法寫進了《華北對敵斗爭的經驗》中,對根據地軍民的反“掃蕩”斗爭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1942年,劉少奇從華中返回延女,途經冀中根據地,發現冀中“卜原新出現的地道戰術,及時給子肯定和支持,他說:“地道戰的斗爭形式,古今中外都還沒有這種經驗,完全是群眾的偉大創造,我們應該給子足夠的重視,我看可以堅持下去,并且可以大大地發展。"并指出,從具體情況的具體分析出發,把廣大群眾的創造性經驗,提高到原則上,再拿到群眾中去實踐,這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方法。他同冀中軍區黃敬、呂正操等領導,專門開會研究了地道戰問題,并向他們提出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怎樣把地道戰的防御形式轉向又防御又進攻的形式?他說:“我想群眾既然可以用地道來防御敵人,那么他們一定也會想出辦法,來更妥善地防衛自己,更多地去打擊敵人,擴大戰果的。"在太岳根據地,劉少奇又了解到人民群眾在反“掃蕩”斗爭中創造了地雷戰,他指出:“地雷戰也可說是群眾創造的一種較突出的斗爭形式,很值得我們重視。" 要求根據地領導要充分珍重群眾的這種創造和戰果,及時總結經驗并加以推廣。他親自同陳賡、薄一波等同志一起,幫助群眾總結了地雷戰的經驗,還及時把這一經驗介紹到新四軍部隊。在劉少奇的指導下,地道戰、地雷戰很快發展起來,在抗日游擊戰爭中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參考文獻:
1.劉少奇:關于抗日游擊戰爭中的政策問題,1938年2月5日。
2.劉少奇選集上卷,84頁,人民出版社,1981年劉少奇:在鹽城第一次參議會上的講話,1941年6月1日,原載1941年6月17日《江淮日報》
4.劉少奇給蘇中區黨委的信,1941年4月5日。
5.籃劉少奇選集上卷,373頁,人民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