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部隊進行格斗實戰化訓練一定要切實把握住實戰化訓練的內涵,建立正確的認識,才不至于偏離軌道。下面通過對格斗實戰化訓練中存在的幾種錯誤認識進行分析,希望能夠正本清源,使官兵建立起對格斗實戰化訓練的正確認識,確保我軍特種部隊的格斗實戰化訓練按正確的方向發展。
1練習套路就能具備格斗能力
套路是中國武術特有的一種練習方式,是將一些有攻防含義的動作按一定的順序連結起來進行練習的方式,創編它的目的是便于傳授、記憶和訓練。它的特點是將一些動作按編排好的順序在非對抗狀態下進行單兵練習,不涉及到對抗。格斗是兩人之間或多人之間徒手或持器械進行的直接肢體對抗,它的特點是在激烈對抗情況下運用技術進行攻防,技術的運用是隨機應變的,是沒有任何固定順序的。格斗能力是一種對抗能力,必須要通過對抗性的訓練與比賽來獲得。所以說,只練習套路是無法具備真實的格斗能力的。如果要將套路技術轉化為實戰所需要的技術,必須經過實戰對抗的訓練與比賽。
2進行喂手練習就能具備格斗能力
兩人配對練習是指兩人按照規定好的動作去配合進行練習的一種方式。在傳統武術的練習中,它稱為"喂手",也就是配合者按照要求主動配合操練者練習相關動作,以幫助操練者掌握所練習動作。它是提高動作應用能力必須經過的過程和手段,目的是使練習者提高動作的熟練性、規范性,掌握動作的路線、步驟、發力、節奏,從而建立起對該技術動作的條件反射。
實戰格斗能力是在激烈的對抗中自如地應用技術動作去攻防的能力,是在沒有配合情況下運用技術的能力,是建立在沒有對手配合情況下的條件反射。而喂手練習建立起的是與對手配合狀態下的條件反射,因此它和實戰有著巨大的差距。在沒有配合的情況下能夠熟練準確地運用技術迅速制服敵人的能力才是我們需要的格斗能力。
3兩人對打就是對抗訓練
有人認為在訓練中只要讓兩人對打就是進行對抗性訓練。當士兵只是掌握了簡單的攻防技術,攻防技術運用還不熟練,還不具備對抗準備能力,就貿然進行實戰對抗訓練,結果可能導致大量受傷情況的出現。這種做法是對對抗性訓練的曲解。
科學的對抗性訓練一定要遵循訓練的規律,循序漸進,作為組訓者要對訓練的每一個過程都很清楚,能對訓練的每一個細節進行有效控制,知道怎樣合理地安排訓練的內容、量和強度,在練習具有危險性的動作時知道怎樣安排有效地保護和幫助,能夠循序漸進地增強士兵的能力。在訓練到了一定的階段,士兵具備了對抗能力的基礎上再進行對抗訓練。
4格斗訓練始終要結合戰術背景
部隊訓練的目的就是要具備完成作戰任務的能力,即在戰術背景下熟練運用格斗技術的能力。這種能力的發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具備核心能力,對格斗技術而言,就是快、準、狠地完成技術動作的能力;第二階段在具備核心能力的基礎上結合戰術背景的訓練。部隊的訓練要緊密貼近實戰,按照實戰的要求,結合一定的戰術背景,在樓房、水溝、叢林、機艙、泥地等場所進行訓練,讓士兵感受戰場的真實環境,在模擬的實戰環境中錘練格斗技能。但進行結合戰術背景的訓練必須有一個大前提,也就是要以官兵具備核心能力為基礎。
如果核心能力不具備,而一味結合戰術背景進行訓練,那就是沒抓住重點,只是注重外在的形式,是遠遠達不到作戰的要求的。
5訓練中要對要害部位進行攻擊
在最短的時間,以最快的速度、最狠的力度、準確地攻擊敵方最薄弱的要害部位,這是實戰格斗的要點。訓練的目的就是要獲得這種能力。但訓練和實戰畢竟有區別,實戰時根本不需要考慮安全因素,但訓練卻必須考慮安全因素。任何一種格斗形式在訓練和比賽中都是不允許攻擊如后腦、咽喉、襠部這些要害部位,可以設想,如果在訓練中允許對要害部位進行攻擊,必會導致大量受傷情況的發生,將會極大影響到訓練的正常進行,這與科學化訓練的要求是相悖的。因此,訓練中我們必須要把握好提高能力和預防事故二者之間的辯證關系。
6掌握一招制敵技術就具備一招制敵能力
很多人認為部隊所練習的捕俘技術就是一招制敵技術,掌握了這些技術就可以一招制敵了,這種認識的錯誤之處在于混淆了技術和能力的概念。掌握了技術并不等于就具備了能力,技術轉化為能力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分三步,第一步是掌握技術,第二步是提升能力以增強技術的威力,第三步是通過實戰對抗訓練將技術實踐化,從而能在激烈的對抗中自如地運用技術。只有經過上述三個過程,具備了足夠的能力,然后滿足兩個必要條件,即,一是具備足夠的威力,能準確地攻擊到對方的薄弱部位,二是對手與你的水平差距非常大,才能真正地達到一招制敵。
參考文獻:
[1]范偉。部隊格斗訓練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軍事體育學報,2013,32(3):45-47.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