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量信息系統裝備不斷列裝部隊,部隊信息系統裝備綜合集成建設全面提速,有力推動了部隊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的轉變。戰爭形態決定訓練形態,作戰方式決定訓練模式。信息系統裝備是陸軍信息系統裝備綜合集成建設的重點,是支撐體系作戰的物質基礎。與傳統的作戰平臺相比,信息系統裝備構件精密、體系復雜、造價昂貴,這就使得能夠規避訓練風險,減少實裝消耗,提高訓練效益的模擬訓練成為信息系統裝備運用訓練的重要方式。與機械化條件下訓練相比,信息系統裝備運用模擬訓練的內容、方法和手段都顯著不同,如何深化認識,積極探索信息系統裝備運用模擬訓練的概念、特點及要求,理清信息系統裝備運用模擬訓練體系構建的基本需求,成為推動軍事裝備訓練基礎理論研究與創新發展,把綜合集成建設不斷引向深入的重要課題。
一、信息系統裝備運用模擬訓練相關概念
(一)信息系統裝備
信息系統裝備是構成軍事信息系統的電子信息裝備的統稱,包括指揮控制、預警探測、偵察情報、軍事通信、導航定位、信息對抗和信息安全等裝備。
陸軍信息系統裝備與主戰裝備、保障裝備構成了陸軍裝備體系,是信息化條件下陸軍作戰的神經中樞,是支撐體系作戰能力生成的物質基礎。通過信息系統裝備的鏈接,作戰體系中偵察情報、指揮控制、火力打擊、通信保障、綜合保障等作戰要素融合一體,使信息力、打擊力、機動力、保障力高度聚合和精確釋放,實現體系作戰效能最大化。
(二)裝備運用
裝備運用一詞目前尚沒有權威的規范的解釋。
《辭?!分袑\用的解釋是靈活使用?!盾娬Z》中有"火力運用""軍兵種運用"等詞條,例如火力運用是對各種火力的組織和使用。因此,借鑒運用的概念,可以給出裝備運用的定義。裝備運用是根據裝備特性,為發揮其最大效能而進行的有目的的裝備使用,是裝備交付部隊之后人裝結合生成戰斗力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其實質是:各級指揮員在基本的作戰任務和戰場環境中,緊緊圍繞所屬部(分)隊裝備的戰術技術性能,對裝備戰斗編配、戰斗任務、戰斗使用及戰斗行動等進行的計劃、指揮、協調與控制活動。
提到裝備運用,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另外兩個詞,即裝備使用和作戰運用。裝備使用是指按照編配用途、技術規程和安全規定操作裝備的活動。作戰運用是按其戰術性能和編配用途,通過合理的編組、部署和控制,完成既定的作戰任務。要實施裝備運用必須首先掌握裝備的功能操作,裝備運用是在掌握裝備操作技能的基礎上進行的。而裝備作戰運用通常是將人和裝備實力放在特定作戰背景及戰場環境中進行的。
從表面上看,雖然裝備運用與作戰運用都需要研究戰斗部署、指揮與協同等問題,但兩者有本質差別。裝備運用所研究的戰斗部署,主要是基本條件下依據裝備特性和效能分析得出的基本戰斗編組樣式、基本配置樣式;而作戰運用所研究的戰斗部署,主要是實裝、實情、實地的戰斗編組和陣地配置,是指揮員根據作戰環境和條件,依據基本戰斗編組樣式、基本配置樣式等采用的具體編組方式和配置方法,是指揮員指揮藝術的重要體現。
裝備運用與裝備使用、作戰運用的關系應該是:裝備使用是基礎,側重于單裝的功能操作,是裝備特性和效能發揮的基本保證;裝備運用是橋梁,側重于基本條件下對裝備的編組控制,所形成的裝備運用基本規律和基本方法是實施作戰運用的根本依據;作戰運用是裝備使用、裝備運用原則與方法、指揮藝術的集大成,側重于具體任務條件下對裝備的編組控制和靈活運用。三者關系如圖1所示。
(三)信息系統裝備運用
既然裝備運用是為了發揮特性和效能,那么信息系統裝備運用是指根據信息系統裝備的特性,將部隊各作戰要素、作戰單元有機融合,實施整體聯動,發揮裝備體系的最大作戰效能。
與以往裝備運用相比,信息系統裝備運用不以作戰平臺數量的簡單累加來提升作戰能力,而是以信息系統裝備為物質依托,通過發揮信息技術和信息力的主導作用,形成以信息系統裝備為核心的網絡化體系結構,最大限度地凝聚所有作戰能量,并根據作戰需要做到精確、高效、協調、有序釋放于戰場。因此,對于信息系統裝備運用來說,其突出的特點表現在:物理構成上互聯組網;業務處理上信息共享;決策控制上分布指揮;行動樣式上要素聯動;作用效果上快速精確。
(四)信息系統裝備運用模擬訓練
信息系統裝備運用模擬訓練是指為熟練掌握信息系統裝備的操作使用和體系運用,充分發揮信息系統裝備的作戰效能,依托模擬訓練環境而開展的訓練活動。
信息系統裝備運用模擬訓練的實質是以模擬環境為平臺,以網絡化的信息系統裝備為"血脈",通過數據的廣泛融合和信息的快速流動,把各類作戰力量、系統、資源聚合成一個整體;其作用機理是發揮信息流對物質流、能量流的主導作用,達成從信息優勢到決策優勢,并轉化為行動優勢。因此,理清信息系統裝備運用模擬訓練需求,構建信息系統裝備運用模擬訓練體系,加強信息系統裝備運用訓練,是推進作戰單元合成、作戰要素集成、作戰體系融合,形成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的重要途徑。
二、信息系統裝備運用模擬訓練特點
(一)訓練對象從基層主體向多元主體轉變
信息系統裝備在體系作戰中的廣泛運用,促進了部隊指揮方式與手段的變化,對信息系統裝備運用模擬訓練來說,其受訓對象從傳統的以基層官兵為主體,轉為包括首長機關在內的指揮、保障、操作人員為主體??梢哉f,信息系統裝備運用模擬訓練的對象,從首長機關到分隊軍官,從作戰人員到保障人員,大大拓展了傳統的受訓范圍。從與信息系統裝備的作用關系看,可分為信息系統裝備指揮人員、保障人員和操作人員;從受訓對象層次看,可分為首長機關、分隊軍官和士兵。
(二)訓練內容從單裝操作向體系運用轉變
信息系統裝備的運用促使了部隊從只要熟練掌握單個平臺即可發揮裝備作戰效能,轉為必須熟練掌握裝備的整體系統才能發揮作戰效能,要素聯動已成為信息系統裝備運用的典型特征之一。因此信息系統裝備運用模擬訓練的內容須按照相互關聯、逐級遞進的要求進行設置,可分為操作技能訓練、分系統訓練和全系統訓練。在操作技能訓練的基礎上,增強分系統要素聯動訓練,突出全系統融合訓練。
(三)訓練手段從平臺依托向網絡支撐轉變
信息系統裝備運用的互聯組網特征,要求信息系統裝備運用模擬訓練必須從以單個裝備平臺為依托,轉向以互聯互通的網絡為支撐。一方面,信息系統裝備運用本身以網絡平臺為基礎,模擬訓練環境需建設模擬通信網絡,模擬部隊實際通信條件,聯接不同信息系統裝備模擬平臺,構成一個相互聯系、相互支持的網絡體系,滿足聯動模擬訓練需要。另一方面,依托模擬訓練網絡環境,能夠使訓練形式不受時間與空間的制約,實現施訓人員與受訓人員的雙向互訪,實現訓練資源實時共享、訓練保障集約高效。
(四)訓練考核從經驗判斷向標準量化轉變
訓練考核標準化是實現科學訓練評估的重要標志,也是提高信息系統裝備訓練效果的重要保證。在信息系統裝備運用模擬環境建設中,須同步配套信息采集與考核系統,為訓練考核提供手段支撐,以確保在信息系統裝備運用模擬訓練中可實施細化、量化的考核,全面、準確、客觀評定訓練成績,促進訓練考核從經驗判斷為主,轉向以標準化、定量化為主。同時,通過訓練考核系統也可對訓練結果進行分析,查找存在問題,制定改進措施,促進信息系統裝備運用模擬訓練方法更加科學,訓練效果不斷提高。
三、信息系統裝備運用模擬訓練總體要求
(一)訓練對象
信息系統裝備整體效能的充分發揮,需要多類人員協同配合。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類:
1.指揮人員
主要是指組織和運用信息系統裝備的指揮員和機關參謀。其中,指揮員包括指軍、師、旅、團軍政主官,各級機關部門領導和分隊指揮員。參謀人員是指軍、師、旅、團機關的參謀軍官。
2.保障人員
主要是指負責信息系統裝備聯試聯調,軟件安裝、維護、管理及安全防護的專業技術人員。通常包括機要部門、指揮自動化站、通信保障部(分)隊等單位的專業技術軍官和士兵。
3.操作人員
主要是指負責直接操作信息系統裝備的士兵。如雷達、電臺、偵察設備等裝備的操作手。
(二)訓練目標
信息系統裝備運用模擬訓練的總體目標是:實現信息系統裝備的綜合集成模擬訓練,提高受訓人員的信息系統裝備手段運用能力、業務運用能力、體系運用能力、網絡保障能力和維護保障能力。其中重點是前三種能力:手段運用能力重在對信息系統、設備和工具等指揮手段的操作使用,是勝任崗位工作的一種基本技能;業務運用能力重在利用保障資源,合理安排規劃、組織完成任務,是勝任崗位工作的業務能力;體系運用能力重在依托信息系統協調保障要素,控制保障單元是勝任崗位工作的綜合能力。
當然,不同的崗位人員對應不同的能力要求,信息系統裝備運用模擬訓練的具體目標包括:
1.所有受訓人員
熟悉信息系統裝備的主要性能,強化信息系統裝備操作技能訓練,重在提高信息系統裝備手段運用能力的培養。
2.指揮人員
了解信息系統裝備的構成體系,掌握信息系統裝備在基于信息系統體系作戰中的組織運用方法。重點是按照"明確技術需求、熟悉指揮流程、善于創新運用"要求,加強信息系統裝備業務運用能力和體系運用能力的培養。
3.保障人員
掌握信息系統裝備的結構原理、性能、使用、維護,掌握通信網絡的構建和信息系統裝備的安裝、調試、維護和故障排除。重點是按照"了解指揮需求、精通信息技術、善于攻關解難"的要求,加強信息系統裝備網絡保障能力和維護保障能力的培養。
4.操作人員
熟悉本專業信息裝備的結構原理,掌握本專業信息系統裝備的操作技能和使用方法。重點是按照"清楚功能要求、專業技能嫻熟、善于裝備操作"的要求,加強信息系統裝備專業操作技能的培養。
(三)訓練要求
信息系統裝備運用模擬訓練作為創新性實踐活動,必須準確把握信息系統裝備運用的整體性和聯動性,強化信息主導和體系運用,確保受訓人員信息素養和五種能力的全面提升。一是訓練科目上要"注重集成、突出整體",在打牢操作技能訓練的前提下,強化要素聯動和組網運用,科學構建訓練科目體系。
二是訓練模式上要"因才施訓、逐級遞進",充分考慮受訓人員的差異性、要素單元的獨立性和裝備體系的整體性,設計科學合理、交叉迭代的組訓方式。三是訓練手段上要"虛實結合、導控靈活",設計高度逼真的模擬訓練環境,充分發揮模擬訓練環境的條件優勢,達到人機結合的最佳效果。四是訓練考核上要"標準量化、全程跟蹤",考核內容和指標全面體現訓練的難度和強度,準確反映訓練的效率和精度,為受訓者提供全系統、全過程的量化考核。
四、信息系統裝備運用模擬訓練研究思路
信息系統裝備運用模擬訓練應緊緊圍繞"能打仗、打勝仗"的強軍目標,滿足信息系統裝備指揮人員、保障人員和操作人員勝任崗位的需要,確立"以崗位定能力、以能力定內容"的研究思路,構建一個體系,提升五種能力,為培養信息系統裝備運用人才奠定堅實基礎,研究思路如圖2所示。
參考文獻:
[1]譚凱家?;谛畔⑾到y體系作戰裝備運用研究[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12.
[2]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全本)[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1.
[3]趙軍,李樹廣,諸雪征。關于裝備運用的基本理論問題研究[J].裝備,2013,(10)。
[4]任連生?;谛畔⑾到y的體系作戰能力概論[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0.
[5]南京陸軍指揮學院。信息系統作戰運用[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