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了馬列主義和毛澤東軍事思想精髓的鄧小平國防教育思想是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關于新時期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科學論斷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產生于革命戰爭年代,在 1977年對教育領域撥亂反正的背景下得到了進一步發展,1985 年發出了“要向人民群眾進行生動實際的國防教育,增強國防觀念”的通知,同年頒布的《高等學校學生軍事訓練大綱》更是承前啟后。2013 年9 月,教育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頒布的“關于全面提高學生軍事訓練質量的通知”( 教體藝[2013]1號) 則是在新階段結合國防安全形勢對鄧小平國防教育思想的新繼承。因此,認真剖析、系統研究并創新理解鄧小平國防教育思想,對今后國防教育工作具有重大指導價值。
一、鄧小平國防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
鄧小平國防教育思想主要圍繞國防教育的重要性、國防教育的社會結構、國防教育與愛國主義、國防教育與現代化,以及國防教育的對象和內容等命題展開論述,體現出了兩大特征。
( 一) 用系統論觀點看待國防教育一是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范疇囊括全民國防教育內容。對此,鄧小平提出,“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國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1].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途徑和手段多樣,其中重要的一點則是通過加強國防教育來形成綜合國力的靈魂---民族凝聚力,其依據則是“五種革命精神”的提出。他要求,“我們一定要在全黨和全國范圍內有領導、有計劃地大力提倡社會主義道德風尚,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提高民族自尊心”[2],唯有如此,青年一代才能通過愛國主義和集體精神教育形成榮譽和使命感,而愛國主義又是國防教育的核心和靈魂所在。由此,國防觀念養成和軍事技能掌握,是形成對國家、集體組織紀律性的基本途徑之一。不言而喻,鄧小平國防教育思想和其精神文明建設理論之間存在本質相通性。
二是用全民國防教育內涵指導學校國防教育工作。相比于學校國防教育,全民國防教育又是一個總規劃和綜合性社會系統工程,前者是后者的基礎組成部分。軍隊是全民國防教育的主體,但學校國防教育是其基礎,學生國防素養程度從根本上關系到國家整體國防戰略的實現與否。學校國防教育也是一個整體,既要對大學生群體展開國防教育,此舉是國家和民族生存發展的現實需要,要像重視計算機學習那樣對青少年加強國防教育,樹立終身國防教育思想,這是國防教育面向未來的重要舉措。
2001 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規定: “學校的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從法律角度重釋了上述論斷。關于學校國防教育的內容,鄧小平國防教育思想中也作了相應闡述,既包括軍事理論教學,如政經、軍事科技、戰略形勢和地緣安全,也包括技能訓練等,而貫穿其中具有提綱挈領意義、最為核心的部分是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耙眯┲袊鴼v史,懂得外國侵略中國的歷史”,學校的教育教學制度、師資設施等方面保證了歷史國情教育的效果,因而具有基礎性地位。
進入新世紀以來的一系列文件精神,更是鄧小平國防教育思想的時代性落實。教體藝[2013]1 號文件中進一步規定要“提升軍事理論教學的德育價值……充分發揮其特殊育人功能”[3].
( 二) 用經驗、矛盾論觀點分析國防教育一是在經濟與國防建設的論斷上,鄧小平進一步繼承了毛澤東思想的基本結論,強調越是和平年代越要重視國防。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由于很長一段時期的和平環境影響,且對國防建設指導思想的戰略型轉變缺乏實質掌握,產生了國防可有可無的思想。對此,他嚴肅指出,現在戰略態勢并不有利于我們,必須重視國防建設,對戰爭應始終保持警惕,居安思危,有備無患。一方面,他強調“在較長時間內不發生大規模的世界戰爭是有可能的,維護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另一方面,他也再三指出,“大仗”一時可免,“小仗”難逃。并在客觀分析當時的世界和周邊安全態勢上,做出了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決策,以實際行動為改革開放掃清了部分障礙,用自衛性戰爭回答了經濟和國防的辯證關系。理解國防服務于經濟,是指理解二者的主次關系,而不是有無問題,“如果不搞國防現代化,那豈不是只有三個現代化?”[4]
二是在國防建設與國防教育的論斷上,鄧小平指出,國防建設一定不能忽視國防教育,后者是前者的思想準備。他不斷指出,和平年代不忽視國防建設,就是要教育全黨全國人民認清其價值和作用,牢固樹立大局思想,這種教育就是國防教育,既要注重普及性,也要注重特殊性,形成深入持久、有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的事業?!秶澜逃ā访鞔_指出了國防教育要堅持的普及教育與重點教育相結合原則,也是汲取了鄧小平國防教育思想的精髓。在國防教育的價值取向上,鄧小平強調要始終將國家的主權意識和安全價值放在第一位,注重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養成,“自卑沒有出路”.1989 年政治風波使鄧小平進一步指出“這次動亂從反面教育了我們,國家主權、國家安全始終放在第一位,對這一點比過去更清楚了”[5],主權問題不可討價還價。對于新時期人民戰爭思想,鄧小平也進一步強調,在未來的反侵略戰爭中,即使現在可以爭取十年二十年的時間實現武裝現代化,但也將處于劣勢,因為敵人也在前進,但從來“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不是物”.雙擁活動是軍、政、民有效結合的重要手段,新時期的國防建設,不能放棄人民戰爭教育。
二、鄧小平國防教育思想的時代價值
在上述鄧小平國防教育思想及其特征的指引下,我國國防教育法律法規得到了進一步健全完善。
歷次政府工作報告中也都要求廣泛開展國防教育,增強國防觀念,并初步建構了軍隊、政府、社會、學校和家庭國防教育體制,形成了“五位一體”的國防教育網絡體系。這些實踐成就及其蘊含的國防教育思想,現實啟發意義突出。
( 一) 進一步促進國防教育網絡體系建設
應該說,以鄧小平國防教育思想為指導而形成的“五位一體”教育體系已形成,但其內部發展層差大、高低不一。鄧小平也多次指出,全民國防教育是對廣大民眾的教育,而不是某一團體。因此,提出如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