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發展進入關鍵時期,需進一步創新理念,引導多方力量參與社會救助工作,完善對弱勢群體及廣大底層民眾的救助及保障工作,以發揮社會主義優越性,增加民眾社會認同度。在這個過程中,既要重視政府主導作用,也要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本文通過對印度社會救助理念和經驗分析,為進一步創新我國社會救助理念,提升各方參與社會救助的實效提供了重要借鑒意義。
一、社會救助理念創新:印度因陋就簡的文化傳統與樸素式的救助創新
在資源匱乏、經濟欠發達、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的發展中國家,社會救助的樸素式創新為整個社會底層群體的救助和保障提供了新的模式和理念。在發展中國家,大多社會組織在參與社會救助時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經費和人才的缺乏。在條件有限的前提下,靈活架構解決方案,探索如何高效發揮現有資源的作用,在困境中成功達成社會救助目標。這也是我們今天在分析印度因陋就簡(jugaad)文化在社會救助工作模式、社會保障思維和具體行動中應用的意義所在。
根據共同的東方文化的底蘊,我們把“因陋就簡(jugaad)”表述為:“因陋就簡”地化解眼下苦難與困境的一種樸素式創新思維。印度有著深遠的“因陋就簡(jugaad)”傳統,即“突破各種限制條件,用有限資源即興設計有效的解決方案” ,其文化內涵類似于中文的“樸素”或“節儉”.數十年來,出于印度經濟捉襟見肘的影響,其節儉思維在許多領域的演繹都可以理解為一種速戰速決,一種創可貼式的解決方法,或者是謀求擺脫棘手局面的嘗試。這種苦難和困境既包括自己的、組織的,也包括周邊同社區的人。對周圍群眾苦難的感同身受是樸素式社會救助參與者的共性?!罢勂鹩《日?,國際輿論往往會將其與官僚主義、辦事拖沓和腐敗丑聞纏身聯系起來。但實際上,作為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印度行政機構在節約成本、減少浪費方面也有一些比較務實的舉措……國大黨領導人索尼婭·甘地到孟買開會,不坐專機,乘商業飛機,還坐經濟艙,結果弄得一位坐公務艙的部長趕緊把票換成經濟艙;索尼婭的兒子是國會議員,外出乘火車,坐硬座,等等。為了節約開支,政府作出規定,禁止部長出差住五星級賓館?!笨梢?,當一種文化和傳統深入到各種社會組織內部后,就會有形或無形地影響其行為,進而產生實際的效果。樸素式創新文化不只是在印度被人們廣泛接受,隨著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其價值,它將作為人類在救助苦難時那種與生俱來的創造力的外化標志而廣受推崇。
二、社會救助模式創新:面向低收入群體的“甘地工程”
甘地工程(Gandhian Engineering)就是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生產制造最便宜的產品,進而造福社會底層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潮和行動?!案实毓こ獭痹醋愿实卣f過一句話,“ Theworld can satisfy every man's need, butnot every man's greed.”意思是“地球已經提供了足夠的東西來滿足每個人的需求,但是她不能滿足每個人的貪婪”.參與該工程的企業等社會組織面向金字塔底層的消費者進行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整合社會救助效益和企業利潤,最終達到社會救助和保障目標。由于這些產品或服務的消費者構成幾乎囊括了在社會救助層面所涉及的低收入人群,所以“甘地工程”在社會救助工作的樸素式創新層面具有整體性的代表意義。
“甘地工程”所體現出的樸素式創新精神能很好地針對購買力不足的底層用戶的需求,為他們提供廉價但耐用、質量達標的產品。從社會救助的意義層面,這種方式的救助創新能夠實現企業所代表的社會組織與底層消費者間的共贏,而不局限于對底層弱勢群體的拆補式救助?!袄酶俚馁Y源為更多的人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社會救助過程中的樸素式創新能有效緩解傳統救助模式所面臨的資源窘境,同等情況下能明顯提升金字塔底層(Bottom Of Pyramid)消費群體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社會救助的使命。
這種社會救助模式創新的績效也得到了驗證。在印度,做一個白內障切除手術非常便宜,世界各地去印度做白內障切除手術的人中甚至包括很多發達國家的患者。因為不僅手術費便宜,印度的藥也便宜,而且手術和藥效也都非常好。另外,在美國裝一個義肢要20000美元,印度卻造出了28美元的義肢。電視上,一個失去右小腿的年輕人裝上這個28美元的義肢后,爬樹,騎自行車,還可以用四分三十秒的時間跑完一公里。有人在報道中感嘆到:甘地可以安息了(RestIn Peace)。 可見,樸素式創新以社會組織的積極行為,實現了救助中的防范危險和提升生活品質的效果。
三、印度社會救助中的樸素式創新案例
印度的社會救助模式創新案例取得了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通過采用樸素式的救助方案革新,調動一切能夠利用的因素,以最少的開支產生更多的社會效益或社會價值增量。
案例1. 對農村偏遠地區病患的遠程醫療救助模式的創新印度和中國在社會救助領域面臨很多共同的問題,如都是糖尿病高發的發展中國家,人口基數大,且低收入群體的比例較高。印度現在大約有6200萬糖尿病患者,患者數量僅次于中國。預計到2030年,這個數字將上升到1億。印度的糖尿病患者有70%居住在農村,這些地區糖尿病發病率特別高。處于社會底層的糖尿病患者就醫條件將直接影響到其生命安全與生活質量。位于印度欽奈的莫漢糖尿病研究機構為解決這一難題,實施了一種稱為“移動遠程醫療門診”
的方案。最初機構通過雇傭城市里的醫生和護士為這些偏遠農村地區的糖尿病患者提供救助。這些醫務人員乘一輛面包車去探訪病人,車上裝有遠程醫療技術設施,即便是在沒有手機網絡的偏遠地區,也能通過衛星通信傳輸檢測結果。同時,在機構的工作室里,莫漢博士和其他醫生可以通過視頻實時與患者溝通,流動診療車上的檢查結果,如視網膜掃描等,也可以在幾秒鐘內傳輸到城市,由機構工作室的醫生及時診斷。但是該社會救助活動中面臨一些不可持續的難題。
因為醫生和城市技術人員的工資要求高,且不愿意在農村長期住下去。所以莫漢博士按照樸素式創新的思維對可用資源進行了重新組合。他在附近的小城鎮里招募了一些具有高中學歷的年輕人并對他們進行集中培訓,使他們能夠勝任一些簡單的流動診療項目,比如說使用面包車里面的醫療設備。同時培訓了當地的農村人,使他們可以為周圍糖尿病患者提供一些簡單的后續保健護理,如走訪各個病人,詢問其是否有減少每天的糖分攝入量,是否已到流動診療車上做后續檢查。因為莫漢博士沒有能力給這些年輕人提供工作報酬,所以他通過喚起人們對社會的善心和幫助別人的自豪感來讓他們自愿無償地幫忙。同時,給這些志愿者們頒發了嶄新潔白的制服并認證他們為“莫漢博士的糖尿病人大使”.這些做法提高了這些年輕人在當地的地位并增強了他們的就業能力。需要強調的是,這種節儉創新體現在其移動通信技術的雇傭上,和世界上大多數依賴從諾基亞和思科等大公司購買昂貴通信設備的衛生組織不同,莫漢博士通過和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合作,用免費的通訊設備支持移動診療車。
案例2. 印度早產兒救助案例。在世界范圍內每年有兩千萬名嬰兒早產或以低體重出生,其中有四百萬沒能夠成活,大部分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即便是那些活下來的孩子,等他們成年時也經常遭受低智商、糖尿病和心臟病等疾病。實際上如果能通過簡單的措施讓這些早產兒及時保暖,這些死亡和病痛大多都可以被避免。不幸的是,目前在發展中國家,給嬰兒保溫的設備存在費用昂貴或嚴重安全隱患。解決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其偏遠地區早產兒的救助問題,關鍵是以較低成本實現保暖。
“擁抱”(Embrace)團隊致力于研究保護早產兒的新保溫箱,這種設計類似于便攜式嬰兒保溫袋,看上去更像一個小睡袋。保溫袋里面使用一種類似“暖寶寶”的材料,能讓嬰兒的體溫保持在正常的溫度長達6到30個小時。其采取插電或用熱水加熱的方式,可以在短時間內讓保溫袋繼續恢復長時間保溫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擁抱”團隊的嬰兒保溫袋成本連西方市場上保溫箱成本的2%都不到。從2008年“擁抱”創立團隊至今,這項保溫袋發明在印度、尼泊爾、索馬利亞等地區拯救了將近10萬名早產兒的生命,折合為經濟效應,等同于為當地創造近10億的GDP,這個數值包括避免早產兒的死亡或疾病帶來的損失、增加的生產力以及解決當地生育率問題帶來的醫療、保健與教育進步的價值。
四、結論
通過研究印度社會組織以“因陋就簡”的思維模式推動社會救助創新,變革傳統社會救助主體的思維模式和救助習慣,為發展中國家社會救助事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啟示。
1. 凸顯社會組織的社會救助責任與自身合理發展并存意識。社會救助過程中既不能透支政府的公共服務支出,也不能對民間社會組織尤其是企業“殺雞取卵”.要想保障社會救助的長效模式,應當借鑒樸素和節儉的理念,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進行模式創新,架構 “因陋就簡”風格的救助方案。
2. 重視社會救助模式創新。傳統的提供資源和輸送資源與利益的救助模式缺乏可持續發展和救助能力。應結合社會組織自身發展,精打細算,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拼接出一個能夠化解被救助對象所面臨的難題的系統方案,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模式創新。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3. 重視被救助對象的主體意識與主體價值。社會組織的救助活動最終應該轉化為被救助群體的自救行動。像某些扶貧項目那樣坐吃山空的被動接受救助的思維,是缺乏可持續性的。
樸素式的社會救助創新應該凸顯其最核心的操作規程:簡單化、縮小化、務本意識和遵循節儉的發展觀等。樸素式的創新者們,他們不僅僅是靈活的思想家和實干家,也善于簡化難題。在面對日常生活中令人難以置信的復雜問題時,他們善于化繁為簡,使底層消費者能消費得起他們的產品,并能享受到其優質的服務。同時他們改進與民眾的互動方式,發揮互聯網思維在信息溝通中的優勢,提高用戶體驗滿意度。做到上述要點后,那些在社會救助中出現的樸素和節儉的模式創新,看起來簡單的解決方案其實并不容易,像達·芬奇所言:“簡單其實是終極的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