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社會論文 > > 調查分析影響用戶在SNS尋找好友的因素
調查分析影響用戶在SNS尋找好友的因素
>2024-03-26 09:00:00



一、引言

社交網站\\( Social Network Site,簡稱 SNS\\) 是一種以向用戶提供在線社交服務\\( Social Network Serv-ice\\) 為主要功能的網絡平臺。目前,以 FACEBOOK、人人網等為代表的社交網站已經風靡全球,受到了廣大網絡用戶尤其是青少年用戶的追捧和使用,成為他們開展社交活動,建立、維護和擴展社會關系網絡的重要途徑。以中國為例,截至 2013 年 6 月底,中國社交網站用戶規模為 2. 88 億,網民中社交網站使用比例已達到 48. 8%。
在中國的社交網站用戶中,20 - 29 歲用戶占比最高,達到 34. 1%,其次為10 - 19 歲用戶,占比 28. 8% 。社交網站的流行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迄今已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其中,有些研究揭示了青少年使用社交網站對其人際交往和人際關系的影響后果。例如,朱峰,呂偉\\( 2009\\) 指出,社交網站的使用有效降低了青年學生的人際交往成本、擴大了人際交往的范圍、豐富了人際交往內容、促進了人際交往自組織的發展并刺激了人際交往需求的擴張。石周燕,黃朝峰\\( 2012\\) 的研究也表明,社交網站已成為我國大學生的高效交際平臺,能夠幫助大學生建立人際信任和提供社會支持。Ellison,Steinfield & Lampe \\( 2007\\)和 Greenhow & Burton\\( 2011\\)的研究均顯示,使用社交網站有助于增加大學生用戶的社會資本。
然而,遺憾的是在現有關于社交網站的大量研究成果中,有關社交網站用戶間人際關系建立影響因素的研究還很少見,對于哪些因素會影響社交網站用戶間好友關系的建立這一問題尚無明確答案。但是,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不僅有助于豐富網絡社會學和網絡心理學中關于網絡人際交往心理的知識,而且對于更好地理解社交網站用戶行為和幫助網站運營商改進服務\\( 如提高好友推薦精度\\) 具有重要意義。鑒于此,文章擬基于社會心理學和社會學中關于人際吸引的相關理論和研究成果,以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 SNS 用戶為樣本展開調查研究,以揭示社交網站用戶間好友關系建立的影響因素。

二、理論基礎
在傳統的社會學和社會心理學中,關于人際關系建立\\( 即人際吸引\\) 影響因素的研究成果已經比較豐富,并且結論已取得較大共識。如表 1 所示,根據國內外一些經典的《社會心理學》教材的總結,可以看出接近性、熟悉性、相似性、互惠性以及外表吸引力、熱情、能力等個人特征是影響人際吸引的主要因素。
進入互聯網時代以后,網絡人際交往日益普及。
但是,目前為止在網絡社會學和互聯網心理學等新學科中,關于網絡人際吸引的相關研究還相對較少,主要成果如下: 華萊士\\( 2001\\) 基于互聯網發展早期的網絡人際交往相關研究,總結指出網上人際吸引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接近\\( 交會頻率\\) 、興趣相投、關系互補、喜歡的互惠螺旋\\( 你喜歡我—我喜歡你—你更喜歡我\\) 、幽默和自我暴露。
郭玉錦,王歡\\( 2005\\) 認為,網絡交往中的人際吸引因素包括外貌、成功和能力吸引、報酬性吸引、臨近性吸引、相似性吸引、互補性吸引、熟悉性吸引和個性吸引力等。
覃征等\\( 2007\\) 總結指出網絡交友中的吸引法則包括志趣相投、關系互補、螺旋法則和幽默等。
王曉云\\( 2009\\) 的研究發現,有 7 個因素在一般網絡交友動機與尋找網戀動機下皆為網絡人際吸引的影響因素: 正向肯定特質、幽默感、文字/符號掌控能力、自我揭露、兩性吸引、網絡或者物理時空的接近性與熟悉感及神秘感。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影響線上和線下人際吸引的具體因素雖然因交往環境的差異\\( 虛擬賽博空間VS. 現實物理空間\\) 而有所區別,但是主要影響因素是基本一致的,即接近性、熟悉性、相似性、互惠性以及外表吸引力和幽默等個人特性等因素。

三、研究方法

\\( 一\\) 問卷設計

基于本研究的目的,筆者設計了“社交網站中好友關系建立的影響因素調查問卷”。該問卷包括三部分內容,分別是社交網站使用情況、社交網站內好友關系建立影響因素以及個人基本資料。\\( 1\\) 社交網站使用情況部分包括 2 個題目,分別詢問是否使用社交網站以及主要使用哪一\\( 幾\\) 個社交網站。
\\( 2\\) 好友關系建立影響因素部分進一步分為兩個板塊來設計題目: 一是“用戶在添加他人為好友時對相關因素的看重程度”。如表 2 所示,本研究考慮了 5 大類 13 種因素。針對這 13 個影響因素,分別設計題目詢問被調查者對該因素的看重程度。題目采用 Likert 五級量表計分,由完全不看重到非??粗?,分別給予1 到5 分。二是“用戶在社交站點內添加好友時的傾向性”。針對上述 13 個因素,分別設計題目詢問被調查者更傾向于結交何種人為好友。例如,性別偏好下設三個選項: 同性、異性、無所謂。
\\( 3\\) 個人基本資料部分包括 3 個題目,分別詢問性別、年齡和學歷。
因素類別具體因素熟悉性對方公開的個人信息量、對方的狀態/日志/相冊數接近性對方目前工作或學習單位、對方目前所在城市或地域相似性對方對方喜歡的\\( 如公共主頁\\) 、雙方共同好友數個人特征對方的性別、對方的外表關系收益對方的站內好友數、與對方成功結交的收益預期。

\\( 二\\) 數據收集

鑒于目前我國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中使用 SNS的人比例較高且使用較為頻繁,再考慮到調查取樣的便利性,本研究選擇了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作為調查對象。為了保證調查數據的質量,本研究采取的數據收集方法如下: 首先,筆者從所在學校的任課班級中征集了 20 名本科生\\( 大二學生和大四學生各 10 人\\) 和 10 名研究生志愿者作為種子調查員。
這 30 名種子調查員均為目前國內用戶數領先的社交網站人人網和 QQ 空間的用戶。然后,請這 30 名種子調查員各自向自己所在的社交網站中 5—20 名當前身份為在校學生的朋友發送電子問卷并負責及時回收。在這種調查方式下,由于被調查者與種子調查員之間存在強關系,因而可以提高被調查者的問卷填答響應率和填答的認真度。此次調查的時間期限為 2013 年 4 月 1 日至 4 月 20 日,共回收問卷382 份,經嚴格檢查后剔除 42 份,最終獲得有效問卷 340 份。在這 340 個有效樣本中,本\\( 專\\) 科生與研究生比為66. 5∶ 33. 5; 男女性別比為58. 2∶ 41. 8,與CNNIC 公布的 2012 年底中國社交網站用戶性別結構\\( 53. 7∶ 46. 3\\) 相比,男性比例略微偏大。

\\( 三\\) 數據處理

對獲得的有效樣本數據,本研究利用 SPSS16. 0軟件進行了均值、標準差、頻率等描述性統計分析,以及單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檢驗。

四、研究發現

\\( 一\\) 熟悉性的影響

熟悉性是指社交網站用戶對目標好友信息的了解程度,以目標好友在站點內的個人信息曝光程度來表示。目標好友在站點內公開的個人基本信息越多,更新的狀態留言、發布的日志和上傳的相片數越多,則曝光程度越大,用戶對其就越熟悉。
調查結果顯示,用戶對目標好友公布的個人信息量、狀態/日志/相冊數的看重程度均值分別為 3.12\\( S = . 933\\) 和 3. 17 \\( S = . 849\\) ,表明 SNS 用戶在添加好友時比較看重對方的信息曝光程度。進一步對用戶添加好友時的傾向性分析發現,有 64. 7% 的人選擇傾向于公開個人信息量多的人為好友,有62. 4% 的人選擇傾向于狀態 / 日志 / 相冊數多的人為好友。這說明社交站點用戶更傾向于選擇那些曝光程度高的人作好友,反映出用戶對目標好友的熟悉性越高,越愿意與之成為好友。

\\( 二\\) 接近性的影響

接近性是指社交網站用戶與目標好友之間的地理位置的接近程度。若雙方目前工作或學習單位、目前所在城市或地域相同,則雙方的接近性高。調查結果顯示,用戶對目標好友目前工作或學習單位、目前所在城市或地域的看重程度均值分別為 2. 86\\( S = . 999\\) 和 2. 78\\( S =1. 084\\) ,表明社交網站用戶在添加好友時不太看重對方與自己在物理空間上的臨近性。進一步的傾向性分析發現,有55. 9% 的人選擇無所謂對方目前工作或學習單位,有 54. 1%的人選擇無所謂對方目前所在城市或地域。這說明用戶在社交站點內結交好友時并不重視地域因素,反映出接近性不是社交站點中好友關系建立的重要影響因素。

\\( 三\\) 相似性的影響

相似性是指社交網站用戶與目標好友在個人背景資料和興趣愛好等方面的相似程度。雙方在年齡、籍貫或家鄉、畢業或所在學校、喜歡的公共主頁等方面相同的地方越多,雙方的共同好友數越多,則相似性越大。調查結果顯示,用戶對目標好友的年齡、籍貫或家鄉、畢業或所在學校、喜歡的公共主頁、雙方的共同好友數等因素的看重程度均值分別為 3. 76\\( S =1. 034\\) 、2. 97 \\( S = . 986\\) 、2. 95 \\( S = . 958\\) 、2. 90 \\( S= . 781\\) 和 3. 40\\( S = 0. 905\\) ,這表明 SNS 用戶在添加好友時比較重視對方的年齡和雙方共同好友數的多少。進一步的傾向性分析發現,有 67. 1% 的人選擇傾向于結交同齡人,61. 18%人選擇傾向于結交有多個共同好友的人,50. 59%的人選擇傾向于與喜歡的公共主頁有相同的人結交。但是,也分別有67. 6% 和 67. 1% 的人選擇無所謂對方的籍貫或家鄉、畢業或所在學校。綜合上述數據,可以看出社交站點用戶在結交好友時主要重視雙方在年齡、愛好、在線好友等方面的相似性,而不太看重籍貫或母校等方面是否相似。

\\( 四\\) 個人特征的影響

由于社交網站中的人際交往本質上是一種計算機媒介的溝通\\( CMC\\) ,用戶難以通過目標好友有限的在線信息和行為來判斷其能力和個性特質等隱性個人特征,因此本研究只考慮性別和外表等顯性的個人特征對關系建立的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用戶對目標好友的性別、外表看重程度的均值分別為 3. 66\\( S = . 910\\) 和 3. 62\\( S =1. 001\\) ,這說明用戶在社交網站中交友時依然重視對方的性別和外表等外在特征。進一步的傾向性分析顯示,48. 8% 的人選擇傾向于結交異性,54. 1%的人選擇傾向于添加外表有吸引力的人為好友。這表明性別和外表等個人特征對社交網站用戶間好友關系的建立存在重要影響。

\\( 五\\) 關系收益的影響

關系收益是指社交網站用戶對成功與目標好友結交所能帶來的關系回報的估計?;袈沟纳鐣粨Q理論和邁爾斯的吸引的回報理論均認為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發展受到關系收益和成本的影響,人們喜歡建立并愿意維持那種回報大于成本的人際關系,喜歡那些回報我們或與我們得到的回報有關的人。在本研究中,以對方的站內好友數和成功結交的預期收益這兩個因素來代表關系收益。因為用戶與對方成功結交的收益預期越大,對啟動這段關系動機就越強。而目標好友的好友數越多,用戶越可能通過該好友結交更多的好友或獲得更多有用的信息,從而潛在收益越大。
調查結果顯示,用戶對目標好友的站內好友數以及成功結交的預期收益的看重程度均值分別為3. 14\\( S = . 770\\) 和 3. 60\\( S = . 974\\) ,表明社交網站用戶在添加好友時比較重視關系收益。進一步的傾向性分析發現,有 55. 3%的人選擇傾向于結交預期收益很大和較大的人為好友,這說明社交網站用戶間好友關系的建立會受到關系收益的影響。

五、結論與討論

綜上,根據社交網站用戶在線結交好友時對相關因素看重程度的均值大小,可以看出對社交網站用戶間人際關系建立影響作用比較大的因素主要有年齡\\( x = 3. 76\\) 、性別\\( x = 3. 66\\) 、外表\\( x = 3.62\\) 、預期收益\\( x = 3. 60\\) 、共同好友數\\( x = 3. 40\\) 、狀態/日志/相冊數\\( x =3. 17\\) 、好友數\\( x =3.14\\) 和個人信息量\\( x =3. 12\\) 。這表明社交網站內青年用戶間好友關系建立的主要影響因素類別為: 相似性\\( 年齡、共同好友數\\) 、個人外顯特征\\( 性別、外表\\) 、關系收益\\( 預期收益、好友數\\) 和熟悉性/自我揭露\\( 狀態/日志/相冊數、個人信息量\\) 。這一結果與已有的關于人際吸引影響因素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
此外,本研究也發現了一些值得特別關注的結論:
第一,臨近性對社交站點內的人際關系建立的影響作用被認為較小。在現實空間的人際交往中,臨近性可以通過影響交往的成本和收益以及通過影響熟悉性和相似性來影響人際吸引,因而是一個重要因素。而在網絡空間中,互聯網的特性使交往雙方能夠無視物理距離的遠近實現低成本、高收益的交互,以及持續、實時地了解彼此從而增進熟悉性和相似性。
第二,與現實空間中的一樣,性別和外表等外顯的個人特征對網絡空間中的人際吸引的影響作用依然很大。在互聯網發展早期,限于當時的網絡技術條件\\( 頁面和交流主要是文字\\) ,一些研究者曾認為網絡人際交往中外表吸引力的作用會下降,內在吸引力會上升,影響交往的因素將由現實交往的“由外而內”轉為網絡交往的“由內而外”。但是,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已經使人們可以綜合利用文字、照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展示自我和開展交往,從而使外表重新開始發揮其對人際吸引的重要作用。例如,Wang,et al. \\( 2010\\) 的研究顯示,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社交站點用戶均更愿意與那些有吸引力照片的異性啟動在線友誼。這一研究結論與本研究的發現一致。
第三,不同性別的社交網站用戶只在籍貫或家鄉這一因素對好友關系建立的影響看法上存在顯著差異。針對性別因素所做的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女性比男性更看重目標好友的籍貫或家鄉\\( F =16. 267,P = . 000\\) ; 而卡方檢驗的結果則顯示男性比女性更傾向于選擇無所謂對方的籍貫或家鄉。這種差異可能是因為女性的安全防衛意識相對更高,與來自相同地域的人交友,一方面因為有相同的生活和社會習俗而比較容易交往,另一方面也因為相對熟悉而感覺交往更加安全和更有控制感。
本研究雖然發現了一些有價值的結論,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值得繼續探討和完善的地方。例如,本研究沒有考慮不同交友動機下的情況,未來可以就不同的交友動機分別調查各類因素對社交網站用戶間人際關系建立的影響大小。又如,本研究采用的是基于問卷調查獲取數據,繼而主要利用描述性統計分析方法得出結論,未來可以考慮采用實驗法對各因素的影響作用加以更加嚴謹的檢驗。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CNNIC\\) .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2013.7
[2]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CNNIC\\) . 2012 年中國網民社交網站應用研究報告[R].2012. 12
[3]朱峰,呂偉. 校園 SNS 時代青年網絡社會人際交往行為透視———以校內網現象為例[J]. 山東團校學報,2009\\( 3\\) : 25 -29.[4]石周燕,黃朝峰. SNS 網站對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影響: 調查與分析———以“人人網”為例[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 3\\) :123 -125.
[5]Ellison,N. B. ,Steinfield,C. ,& Lampe,C. \\( 2007\\) . The bene-fits of facebook“Friends: ”Social capital and college students’use of on-line social network sites. Journal of Computer - Mediated Communica-tion,12,1143 - 1168.
[6]Greenhow,C. ,& Burton,L. \\( 2011\\) . Help from my“friends”:
Social capital in the social network sites of low - income students. Journal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45,223 - 245.
[7]Antheunis,M. L. ,Valkenburg,P. M. ,& Peter,J. \\( 2010\\) . Get-ting acquainted through social network sites: Testing a model of onlineuncertainty reduction and social attractio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6,100 - 109.
[8]阿倫森,威爾遜,??颂兀?社會心理學\\( 第五版·中文第二版\\)[M]. 北京: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9]邁爾斯. 社會心理學\\( 第8 版\\) [M]. 北京: 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
[10]巴倫,伯恩. 社會心理學\\( 第 10 版\\) [M].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11]泰勒,佩普勞,希爾斯. 社會心理學\\( 第 10 版\\) [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12]沃切爾,等. 社會心理學[M]. 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13]樂國安. 社會心理學[M].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14]華萊士. 互聯網心理學[M]. 北京: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
[15]郭玉錦,王歡. 網絡社會學[M].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16]覃征,等. 網絡應用心理學[M]. 北京: 科學出版社,2007.
[17]王曉云. 大學生網絡交往中人際吸引因素的研究[J]. 長沙大學學報,2009\\( 1\\) : 143 - 144.
[18]歐貞延. 網路上的人際吸引[J]. 網絡社會學通訊期刊,2003,31,http: / / www. nhu. edu. tw / ~ society / e - j /31 /31 - 17. htm. .
[19]Wang,S. ,et al. \\( 2010\\) . Face off: Implications of visual cues oninitiating friendship on Facebook.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6,226 - 234.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