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在一定程度有利于城市人口的集中,并且還減少了由于人口的分散而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但在這過程中,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交通壓力加大、失業率日益提高、住房緊張、水資源浪費嚴重、產生大量的廢棄物、空氣質量降低等。同時,在城市化建設的過程中對環境的利用形式及其自然狀態都進行了大規模的改變,從而對全球氣候的變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由此可知,城市人口、經濟與環境這三者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密,促進它們的協調發展對于我國的社會繁榮有著十分現實的意義。
1 城市人口、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概念及其關系
發展一直以來便是我國社會的主題內容,隨著人類文明和社會文明的不斷發展,生態環境遭受到的破壞越來越嚴重,這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制約的作用。因此,本文把城市人口、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概念定義為,在不破壞城市環境的前提條件下,對城市環境進行改善,促進城市經濟的增長,同時提高與城市經濟發展相符的城市人口素質和城市人口數量。
2 城市人口、經濟、環境協調發展的指數分析
本文以大連市為例,采用層次分析對大連市 2008 年的人口、經濟、環境協調發展進行了調查與分析,發現大連市人口、經濟與環境這三者之間的協調發展具有兩個方面的特征。首先,是大連市的人口、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水平比較高,通過相應的計算公式可以得到其協調發展總指數大概為 81,比全國的協調發展總體水平高出了 12 左右; 其次,大連市每個系統之間的協調發展并不是很均衡,在功能層的子系統之中,人口與資源、人口與社會、人口分布不夠均勻,人均資源比較低。
3 制約城市人口、經濟、環境協調發展的重要因素
3. 1 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是促進協調發展的重要基礎
在眾多因素當中,人文發展與經濟發展因素對協調發展產生的影響是非常重大的,特別是經濟的發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推動城市的發展。在一般情況下,經濟發達的地區,其人文發展和經濟發展的水平相對而言會比較高,因此經濟發展是保障協調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治安、社會環境的治理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物質作為保障條件。而大連市的人口分布、人口與社會、人口與環境等功能層具有比較高的得分,從而提高了大連的協調發展指數。
3. 2 人口的文化水平以及人口老齡化是影響協調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從圖 2 中可知,大連市的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并且城市人口的比重比較大,因此其人口的文化水平和人口老齡化程度高于我國的平均水平。而老年人的增加將會提高公共服務的投入和社會保障的支出,從而增加了財政的負擔。同時再加上老年人的養老問題、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問題之一,因此必須要提高養老保障系統的完善程度,從而促進人口、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
3. 3 人口分布情況
人口分布在一程度上影響協調發展指數的提高,但是大連市在環境方面上具有很大的優勢。大連市主要以山地為主,平地的面積較少,同時市區的人口居住比較集中; 大連的氣候環境比較宜人,對外來人口具有較強的吸引力,這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人口與土地之間的矛盾。
但是在環境方面,大連市三面臨海,并且努力打造旅游城市,這使得大連的人口與環境的得分比較高,從而形成了大連明顯的環境優勢。
3. 4 合理的人口增長是協調發展的重要保障條件
人口增長因素對于協調發展有著很大的作用。大連市的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以及總體生育率與全國的平均水平相比而言,處于較低的位置。
3. 5 人口結構和人口總量是制約協調發展的關鍵因素
人口規模的大小是制約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并且由于人口具有慣性特征,因此人口規模的大小在短期內是無法得到改變的。而大連的人口總量與我國社會的總體經濟發展水平是相對符合的,人口結構是比較適宜的,但是年齡結構卻偏老齡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大連市經濟的長期發展。
3. 6 就業率與人口遷移對協調發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從總體上來看,大連市的人口遷出率小于遷入率,僅 2008 年遷入人口就有八萬左右,而遷出人口只有 4 萬左右。而人口的流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勞動力,加快產業升級,但是卻提高了大連市的人口數量,降低了人均資源擁有量,從而不利于協調發展的提高。
4 促進城市人口、經濟、環境協調發展的策略
4. 1 提高我國現有人口政策的完善程度
從目前來看,"少生、晚生、優育",依然是我國人口發展的主要政策,這不僅提高了人口素質、優化了人口結構,而且還對我國的人口數量和人口素質產生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同時依然出現了各種問題。因此,我國相關的政府和部門應該根據人口系統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不斷完善和調整現行的人口政策,以人口數量的控制為中心,堅持低生育水平、開發人力資源、優化人口結構為目標,提高我國的人口安全水平。
有布局、有計劃、有戰略的保持人口結構和總體規模的穩定狀態,根據實際國情有條件的開放獨生子女的政策,從而在最大程度上完善我國的人口政策。
4. 2 加大人口結構的優化力度
眾所周知,現在的人口安全水平的人口數量問題已經成為人口、經濟、環境這三者之間協調發展的問題。因此,人口發展策略在控制人口數量的同時,還需要加大人口結構的化化程度。我國現目前正處于經濟發展的快速階段,目前的人口結構已經不能滿足我國社會的發展要求。因此必須要調整人口發展策略,根據人口結構存在的問題不斷改善和完善醫療機構和養老保障體系,從根本上對性別比例偏高的問題進行解決,并且盡力將生育的水平維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以此延緩老齡化。
4. 3 解決人口老齡化的問題
首先,提高勞動人口的生產效率,對人力資源的開發手段進行創新和改變,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充分發揮人的優勢和作用; 其次,不能著重強調老齡化對社會產生的負面影響,而應利用各種手段對老年行業進行開發,使大量的老年人能夠發揮其真正的作用。例如,在就業方面上,我國可以為老年人設置一些既不與當前的崗位發生沖突,又能合理利用老年人以前相關專業的崗位; 又或將利用率低下或者是閑置的幼兒園場地作為撫養老年人的社會資源等。這樣不僅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而且還提高了老年人的幸福指數。
4. 4 堅持"教育優先"的發展策略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的教育對九年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都進行了強化,這與我國的人口現狀基本相符。但是與此同時還需要根據我國社會發展的要求對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進行適當的改革和創新,從不同視角、不同層次豐富教育內容,積極開展素質教育,促進人口的全面發展。除此之外,還應該根據現在職業教育在我國教育系統中所占比例偏低的實際情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讓不同層次的職業教育在新的發展形勢下能夠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
5 結束語
自從我國實施計劃生育的政策以來,我國的人口政策便一直以控制人口數量為目標。隨著人口、經濟、環境這三者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我國現有的人口政策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形式已經不相適應了。因1老齡化的問題,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策略,從而促進我國城市人口、經濟與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晗。 基于投影尋蹤的城市人口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實證分析---以北京市為例[J]. 商場現代化,2010,( 11) : 25 -28.
[2]趙鑫美,薛翠翠,閆婷婷等。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濟南市人口、經濟、空間與環境協調度分析[J]. 經濟研究導刊,2009,( 24) : 150 -151.
[3]宋楊。 城市人口對城市生態的影響[J]. 地球,2014,( 5) : 265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