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臨安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探析
【第一章】縣域文化創意發展問題研究引言
【第二章】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理論與文獻回顧
【第三章】地方文化創意發展的現狀、特點、成效與問題
【第四章】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
【第五章】區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路徑分析
【結論/參考文獻】地方文化創意產業建設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4 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 SWOT 分析
4.1 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優勢分析
在對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與成效分析的基礎上,結合訪談調研的結果,可以總結出臨安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具備 3 大先天優勢,即區位優勢、文化優勢和人才優勢。
4.1.1 區位優勢
臨安市地處浙江西北部,全市國土面 3126.8 平方公里,人口 56.6 萬,是浙江省陸地面積最大的的縣級市。臨安市在地理上東鄰省會城市杭州,西接安徽歙縣,南連富陽市、桐廬縣和淳安縣,北靠安吉縣和安徽省績溪縣、寧國市,是杭州半小時交通圈、經濟圈、旅游圈、文化圈的核心地帶。
在經濟優勢上,臨安市地處我國長三角經濟圈,是距滬、寧、杭大都市群落最近的生態示范市,緊靠上海、杭州,地處中國經濟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長江三角洲南翼。2014 年臨安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432.33 億元,增長 8.2%,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 37860 元和 21578 元,分別較上年增長 10.3%和 10.9%.
在資源優勢上,臨安市擁有縣域文化產業發展的豐富資源,旅游資源如天目山自然生態宗教文化旅游區、錦城吳越文化旅游區、青山湖休閑度假區,以及文化創意產業建設基地,如青山湖科創城和錦南新城。
在交通優勢上,臨安市屬于浙江省“一小時交通、經濟、生活圈”的核心地帶,區位上得益于杭州、上海、南京經濟文化事業發展,特別是隨著杭徽高速公路的開通,城市轉軌等籌備建設活動的開展,將大大改善臨安產業市場可進入性。臨安市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上,更具有來自大都市的資金、技術、人才、信息和文化輻射的先天優勢。
4.1.2 文化優勢
臨安市作為吳越文化名城,地處江浙吳越文化的腹地,長期受吳越文化影響,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上具有先天的優勢。臨安是吳越國王錢镠的出生地,同時也是錢王文化的發源地,自古以來就形成了特有的吳越文化資源,例如吳越國王陵,錢镠墓、錢寬水邱氏墓、康陵等文化資源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臨安市共有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3 處,文物保護點 34 處,國家一級文物 100 多件。
臨安具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鄉村文化活動。如錢王傳說、民間繪畫、雞血石雕、昌西根藝、昌化竹編等內容豐富,臨安水龍、五鳳朝陽、樂平蠶龍、神獸花燈、迎豐變獅等文化活動遍布全市 18 個鎮、街道,有 20 多個種類,300多個節目。此外,還不斷舉辦“森林資源博覽會”,提升了森林文化的影響力,佛教、道教的流傳也增加了臨安市的文化底蘊。
4.1.3 人才優勢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核心在于創造力,而創造力來源于人才。臨安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在人才上也優勢突出。臨安市再作為全國生態示范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為創意人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活環境,還提供豐富的創意素材。
從人才培養來看,近年來臨安市緊緊抓住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三個環節,大力實施人才興市戰略,開發人才第一資源,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臨安市擁有一所省屬高校浙江農林大學,擁有 50 個本科專業,其中有 10 個專業與文化創意產業密切相關。此外,浙江警察學院、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醫學高等??茖W校等高校將陸續遷入臨安,在城西將形成一個高校園區,各類高校的落戶將為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智能儲備庫,使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具備充足的人才儲備優勢。
4.2 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劣勢分析
然而,盡管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具備先天發展優勢,但其發展過程中也表現出一些不足,制約了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的持續發展,具體表現為其發展過程中呈現出來發展劣勢。包括產業配套政策不完善,產業驅動力不強、跨區平臺少,產業集聚能力不強、同質化嚴重,產業缺乏鮮明特色。
4.2.1 產業配套政策不完善,產業政策驅動力不強
為促進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臨安市政府成立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辦公室,由文化創意辦負責牽頭臨安市縣域創意產業。然而,由于缺乏專門的實施規劃和相應的扶持政策,散落于其他各個產業之中的文化創意產業要素很難得到充分利用,部門與部門之間協調困難,無法形成合力,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相應的監測體系,導致臨安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政策不能很好的服務于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h域文化創意產業配套政策的不完善導致行業主管部門之間的協調與配合較少,管理上出現了多頭負責、分散管理的局面,發展思路還不夠清晰,推進機制也不夠完善,如引導機制、激勵機制等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目前,臨安縣域文化創意產業還處于挖掘文化底蘊、尋找文化創意產業業態、培育文化創意產業基地的狀態,產業政策驅動能力不強。雖然圍繞吳越文化資源和傳統民間文化,臨安市已經開展了前期開發工作,如吳越文化公園的動工、錢王博物館的建設、雞血石一條街、國石城的建成,但是,針對產業長期發展的配套政策還未落實。產業發展配套政策的缺乏直接造成文化資源未能充分發揮自身作用。此外,相關科技支持政策的缺乏也造成文化創意產業未能充分運用科技手段,創新的技術含量比較低,不能有效地整合和擴展產業及產業鏈,對關鍵技術的掌握和控制能力較低,相關的產品制造、產品宣傳、產品流通還處于初級階段,特別是與高科技水平的結合鏈還沒有形成,缺乏吸引力和影響力。
4.2.2 跨區平臺少,產業集聚能力不強
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在產業集聚上的效應還未得到充分發揮,產業氛圍還不夠濃,產業集聚能力仍不夠強。當前,臨安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還缺乏一整套有利于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如政策引導機制和激勵機制、產業保護機制和風險分擔機制。部分部門、鎮街局限于從產業部門方面理解文化創意產業,卻未能從創意經濟的高度理解創意對經濟總體在未來、在后工業時代的基礎性作用,導致對創意經濟或創意產業缺乏基本的了解。同時,由于臨安市地處杭州西北部山區,公共服務建設滯后,無法滿足文化創意企業日益增長的對產業發展、人才培訓、信息咨詢和成果推廣等方面的服務需求,同時,個別文化創意園區定位模糊,在招商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導致文化創意企業的發展也是參差不齊。
此外,從園區產業集聚來看,臨安市現有文化資源、創意園區尚處于開發、投入和招商引資階段,平臺化、塊狀化、園區化尚未形成,縣域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的產出效應還未充分體現。臨安市文化創意產業雖然有了一定的發展,涌現了幾大創意產業園區,引進了動漫制作企業,但臨安市文化創意產業單位規模普遍較小,除了事業單位外,大部分是中小企業和個體經營戶,缺乏行業龍頭企業。
在縣域文化創產業行業結構上,基本集中在教育、衛生等以財政支出為主的行業,文化產品制造業也主要是一些印刷業和工藝品加工業,總體而言,臨安市的文化創意產業還處在起步階段。而且,真正的產業核心都處于自發發展狀態,沒有形成應有的規模效應,產業集聚效應不明顯。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臨安市文化創意產業主體的企業中以小型企業和個體戶為主,個體戶就占整個單位數的 73.4%,而在僅占 26.6%的企業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上億元的企業僅有 2 家,5000萬以上的僅有 12 家,文化創意產業單位整體規模和實力不強,多數企業停留在產品經營的粗放型階段,自主開發能力不足,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更是缺乏。
4.2.3 同質化嚴重,產業缺乏鮮明特色
當前,由于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還處在文化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挖掘還顯不夠,文化創意企業龍頭少、鄉土特色不明顯、同質化嚴重,產業特色仍不夠鮮明。當前,在各大城市都在提升文化產業層次的情況下,文化創意產業以新的增長極和支柱產業形態開始出現??傮w來看,臨安市文化創意產業還處于挖掘文化底蘊、尋找文化創意產業業態、培育文化創意產業基地的開發或待開發狀態,例如,對于吳越文化、民間文化、國石文化等深層次的挖掘不夠,文化底蘊挖掘深度不夠,還缺乏把文化資源轉化為產業資源、經濟資源的有效方法,沒有產生出一批獨樹一幟、讓人眼前一亮的文化創意產業,由此造成單一、淺層的開發利用。
此外,從 6 大特色產業發展來看,在《臨安市十二五規劃》中指定的 6 大特色產業中,民俗產業和養生產業沒有鮮明的特色,品牌建設更是無從談起。傳統行業仍然占據了臨安市文化創新產業大半比重,6 大特色行業中規模以上特色創意單位在占比并不高,“龍頭”企業在帶動臨安市特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上的作用并不明顯。臨安文化創意特色不鮮明主要原因在于,臨安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主要是依靠教育、衛生等事業單位的推動,文化缺乏創造性與創新性??傮w來看,臨安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特色不鮮明也直接導致對經濟總體的滲透與帶動作用并不明顯。
4.3 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機遇分析
在充分分析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的優勢劣勢基礎上,還需要深入分析其發展過程中及今后發展可能面臨的機會以及威脅。臨安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機會主要在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歷史機遇,在大環境下推動著臨安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同時,在縣域經濟的發展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構成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歷史機遇。
4.3.1 文化產業發展歷史機遇
國內外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的形勢和鼓勵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導向,為臨安市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帶來了重大戰略機遇。在世界范圍內,創意經濟浪潮風起云涌,文化創意產業在提升文化“軟實力”中的巨大作用與潛力正在不斷彰顯。
2010 年,國務院正式批準了《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確立了將“杭州建設全國文化創意中心”的重要內容?!兑巹潯返某雠_意味著打造全國文化創意產業中心由杭州的地方性戰略升格為國家級戰略,歷史機遇已然而至。杭州市已將文化創意產業提升到與三次產業并重的地位,為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創意需要優良的環境,創意是科學和藝術的結合,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是順應低碳發展趨勢、轉變發展方式的根本保證,而臨安在“生態、科技”上歷經多年的建設,為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環境基礎,臨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目標與西郊現代化生態市建設目標是一致的。2010 年,臨安市委、市政府為現代服務業發展謀劃了藍圖,確立了 8 大產業的發展方向,為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指明了目標。臨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確立了大旅游產業、商貿和物流業、信息服務與軟件業、文化創意產業、房地產業、金融服務業、中介服務業、社區服務業八大產業發展的目標,市委宣傳部也正在著手文化創意產業的規劃和扶持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相關政策,因此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基礎條件將會越來越成熟。
4.3.2 經濟發展的市場機遇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市場的需求,臨安市縣域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尤其是近年來“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臨安納入杭州城市輕軌建設規劃,更是進一步提升了臨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影響范圍,為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前景。改革開放以來,臨安經濟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數次跨入全國百強縣市及全省 17 強縣市行列,隨著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居民消費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1981 年,臨安市 GDP 為 2.32 億元,而到 2014 年,臨安市 GDP 已達 432.33 億元,從居民的消費水平來看,1981 年是 418 元,到 2014 年上升到 29821 元,增長了 71.3倍,平均年增長幅度達到 13.8%.而且,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尤為重要的是,相當一部分居民群體的消費支出開始向教育、科技、旅游及精神產品等領域轉移。
據統計,2014年,臨安市城鎮居民文化類消費支出為3262元,占支出比重的10.9%,文化類消費需求在居民消費結構中所占比例的上升,以及文化消費品市場需求總量規模的急劇擴大,都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
此外,臨安縣域經濟產業結構相對合理,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為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構建了良好的發展平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需要借助于一、二、三產業的帶動,同時,文化創意產業又以其無可替代的滲透力和擴張力,促進其它產業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臨安市的經濟經歷了由農業占主導地位轉為工業占主導地位進而演進為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的格局,2014 年,臨安市三次產業的結構已演變為 8.7:54.4:36.9.臨安市三次產業的協調發展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構筑了良好的發展平臺,縣域文化創意產業通過產業附加值的體現形成了自身的發展格局,反過來又通過產業滲透和擴張,促進了三次產業的發展,一方面,一、二產業的發展為文化產業創意產業發展奠定了深厚的物質基礎,增強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實力;另一方面,第三產業的發展為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4.4 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威脅分析
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同時還面臨著來自外部的威脅,通過調查分析,其外部威脅主要來自于周邊同行業的競爭,如蕭山、余杭等縣市以及杭州市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在資源、人才、技術上的競爭威脅,同時還面臨著縣域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帶來的威脅。
4.4.1 周邊同行業競爭威脅
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面臨著來自周邊市縣的同業競爭,以及杭州市作為省會城市和“全國文化創意中心”城市,對文化創意產業資源的吸引效應。
從發展情況來看,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與周邊市縣及杭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存在較大差距。在地區差異比較上,通過走訪調研和收集數據資料比對,2014年臨安市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居杭州周邊 7 縣(市、區)的第 4 位,其發展與其擁有的資源相比相對滯后,并且在競爭中處于相對弱勢地位,與周邊縣市文化創意產業,如余杭的良渚文化、富陽的富春山居、桐廬的筆文化、淳安的漁文化都存在明顯差距,主要原因在于臨安市文化創意產業細化不足,未能在產業細分中找到特色主導產業。這從杭州各縣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的橫向對比中可以明顯看出來,見圖 4.1.另外,從臨安文化創意產業核心層即 8 大重點行業發展情況來看,與“全國文化創意中心”杭州相比差距更是明顯。在核心層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占文化創意總增加值的比重上,臨安市占比遠小于杭州,突出表現為 8 大重點行業發展帶動作用弱。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 2014 年和2010年核心層占比分別比杭州市低 22.5%和 21.4%,差距不斷在加大,可見,臨安市在文化創意產業調結構、促增長方面仍與杭州存在較大差距,見圖 4.2.
4.4.2 結構調整不確定性威脅
當前,臨安市縣域經濟發展仍處在轉型升級的調整期,外部環境和基礎條件的變化相對較快,在提升產業層次、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上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給縣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的威脅。
近年來,在臨安市掀起了“文化創意產業熱”,臨安市在經濟發展上已呈現出轉型發展的特征,但是,由于傳統制造業、勞動密集型企業占比依舊較高,高端技術、高端人才、高端產業的相對匱乏制約了縣域經濟的轉型升級步伐。從整體來看,結構調整期的不確定性造成了文化創意氛圍不濃,人才、資金、技術等主導要素注入文化創意產業的意愿不強。盡管臨安雖擁有“生態”和“文化”兩大先天發展條件,但是缺乏良好的引導,人們對文化創意產業概念、內容及重要性認識模糊,文化創意意識淡薄,僅僅停留在精神文化層面上的理解,忽視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理念、生產以及管理、經營等方面,各文化產業整合意識與互動不足,各文化創意產業獨立發展,難以形成良好的文化創意環境。
此外,臨安市縣域文化創意產業整體發展仍然受到政策的制約,政府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法規與發展機制尚未完備,臨安市文化創意產政策支持比較單一,對于市文化創意產業如何發展、如何定位、如何保障等政策還比較少,創意產業分由不同部門管理,資源分散,缺乏整合機制。并且,在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管理和扶持上,依舊單純依靠專項資金補貼和扶持、獎勵的老辦法,沒有形成全局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支持政策體系,文化創意產業支持政策也存在諸多問題;政府大力投入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中,偏向注重硬件建設,往往忽視創意產業核心軟實力的培訓,容易導致文化創意產業出現曇花一現的假繁榮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