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平羅文化產業的基本情況
平羅縣根據寧夏回族自治區提出" 小省區要辦大文化"的總體要求和全力打造" 西部百強縣,塞上小江南"的戰略目標,深度挖掘黃河濕地、大漠風光、塞上江南風情、農耕及游牧觀光、宗教等特色文化,做強文化產業品牌,做精文化優勢產業,做大文化市場,重點打造了沙湖國家 5A 級風景區,玉皇閣國家 3A 級風景區、天河灣黃河濕地公園及金陶樂、農家樂等一批文化旅游產業項目。
2 平羅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
2.1 文化產業直接作用于經濟產業。 全面加大宣傳力度,從而使新聞報刊產業、 出版產業對經濟產業的發展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進而推動文化產業和經濟產業的共同發展。
2.2 發展文化提升產業。 加大旅游文化產業的發展,最終使其直接成為經濟產業內涵和競爭力的組成部分,最后作用于傳統文化產業,推動傳統文化產業發展。
2.3 重點推廣以歷史文化為主要內涵的文物產業。 通過經濟的發展,加速歷史文化的傳播,促進傳統文化產業發展。
3 平羅文化產業的發展措施
3.1 實施產業引導。 出臺《 平羅縣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實施意見》和《 平羅縣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優惠政策》文件,對投資興辦文化、旅游企業給予土地、稅收等方面優惠3.2 創建產業品牌。 做足沙湖旅游文化產業園品牌,在已打造成為全國 30 個精品旅游景點之一的基礎上,再做水文章,聘請專家設計規劃,大膽推出融多元產業鏈的沙湖水城、沙湖小鎮、度假酒店、實景演出、軍墾文化展示為一體的" 塞上明珠休閑社區",努力構建沙湖旅游新城。
3.3 夯實產業基礎。 做好傳統文化的發掘、保護和傳承工作,鼓勵和扶持民間文藝表演走向市場,開展回族器樂( 泥哇嗚)、花兒、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課堂,完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既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又為文化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4 平羅文化產業發展的 SWOT 分析
4.1 S-strength( 優勢)
4.1.1 產業規模持續增長。 平羅縣文化產業發展總體來說,屬于后發地區,但是在發展以來,文化旅游、出版發行、演藝娛樂、工藝美術等傳統文化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文化下鄉、節慶會展、書畫展覽文化產業發展較快,文化產業體系不斷完善,文化產業增加值穩步提高,成為地方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4.1.2 特色文化逐步彰顯。 圍繞黃河文化、回族文化、西夏文化等地域民族歷史特色文化,深入挖掘、整合文化資源,培育特色優勢文化產業,文化產業發展空間廣闊。 地方特色文化產業的社會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 4.1.3文化產品亮點紛呈。 主題美術"、 花兒"音樂等作品質量、數量大幅提高,民間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產品不斷豐富,泥哇屋、農民畫、回族醫藥、服飾等民族文化品牌進一步凸顯。
4.2 O-opportunity( 機會) . 良好的發展環境。 隨著各國聯系的日益加深和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中央也把文化產業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提出" 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戰略目標,采取強有力的政策措施加以推進, 為我縣搶抓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機遇、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 我縣現有的文化資源,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優惠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加速向文化產業項目集聚,城鄉居民持續增長的多元多樣文化需求提供了較大的消費市場,文化科技創新催生新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不斷涌現,文化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增添了文化產業發展的動力。 為推動我縣文化產業做強做大提供了廣闊舞臺和空間。
5 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文化產業和經濟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并舉,二者缺一不可,是不可分割的孿生姐妹,是推動社會經濟大發展的重要手段。
文化產業建設是我國當前的重要任務,文化建設工作在現階段工作的重點是以我國的文化軟實力,來為文化和經濟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
5.1 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5.1.1 文化產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核心產業,既滿足了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又與國民經濟緊密結合。
5.1.2 文化產業具有很強的傳播力 、滲透力和影響力 ,它可以為廣大的就業者提供更加靈活的就業方式, 可以吸納更多的人才,從而成為增強國家軟實力的主要支撐性產業。
5.2 是國民經濟的中間力量。 在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原則下,必須遵循文化產業發展的經濟規律,充分認識文化產業的經濟屬性, 才能實現文化產業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并舉的最大化, 才能成為社會核心價值觀和價值體系思想傳播的最有力的工具。 文化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推動過國民經濟的中間力量。
6 大力促進縣域特色文化產業健康發展必要措施
6.1 推進文化體制改革。 逐步建立和完善文化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營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良好環境,逐步完善文化體制。
6.2 整合資源,打造品牌。 整合我縣現有影視、出版、報刊、歌舞等同質優勢資源,扶持相關文化企業進行跨部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推動文化企業上市。 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把現象、亮點制成品牌,形成產業,引領文化產業發展,提升文化競爭力。( 天河灣演藝公司的成立)6.3 完善文化產業投融資服務體系。
6.3.1 構建完善的政策服務平臺。 6.3.2 組建文化產業投資公司,對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建設給予支持和鼓勵。 6.3.3 建立投融資體制機制,切實完善文化產業的相關設施。
6.4 加強全民對文化產業的認識。 作為一種新型的產業,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卻鮮為人知,對此應加大宣傳力度,爭取做到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的免費開放,讓文化產業進校園,進社區,進工廠。 真正將傳統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及新時代文化產業的發展深入人心。
結束語
文化產業在未來的幾年,將會隨著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化逐步到位,將極大解放我國的文化生產力,為我國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有利的體制保障和制度保證。 我國文化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將會明顯增強,產品的技術含量不斷提高,為產業擴張提供了技術支撐。 舉國上下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的戰略地位,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了一系列產業政策,來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這些政策的效應將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根本保證。 作為全國唯一的縣域經濟科學發展創新范例,我縣更應與國家總體發展方針高度契合,使我縣文化產業的發展達到規?;?、集約化、專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