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社會論文 > > 農村新型家庭養老方式探析緒論
農村新型家庭養老方式探析緒論
>2023-11-17 09:00:00

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石家莊山尹村家庭養老模式探析
【第一章】農村新型家庭養老方式探析緒論
【第二章】農村家庭養老模式的一般概述
【第三章】反哺式養老、代際交換及養老支持系統理論
【第四章】農村養老現狀及家庭養老模式的變化
【第五章】新型家庭養老模式認同評價分析
【第六章】完善我國農村新型家庭養老模式的對策建議
【參考文獻】石家莊農村養老模式優化研究參考文獻

1 緒論

1.1 問題的提出

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到 2010 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為 1.78 億,占總人口數量的 13.26%,其中 60 歲以上的為 1.78 億,占總人口的 13.32%,預計 2015 年,60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突破 2 億,約占總人口的 14.8%,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是否能夠得到解決,這就直接關系到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社會的繁榮穩定。

農村自給自足的經濟條件和社會發展情況決定了農村老年人主要選擇家庭養老模式,養老責任主要由子女或家庭成員承擔。但是在社會經濟發展、傳統價值觀念轉變、老年人獨立意識增強以及計劃生育政策實施等因素的影響下,農村的家庭結構與以前相比發生了變化,核心家庭和空巢家庭大量涌現,傳統的共居共存家族式的養老模式不斷減少,而對與家庭養老的保障功能也在逐漸的弱化。目前雖然國家在不斷完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但是社會還不具備完全承擔養老責任的條件,養老的責任主體依然要回歸家庭,因此呢,需要我們重新來認識家庭養老的重要作用,需要我們國家和社會支持家庭養老模式。

基于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特殊性,而找尋滿足時代需要的新型家庭養老模式已經是至關重要。本文試圖通過分析家庭養老模式的特征和形成,需要結合石家莊農村地區的養老現狀,從而找到傳統家庭養老模式的變化,并且明確指出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將逐漸轉變為與當今社會相適應的家庭養老模式,從而充分發揮家庭養老的優勢,改善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狀況,緩解我國的養老壓力,繼承并弘揚家庭養老的責任觀念。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

1.2.1 研究目的

當前中國農村地區在經濟收入水平較低,社會保障體制發展不健全的情況下,養老資源極度匱乏,家庭養老是其最主要的養老模式。家庭養老不僅可以使老年人在心靈上得到慰藉,還可以在社會上形成積極的社會風尚,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然而由于家庭規模日益縮小,老齡化趨勢的發展以及代際關系的變化等因素導致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遭受沖擊,家庭成員無法承擔贍養老人的全部責任。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對目前農村養老現狀調查的基礎上,分析其發生的變化及未來趨勢,從而充分發揮家庭養老的優勢,建立新的農村養老保障和服務體系,使我國農村地區的養老壓力得到有效的緩解。

第一、在家庭結構、價值觀念等因素的影響下,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在不斷弱化,其農村地區養老問題與城市相比更為顯著和突出。本文從新型家庭養老模式視角入手,以河北省石家莊市山尹村老人作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的形式對目前農村的養老現狀展開調查,從而分析家庭養老模式的變化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明確指出家庭養老模式今后應當繼續存在,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而不斷演變為新型的家庭養老模式,設計指標針對新型家庭養老模式認同作出評價,為解決我國的農村養老問題提供建議。

第二、通過借助描述性統計分析、層次分析等數量分析方法研究當代農村家庭養老模式,并對此做出理論或現實解釋。

1.2.2 研究意義

理論意義:家庭養老模式在解決農村養老問題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從理論上看,家庭養老模式的發展體現了反哺式養老方式的延續性,有利于構建和諧的代際關系。目前農村地的區養老問題非常突出,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面臨挑戰,而我國對家庭養老模式的變化及成因多從宏觀上進行分析,缺乏微觀的實證研究,因此本文將借助問卷調查進行實證分析,從而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來解決農村老年人的家庭養老問題。

現實意義:目前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有了良好的提升,但是農民的生活水平還不是很好,基礎設施建設還需進一步完善。在人口老齡化問題突出和農村地區社會養老保障力度不足的情形下,怎樣充分利用家庭養老的優勢對于解決農村地區養老問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對新型農村家庭養老模式進行深入探討研究,能夠有效促進中國的經濟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富強。

1.3 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

1.3.1 國內相關研究現狀

1、家庭養老的概念研究

對于家庭養老的概念研究,總結起來目前有三種觀點。第一種,親情說。張文范(1998)認為傳統的家庭養老是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是一種親情養老。第二種,家庭說。王紅漫(1999)認為:所謂家庭養老,就是指以家庭為單位負責照顧老人的,減輕社會壓力,解決我國的養老問題。第三種,方式說。姚遠(2000)認為:家庭養老是指由家庭所承擔養老責任的文化模式和運行方式的總稱。

2、家庭養老模式的變化及趨勢研究

盡管家庭養老模式出現的時間較早,但是隨著家庭結構的變化和社會養老模式的出現,家庭養老模式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對此國內學者從不同的視角展開研究。

于秋華(2006)指出截止到目前為止,養老模式主要包含家庭養老模式和社會養老模式兩部分。而作為農業社會約定俗成的社會風氣, 家庭養老模式可以被視為一種非正式的模式,基本內容包括老年人的經濟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并且隨著家庭的形式、規模和人們思想價值觀念的逐步改變,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出現了逐漸弱化的趨勢,但是這種家庭養老模式是不會完全被社會養老所取代的,會伴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從而轉變為迎合當今社會需求的家庭養老模式,中國的傳統文化和農村的現實狀況決定了家庭養老模式是目前農村老年人所主要選擇的養老模式。張大方(2005)認為家庭養老是指家庭成員為老年人在經濟、生活及精神方面提供幫助的行為,所以在某種意義上,家庭也具備社會保障的功能,目前我國已進入老齡化時代,僅靠機構養老以無法解決養老問題,家庭養老模式需要重構,即以家庭養老模式為基礎,結合社會所提供的養老資源,使僅依靠家庭進行養老的模式逐步發展為家庭與社會互動型的養老模式。政府和學術界對于家庭養老在養老保障中的重要性日益重視,但是只依靠家庭已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需要得到社會的支持,針對家庭養老模式今后該如何發展,又該如何進行明確的界定,目前尚處在探索和爭論的過程中,尚未找到明確的有效答案。

3、完善家庭養老模式建議對策研究

學者們就如何完善家庭養老模式主要從兩方面提出建議對策,首先要明確家庭養老的具體內容,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建設,更多的是對其傳統的道德價值觀念進行大力宣傳等;其次是在以家庭養老模式為主基礎上,結合其他養老保障措施,共同完善我國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緩解養老壓力

為了保證家庭養老模式在農村地區的健康發展,陳彩霞(2000)指出農村老年人應在具備勞動能力的情況下多勞動,確保自己的經濟收入基礎,為了今后能夠得到子女們更好的生活照料以及經濟支持,老年人應該擁有自己的生產和生活資料,借助利益機制的驅使,從而引導子女們自覺的承擔贍養老人的義務。為此,老年人應主動掌握土地使用權或所有權,只有子女在贍養老人的前提下,才能繼承土地的使用權或所有權。政府也應采取相關法律措施,如老年人的農業稅應當減免。丁煌(2001)指出應明確家庭養老的責任和義務,使全社會對家庭養老的認識上升到法制層面,建立專門的管理機構進行管理,對不履行贍養老人的行為給予嚴厲打擊。劉庚長(1999)認為目前家庭養老模式在農村地區正處于過渡時期,仍占重要地位,起兜底作用。他建議應大力提倡家庭養老模式,同時加快城鎮化建設的步伐,加強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服務建設,不斷完善農村地區的養老保險制度。

1.3.2 國外相關研究現狀

國外關于家庭養老問題具有典型性的理論有代際交換理論,該理論自 1970年以來被社會服務研究領域的眾多學者所采納,是用來分析家庭成員間的互惠關系、代際間的照顧和利益回報問題。Brain 將代際交換理論應用于老年人的生活照顧與贍養等問題研究,依據代際交換理論研究,家庭承擔照顧老人的行為也可以看作是子女回報父母養育之恩的行為。

國外關于家庭養老模式的研究觀點如下:目前日本政府非常注重提高老年人的福利水平,大力發展基礎設施服務建設,大力興建公益性質的養老機構,合理安排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呂學靜(2000)認為,日本不僅積極提倡家庭養老模式,同時也十分重視養老設施的基礎建設,家庭養老模式應與社會養老模式共同發展,共同促進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由于家庭變遷的發生,家庭養老模式也隨之發生變化。行孝觀念逐漸被勞動力流動趨勢所打破,越來越多的婦女開始走向社會,參加經濟活動,父母由女性提供日常生活照料逐漸弱化。金榮范(2010)認為,韓國女性參加經濟活動的人口數量未來可能會有所增加,家庭負擔會隨著女性經濟活動參與率的增長和福利國家福利體系的日漸成熟而逐步減輕。

各國在家庭養老問題方面積累了很多值得借鑒的成功經驗,其中有很多值得我國借鑒。陳潔君(2006)認為政府應當鼓勵人們選擇家庭養老模式,如日本政府規定凡是照顧 70 歲以上老人非讓子女可以享受稅收減免政策,如果子女要修建房屋,可以向銀行申請貸款;如果患大病導致生活不便的老人需要特殊設備,政府應當予以提供。張敏杰(1994)指出在美國實行社區服務街區補助計劃,該計劃用于幫助老年人能夠在家里獨自生活,同時該計劃還包括許多的服務項目,例如家政服務、家庭雜務、運輸、供給膳食等服務項目,目的是為了使所有居住在家的老人都都能夠享受此服務,滿足老人的日常生活需求。

根據對以上的家庭養老文獻的分析可知,國內關于農村家庭養老模式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者都認為我們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在不斷的發生著改變,但是對于家庭養老模式的總體發展趨勢研究還是存在分歧。學者們普遍都認為目前中國的養老壓力還是比較大,特別是對于我們經濟發展還是很緩慢的農村地區,家庭養老的現狀很不樂觀。結合本次內容,筆者認為上述文獻的研究有其優勢與不足。

首先對家庭養老模式大部分學者持肯定態度。他們認為現階段由于中國國情的特殊性家庭養老模式仍是主要的養老模式,社會養老模式及其他養老模式都無法完全替代。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導致家庭結構朝核心化趨勢發展,傳統價值觀念的轉變導致養兒防老的思想逐漸弱化,從而導致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受到沖擊。

其次是對家庭養老模式變化及趨勢研究。學者們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明確了家庭養老模式的不可替代性,但是對于其今后的發展方向及具體標準沒有明確的界定,欠缺這方面的研究,通過認真閱讀前人研究文獻,筆者認為認為現階段我國的養老問題在農村地區更為嚴重,需要對農村地區展開調查,因此本文立足于實證研究,通過了解當地農村的養老現狀,分析家庭養老模式的變化及未來發展趨勢,對新型家庭養老模式進行認同評價分析,依據專家打分確定權重,通過格柵獲取法對相關指標進行定量處理,從而了解人們對當代家庭養老模式是否認同,進而為今后這種模式的完善與發展提出建議。

最后關于完善家庭養老模式的對策建議存在不足。大部分人認為在社會轉型時期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面臨著挑戰,同時也探討了家庭養老模式的變化及發展趨勢,但對于如何在家庭養老模式逐漸弱化的驅使下解決養老問題尚未提出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很多學者僅從宏觀角度上對其展開研究,缺乏微觀的實地調查研究。筆者認為,家庭養老問題主要是集中在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要盡可能多的滿足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客觀需求。

1.4 研究內容及創新點

1.4.1 研究內容

自古以來贍養老人的義務都是由家庭承擔的,但是在城鎮化進程的道路中,人口老齡化現象十分嚴重,農村的家庭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核心家庭數量日益增多,傳統的價值觀念在逐漸轉變,家庭養老功能不斷弱化,從而導致傳統家庭養老模式受到沖擊。

第一本文選取農村家庭養老模式作為研究視角,結合相關文獻概括了家庭養老模式的基本特征、形成原因及與社會養老模式的比較。第二充分考慮我國人口老齡化和社會經濟發展相對滯后、“未富先老”的國情,找尋家庭養老模式的相關理論依據。第三從當前農村的養老現狀入手,分析家庭養老模式的變化及未來發展的趨勢,從而得出今后這種模式將繼續存在,并且與當今社會相適應逐步發展為新型家庭養老模式。第四明確新型家庭養老模式的內容,通過實地調研獲取人們目前對這種模式的認可程度,依據指標得分獲得人們對這種模式具體內容的認可度。第五提出完善我國新型農村家庭養老模式的政策建議,解決傳統農村家庭養老模式不斷面臨的困境。

1.4.2 創新點

第一,分析視角上,以新型農村家庭養老模式為研究視角,以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選取典型地區進行實證分析,突破學界一直以來主要研究傳統家庭養老模式的理論內容,從而忽視了該模式延續的必要性及變化趨勢,彌補農村家庭養老模式相關研究的不足。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緩慢,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社會養老保障力度不足,家庭養老模式是其最主要的養老模式,基于此本文選取新型農村家庭養老模式的視角展開研究。

第二,研究內容上,學界關于家庭養老模式的研究較多,而專門針對農村地區的研究相對較少。近年來隨著社會轉型,農村地區家庭結構日益縮小,養老觀念發生變化,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在不斷弱化,而且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社會養老模式發展不太健全,導致目前農村地區的養老現狀不容樂觀。本文通過深入調查農村地區的養老現狀,基于傳統家庭養老模式的變化及趨勢提出今后應當建立新型家庭養老模式,并以此為線索,探尋農村老人在這種狀況下應如何完善家庭養老模式,從而明確家庭養老的地位,強化人們家庭養老的責任意識。

第三,本文采取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研究調查方法。首先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目前農村地區的養老狀況,其次對新型家庭養老模式進行認同度評價,利用專家打分方法和格柵獲取方法進行評價分析,了解人們對這種模式的認同程度及意見,從而指出在完善家庭養老模式的過程中應注意哪些方面,并且家庭養老需要社會的支持。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