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社會論文 > >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對傳統文化的闡述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對傳統文化的闡述
>2023-10-04 09:00:00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一個民族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闡述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與基本特點、思想精神與現代價值以及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原則等問題,形成了中國共產黨人新時期的傳統文化觀。習近平傳統文化觀體現了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把握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演進與基本特點

2014 年 9 月 24 日,在紀念孔子誕辰 2565 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習近平指出:“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儒家思想,對中華文明產生了深刻影響,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p>

①他將中國傳統文化視為一個歷史范疇,并詳細闡述了傳統文化的內涵與外延、發展歷程與基本特點等問題。

眾所周知,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并形成了“多元一體”的發展格局。根據最新考古發現與研究成果,從距今 6000 年左右的仰韶時代晚期,經距今5000 年至 4000 年的龍山時代再到夏、商、西周時期,是中華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發展的關鍵時期。

②伴隨著文明的起源與發展,遠古的先民們在日常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也逐漸形成了關乎知識、信仰、禮儀、習俗、制度、規范等方面的文化傳統。這些體現著深層文化心理、民族性格的傳統,最終以經典的形式固化下來,成為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中國傳統文化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才逐漸形成。在這其中,孔子及其創立的儒家學派功不可沒。

孔子生活于春秋末期,他繼承上古三代特別是西周以來的禮樂文化,提出自己的王道教化主張,在周游列國與收徒講學的社會實踐中,創立儒家學派。

經由孔門后學的繼承與發展,逐漸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思想體系,即以“仁”為核心、以“中庸”為方法論,包含政治、倫理、教育、哲學等方面內容的先秦儒學 (或曰原始儒學)。他在晚年對 《詩》、 《書》、《禮》、 《樂》、 《易》、 《春秋》 等典籍加以整理,并在其中寄寓自己的“微言大義”,例如“慎獨”、“仁愛”、“民本”、“禮治”、“德政”等思想。此后,歷代儒者立足于社會現實進行思考,他們關于天地自然、社會人生的思想主張,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和價值觀,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重要滋養。因此,孔子及其儒學確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既然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歷史范疇,是包括儒學在內的各種思想內容的社會文化體系,那么厘清傳統文化的流變分期及其特點就顯得十分必要。對此,習近平指出:“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作為其核心的思想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大體經歷了中國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兩漢經學興盛、魏晉南北朝玄學流行、隋唐儒釋道并立、宋明理學發展等幾個歷史時期?!?/p>

①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主要有三:“一是儒家思想和中國歷史上存在的其他學說既對立又統一,既相互競爭又相互借鑒,雖然儒家思想長期居于主導地位,但始終和其他學說處于和而不同的局面之中。二是儒家思想和中國歷史上存在的其他學說都是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的,都是順應中國社會發展和時代前進的要求而不斷發展更新的,因而具有長久的生命力。三是儒家思想和中國歷史上存在的其他學說都堅持經世致用原則,注重發揮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對個人、社會的教化同對國家的治理結合起來,達到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目的?!?/p>

②應當說,上述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流變分期符合學界慣用的劃分標準。就儒學與其他學說的關系來看,始終呈現出對立統一、和而不同的特點。以先秦為例,面對禮崩樂壞的社會現實,諸子百家曾提出不同的治國方案并相互批駁,即如儒家內部,也并非鐵板一塊, 《荀子·非十二子》 中即以子思、孟軻聯稱,加以批駁。但無論是道家的“無為而治”,還是儒家的“仁政德治”,墨家的“兼愛”、“非攻”,抑或是法家的“法治”主張,其著眼點都在于拯救失序混亂的社會危機。在交相辯難的過程中,各家也互相吸收融合??鬃釉泦柖Y于老子,墨子曾經學于孔門,而孟子進一步發揮了孔子“仁學”和子思性命之說,提出“性善”、“仁政”論,努力建構儒家的道德形上學。荀子則在繼承前期儒學的基礎上廣納各家思想,形成批判精神與包容思想兼而有之的“荀學”.正因于此,儒學才在戰國后期發展為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從傳統思想文化發展的內在邏輯與外部因素看,儒學和其他學說還具有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的特點。

先秦時期諸子蜂起,儒、墨號為顯學。秦王掃六合,而法家獨步天下。漢初與民休息而尚黃老之學,武帝黜黃老而崇儒術,置五經博士,兩漢經學漸趨興盛。

劉向、劉歆父子校理中秘書而啟經今古文之爭,東漢經學繁瑣化與讖緯化,始有許慎、鄭玄諸儒調和今古。魏晉南北朝亂世,士子舍“修齊治平”的傳統思維方式,以 《老》、 《莊》、 《易》 為“三玄”,對宇宙、社會、人生展開哲學反思,而致儒學玄學化、玄學與釋道基于“名教”、“自然”的相互認知。隋唐盛世,經隋文、煬二帝及唐高祖、太宗、高宗武后及玄宗提倡,儒學為本、三教合立的文化格局漸成,正為傳統文化自我調適、兼容并包之品格作一注腳。宋明以降,宋初諸子重振師道,融釋歸儒而摒棄漢唐訓詁之學,程、朱、陸、王繼之而起,遂有宋明理學蔚為大觀。他如乾嘉考據、新義理之學更不遑多論。學術隨世運流變,綿延不輟而每轉益進,適足為生命力長久之明證。

經世致用、文以化人,則是傳統思想文化的又一特點??鬃印傲洝敝烫N涵其王道教化主張,提倡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安百姓,使君子修身、齊家與治國、平天下相結合,從而成就內圣外王之道。

宋明心性、理氣諸命題的提出,以化解社會信仰、道德危機為旨歸,而其中關于道德基礎的人性論、“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養論、“格物”或“格心”的認識論、成賢成圣的境界論、由“修齊”而“治平”的功能論等內容,也使個人、社會教化與國家治理構成相輔相成的關系。不僅如此,傳統文化的這一特點在古代史學領域也有著突出體現。諸如西漢司馬遷紹繼孔子 《春秋》 之志以作 《史記》,學兼天人、會通古今而成一家之言,北宋司馬光鑒戒古人得失以成 《資治通鑒》,專取國家盛衰、生民休戚而資于治道,古代以史為鑒、會通古今、秉筆直書、褒善貶惡等史學傳統,正反映出傳統文化經世致用、文以化人的顯著特點。

二、發掘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核與重要價值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思想內容十分豐富。

對此,習近平曾多次談及,如在中共中央黨校建校80 周年慶祝大會上,他要求繼承和發揚“古人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位卑未敢忘憂國’、‘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報國情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獻身精神”①,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他提到了仁愛、民本、誠信、正義、和合、大同等思想。此后,他又指出對于當代社會具有重要啟示的傳統精華,如“關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關于天下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關于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關于以民為本、安民富民樂民的思想,關于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關于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關于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思想,關于經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實踐的思想,關于集思廣益、博施眾利、群策群力的思想,關于仁者愛人、以德立人的思想,關于以誠待人、講信修睦的思想,關于清廉從政、勤勉奉公的思想,關于儉約自守、力戒奢華的思想,關于中和、泰和、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和諧相處的思想,關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

②上述思想內容,涉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方面,反映了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習近平指出:”從歷史的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的優秀成分,對中華文明形成并延續發展幾千年而從未中斷,對形成和維護中國團結統一的政治局面,對形成和鞏固中國多民族和合一體的大家庭,對形成和豐富中華民族精神,對激勵中華兒女維護民族獨立、反抗外來侵略,對推動中國社會發展進步、促進中國社會利益和社會關系平衡,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阿墼谖镔|文明和精神文明取得巨大進步的今天,人類也面臨著許多突出的難題,例如社會公平、物欲與精神追求、群己關系、倫理道德、人與自然關系等等。解決這些難題,必須借助于人類在社會實踐中積累的智慧和力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為人們認識、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因而還具有重要的當代價值。

首先,優秀傳統文化是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命脈。核心價值觀是一個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集中體現,反映了社會成員普遍認同的思想觀念、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毋庸諱言,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和價值觀,但每個時代的精神和價值觀都有其傳統文化的淵源和基因。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言,它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其中包括國家層面上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價值目標,社會層面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取向,公民個人層面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準則。這些內容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次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追求,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齊治平的傳統要求,以及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傳統道德規范有著高度的內在契合性?!崩喂痰暮诵膬r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阿軓奈幕l展的歷史傳承性和價值觀的民族根基角度看,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與源泉。因此,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只有深深植根于傳統文化的沃土,從中汲取有益成分,才能樹立牢固的核心價值觀,更好地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其次,優秀傳統文化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必要條件。文化軟實力一般是指傳統文化、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等文化因素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響力,它在當代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習近平強調,提升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系到”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文化軟實力的提升,離不開夯實根基、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展示中華文化魅力和提高國際話語權四個要點,而傳統文化為此提供了必要條件。一方面,包括儒家修身思想在內的傳統美德,民族精神、愛國主義等思想傳統,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價值體認和價值追求,可以為我國文化道德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提供優秀資源,而這些正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根基;優秀傳統文化賦予當代中國價值觀念以鮮明的民族特色;宣傳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有助于展示中國歷史底蘊深厚、各民族多元一體、文化多樣和諧的文明大國形象,有助于增強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進而提高國際話語權。另一方面,優秀傳統文化本身即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方面。中國傳統文化光輝燦爛,通過系統梳理和研究,將其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并加以推廣,弘揚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于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把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將對文化軟實力的提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最后,優秀傳統文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實現了道路、理論和制度三種形態的有機統一。

這里的具體實際,既包括歷史命運、基本國情,也包括悠久的文化傳統。正如習近平所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對中華民族 5000 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因而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我們要堅定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要加一個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現實基礎。如果否認自己的歷史文化根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然喪失生機和活力。同時,一個國家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也與其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密切相關。有學者指出:”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反映了中共對時代和自身方位的清醒認識。進一步言之,即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文化激蕩中、在市場經濟和社會多元化發展中,中國立足世界的根基何在,中華民族的獨特標識何在,凝聚整個民族的價值追求何在的問題;與此密切相關,中共作為在這樣一個時代的執政黨,要利用一切資源包括歷史文化資源服務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①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解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問題,只能在中國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基礎上,探尋適合自己的道路和辦法。而這些,必須基于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梢?,中國傳統文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二者存在不可割裂的邏輯關系。

三、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科學方法與具體要求

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始終是中國共產黨傳統文化觀的一個重點問題。早在 1940 年,毛澤東的 《新民主主義論》 已提出,對于古代文化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決不能無批判地兼收并蓄”②.這一論斷后來被概括為“批判繼承法”,成為中國共產黨人對待傳統文化的一種態度和普遍原則。繼鄧小平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后,江澤民、胡錦濤相繼提出推進傳統文化綜合創新、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進一步闡述了繼承發展傳統文化的思想原則。在此基礎上,習近平結合文化傳統與時代精神,提出了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科學方法,這就是“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經過科學揚棄后使之為我所用”③.他將中國傳統文化置于當今世界的大背景下,深入闡述了古今中外文化關系、反對兩種虛無主義影響、重視教育宣傳工作等重要問題。

其一,正確處理各種文化關系。習近平強調,對待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明,對待傳統文化和現實文化,應當遵循四個原則,即維護世界多樣性,尊重各國各民族文明,正確進行文明學習借鑒,科學對待文化傳統。

④就本國文化與他國文化的關系而言,一方面,必須認識到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國本民族的土壤中,都有自己的本色和優點,要珍惜和維護本國的思想文化,尊重他國的文化傳統,維護世界的多樣性;另一方面,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我們必須遵循文明傳播和發展的規律,虛心學習、積極借鑒他國文化的長處和精華,堅持洋為中用、開拓創新,做到中西合璧、融會貫通,這是增強本國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條件。就傳統文化與現實文化的關系而言,應當看到,囿于認識水平、時代條件、社會制度,傳統文化在形成和發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陳舊過時或者已成為糟粕性的東西,對于歷史文化特別是傳統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應當結合新的實踐和時代要求正確取舍,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對待、有揚棄地繼承,通過創造性的轉化和創新性的發展,使傳統文化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務于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

其二,堅決反對兩種虛無主義。兩種虛無主義是指歷史虛無主義和文化虛無主義。前者不承認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性,從現實政治的需要出發,對特定階段的歷史加以否定。后者則徹底否定本民族的文化,將其說得一無是處。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但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文化虛無主義者。毛澤東說:“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p>

①鄧小平指出:“每個黨、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歷史,只有采取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度來分析和總結?!?/p>

②習近平也強調,必須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緊密結合,科學對待民族傳統文化和世界各國文化,用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裝自己。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歷史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警惕和抵制兩種虛無主義的影響,必須做到“四個講清楚”,即“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③.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

其三,高度重視宣傳教育工作。習近平指出:“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要加大正面宣傳力度,通過學校教育、理論研究、歷史研究、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等多種方式,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我國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p>

④這就從文化自信的宏觀角度,指明了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現實策略及相關路徑。其中,國民教育體系是此項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4 年 3 月,教育部印發 《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就大中小學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出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具體要求,要求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以家國情懷教育、社會關愛教育和人格修養教育為重點,著力完善青少年學生的道德品質,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養。在學校教育方面,分學段有序推進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理論研究方面,深入開展相關教研,為傳統文化教育教學提供理論基礎和學理支撐;在文化作品和宣傳方面,做好圖書出版規劃,創作出版一批優秀作品,為教育提供生動的資源。此外,還要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積極引導人民繼承和發揚傳統美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綜上所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著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多維度、系統化地闡述了對待傳統文化的根本態度和思想觀點。這些思想觀點是對歷史上中國共產黨人傳統文化觀的繼承和發展,對于構建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將發揮重大的指導和促進作用。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