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文化活動”包括的內容很廣泛,既包括民間風俗傳承下的群眾性活動,也包括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社會文化娛樂活動,并根據不同地域文化特點加以改造和創新。但無論如何,群眾文化活動的主體是基層人民群眾,不涉及專業性、學術性、藝術性等高層次追求,其主要目的是豐富生活、促進交流、鍛煉身體等,并在“自發組織、自我娛樂、自我開發”的原則下展開。
一、群眾文化活動瓶頸分析
整體上說,文化進步與經濟發展存在一定的共生性,但文化事業發展并不完全依賴于經濟物質條件,還取決于整個社會對文化事業的關注度。改革開放以來,在大力推動市場經濟發展的背景下,“一切以經建設為中心”,這導致很多基層政府對群眾文化活動的忽視--而群眾文化活動是在資源限制條件下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徑,從這一層面說,文化與經濟呈現出“脫節”現象。換個角度來說,盡管群眾文化活動具有自發性屬性,但缺乏政府部門的引導職能之下,所取得的進展十分緩慢,甚至造成群眾文化活動不能持續、有效地開展。
1.缺乏組織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民間文藝社團數量多、規模大、體系完善,尤其在一些傳統藝人的帶領下,一度得到了恢復和發展。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入,社會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傳統文化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比例不斷下降,而新型群眾文化又存在階段性、小眾化的特點,嚴重破壞了群眾文化活動的原有組織。
在缺乏組織功能的前提下,造成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形式單一、內容同質,如當前廣泛流行的“廣場舞”活動形式,在全國范圍內迅速形成“風潮”,這一方面說明了富裕起來的人民群眾對文化活動的強烈需求,但另一方面也表明文化活動缺乏多樣性。
2.缺乏資源
文化活動是一個務實過程,這也是物質文明決定精神文明的理論邏輯起點,與其他領域的文化活動開展相比,群眾由于存在“基層屬性”,在社會資源獲取和分配層面存在很多實際困難。其中,缺乏經費是最明顯的發展瓶頸,由于群眾文化活動具有公共參與的“公益性”特征,因此它的經費應該由政府文化建設部門承擔,但現實情況是,政府雖然支持群眾文化開展,但在經濟支援層面存在許多苦難,這導致群眾文化活動中設備陳舊、缺乏維護、有名無實,嚴重影響了群眾文化活動的體驗。
3.缺乏人才
盡管群眾文化活動不強調過高的藝術性、學術性,但專業人才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如音樂人才、舞蹈人才、繪畫人才、管理人才等,要維持群眾文化活動的持續、穩定開展,就必須補充大量人才參與到基層群眾群體中。對比來說,在我國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中,有條件引進一些專業人才走進社區,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但在三線及以下城市、廣大農村地區,由于缺乏專業人才的施展空間、報酬機制等條件,很難留住專業人才;而一些傳統民間藝人逐漸流失,年輕人迫于生活壓力也不愿意繼承,加上社會文化多樣化、娛樂途徑日漸豐富等影響,群眾文化活動被視為“老年人專利”,人才瓶頸對長遠發展、實踐創新等均有不利影響。
二、群眾文化活動發展前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深化精神文明建設理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普及,群眾文化活動被視為一個重要的途徑和平臺,未來發展中必然會加強這一領域的支持力度。結合現狀及社會發展趨勢分析,我國群眾文化活動將邁向一個新的臺階。
一方面,群眾文化活動將逐漸成為基層文化部門的工作核心?;鶎游幕块T作為群眾文化活動的直接管理者、引導者、監督者,應該促進這一趨勢的良性發展,實現更大程度的包容性,依次來刺激群眾文化的多樣性,如開放博物館、美術館等。另一方面,在互聯網技術快速普及背景下,信息生產、傳播和共享的成本越來越低,人們可以更便捷地獲取文化活動信息,對加速群眾文化活動的創新具有促進作用。
三、群眾文化活動改善策略
1.提高對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視
地方政府和基層文化部門是對群眾文化活動影響力最大的兩個主體,因此必須強化在思想層面的認識,提高對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視,主動提供一切可行的幫助,通過長期有效地堅持,既可以培養廣大人民群眾的榮譽感和集體主義精神,也可以促進干群關系交流,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很大的幫助。以基層文化部門為例,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在文化事業建設方面的先進性,將思想政治工作與群眾文化活動有效地融合一處,在滿足精神消費的同時,宣傳黨的思想、黨的政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基層的構建。
2.加大群眾文化活動經費投入
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目的是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需求,并非是以經濟盈利為目的,因此這種“文化性”、“公益性”的訴求應該得到政府部門的響應和支持,并主動地為群眾文化活動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結合現狀來說,我國文化事業整體層面上都存在投資不足的現象,群眾文化活動要獲得政府財政的支持更加困難。
要解決經費投入不足的問題,并非只有加大政府財政投資的模式,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建立專項資金項目,形成地方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經費保障機制,通過循序漸進、以點帶面的方式展開完善。另一方面,以政府機關為主導,開辟多方面的社會融資渠道,如樂器企業、服裝企業等,從文化事業發展和公益事業推廣的角度入手,體現出企業的社會責任,也解決了群眾文化活動的資源不足,一舉兩得。
3.積極引導群眾文化活動建設
基層文化部門對引導群眾文化活動建設具有重要責任,一方面,文化部門是群眾文化活動的引導者、監督者,要確?;顒觾热莘仙鐣髁x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以健康內容、健康形勢、健康功能等為引導方向。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自身的組織功能、輻射功能和構建功能,幫助群眾組織招攬專業人才,建立專業隊伍,同時以自身資源為基礎,開展豐富的“文化下鄉活動”,如筆者所在部門近年來不斷組織的文藝匯演活動、紅色影片展播活動等,不斷的為基層單位輔導培養文藝骨干和藝術人才,在社會各領域均取得了良好的評價。
參考文獻:
[1]楊加華。從廣場舞的普及看群眾文化活動的發展特點[J].大眾文藝,2016(2)。
[2]覃月云。淺談群眾文化活動的現狀和發展[J].大眾文藝,2016(2)。
[3]邱娟。關于發展群眾文化活動的相關建議[J].東方企業文化,2015(3)。
[4]段琦麗。發展群眾文化活動繁榮地方文化事業--關于文化館群眾文化工作的策略思考[J].東方企業文化,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