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病是一種由多種病因相互作用所致的、復雜的、進行性的心血管綜合征,是 ASCVD 最主要危險因素,高血壓導致的死亡占所有心血管死亡的64% ,70. 8% 的腦血管疾病與高血壓有關,目前對高血壓治療除了控制血壓以外,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的降低心血管發病和死亡的總危險因素,減少并發癥,節約醫療資源和社會資源,盡早干預可逆性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減輕靶器官損害。本課題旨在觀察加味小陷胸湯治療痰熱內盛型高血壓患者早期動脈硬化的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 2013 年 9 月-2015 年 1 月本院門診及住院的高血壓病患者 120 例。入組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 60 例,其中男 32 例,女 28 例; 年齡平均( 64. 5 ±9. 2) 歲; 病程( 5. 31 ±1. 70) 年; 對照組 60 例,其中男33 例,女27 例; 年齡平均( 63. 8 ±9. 1) 歲; 病程( 5. 29 ±1. 77) 年。經 t 檢驗,兩組年齡、病程構成上無差異,P >0. 05.
1. 2 診斷標準 IMT 診斷標準: ① 頸動脈 IMT <1. 0mm 為正常; ②頸動脈系統任意一點最大 IMT 水平> 1. 0mm 為 IMT 增厚; ③頸動脈斑塊定義為: 頸動脈IMT≥1. 2mm 或頸動脈系統的任意一個血管段( 無論近側壁還是遠側壁) 存在突出管腔的局限性回聲結構( 回聲可不均勻或伴聲影) .MAU 診斷標準: 尿微量白蛋白( Mau) 是指尿中白蛋白低濃度升高,24 小時尿中排出白蛋白 30mg ~ 300mg 或者是 20 ~ 200ug/min.PWV: baPWV 的正常參考值 < 14m / s.
1. 3 納入標準 入選患者符合 2 級高血壓診斷標準且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試行) 》( 2002年版) 中的高血壓痰熱內盛證候診斷標準( 主要癥候包括: 眩暈、頭痛、頭重如裹、胸悶、心悸、口干口苦) .
1. 4 治療方法 試驗設計遵循隨機、實驗對照原則。將 120 例痰熱內盛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及對照組各60 例: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加味小陷胸方。療程為 8 周,持續隨訪半年,定期記錄患者中醫癥候積分及各項指標變化。
1. 5 觀察指標 觀察治療 8 周及半年后兩組降壓療效及肱踝脈搏波傳導速度( baPWV) 、頸動脈內膜厚度( IMT) 、尿微量白蛋白( MAU) 變化情況。
1. 6 療效判定標準 疾病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治療高血壓病的療效標準。中醫證候療效判定標準: 采用尼莫地平法中醫癥候積分評分標準。
1. 7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7. 0 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 ± 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率或百分比表示; 兩組間比較計量資料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 <0. 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治療 8 周及半年兩組降壓有效率的比較 見表 1.
2. 2 治療 8 周及半年兩組中醫癥候療效比較 見表 2.
3 討論。
關注高血壓早期動脈硬化情況,逆轉高血壓可逆性損害,最大程度減少心腦血管風險。研究表明[1],頸動脈硬化可間接反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和范圍,IMT 測定是動脈硬化的早期指征。PWV 被認為能夠很好的反應動脈硬化程度,是血管早期損傷的標志之一,PWV 取決于血管彈性、管壁厚度和血流濃度,與動脈擴張性和僵硬度密切相關[2],呈正相關關系。
PWV 是評價主動脈硬度的經典指標[3].MAU 是全身血管內皮細胞受損的一個重要標志,是早期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標志。流行病學調查和臨床研究都表明MAU 使高血壓或臨界高血壓患者發生缺血性心臟病的危險增加 4 倍[4].MAU 與心血管事件的危險性緊密相關。MAU 在早期是可逆的,在進行高血壓的治療時血壓的下降與 MAu 值的下降成正相關,且有獨立于降壓作用的療效[5].MAU 是腎臟病變的指標,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在降壓的同時應積極逆轉或減少 MAU.
漳州地處東南沿海,氣候濕熱,地勢低洼,雨霧頻多,濕熱為病多見。參考高血壓流行病學研究,目前我市高血壓患者呈現年輕化傾向,中醫辨證以痰熱內盛型多見。針對本地域特征,在張仲景《傷寒論》小陷胸辛開苦降、清熱滌痰開結基礎上,制定協定方加味小陷胸湯,方由清半夏、黃連、瓜蔞、茯苓、竹茹、陳皮、膽南星、薏苡仁、石菖蒲等組成。方中黃連為君藥,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瓜蔞清肺化痰,利氣寬胸散結,潤腸通便,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共為臣藥; 竹茹清熱化痰,除煩止嘔,陳皮理氣開胃,燥濕化痰,膽南星清熱化痰,熄風定驚,石菖蒲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共為佐藥,助臣藥化痰之力; 薏苡仁健脾滲濕、除痹止瀉,茯苓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健脾化濕,共為佐藥。意取脾為生痰之源,法則治病求本。全方標本同治共奏健脾清熱化痰、理氣通絡之功,能顯著改善高血壓患者頭暈頭重、口干口苦、舌苔厚膩癥狀,能改善 IMT、Mau、baPWV 等各項指標,能早期干預動脈硬化進程。中藥干預是一個多靶點、累積的遠期效果,對心腦血管疾病遠期預后起到良性作用。
參考文獻。
[1] Spence JD. Ultrasound measurement of carotid plaque as a surrogateoutcome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 Am J Cardiol,2002,89( 4A) : 10B-16B.
[2] Jadhav UM,Kadam NN. Non-invasive assessment of arterial stiffnessby pulse-wave velocity correlates with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J].Indian Heart J,2005,57( 3) ,226-232.
[3] Naidu MU,Reddy BM,Yashmaina S,et al. Vaildity andreproducibility of arterial pulse wave velocity measurement using newdevice with oscillometric technique: a pilot study[J]. Biomed Eng Online,2005,4,49.
[4] Yusuf S,Sleight P,Pogue J,etal. Effects of an angiotensin convertingenzyme inhibitor ramipril on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high riskpatients. The heart outcomes prevent in evaluation studyinvestigators[J]. N Engl J Med,2000,342: 145-153.
[5] 李林。 HCY 與 hs-CRP 測定在 CHD 診斷中的價值[J]. 放射免疫學雜志,2009,2( 6) : 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