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政府職能的轉變,公共財政制度的建立,事業單位改革的推進,以及農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村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也對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著重探討一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的改革措施。
2 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困境
2.1 單位性質不清水管單位缺乏科學定性,既不像事業單位,又不像企業。
水利工程大部分為綜合利用工程,既有公益性功能,又具有一定的經營開發功能,公益性資產和經營性資產混在一起,界線不清。這樣既影響工程的管理,又阻礙水管單位的發展。
2.2 管理機制不活許多水管單位,特別是處于基層的水管單位,管理方式及運行機制沒有發生根本的轉變,仍沿用粗放的管理方式,單位職工吃“大鍋飯”、喝“大鍋水”、工作效率低、經濟效益不高、職工收入差,注重社會效益的發揮而忽視了自身經濟效益的壯大等現象仍然存在。
2.3 水資源緊張我國是一個缺水國家,水資源分布又不平衡,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推進,用水需求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還將持續增長,加之水浪費、水污染和過度開發等問題,城鄉生活用水和工農業生產用水形勢將日趨嚴峻。
2.4 經費嚴重短缺長期以來,水管單位在防洪、排澇管理和商品生產經營活動的過程中,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這些支出的補償主要來自于水費收入和水電收入,國家對公益性支出沒有補償或補償極少。由于國家政策對農業的保護、水商品意識的淡薄等多種原因,水價及水電價格一直嚴重偏低,經營性收入不足以補償公益性和經營性的支出,導致的運行管理經費短缺,制約了水管單位的發展。
3 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3.1 調查摸底在對水利工程現狀全面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本著簡便易行、合理評估、推進改革的原則,由地方政府會同財政、國有資產管理等部門,制定當地水利工程清產核資工作方案,進行資產評估和工程產權界定,并登記造冊、張榜公布、接受群眾監督。
3.2 簽訂合同改革方案要在工程受益范圍內公示,在縣級有關部門監督下實施。鎮 ( 鄉 ) 村集體所有的工程,由鎮 ( 鄉 ) 人民政府或村委會主持改革;國有工程由上級行政主管部門主持改革。通過改革確定工程產權或經營管理權后,所有者或經營管理者須依法簽訂合同,規定工程的性質、用途、管理人員、管理形式,明確雙方的權利與義務、違約責任和責任追究、使用或經營期限、工程維護標準和管護制度、防汛抗旱調度和工程安全運行責任等內容。
3.3 統計信息改革完成后,及時登記發放水利工程產權證或經營管理許可證等相關證照。產權證由人民政府按照水利廳的要求統一監制,由水行政主管部門代人民政府登記核發工程產權證,并及時匯總整理建檔。
3.4 嚴格獎懲建立改革績效考核獎懲機制,實行年度考核評比制度,確保改革穩步實施。財政、水務等部門對改革工作較好的地區在項目資金上予以傾斜,進行鼓勵支持;對改革推進不力的地區,要減少項目資金的安排,并予以通報批評。
4 水利工程管理體制的改革措施
4.1 創新工程管理體制從組織管理、安全管理、經濟管理、運行管理等方面入手,制定完善規章制度,開展“定崗定責、管養分離、竟聘上崗”
等一系列改革,并成立績效辦,加強監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抓住灌區節水改造的契機,合并精減機構,實施“定渠段、定人員、定標準、定承包經費、量化考評”的灌區渠道管理承包責任制,職工精神面貌和工程面貌都煥然一新。一個健康發展的水管單位是實現水利管理信息化、現代化,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的基礎。
4.2 多方籌措管理經費在嚴格、科學的定崗、定編基礎上,公益性水管單位編制內的人員工資(包括離退休人員工資)、機構費用由各級財政負擔,單位性質為事業單位。工程日常維護經費原則上應由財政負擔,同時也可在現有的堤防修建維護管理費和水利建設資金中,劃出一定的比例專門用于水利工程的日常維護。對于工程大修,應如同水庫除險加固一樣,納入基本建設。自身創收收入不能滿足水管單位人員工資(包括離退休人員工資)、機構費用、工程日常維護經費等支出的這類水管單位也應同樣定性為事業單位,財政給予定額補貼。其中工程日常維護經費也可在堤防修建維護管理費和水利建設資金中,劃出一定的比例專門用于工程的日常維護。對于經營性水管單位按市場經濟的原則改制為企業,按市場經濟法則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競爭發展。
4.3 提高水管人員素質逐步推行管養分離,將維修養護的職能和人員從管理機構中剝離出來,組建水利物業公司或維修養護經濟實體,按照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定額標準實行合同管理,鼓勵實行社會化服務。
對于下崗分流人員要立足自我進行人員內部消化,通過大力開展多種經營及社會化服務,做好職工的轉崗分流工作。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在進行改革的同時,確保水庫安全運行。
4.4 提高水利水電價格水價、電價的審批是由國家各級價格管理部門嚴格控制的,但我們不能因此就坐等,要主動作為,找準時機,爭取逐步提高。
依據我省出臺的《黑龍江省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辦法》,積極與當地物價部門溝通,提高原水價格,經濟狀況將會大為改善。
另外,各水管單位還應提高商品意識,除了水是商品,電是商品,其他自然資源,包括優美的環境也可以成為商品,要依托自身的資源優勢,找準經濟發展的突破口。
參考文獻:
[1] 王羊寶 . 加快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和機制創新 [J]. 江蘇水利 ,2001(9):42-43.
[2] 陳志宏 . 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和機制創新研究 [J]. 廣東水利水電 ,2005(4):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