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工業循環水系統主要采用有機類緩蝕劑,包括有機磷、有機胺類等,其中以有機磷類化合物為主導,如氨基三亞甲基膦酸(ATMP)、羥基亞乙基二膦酸(HEDP)、2-膦?;⊥?1,2,4-三羧酸(PBTC)、聚氧乙烯醚丙三醇磷酸酯等。 在有機磷類緩蝕劑的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廢水,若將其直接排放,會對水體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到目前為止,對廢水中磷的處理國內外普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傳統的化學法、生物法、化學輔助生物法及近年來開發的吸附法、電解法等〔1-2〕。 化學法主要適用于無機態含磷廢水的處理,同時可去除水中不溶性有機磷酸鹽,但對溶解態有機磷酸鹽幾乎無去除能力;生物法主要用于處理低濃度有機態含磷廢水,其處理效果不佳,難以實現磷的達標排放;吸附法由于本身的特點,只適用于較低濃度的含磷廢水的處理;電解法則對溶解態有機磷的去除能力有限。
由于單一除磷工藝的局限性,組合工藝成為近年來研究的熱點,其中以光催化與其他工藝的組合研究為多〔3-4〕。 研究表明,光生電子與空穴的復合可導致光催化效率偏低。 而光電催化技術通過施加偏電壓,將催化劑表面的光生電子移至外電路,減少了“電子-空穴”對的復合率,從而使空穴在光催化劑表面累積,解決了光催化應用的瓶頸問題,該技術已被廣泛用于有機氯化物、農藥、表面活性劑、染料等有機廢水的處理〔5〕。
本研究采用光電催化氧化與化學法的組合工藝,即“一級化學除磷—光電催化—二級化學除磷”處理有機磷水處理劑生產廢水,實現了廢水的達標排放。
1 實驗材料和方法
1.1 實驗用水
天津某水處理藥劑生產廠主要生產有機磷類緩蝕劑、阻垢劑,實驗用水為該廠外排污水,主要以洗桶洗釜水為主, 其水質:COD 420~500 mg/L,TP17 ~20 mg/L, 正 磷酸鹽 ( 以 P 計 )3.6 ~4.2 mg/L,pH6.0~6.5,SS 100~150 mg/L。
1.2 工藝流程與實驗方法
廢水處理工藝流程如圖 1 所示。
光電催化氧化裝置裝填〔6〕催化劑于反應器底部及極板中央,催化劑采用 α-氧化鋁或二氧化硅中的一種或多種為載體,表面負荷二氧化鈦、硫化鎘、氧化鐵、二氧化錳中的一種或多種物質。電極材料采用鈦基材表面固載貴金屬物質制備而成,貴金屬物質由鉑、釕、銥、銣、鋯等氧化物中的一種或多種物質構成?!緢D1】
有機磷水處理藥劑生產廢水經過調節池均質后,經供水泵進入一級化學除磷池,于池前端加入石灰,池中部加入聚合氯化鋁,池尾部加入聚丙烯酰胺類物質。 一級化學除磷池主要去除部分 COD 和 TP。
一級化學除磷池出水經泵打入光電催化氧化反應池,在該裝置中廢水中大部分有機物被氧化,有機磷類化合物轉化為正磷酸鹽。 光電催化氧化反應池出水經泵流入二級化學除磷池,其加藥同一級除磷池。
二級化學除磷池對光電催化氧化處理出水進行深度除磷。二級化學除磷池出水流入斜板沉淀池中,沉淀后的上清液即可排放。
1.3 分析方法
COD、TP、 正 磷 酸 鹽 均 采 用 國 家 標 準 方 法 測定〔7〕。
2 結果與討論
2.1 化學法的處理效果
研究表明,石灰和聚合氯化鋁(PAC)均可作為化學法除磷藥劑〔8〕。 在石灰投加量為 1 200 mg/L,PAC 投加量為 500 mg/L,PAM 投加量為 2 mg/L 的條件下,考察了不同除磷藥劑的處理效果,結果見表 1?!颈?】
化學法主要是通過化學藥劑去除水中的正磷酸鹽。 實驗結果表明,與 PAC+PAM、石灰+ PAM 相比,以石灰+PAC+PAM 作為除磷藥劑的處理效果更好一些。 投加石灰反應一段時間后, 再加入 PAC 和PAM,可強化混凝和除磷效果。在 PAC、PAM 投加量分別為 500、2 mg/L 的條件下,考察了石灰投加量對處理效果的影響,結果如表 2 所示?!颈?】
隨著石灰投加量的增加, 水中 pH 升高, 反應5Ca2++3PO43-+OH-=Ca5(OH)(PO4)3向右進行,磷酸鹽與鈣離子反應趨于完全。實驗結果表明,隨著石灰投加量的增加,出水磷酸鹽含量顯著降低,總磷含量也逐步降低。 此外,由于 Ca(OH)2還有良好的凝聚作用,隨著石灰投加量的增加,COD 去除率增大。 當石灰投加量增加至 1 200 mg/L 后, 繼續增大石灰投加量,處理效果基本不變。 綜合考慮,一級化學除磷池石灰投加量保持在 1 200 mg/L 左右即可。
2.2 光電催化體系的處理效果
由于化學法只能去除廢水中的磷酸鹽和部分有機磷化合物,出水 COD、TP 仍超標嚴重,因此采用光電催化氧化技術對化學除磷出水進行處理。 實驗條件:向光電催化反應裝置內投加適量電解質,電流密度控制為 10 mA/cm2。 光電催化體系的處理效果如圖 2 所示?!緢D2】
由圖 2 可知, 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 水中正磷酸鹽含量大幅增加,總磷含量則無明顯變化,表明反應過程中,C—P 鍵逐步斷裂, 水中的磷逐漸從有機態轉化為正磷酸鹽的形式。實驗結果表明,當停留時間為 180 min 時, 水中總磷幾乎全部以正磷酸鹽的形式存在,出水 COD 降至 70 mg/L 以下。 確定最佳停留時間為 180 min。
2.3 二次化學除磷的處理效果
盡管經光電催化體系處理后, 廢水中大部分有機物及有機磷化合物被氧化,出水 COD 較低,水質較好, 但磷依然以正磷酸鹽的形式存在于水中,因此,在光電催化體系后加一級化學除磷。由于水中有機物含量較低,幾乎無懸浮物與膠體,減少 PAC 投加量至 300 mg/L,PAM 投加量仍為 2 mg/L。 石灰投加量對二次化學除磷效果的影響如表 3 所示?!颈?】
實驗結果表明,當石灰投加量達 1 200 mg/L 時,出水 COD<50 mg/L,TP<0.5 mg/L,滿足《天津市污水綜合排放標準》(DB 12/356—2008)的一級排放標準。 確定二次除磷石灰的最佳投加量為 1 200 mg/L。
2.4 不同組合工藝處理效果對比
在進水 COD 為 480 mg/L,TP 為 18.76 mg/L,正磷酸鹽(以 P 計)為 4.01 mg/L 的條件下,考察了光電催化氧化—化學除磷、 一級化學除磷—光電催化氧化—二級化學除磷 2 種工藝對有機磷水處理藥劑生產廢水的處理效果。保持總加藥量相同(石灰投加量為 2 400 mg/L,PAC 投加量為 800 mg/L,PAM 投加量為 4 mg/L),光電催化單元停留時間為 180 min。
2 種工藝的處理效果如表 4 所示?!颈?】
由表 4 可知, 一級化學除磷—光電催化氧化—二級化學除磷組合工藝對廢水的處理效果明顯好于光電催化氧化—化學除磷組合工藝。
2.5 連續運行效果
在上述最佳實驗條件下, 考察了一級化學除磷—光電催化氧化—二級化學除磷工藝的連續運行效果,結果如圖 3、圖 4 所示?!緢D3-4】
由圖 3 和圖 4 可以看出, 該組合工藝處理效果穩定, 最終出水 COD<50 mg/L、TP<0.5 mg/L, 達到《天津市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DB 12/356—2008)的一級排放標準。
3 結論
一級化學除磷—光電催化氧化—二級化學除磷組合工藝可有效處理有機磷水處理藥劑生產廢水,在一級化學除磷石灰、PAC、PAM 投加量分別為1 200、500、2 mg/L, 光 電 催 化 單 元 停 留 時 間 為180 min,二級化學除磷石灰、PAC、PAM 投加量分別為 1 200、300、2 mg/L 的條件下, 最終出水 COD<50mg/L、TP<0.5 mg/L, 滿 足 《 天津市污水綜合排放標準》(DB 12/356—2008)的一級排放標準。
參考文獻
[1] 游俊仁,林木蘭,汪惠陽. 高濃度含磷廢水處理方法綜述[J]. 化學工程與裝備,2010(8):143-146.
[2] 崔麗娜,李繼,呂小梅. 污水除磷技術的研究與發展[J]. 環境保護科學,2011,37(2):10-13.
[3] 梁 艷菊. 廢水中磷的去 除方法與工藝技術研究 [J]. 廣 東化工 ,2011,38(6):132-133.
[4] 張 進. 光催化和微濾處 理有機磷農藥廢水 [J]. 安 徽農業科學 ,2011,39(12):7422-7424.
[5] 陳佩儀,李彥旭,孫楹煌,等. 光電催化水處理技術研究進展[J].工業水處理,2005,25(12):13-17.
[6] 謝陳鑫,滕厚開,鄭書忠,等. 一種有機磷水處理藥劑廢水的處理方法:中國, 201210452793.1[P]. 2013-02-27.
[7]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M]. 4 版. 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2:210-247.
[8] 洪荷芳, 徐家棟. 鐵炭微電解-光催化氧化-生化處理有機磷廢水[J]. 水處理信息報導,2012(6):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