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論文題目:水工環境治理在生態文明理念下的路徑
摘要:水工環境治理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支撐, 可以有效的促進生態環境的平衡, 保證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因此, 將水工環境治理與生態文明理念相結合, 可以更好的實現水利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因此, 本文對水工環境治理在生態文明理念下的路徑做出了相關內容的探討, 旨在提高水工環境治理的質量和效果。
關鍵詞:水工環境; 治理; 生態文明理念路徑;
前言
近幾年來,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人們對于生態環境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加強。不可否認的是, 水利工程的建設的確可以造福人類, 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充分的水和電, 但是, 另一當面其也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損害。因此, 我們必須要在生態文明理念的指引下, 加強對水工環境的治理工作。
1 水工環境治理中的生態文明理念的特點
1.1 自然性
在水工環境的治理過程中, 生態文明理念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其自然性, 它要求在水工環境的治理中必須要充分重視自然環境, 加強對自然環境的保護, 保持生態平衡, 最大限度地使得水工環境治理與自然環境能夠和諧共存。在將水工環境治理與自然環境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的基礎上, 從而更有效的實現水利工程與自然環境的協同發展, 這樣在保障水利工程順利進行的同時, 還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對于自然環境的損害。
1.2 可持續發展性
在秉持國家有關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下, 對于水工環境治理下的生態文明理念要求在滿足現代人的生活需求的同時, 不能損害后代人的資源需求, 最終能夠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 因此, 在水利工程的環境治理中, 要遵循生態文明的理念, 更好的滿足當代人的需求, 從而真正的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1.3 社會性
從某種意義上講, 水利工程建設是全社會性質的, 它更是為全社會的人民服務的。因此, 在生態文明理念下, 水利工程環境治理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其社會性, 即為全社會帶來福利。直接影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 除此之外, 水利工程不僅能夠造福人民, 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從而有效的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1.4 經濟性
在生態文明理念下水工環境治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進了當地的旅游業的發展, 這說明水工環境建設同時也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 體現了對資源的合理有效的利用。除此之外, 水工環境治理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保護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
2 生態文明理念在水工環境治理中的重要意義
眾所周知, 水利工程是人類控制、調配自然界水資源的一個重要項目, 能夠切實的造福人類, 極大的便利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并且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 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 對各方面資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斷的增加, 水利工程可以有效的滿足人們對于水資源的需求, 同時還能夠抵擋和防御自然災害, 極大的促進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3 水工環境治理在生態文明理念下的路徑
3.1 充分發揮水文工作的支撐作用
在水工環境治理中應用生態文明理念可以有效的保護水資源, 這其中就要充分發揮水文工作的支撐作用, 也就是要通過科學有效的水文工作, 以此來不斷的為水工環境治理提供充足的水文資料, 從而在水工環境治理的過程中能夠切實的落實生態文明理念。
3.2 做好河道改造的生態文明理念應用
在水工環境的治理中, 必須要做好河道的改造工作。因此, 在生態文明理念下要加強河道改造工作, 在充分考慮水利工程可能對周圍環境造成的影響的基礎上, 制定科學合理的實施方案來做好河道改造工作, 并且要嚴格的遵循國家有關的生態發展的政策法規要求, 從而能夠更好的保障河道的安全運行。具體來說, 一方面要加強對生態平衡理念的重視度, 結合水利工程的實際情況, 包含對于岸邊的保護、水量疏浚、周圍綠化等等, 以此來針對性的加強對河道的改造;另一方面, 在河道改造的過程中, 要最大限度地保證其余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 從而切實的保障河道的安全運行, 同時還能夠吸引游客, 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最終促進經濟的發展。
3.3 做好堤岸建設的生態文明理念應用
在水工環境治理的過程中, 堤岸建設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做好堤岸建設中的生態文明理念應用, 可以更好的促進水工環境治理在生態文明理念的實現。因此, 在堤岸建設的過程中, 要積極的改變傳統的觀念, 要在傳統理念的基礎上, 加強對其的發展和創新, 并且還要充分結合經濟發展的評價指標, 進而建立一個完善的生態環境全面保護評價指標, 重點關注其中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因此, 在堤岸建設的過程中, 要加強對周圍環境的調查, 充分考慮到其相關的自然環境印度, 從而有效的增強堤岸建設的質量和效果。
3.4 大力培養和引進優秀的工作人員
在生態文明理念下, 要想有效的實現水工環境的治理, 必須要積極的引進優秀的人才, 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訓, 不斷增強其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素質。具體來說, 在水工環境的治理中, 要充分考慮其相關的治理原則, 并結合生態保護的理念。要想實現這一目標, 就要加強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要求工作人員在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的同時, 還能夠具備重組的生態文明知識。增強工作人員的生態保護意識, 加強工作人員在生態理念和壞境治理方面的培訓, 從而不斷增強工作人員的生態保護意識。
4 結語
綜上所述, 通過本文對水工環境治理在生態文明理念下的路徑的介紹, 我們充分了解了在水工環境治理中生態文明理念的特點、生態文明理念在水工環境治理中的重要意義, 重點闡述了水工環境治理在生態文明理念下的路徑, 包括水文工作、河道改造、堤岸建設、工作人員等等, 從而能夠更好的實現水利工程的生態功能, 降低其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更好的促進我國的現代化建設。
參考文獻
[1]張珂, 閆亞寧, 劉曉京.生態文明理念下水工環境治理的路徑淺析[J].科技研究, 2014 \\(01\\) :68-69.
[2]陳放.基于生態文明李妮娜下化解城鄉生態環境二元化的路徑選擇[J].生態經濟, 2015 \\(02\\) :172-176.
[3]王偉.淺析生態文明理念下的環境法律體系構建[J].2015年全國河湖治理與水生態文明發展論壇, 2015 \\(12\\) :264-265.
點擊查看更多:關于生態文明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