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樹在環境中的生態功能
1.1 降塵作用
古樹早已和生活在統一生物圈的動植物及微生物們,構建起一個小型的生態系統了,其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城市中存在大量的 SO2、CO、氰化物、氯氣等有害氣體[1],古樹及其它植物對其都有不同程度地吸收作用,可以大大降低城市中有害氣體的濃度,從而達到凈化空氣的效果。同時,對于城市中普遍存在的煙塵和粉塵,古樹具有明顯的過濾和吸附作用。
古樹多有巨大的樹冠,可以有效地降低風速,使空氣中的大部分顆粒粉塵沉降下來,從而降低城市沉降量的重量。古樹以茂盛的枝葉,在城市建設中起著綠化和降塵的重要作用。
1.2 改變局部氣候
眾所周知,植物都具有蒸發作用,古樹也不例外。從根部吸水,通過枝干輸送到葉面,再經蒸騰作用[2],散播到空氣中。
據數據表明,樹木在生長過程中,每生成 1kg 干物質,就需要蒸發掉 300~400kg 的水。古樹通過蒸騰作用向空氣中源源不斷地輸送水蒸氣,從而使得局部空氣水分聚集,濕度大。正是由于古樹群落的巨大抗風作用,使得土壤水分不易擴散,群落內的濕度比群落外要高很多。古樹周邊的環境會比其它地方的空氣更濕潤、涼爽,同時,氣溫偏低,會產生一定的氣流。
1.3 降低噪音、檢測環境
植物的樹干和枝葉是天然的降音利器,古樹由于枝繁葉茂更是強有力的消聲器。聲波由空氣介質透射到樹葉上,造成樹葉的微顫,使聲音減弱變小。再次,古樹由于上百年的生長,其枝葉錯綜復雜,當聲波進入后,會經過枝葉的多次吸收,將聲波降到最小。古樹對于環境的要求較為嚴苛,一旦某些特定的有害氣體呈現上升態勢時,古樹會第一時間產生相應的表現,從而幫助工作人員及時發現有害氣體的變化情況。
2 城市化建設中對于古樹的保護
2.1 加強宣傳,增強全民保護意識
古樹的保護工作不單單是某一個職能部門的任務,而是全社會共同需要承擔的責任,是一項社會工作。國家、政府及相關的管理保護部門要切實落實好保護工作的宣傳,利用媒體、互聯網的力量進行多陣地、全方面、多層次的宣傳工作。
將保護古樹的相關政策及法律法規普及到各家各戶,讓民眾樹立起自覺保護古樹的意識,從思想上緊繃保護那根弦,不讓自己有松懈的想法,同時,保護古樹不能僅僅喊口號,還需要落實責任。由有關部門進行統一管理,并分層落實,將古樹的保護工作納入當地政府的日常工作中,從市到村都建立古樹保護的專職部門,將保護責任落實到人,落實保護義務,履行保護責任。
2.2 健全法制,依法實施古樹保護管理
我國雖然早已出臺了相關古樹保護的管理條例及法規,但是依舊不夠完善,所以,國家必須進一步完善古樹保護的相關管理制度和措施,形成一個完善的法制體系。由國家制定一個總體的保護方針,各地方政府應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制定古樹的相關保護管理條例。對于破壞古樹保護工作的人員進行嚴肅處理,并依法進行處罰。森林公安、護林人員、林政工作人員要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形成三方合力,一起打擊破壞古樹的不法行為。在定期普查走訪的基礎上,建立密集完善的動態監測站點,時刻監視管理古樹,防止破壞現象的發生。
2.3 擴寬渠道,加大古樹管理資金投入
古樹的保護工作是一項社會行為,古樹的有效保護將使群眾直接受益,造福于全社會。其保護工作要想得以順利有序的開展與社會各界的積極配合是分不開的,社會各界共同出資,落實古樹的防御保護工作及管理經費,實現全面參與保護管理,推動管護工作的進行。同時,多進行科研調查,利用科技的力量,切實有效地指導和落實到古樹日常的保護工作中來。由政府或地方的相關管理部門進行撥款,將部分資金投入到古樹保護的科研工作中,研制更為有效的古樹治理措施及方案,利用科技的力量,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3 結語
城市經濟水平的提升不是城市化進程快慢的唯一評判標準,還需要對于城市環境、人文、旅游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量。真正地認識到古樹在環境中的重要生態作用,并針對其特點制定行之有效的保護措施和方案,才能落實城市建設和發展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 唐滔。古樹名木的價值[J].林業與生態,2015(1)
2 劉鵬。我國古樹名木保護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