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伙房水庫保護區現狀分析
作為全國城市供水九大重點水源地之一,流域面積為 5420.2 平方公里的大伙房水庫位于東北遼寧省撫順市東郊遼河支流渾河中上游,其入庫河流有渾河、蘇子河、社河,大伙房水庫是遼寧省 7 個城市(撫順、沈陽、遼陽、鞍山、營口、盤錦、大連)2300 多萬人飲用水的重要來源。其保護區涉及撫順縣、新賓縣、清原縣和東洲 4 個縣 (區),劃分為一級保護區(面積為 120.4 km2)、二級保護區(290.4 km2)和準保護區(面積為 5009.4 km2)。大伙房水庫水質除總氮和總磷在Ⅲ類-劣Ⅴ類之間外(1990-2011),其余水質各監測項目濃度均符合Ⅱ類標準,其中營養狀態指數在 35.9-45.2 之間(2001-2011),數據顯示大伙房水庫水況為中營養化。2013 年大伙房水庫總體方案確定,水質將原來的優于 III 類調整到:2015 年底水質達到 II 類標準;2017 年后使大伙房水庫水質穩定在 II 類標準。
目前,大伙房水庫保護所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水源地政府保護責任比較重、當地經濟發展空間變窄、中央發放的補償金額少。2012 年大伙房水庫水源地的保護區內的3縣財政收入平均只有14.1億元(而遼寧全省縣區平均財政收入為 21 億元),與下游大伙房水庫受益的 20 個縣平均財政收入 24.8 億元相比差距太大。水源保護區的基層干部表示,現在捧的是“玉飯碗”,過去 1 年來關閉企業 470 家,工業項目“關停限”,使得該縣區的經濟發展受到嚴格規制。按照 2013 年大伙房水庫總體方案中確定實施 6 類 102 項重點工程,總預算為 19.09 億元,其中地方政府則需要配套 14.80 億元,達到總投資的77.5%,嚴重影響地方政府保護大伙房水庫的積極性,也較容易引發保護區上下游保護水庫的爭議。
二、如何完善生態補償機制
(一)國內外水資源保護的實踐
1. 日本琵琶湖水生態保護。1977 年作為日本第一大淡水湖的琵琶湖發生淡水赤潮,在 1983 年又出現了藍藻水華。在發現由于使用含磷洗滌劑造成淡水赤潮后,全縣內倡導“肥皂運動”呼吁縣民“請停止使用含磷洗滌劑,改用以天然油脂為主要原料的肥皂粉”.政府部門還制定了《滋賀縣琵琶湖富營養化防止相關條例》。
2. 廈門污水回用。廈門大學由于排水設施落后,且附近路段市政配套設施不完善,長期存在雨污混流,大量污水排入市政排洪溝,再匯入大海。
2008 年,廈門大學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實施了污水處理回用工程。經過招投標,由中聯環有限公司中標實行工程總承包,于 2010 年 3 月竣工,總投資 1493 萬元,日處理污水達到 3000 噸。處理后的污水主要回用于道路和公廁的沖洗和校區的綠化養護。
3. 紹興-慈溪水權交易。紹興和慈溪兩市政府協同湯浦水庫有限公司(紹興市)和慈溪市自來水公司在 2003 年簽署了《供用水合同》,該合同有效期在 2005 年到 2040 年,規定慈溪市自來水總公司向湯浦水庫支付水權轉讓費 1.533 億元,而作為另一方湯浦水庫則向慈溪市輸送每日 20 萬立方米的水。
4. 太湖企業創新技術謀發展。由于太湖流域生態保護,面臨更為嚴格的標準,許多不達標的項目和企業積極探索生態型循環經濟發展路線。蘇州弘宇印染公司改善生產線上的染色工藝開始,將印染后的廢水處理后重新使用。公司經過決定后一共投資了 580 萬元,建成一套完整的廢水循環利用裝置,使日處理污水達到 8000 噸,設施投入生產中使公司的中水回用率上升到目前的 80%,廢水外排量由原先的 7000 多噸每天減少到目前的 1500 噸每天。給公司節省了約為 628 萬元的水資源費、排污費。
5. 排污權有償使用。保護區內全部試點企業達到 1300 家,目前約有 93%申購和申請排污指標,超過 65%的企業完成了環保部門的排污指標的確認,約有 35%的試點企業已按照環保部門的規定和要求繳納了兩年(2009 和 2010)有償使用費,金額為2789 萬元。環保部門運用在線監控、監測等手段對排污單位實際產生的排污量進行核查和核實。按照規定,所收取的費用主要用于生態保護。
(二)如何完善大伙房水庫生態補償
1. 呼吁縣民參與保護。大伙房水庫保護區有城鎮人口約為 49 萬,每天有大約 5 萬噸的居民生活污水(主要含有化學耗氧量、生化需氧量、洗滌劑污染物等)未經處理直接流入渾河和蘇子河,嚴重威脅水源地的水安全,這些污水的氮和磷流入大伙房水庫,使得水庫日益富營養化,如果這些生活用水沒有得到有效處理合理排放,水庫氮磷污染物將繼續增加,遇連續高溫無風天氣,很可能發生各種藻類暴發的危險。
地方政府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氮磷污染物的排放。一方面采用水再生回用工程,將生活污水處理后循環使用,另一方面呼吁縣民購買和使用無磷洗滌劑合理處理生活污水,通過倡議,宣傳,和教育手段,普及水資源保護的知識和責任,說明縣民參與對大伙房水庫治理的重要性,宣教活動應進村入戶,調動廣大縣民的積極性,為更好地促進公眾參與,應規定公眾參與的具體形式,在政策上引導民眾參與,從源頭上控制磷的排放。呼吁縣民參與大伙房水庫保護,不僅可以節約資金,減輕政府的負擔,更是長久有效和最根本的保護措施。
2. 開辟新的融資渠道。
(1)水權交易。當地政府應積極與主要用水企業探索市場化的途徑,通過協議和合同的方式,政府交付用水企業達標的水質,企業支付一定數額的水費和治理費,實現水資源有償使用,為治理和保護大伙房水庫提供資金支持。
(2)排污權交易。政府協同排污企業,積極構建和完善排污權交易平臺,共同制定合理的排污限額,采用適合的排污權交易模式,降低交易成本,限制污染物的排放。
3. 探索新的發展空間。積極發展生態旅游業,打造良好的水庫風景區形象,增加旅游收入,探索綠色產品的開發促進綠色產業的發展,以協調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間的矛盾,鼓勵當地政府根據當地的特色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模式,特別是流域內的分水嶺地區,積極利用低山丘陵的自然地理優勢,探索綠色食品深加工、生態農產品種植和銷售等綠色產業,緩解為保護生態帶來的經濟損失,發展生態友好型經濟。
對威脅大伙房水庫保護區的污染排放不達標的企業,綜合改造并給予技術支持,政府和企業應相互合作探索工業生態園區模式,使廢物有效利用,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走適合當地的循環經濟路線,發展綠色產業。
4. 多元化的補償模式。由于仍以政府主導,市場化程度低,使得補償資金主要直接由政府財政劃出,其他方面的融集資金較少,補償模式單一,不足以滿足水源地生態保護的需要。對于保護區經濟發展空間受限,應給與合理的政策優惠,通過技術支持幫助保護區的縣區發展綠色生態經濟,完善吸引社會資金的投資平臺,擺脫依靠中央財政的資金補償,積極根據當地特色探索可持續型的發展模式,形成以生態養生態的健康路線,緩和由水環境保護帶來的經濟制約。例如美國隊農業生態補償通過改善受體的農業技術和農業設備,一方面起到了補償的作用,另一方面直接拉動了經濟發展。
5. 提高生態保護素質。通過學校、教育和社會實踐等多種途徑,普及生態知識,提高生態保護意識,幫助居民了解水資源污染的嚴峻性,激發民眾愛護水環境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通過宣傳冊、廣播、電視、報紙等傳媒廣授給群眾,特別是中小學生,應建立良好的生態保護意識。對大伙房水庫周邊的居民和企業宣傳水資源的重要性和如何維護水資源,以及污染水資源涉及的懲罰,以預防為主,如制作相關主題的宣傳片,通過積極宣傳保護知識,努力提高縣民的水資源保護意識和素質,鼓勵全民節水減排參與水環境維護。
三、結論
由于水資源缺乏和資源承載力的有限性,在追求地方經濟增長的同時,必須保護好這一碗水,水環境的治理與維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僅需要政府的力量更需要全民的支持和努力,走循環經濟,發展綠色產業,做到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以實現自然資源-環境-人口-經濟的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保證代際公平。
參考文獻:
[1] 陸桂華, 張建華。 太湖水環境綜合治理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 水資源保護, 2014(2): 67-69.
[2] 王文明, 劉耘東, 楊楠, 等。 日本琵琶湖水生態環境保護經驗對中國的啟示[J]. 環境科學與管理, 2014(6): 135-139.
[3] 王強, 張曉琦。 歐洲水管理實踐對中國流域水環境管理的啟示[J]. 環境科學與管理, 2014(5): 9-12.
[4] 曹珊, 朱華。 以牡蠣活化紐約河為例的生態設計[J].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2(3): 128-129.
[5] 石利斌。 城市水源地生態補償分區與管治研究[D]. 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2014:15-39.
[6] 夏朋, 劉蒨。 國外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的經驗及啟示[J].水利發展研究, 2011(6): 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