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水利論文 > > 佛教生態思想在古代敦煌環保中的體現
佛教生態思想在古代敦煌環保中的體現
>2024-03-23 09:00:01


佛教發端于古代印度,是一個為眾生提供精神解脫的文化體系,其教義中閃耀著古代生態哲學思想的智慧和光芒。將佛教教義中所蘊含的豐富生態思想與現代生態學的相關理論結合,并從現代生態學的視角加以詮釋和演繹,不僅能為現代生態學提供理論淵源,豐富和完善其理論體系,而且還有助于提高人們的現代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這對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佛教生態思想的哲學基礎

佛教自東漢時傳入中國內地,逐漸為眾多民眾所接受和信奉,成為中國古代社會占重要地位的意識形態之一,與經濟社會發展始終密切關聯。佛教的世界觀即佛教對整個世界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是以緣起論作為哲學基石的。佛教經典《雜阿含經》卷二中曾提到: “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 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闭J為世間萬物間存在著共同為緣的緣起關系,事物之間的或聚或散皆由因緣所致。在這里“因”是居于主導地位的原因或條件,而與“因”相對的“緣” 則是居于從屬地位的原因或條件?!峨s阿含經》卷十中又進一步指出: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藷o故彼無,此滅故彼滅?!币馑际钦f“此”和“彼”之間“有無生滅”結果的出現都有其前提條件和根本原因??梢?,“彼”和“此”之間實質上是一種相互依存、共生共滅的因果關系。

總之,佛教的緣起論闡釋了世間所有的存在都是由因緣和合而成的,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是互相依存、普遍聯系的。這一觀點與現代生態學中的生態系統理論不謀而合。即都認為包括人類在內的自然萬物共同構成了一個有機的、統一的、整體的生態系統。生態系統中各要素之間是平等的,是互相依存、互為條件的,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應彼此尊重其存在的價值和作用。只有保持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生物與非生物環境之間的和諧與平衡才是生存之道,才是可持續發展之道。反之,如果人為地破壞生態系統內部以及生態系統之間的和諧與平衡,必將受到懲罰和傷害。

2 佛教生態思想的基本觀點

通過對佛教教義中有關生態思想的系統梳理和總結歸納,筆者認為其生態思想的基本觀點主要包括倡導“物我一體”的平等觀、秉持“慈悲為懷”的共生觀和創建“人間凈土”的實踐觀等三個方面。

2. 1 倡導“ 物我一體” 的平等觀

佛教主張“眾生平等”,強調的是自然萬物都應平等相待,和諧共處。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其要義在于處理和調節不同生態系統內部以及生態系統之間的矛盾關系,以求得他們之間關系的和諧與平衡,追求的是一種自然和生命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取向。佛教將宇宙萬物大體分為“ 有情” 和“ 無情” 兩類,無論是“有情”還是“無情”,彼此之間都應平等共存并和諧共處,因為它們都具佛性。誠如佛教經典《金剛經》所云: “我及眾生皆有此性,故名佛性,其性遍造、遍變、遍攝,世人不了大教之體,為云無情不云有性,事故須云無情有性?!?/p>

在“眾生平等”思想基礎上,佛教還大力倡導“ 不二法門” 的思想和主張?!?不二法門是文殊法門的核心,它反映了法無自性、諸法平等,無有差別的真諦……不二就是無二、無別、性空、平等?!盵1]用現代生態學語言來加以科學詮釋,即是說構成生態系統的各生態因子是沒有任何差別的,都是平等的。這種強調物我一體、彼此平等的思想和觀念使得佛教的生態思想得到更進一步的體現與升華。其哲學意義在于從根本上承認了生物和非生物的生存權利和自身價值,徹底否定了人類至上的固有觀念和思維模式,從而把人從與自然絕對對立的思維框架中解放出來,為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經濟社會發展與自然環境互利耦合的現代生態文明觀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礎。

2. 2 秉持“ 慈悲為懷” 的共生觀

佛教認為包括人在內的每一個生命個體,彼此之間都要慈悲為懷,和諧共生。佛教秉持“慈悲為懷”的共生觀主要體現在其不殺生戒律和素食主義理念當中。素食是漢傳佛教所積極倡導的飲食方式,是對佛教“五戒”中“不殺生戒”的固守與綿延。如《大智度論》卷第十三中就提到: “諸余罪當中,殺罪最重; 諸功德中,不殺第一。世間中惜命為第一?!边@一觀點從根本上承認了生命是最為寶貴的,是排在首位的,對生命要給予最充分的尊重和保護。所以認為殺生者罪大惡極,不殺則功德第一。另外,佛教還深刻揭示了“殺生”行為發生的根源在于人類自身的食肉欲望。如《大乘楞伽經》卷第六提到: “凡殺生者多為人食,人若不食,亦無殺事,是故食肉與殺同罪?!彼灾挥写罅Τ珜厥持髁x,恪守不殺生戒律,培育修行者慈悲良善心理,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人類的貪婪本性和食肉欲望,進而起到保護野生動物資源免遭破壞的積極作用。

佛教還通過宣揚“因果報應”、“生死輪回”等說教來強化其不殺生戒律的實際效應?!惰べ煹卣摗肪淼谌嗽疲?“己作不失,未作不得”,可見佛教所宣揚的“因果報應”之說認為宇宙萬物都受因果法則支配,善因必產樂果,惡因必生苦果。佛教認為如果觸犯了不殺生戒律,去傷害人畜的性命,不管是親殺還是他殺,都屬同罪,而且必遭報應,死后將墜入畜生、地獄和餓鬼等三惡之道,并永世不得超生。又《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中云: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在生死中輪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屬乃至朋友親愛侍使,易生而不受鳥獸等身。云何于中取食? 大慧菩薩摩訶薩。觀諸眾生同于已身,念肉皆從有命中來,云何而食? ……在在生處觀諸生皆是親屬,乃至慈念如一子想,是故不應食一切肉?!盵2]

強調人類和自然界其它生物一樣,生生死死,輪回不息,并無特別之處,所以要“觀諸生同于已身”、“觀諸眾生皆是親屬”,相互之間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和諧共生,這也是佛教生態思想中共生觀念的重要體現。此外,由不殺生戒衍化而來的“放生”傳統也是佛教提倡的一種善舉,是對生命體積極保護的重要舉措,這些說教和做法無疑能對生態環境保護起到積極作用。

2. 3 創建“ 人間凈土” 的實踐觀

佛教倡導通過修持實踐從現實苦難世界進入彼岸幸福世界,從而達到人生精神的解脫。通常以“ 無住涅盤”和“人間凈土”作為最高理想和價值追求。所謂“無住涅盤”是指個人雖已證悟真理并充分享有快樂,但決不自恃自滿,而是將其運用到實現宏大理想的社會實踐活動當中,與社會同呼吸共命運,共生長。

其實質是對現實人生的凈化與超拔?!胺鸾讨鲝垷o住涅盤,其終極目標在于鼓勵人們創建‘人間凈土'.換言之,就是指個體生命的自我完善。無住涅盤是最高的道德價值,就社會發展理想境界來說,是將現實社會改建成為人間凈土?!盵3]而創建“人間凈土”根本在于人內心的覺悟及行為的共業所感。在眾多的凈土理念中,佛教所宣揚的“極樂世界” 最具代表性,是佛教理想向現實生活空間轉換的結果?!斗鹫f阿彌陀經》中對“極樂世界”的描繪: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 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

可見,廣大佛教信眾內心極度向往的極樂世界: 生存空間廣闊,環境優美; 生命尊嚴平等,生態和諧; 生活自然輕松,幸福安寧; 這樣的場景正是佛教信眾們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積極投身創建“人間凈土”實踐的的內在動力。因為只有正確處理好人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保護好自己周圍的自然環境,并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才能完全融入自然環境之中,從而與自然環境之間建立起共存共生的生態關系并從中獲益,也才能實現創建真正意義上的“人間凈土”的宏偉目標。

3 佛教生態思想對古代敦煌生態環境保護的影響

敦煌為我國典型的荒漠化地區之一,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情形自漢代就開始顯現。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生存條件,再加上深受佛教及其所倡導的“眾生平等”、“慈悲為懷”、“無住涅盤”和“人間凈土”等生態思想的熏陶和教化,敦煌當地僧俗民眾逐漸孕育和樹立起了樸素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并積極投身到當地生態環境保護實踐之中,通過廣植林木,綠化美化寺院環境; 愛惜動植物,保護生物多樣性; 保護公共環境,促進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等舉措,為延緩敦煌生態環境惡化進程做出重要貢獻。

3. 1 廣植林木,綠化美化寺院環境

寺院是佛教僧徒潛心修行的空間和場所,也是佛教徒從真正意義上踐行“無住涅盤”最高理想,創建“人間凈土”的范本。因此,敦煌地區佛教寺院的僧徒極為重視寺院及其周圍林木的種植和管護,使得地處荒漠化地區常年受風沙侵擾的佛教寺院環境得到綠化和美化,在一定程度上為敦煌綠洲生態環境的改善做出了積極貢獻。據《高僧傳·宋上定林寺曇摩蜜多傳》載: “( 蜜多) 遂度流沙,進到敦煌,于閑曠之地,建立精舍。植柰千株,開園百畝,房閣池沼,極為嚴凈?!庇帧逗髸x時代凈土寺諸色入破歷算會稿》( P. 2032V)載: “面伍斗伍升,窟上大眾栽樹子食用?!边@里所說的“窟”即指著名的莫高窟,窟前有宕谷。宕谷環境優美,宛如人間仙境一般。如《翟家碑》( P. 4640) 描繪道: “( 宕谷) 溪聚道樹,遍金地而森林; 澗澄河[泛],漣浞而流演?!薄峨泛游鞴澏缺可袝鴱埞抡罚?P. 2762 + S. 6161 + S. 3329 + S. 11564) 云: “碧澗清流,森林道樹。榆楊慶設,齋會無遮?!?/p>

除莫高窟外,敦煌當地其它寺院的園囿中也廣植林木,這從敦煌文書有關寺廟帳目的記載中就可窺見一斑。如凈土寺: P. 2049V 載: “面壹斗伍勝,園中栽樹眾僧齋用?!眻蠖魉拢?P. 2049V 載: “面壹斗,園中栽樹子日眾僧食用?!盤. 2032V 載: “面伍升,桃園栽樹子日僧食用?!?P. 3730 載: “ 右崇圣一奉大眾驅使……雖然自寸栽種園林,猶若青云□護,果物每供,僧眾不憫……”當地其它不知名的寺院園囿更是多不勝數。

此外,敦煌佛教僧徒在寺院周圍也植有大片林木,并悉心加以保護。如《敦煌錄》( S. 5448) 中就提到: “郡城西北一里有寺,古林蔭森?!庇帧队臆娦l十將使孔公浮圖功德銘并序》( P. 4638) 載: “樹仙果百株,建浮圖一所……輝浮孟敏之津,影曜神農之水,門開慧日,窗豁慈云,清風鳴金鐸之音,白鶴沐玉豪之舞,林花散地,茂葉芬空?!睋甲C此寺位于孟授渠和神農渠之間,由于水源豐沛,故林木生長茂盛,環境清凈優美。

3. 2 愛惜動植物,保護生物多樣性

佛教提倡以慈悲為懷,慈悲行為的對象包括人類在內的每一個生命個體。珍惜和愛護自然界的一切動植物,對保護敦煌地區的生物多樣性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安粴⑸笔欠鸾瘫Wo動物的重要內容,《律戒本疏》云: “知水有蟲取用犯墮?!盵4]

又“故奪畜生命,上以蟲水澆草上。一以蟲水自用,誠無慈惻,而意不為害。此則迦留陀夷( 橋) 慢顯能故奪鳥命也。若自若教他若遣使,是三種殺,彼命斷時比丘犯墮。又三種殺或以身,或以非身,以此三事故害眾生,死者犯墮,不死犯突。乃至初受胎身根命根,以身口意業因緣故方便欲殺,死者犯墮,不死犯突”.[4]

不但對水中的蟲要愛惜保護,更要保護已有胎身的生物,如傷或致其死,就會遭到“突”或“墮”的報應,此外,佛教還主張放生,這是佛教保護動物的又一重要方式?!抖鼗驮肝募分芯弯浻小?放生” 的愿文范本。如《釋子文范》( P. 2044v) 云: “ 乃見飛禽為食,誤踐網羅; 心懷啄粟之憂,身遇擒粘之難。長者乃起慈悲之惠,贖命放生。羸禽添刷羽之歡,迍鳥有騰空之躍。遙奔林木,電擊飛空; 遠志高林,揩磨羽翼?!盵5]

在《齋琬文》( P. 2940) 的“佑諸畜”中亦載有與“放生”相關的諸多內容。此外,“放生”場面在壁畫中也多有體現,如莫高窟中盛唐第 148 窟和晚唐第 12 窟等。所有這些記載和描繪,不僅真切反映了當地僧徒信眾對佛教倡導的“放生”善舉的積極響應,而且還深切表達了對此類生命個體尊重與關懷之情。另外,壁畫《金光明經變》中“流水長者救魚”的善舉、以及《薩埵舍身飼虎》和《尸毗王割肉貿鴿》圖中描繪的“舍身飼虎”和“割肉救鴿”義舉,等等,都反映出佛教對各種動物的保護和珍愛之情,必會對當地民眾環保意識的形成發揮重要影響。

佛教不但提倡多植草木,而且還要精心加以保護,不得以污物穢之。如《律戒本疏》規定: “不草上大小便啼嚏?!盵4]不但嚴禁污穢草木,且不得砍伐。如“生草木等不得斷,斷者犯墮??葑魃霐嗾叻竿?,復次三戒守護佛法”.[4]認為草木等皆是有生命的,不得隨意砍伐和采摘,否則必然受到嚴厲懲罰。此外,在敦煌壁畫中亦繪有大量的花草樹木,而且其數量、品種和紋飾更是不可勝數,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地僧俗民眾對草木的珍愛之情以及環保意識的提升。

3. 3 保護公共環境,促進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

在敦煌,干旱鮮雨的氣候特點和沙漠戈壁包圍的地理環境,使得當地僧俗民眾積極投身水利建設事業,科學合理地利用和保護當地水資源,注重公共環境衛生維護,這對構建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關系,促進地區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如《辛巳年( 公元 921 年或公元 981 年) 某寺諸色斛斗破歷》( P. 3490) 曰: “麥陸斗叁勝西窯修堰僧食用?!?又 P. 2049 背 a 九二五年帳目: “ 油壹勝,西窟修堰僧食用”; “麥叁斗,西窟上水修堰眾僧食用”.修河、補堰不但保護了水資源,也成為僧人修行的功德之一。同時,還嚴禁污染水源。如《四分僧戒本》規定: “ 不得凈水中大小便涕唾?!盵6]

隋代 302 窟《福田經變·浴池》中就繪“兩人在果園洗澡,旁邊挖有污水排放渠道”的畫面,其目的在于保護生活用水的干凈和衛生。除興修水利、凈水外,還注重對公共環境衛生的保護。如規定“不得立大小便,除病”; “不得佛塔下大小便”; “不得向佛塔大小便”; “不得繞佛塔四邊大小便,使臭氣來入”.[6]

《佛說彌勒下生經》中就給世人描繪了一個干凈、衛生、一種七收的彌勒凈土世界,在那里有一大城,“名翅頭末……街巷道陌,廣十二里,掃灑清凈。有大力龍王名曰多羅尸棄,……常于夜半,降微細雨,用淹塵土,其地潤澤譬如油涂,行人往來無有坌塵?!钟写笠共嫔衩贤硬_賒塞迦,常護此城,掃清清凈。若有便利不凈,地裂受之,受之還合?!狈鸾趟非蟮倪@種理想環境是世人夢寐以求的,反映出人們對清潔衛生環境的向往。這在敦煌文獻和壁畫中均有生動的反映。如榆林窟第 38 窟《彌勒下生經變》中繪有一位母親抱嬰兒拉尿,和幾個小胖孩在曠野挺肚撒尿地裂縫承受的畫面,這樣既干凈、衛生又便利。此外莫高窟北周第 290 窟的佛國故事畫中,有一幅“蹲廁”圖,廁內蹲著一個正在如廁的人,蹲處下用木板鋸出方洞,下為糞坑,以容屎尿,等等,諸如此類注重環境衛生保持的例子不勝枚舉。

4 結語

當前,黨和國家提出了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創建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歷史任務,就敦煌地區的生態環境問題而言,面臨的形勢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為嚴峻。因此,通過深入挖掘佛教教義當中蘊含著的豐富的生態哲學思想和環境保護理念,對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生態意識平臺,培養人們自覺形成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積極投身到生態環境保護實踐中去,對敦煌地區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創建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參考文獻:
[1]印順。 不二法門是文殊法門的核心[J]. 五臺山研究,2011( 4) : 29 -32.
[2]大藏經( 卷 16) [M]. 臺北佛陀教育基金會,1990: 623.
[3]劉元春。 共生共榮 - 佛教的生態觀[M]. 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119.
[4]大藏經( 卷 85) [M]. 臺北佛陀教育基金會,1990: 632,634,635,641,627.
[5]黃征,吳偉。 敦煌愿文集[M]. 長沙: 岳麓書社,1995: 159.
[6]大藏經( 卷 22) [M]. 臺北佛陀教育基金會,1990: 1029,1021.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