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水利論文 > > 關于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影響的探討
關于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影響的探討
>2024-02-26 09:00:01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水利工程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起了十分關鍵的作用。水利工程建設大大促進了我國合理高效利用水資源,并且給多個不同領域的發展帶來十分可觀的好處,包括防洪、發電、水上運輸等重要工程。然而,水利工程建設在帶來眾多好處的同時,也有其危害的方面,其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最大危害之一。因此,如何在水利工程建設中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道路是當前我國水利工程發展中首要任務。本文將著重分析我國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具體不良影響,并提出幾點有效的解決措施,爭取走出一條綠色的可持續發展的水利工程建設新道路。

1 國內外水利工程建設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例子

歷年來國內外已經有多起水利工程建設引起生態環境破壞的案例。例如阿斯旺水庫的建設使得水庫周圍的土壤過堿化,并且缺乏營養逐漸貧瘠,不利于土地的種植。同時,水庫本身及尼羅河的水質中雜質含量過高,嚴重影響水的質量。而前蘇聯為了解決國家用水問題曾實行了"南水北調"工程,在工程建設中認為地將里海周圍的一些小河流并入里海這個封閉的咸海中,這個舉措影響了河流及里海周圍的地質,因此在工程建設中出現了河岸坍方事件。并且由于里海鹽份含量過高,對河岸的土壤具有侵蝕性,因此帶來了嚴重的生態環境破壞。而國內同樣也有水利工程建設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例子。其中我國的三門峽水庫在 1960 年建成后就開始引發了許多生態環境破壞事件,由于河水不能順暢流通導致淤積,使得周圍的土壤嚴重處于堿性的環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最嚴重的是造成土壤的破壞,給當地的植被帶來了不可逆轉的破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建成幾年后又重新對水庫進行了整改,以利于水的流通和土壤的保護。除了三門峽水庫之外,著名的三峽工程也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危害。在上個世紀 90 年代時,三峽工程的建成引起了國內外社會的高度關注,標志著我國特大型水利工程的建成,給我國的發電和運輸帶來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三峽水利工程在巨大的光環下卻隱藏了許多不良的危害生態環境的不利因素。首先,三峽水利工程在建設過程中時,由于排放了大量的工業廢水從而造成了水環境的嚴重污染,也給三峽流域的居民飲用水帶來了一定的威脅。除了水環境的污染之外,水利工程在建設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燃煤和燃油,而這些煤油的燃燒所帶來的廢棄污染也是十分嚴重的。據有關環境部門的檢測,三峽水利工程在建設過程中所帶來的空氣污染指標嚴重超出了正常的范圍,大大降低了三峽水利工程附近區域的空氣質量。除了水污染和空氣污染之外,同時還存在著噪音污染、廢棄物污染和致病因子的大量出現。這些污染都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并且給生態環境造成了十分嚴重的破壞。

2 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2. 1 水利工程對河流生態環境的不良影響

河流的原本區域、形態及生態環境都是在長期的演變中逐漸形成天然的和諧的河流環境。然而水利工程的建設在給經濟發展和發電運輸等方面帶來巨大好處的同時,卻對河流的原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不僅僅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危害,同時也影響河流中生物的生存及多樣性。在修建水利工程的時候,很多工程的方案都是對原始的河流進行截流及重新改造,而這些做法恰恰會改變天然河流原有的地理形態,造成河段在某些部位水位過深,含沙量不均衡,并且常常導致淤泥淤積等現象。這些現象不僅僅是表面上的物理變化,同時也會給天然河流造成失衡與環境的破壞。

除此之外,水利工程建設對河流的水質、地質環境、水溫和周圍的天氣氣候也會帶來很大的不良影響。當水庫蓄水之后,河流的地下水位則會明顯地升高,若水位超出河岸,則會對河岸周圍的土地或者農田被淹沒,淹沒后的土壤處于堿性的水環境中,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并且長時間浸泡在水中,農作物會發生腐爛缺少養分的現象,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設往往造成周圍農田農作物的損失。而水庫蓄水之后還會影響周圍的降水量,原因是當水庫中水增多之后,蒸發量會大大提高,而水庫周圍環境的空氣濕度則會大大提升,這樣就改變了環境的降水量,有可能會帶來洪災等等。

此外,水利工程建設會影響水域的水溫結構,從而給生活在河流里的生物帶來很大的傷害。其具體的原因是水庫的面積一般會比原始的河流面積大,并且在蓄水之后水體明顯增大,加上太陽的輻射作用,明顯改變了河流原有的水溫結構。而長期生活在河流中的魚蝦類水生物及微生物已經在進化過程中適應了原有河流的水溫結構,若水溫結構發生大的變化則影響這些生物的生長及繁殖,并且可能造成水中微生物及菌群的失調,從而引發水環境的失衡。其中,河流里存在著很多稀有的珍貴的水物種,若水溫結構發生變化可能造成這些物種的毀滅,并且魚蝦類生物的繁殖也會受到很大影響,進而使得河流中生物種類發生失衡,也會影響周圍漁民的收成。所以,水利工程建設給河流的生物生長和繁殖帶來很大的傷害。

同時,水利工程建設也會造成河流的水質污染,不僅僅是在建設過程中排放的污水廢水會造成污染,同時也因為水庫形成之后不能像原有河流一樣具有較好的流通性,因此水中的泥沙等物質容易沉積,這樣一來表面上看起來水庫的水質是澄清的,但是水壓卻和高,水庫中有害物質不能正常地被沖走,而是淹沒在水庫中,或是聚集在巖體的縫隙中,所以水利工程的建設會帶來很大的水污染。由于水在地下部分是互通的,因此水庫中的水也可能會流入到周圍的居民用水中,從而給居民的身體健康帶來了一定的威脅。

2. 2 水利工程對陸地環境的不良影響

在水利工程的建設過程中及運行過程中不僅會造成水環境的生態破壞,同時也會對周圍的陸地環境造成生態破壞。在水利工程建設初始階段,首先需要對工程的周圍范圍內進行清理,而在清理過程中則會對陸地上的大面積的植被造成破壞,包括樹木、農田和草坪等等。而植被的破壞不僅僅對環境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同時也會影響該區域陸地環境中的物種平衡。由于植被被破壞,導致食草的物種減少,從而破壞了該區域的正常食物鏈,嚴重打破了正常的動物植物之間的結構關系,甚至使一些稀有的珍貴品種的陸地動物瀕臨滅絕。而植被破壞也會影響該區域的光合作用及氧氣的生成,對居民及動物的生存也會帶來影響。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設會給周圍區域的動植物正常生長生存帶來很大的威脅和危害。

同時,水利工程建設由于征地往往還要使大量的居住人員遷移,這樣給長期居住在周圍的人民還要重新適應新的環境,而有些居民生活在這里是依靠種植農作物來謀生的,當農作物遭到破壞之后,一些居民即使不用遷移也失去了謀生的田地,給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損失。對于遷移的居民而言,許多老人家已經長期適應了這里的生存環境,當換了新環境之后,可能氣候、飲食各方面的不適應也會給老年人帶來身體上及心理上的不適。

再者,在建設過程中往往要排放大量的工業廢水,而這些廢水的排放大部分是直接流向河道的,這樣就給河道的水質及周圍的土壤造成了很大的污染,進而影響生活在周圍動物及居民。由于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許多生活在周圍的陸地動物也發生了遷移,進而使該區域的生態系統發生了很大的失衡。

并且,水庫的建成之后,在太陽的輻射下,水庫的蒸發量發生了改變,從而升高了周圍陸地環境的濕度。這些氣候條件的改變會給一些動物帶來很大的不適應,例如有些鳥類、禽類在長期的生活中已經適應了較低濕度的空氣環境,當環境中的濕度明顯升高之后,破壞了動物的生活條件,因此也導致了大量鳥禽類動物的遷移。

3 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幾點措施

從上述中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不良影響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水利工程的建設的確給水環境和陸地環境帶來了十分嚴重的危害,并且給植物、動物及人們的正常生存帶來了威脅,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保護生態環境義不容辭。只有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的水利工程建設道路來,才是真正的利民工程,否則盡管帶動了經濟的發展,卻大大破壞了人們的居住環境,反而是不利民的建設。下面將提出幾點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措施,希望能夠有利于實際水利建設中的應用。

3. 1 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生態環境的因素

( 1) 施工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生態環境的因素。首先,在規劃設計水利工程建設時,要對所選區域的周圍環境進行全面的考察和勘探,通過分析各方面的自然條件之后,評估在所選區域進行水利工程建設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建設水利工程的基本條件,并且預計在建設水利工程后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應該組建專門的專家團隊對該區域的氣候、水環境及土壤等多方面自然因素進行考察,根據所收集的資料進行評估河流周圍區域的生態環境狀況,并預計和分析在建設水利工程后可能帶來的生態環境的變化。根據這些評估的結果設計和規劃出有利于生態環境的建設方案,有針對性地避開可能帶來的不良后果,只有符合生態發展的水利工程建設方案才是真正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分析河流周圍的生態環境因素時,可以通過不斷的試驗來探索可能的綠色途徑,這樣不僅可以減少水利工程所帶來的環境破壞,而且有利于動物及居民的生活和生存。因此,在規劃過程中,要盡可能地設想保護生態環境的措施,解決水利工程建設中所帶來的環境問題。其次,在規劃和建設水利工程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構造上的問題,可能會采取人工的方式來改變原有河流的形態,從而對自然的生態環境帶來影響。而當遇到這種問題的時候,應該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工建設的范圍和影響的程度,要盡可能地保留原有的生態環境,爭取不影響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再者,如果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因為占用土地而破壞一些植被或者農田時,要在建設后進行相應的補救措施,多做一些綠化,盡量保持水庫周圍的綠化面積以減少所造成的環境破壞。并且如果征用了居民的農田,應該給予補償和其它的經濟援助。

3. 2 結合工程實際打造生態堤防工程

對于堤防的堤線布置要考慮當地的原有情況,盡量不改變河流的形態原貌; 堤型也要按照原生態的樣式,保留自然的造型。當然,這些必須建立在做好工程的滲透穩定和滑動等條件之上。就河流本身的斜坡做堤型,也是在為后期植被的設置做好基礎,更能保證水系統的聯通,水中生物不受到影響。筑堤材料盡量使用施工地能利用的、自然的材料,盡量減少使用人工的混凝土和漿砌石做堤型的材料。

3. 3 對已建成的堤防進行生態修復

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盡管進行了合理環保的建設規劃后,還是不可避免地會給周圍的生態環境帶來影響,破壞原有的生態平衡。然而,我們能夠做的是將這些生態環境破壞降低最小,并且在建設過后進行生態修復補救,制定合理的綠色的補救規劃來減少環境破壞,對已經破壞的植被景觀做及時的修復。而在修復過程中,并不是說對環境進行新的整改,這樣只會加重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而是綜合多方面的實際情況,有機結合生態環境保護、綠化美觀及水利工程建設需要來進行生態修復。一些施工現場在施工過后可以進行土壤的重新平整并且覆蓋肥沃的土壤,然后重新種植樹木,并恢復植被,這樣可以較好地恢復該區域原有的綠色環境,并對空氣環境進行一定的提高。而在堤防兩側種植新的樹木和植被的時候,要根據地形及植物的高度來進行合理的安排布局。這樣經過修復后的堤防就能同時帶來多種好處,不僅僅能夠作為一道重要的防洪屏障,也會成為一道綠色環保并且美觀的生態風景線。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水利工程的建設給生態環境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因此在建設及運行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工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有機結合,不能只注重水利工程建設而不考慮生態環境。只有兩者平衡發展,形成和諧的水利工程及環境條件才是真正的利民工程。因此,在建設水利工程的時候,要重視環境的保護,將生態利益、經濟利益和社會發展有機結合,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的水利工程建設道路,真正達到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會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吳澤斌。 水利工程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研究[D]. 武漢大學,2005.
[2]楊志義。 水利工程施工建設對生態環境的重要影響[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29∶ 253.
[3]具杏祥,蘇學靈。 水利工程建設對水生態環境系統影響分析[J]. 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8,07∶ 8 -11.
[4]買買提江·阿布都艾尼。 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J]. 黑龍江水利科技,2013,12∶ 205 -207.
[5]李飛燕,涂興懷,劉永豪。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影響的分析[J]. 水利電力科技,2009:01∶ 11 - 14.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