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況
西氣東輸三線(東段)工程線路總長817km,跨越江西、福建2省8地(市)24縣(區),具有線路長、規模大、施工方式多樣的特點,并穿越了如江西省泰和縣、興國縣、于都縣、瑞金市,福建省長汀縣、上杭縣、連城縣等國家和省級水土保持重點治理區。工程建設中大量擾動地表,造成人為水土流失,對周邊生態環境帶來不利影響,故此開展水土保持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沿線水文地質氣候情況
本標段線路經過我國東南地區,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大氣降雨量大,地表水系發育,地下水的補給充沛。河流密布,干支流水系排列受地質構造所控制,主要構造走向為西北~東南~東北,山脈走向大致與海岸線平行。降雨期集中在4~8月,約占年降雨量75%,多年平均降水量1400~1800mm。河流具有山區性特點,上中游流經群山峽谷,灘多流急,水位暴漲暴落,洪峰期持續短,河谷形態和地質特點是:中上游巖層種類比較復雜,有砂巖、頁巖、石灰巖、花崗巖、流紋巖等。河谷盆地和峽谷相間,如龍巖市區盆地,漳平市區盆地等。
三、不同地貌的水土保持措施
1.平地耕地
耕地區臨時措施主要為臨時覆蓋。施工前應進行表土剝離、臨時排水、臨時覆蓋等措施,施工完畢后,應將剝離的表土回填,并進行土地整治,恢復耕地,對破壞的溝渠、田坎等應按原貌盡快恢復。表土剝離的區域應為管溝開挖或設備碾壓區域,剝離的厚度應不小于30cm,剝離的表土與開挖的臨時堆土要分開堆放或用土工膜隔離,工程施工完畢后應將剝離的表土回覆在原開挖區域上。
2.水田區
水田區臨時措施主要為臨時排水溝。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可選擇在作業帶兩側或一側設置臨時排水溝,排水溝應與原有農田排水系統相連,便于將積水排除。通過實施土地平整工程,實現耕作田塊集中,田面平整。耕作層厚度應達到30cm以上,土壤理化指標應滿足作物高產穩產要求。
3.山區橫坡、順坡
山區臨時措施主要為臨時圍擋。一般采用草袋堡坎或編織袋堆土進行圍擋,坡度較陡或沖溝地區應在作業帶一側設置臨時排水溝,并與自然溝渠連通。表土剝離的厚度不小于30cm,表土要與開挖的堆土分開堆放或用土工膜隔離,表土應堆放在遠離作業帶一側,工程完畢后,將表土回覆。石方段山區應作為重點監護對象,減少土壤資源的流失。
4.河流開挖穿越
河流穿越臨時措施主要為圍堰,恢復措施主要為護岸工程、固床穩管。表土和開挖土壤分離堆放,施工完畢后恢復。河道恢復一般采取護岸工程,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漿砌石護岸、干砌石護岸等,在河水流速較快,河底沖刷較嚴重的地區一般采取石籠護底、混凝土柔性護板等措施,可以減少河底受沖刷程度,保護管道運行。
四、水土保持施工要求
1.地貌恢復
(1)在施工前,對照設計圖紙,對原始地貌進行勘察對比,同時,邀請地方土地部門、自然保護區管理部門、監理單位等人員共同參與;(2)管溝開挖完畢、管道下溝后,盡快完成管溝的一次、二次回填,減少開挖的土石方在地表的堆放時間,回填的同時注意分層夯實。
2.田地、坎的恢復
田地、坎應盡量恢復原貌,對不能恢復原貌的地段必須采取工程措施。一般情況下,對管線施工掃線所破壞的高度大于0.8m的田地、坎進行水工保護措施恢復,對小于0.8m的田地、坎進行自然恢復。
3.表土剝離
表土剝離時要將表土性狀改變控制在最小范圍,盡力不改變土壤團粒結構,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證被剝離的表土在堆放時不發生新的水土流失。
(1)剝離方法
在進行土壤剝離前,要對該區域進行測量、放線,劃分表土剝離帶。采用機械挖掘為主、人工挖掘為輔的方式進行剝離施工。表土剝離時,從作業帶最低處開展施工,先清理土壤層上部植被,然后根據土壤厚度分別進行剝離。
(2)剝離土壤的堆放
將剝離出來的表層土和開挖土分別或分層堆放,現場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般將剝離的表土堆放至設備行走的一側,為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風化,堆放場地一側設置臨時排水溝,堆土區周圍設置草袋或編織袋裝土等臨時圍擋措施,表面采用密目網或土工膜進行苫蓋,苫蓋時注意覆蓋物的壓實,以免受到風吹、雨淋等自然因素的影響。
(3)表土的回填
依據原有地形情況對表土進行回填,回填時順地勢先回填開挖土,再回填表土?;靥钔戤吅?,應對場地進行平整,平整后的場地與原地貌高程允許偏差值在±30mm以內。場地平整完成后及時參照水土保持施工圖設計進行水土保持防止措施的設置。
五、需要注意的問題
1.加強對施工人員水土保持意識的教育與管理,嚴禁施工人員在規定的作業帶以外的地區隨意丟棄施工、生活廢棄物,嚴禁機械設備在規定的作業帶以外的地區行走、碾壓;2.嚴格按照水土保持設計圖紙進行施工,如現場實際情況與圖紙不符,應及時聯系設計人員進行相應的調整3.水土保持工程應與水工保護工程相結合。
結語
“青山綠水、碧海藍天、八山一水一分田”,這是當地人對漳州市的描述,高達63.1%的森林覆蓋率,福建省當之無愧的成為中國最“綠”的省份。作為改善東南沿海城市的綠色能源-天然氣,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改善能源結構的同時,我們決不能破壞當地的自然環境。雖然面臨工期緊、任務重的局面,但我們有信心、也有決心保護好這片綠色。
參考文獻:
[1]《油氣長輸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369-2006.
[2]《水土保持質量評定規程》SL336-2006.
[3]《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2002.
[4]《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規范》GB50433-2008.
[5]《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2-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