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基本情況
建興水庫位于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富興鎮會棚鄉,是一座攔蓄式水庫,其工程任務是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養殖等綜合功能的?。?)型水利工程。中江縣距震中汶川縣映秀鎮不到100km,水庫壩址以上集雨面積18.1km2,總庫容170萬m3,設計灌面4000畝,設計洪水標準為30年一遇(P=3.3%),設計洪水位596.28m,校核洪水為500年一遇(P=0.20%),校核洪水位597.18m。水庫正常蓄水位594.20m,死水位583.00m。
大壩為均質土壩,壩頂高程為597.80m,壩頂寬4.4m,最大壩高18.4m,壩頂長91.00m,基礎底高程為579.40m。大壩上游坡比為1∶2.25;下游坡比為1∶2.0。工程自1960年12月建成以來,對當地的生產生活起著重大作用,同時發揮了較大的經濟效益。
據現場調查,該壩施工時為搶工期,上壩土料不均,碾壓不均或不密實,加之無檢測手段,導致填筑質量較差。受汶川特大地震影響,壩腳及放空洞出現5處涌水點且有明顯渾水流出。2008年7月,據鉆孔揭露:壩體填料為黃褐色粘土夾塊碎石,粘土呈可塑—硬塑狀,碎石、角礫及砂約占15%~20%。壓水試驗表明,滲透系數K變化較大,從1.38×10-5cm/s~2.23×10-4cm/s,說明壩體均勻性較差,滲透系數平均值為1.30×10-4cm/s大于10-4cm/s,不滿足規范要求。
工程于2009年進行加除險加固整治,其滲滲整治措施為:壩體充填灌漿,壩基帷幕灌漿。灌漿沿壩軸線布孔,分三序鉆灌,施工時嚴格質量控制,灌漿防滲體滲透系數要求小于10-4cm/s,達10-5cm/s左右。經過多年運行,滲漏整治效果良好。
2大壩滲流計算方法及滲透指標
2.1計算公式
對于符合達西定律的二向均質、各向同性土體的滲流,當土體已完全固結時,其水頭函數符合拉普拉斯方程式:【1】
z:坐標位置高程q:自由面下降或上升時從自由邊界流入或流出滲流場的單寬流量
2.1.1計算斷面。依據大壩現場安全檢查情況,大壩滲流計算選取實測的老河床斷面進行驗算,此斷面也為最大壩高斷面,分析認為采取此斷面進行滲流分析計算,基本可反映整個大壩的滲流性態。
2.1.2材料分區及滲透系數。斷面的材料分區是以土工試驗及大壩質量評價為基礎,并結合現場檢查和多年運行情況來確定。整治前壩土體分區主要為壩體填土及排水棱體,整治后壩土體分區主要為壩體填土、灌漿防滲體及排水棱體。
本次滲流計算,各分區滲透系數取值采用室內土工試驗成果并結合工程經驗選取,綜合施工會議及運行期大壩質量檢查而確定。各分區的滲透系數取值詳見表1:【表1】
2.2荷載組合
根據《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范》(SL274-2001)及《小型水利水電工程碾壓式土石壩設計導則》(SL189-96)的規定,土壩滲流計算應考慮水庫運行中出現的不利條件,本次滲流計算中考慮了下列水位組合:(1)上游校核洪水位與下游相應水位;(2)上游設計洪水位與下游相應水位;(3)上游正常蓄水位與下游相應水位;(4)上游校核洪水位降至正常蓄水位;(5)上游正常蓄水位降至死水位。
根據建興水庫水文復核計算的結果,正常蓄水位為594.20m,設計洪水位為596.28m,校核洪水位為597.18m。
根據溢洪道泄洪能力,上游校核洪水位降至正常蓄水位經歷時間最短為6小時;根據放水洞放水能力及春灌的實際情況,上游正常蓄水位降至死水位最短歷時25天。
3大壩灌漿整治前后滲流計算成果
3.1灌漿整治前滲流計算
按上述五種工況進行大壩滲流計算,工況(1)至工況(3)下游壩坡出逸坡降0.45,計算單寬滲流量0.395~0.731m3/d,工況(4)至工況(4)上游壩坡出逸坡降0.41。通過對建興水庫大壩滲流狀況的現場檢查和滲流理論計算結果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1)各種計算工況下,計算單寬流量大壩為0.395~0.731m3/d.m,大壩總體滲漏量偏大。滲流計算結果與現場調查情況及土工試驗是基本一致,即大壩填筑質量差,滲透系數偏高(大于規范允許值),滲漏量偏大,因此大壩有必要進行防滲整治。
(2)據大壩滲流分析,在穩定滲流工況下,在設計洪水位及校核洪水位情況下,浸潤線位置距離坡面非常接近,對大壩穩定不利。在前述各工況下,計算斷面在上游壩坡最大出逸坡降值為0.41。計算斷面在下游壩坡最大出逸坡降值為0.45,經驗滲透坡降允許值0.46,兩者僅相差0.01。應對下游壩坡加以整治,滿足壩坡滲透穩定性要求。
3.2灌漿整治后滲流計算
根據大壩灌漿整治前滲流計算分析結論,結合大壩穩定分析及綜合經濟指標分析,工程防滲整治方案選用壩體充填灌漿、壩基帷幕灌漿。灌漿孔沿壩軸線布置,鉆灌深度至弱風化層以下5.0m。
采用同樣的計算方法對灌漿整治后的大壩進行計算,計算工況與灌漿整治前工況相同。經計算,工況(1)至工況(3)下游壩坡出逸坡降0,即未在壩坡出逸。計算單寬滲流量0.02~0.04m3/d,工況(4)至工況(4)上游壩坡出逸坡降0.41。
通過對建興水庫大壩灌漿整治后滲流計算結果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1)灌漿整治后各種計算工況下,計算單寬流量大壩為0.0038~0.0128m3/d.m,大壩滲漏量僅為灌漿整治前0.01~0.02,滲漏量大大減少。
(2)據大壩滲流分析,在前述各工況下,大壩后壩坡浸潤線高度大幅降低,出逸點位于棱體處。在前述各工況下,計算斷面在上游壩坡最大出逸坡降值為0.41,下游壩坡最大出逸坡降值為0,經驗滲透坡降允許值0.46,二者均滿足規范規定。
4結語
對比分析灌漿整治前及灌漿整治后的兩種計算結果,可以看出采用灌漿方案對大壩實施整治是合理可行的。
(1)灌漿整治前大壩填筑質量差,滲透系數偏高(大于規范允許值),滲漏量偏大。采用灌漿方案后有效地解決了大壩滲漏量偏大的問題,彌補了大壩碾壓不密實導致滲透系數偏大的不足。
(2)灌漿整治前設計洪水位及校核洪水位情況下,浸潤線位置距離坡面非常接近。采用灌漿整治后大壩浸潤線高度大幅降低,有效的解決了滲透穩定問題,且對大壩后壩坡穩定有利。
參考文獻
[1] 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范(SL274-2001)[S].
[2] 顧慰慈.土石(堤)壩的設計與計算[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3] 毛昶熙,等.滲流計算分析與控制[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