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板堆石壩壩體填筑施工
1.1 壩體填筑施工壩體填筑原則上應在壩基、兩岸岸坡處理驗收以及相應部位的趾板混凝土澆筑完成后進行。 但有時因考慮到來年渡訊要求,填筑工期較緊,所以在基坑截流后,一般前期除趾板區和壩后有量水堰施工區等有施工干擾外,其它區域覆蓋層依照設計要求清理后即可考慮先組織施工。 采用流水作業法組織壩體填筑施工,將整個壩面劃分成幾個施工單元,在各單元內依次完成填筑的測量控制、壩料運輸、卸料、灑水、攤鋪平整、振動碾壓等各道工序,使各單元上所有工序能夠連續作業。 各單元之間應采用石灰線等作為標志,以避免超壓或漏壓。
1.2 測量控制基面處理驗收合格后, 按設計要求測量確定各填筑區的交界線,灑石灰線進行標識,墊層上游邊線可用竹樁吊線控制,兩岸巖坡上標寫高程和樁號;其中墊層上游邊線、墊層與過渡層交界線、過渡層與主堆石區交界線每層上升均應進行測量放樣,主次交界線、下游邊線可放寬到二至三層測量放樣一次,施工放樣以預加沉降量的壩體斷面為準,考慮沉陷影響后的外形尺寸和高程,根據設計要求的壩頂高程為最終沉降高程,壩體填筑時需預留壩高的 0.5%-1.0%為沉降超高。 填筑過程中每上升一層必須對分區邊線進行一次測量, 并繪制斷面圖,施工期間定線、放樣、驗收等測量原始記錄全部及時整理成冊,提交歸檔,竣工后按設計和規范要求繪制竣工平面圖和斷面圖。
1.3 壩料攤鋪壩體填筑從填筑區的最低點開始鋪料, 鋪料方向平行于壩軸線,砂礫料、小區料、墊層料、過渡料及兩岸接坡料采用后退法卸料,主堆石、次堆石和低壓縮區料全部采用進占法填筑,自卸汽車卸料后,采用推土機攤料平整,攤鋪過程中對超徑石和界面分離料采用小型反鏟挖土機配合處理,墊層料、過渡料由人工配合整平,每層鋪料后采用水準儀檢查鋪料厚度,確保厚度滿足要求。
1.4 灑水一般采用壩面加水和壩外加水等方式,具體應根據不同施工條件布置。 灑水主要是為了能充分濕潤石料,以便在振動碾強烈激振力的作用下,使塊石相互接觸部分棱角被擊碎從而減少孔隙率,細料充填空隙,以增加碾壓的密實度。 灑水量以碾壓試驗結果確定,對于有風化巖的摻配料,應適當增加灑水量,以便使摻配的風化巖料提前濕潤軟化。
1.5 壓實墊層料和過渡料多采用自行式振動碾進退錯距法碾壓,主、次堆石料和砂礫石料多采用牽壩體分區填筑、碾壓施工方法,并提出了壩體填筑中應主要的幾個問題。 僅供同行參考借引式振動碾碾壓,振動碾一般沿平行壩軸線方向行進,靠近岸坡、施工道路邊坡處除增加順向碾壓外,多采用液壓振動夯加強碾壓;主、次堆石料碾壓采用進退錯距法,錯距由振動碾碾子寬度和碾壓遍數控制,當振動碾碾子寬度為2m、碾壓遍數為 8 遍時錯距一般為 25cm. 壩坡接觸帶等大的碾壓設備無法到位的區域采用小型手扶式振動碾或液壓振動夯加強碾壓。
2、面板堆石壩壩體分區填筑、碾壓施工技術
2.1 壩體分區填筑順序
壩面填筑作業順序多采用“先粗后細”法。 即主堆石區渡層區墊層區。 鋪料時必須及時清理界面上粗粒徑料,此法有利于保證質量,且不增加細料用量。 上下游的主次堆石區料采用進占法鋪料,用牽引式振動碾碾壓,接縫處采用騎縫碾壓。
2.2 分區填筑作業施工方法
2.2.1 主、次堆石區填筑
堆石區的填筑料由自卸車運輸卸料,進占法填筑,卸料的堆與堆之間間保留 60cm 間隙, 采用推土機的平倉以使粗徑石料滾落底層而細石料留在面層以利于碾壓,超徑石應盡量在料場解小。 碾壓時采用錯距法順壩軸線方向進行,低速行駛(1.5-2km/h),碾壓按壩料的分區、分段進行,各碾壓段之間的搭接不少于 1.0m,鋪料層厚及碾壓遭數嚴格采用碾壓試驗確定參數施工。 鋪筑碾壓層次分明,做到平起平升,以防碾壓時漏碾欠碾。 在岸坡邊緣靠山坡處,大塊石易集中,故岸坡周邊選用石料粒徑較小且級配良好的過渡料填筑,同時周邊部位先于同層堆石料鋪筑。 碾壓時滾筒盡量靠近岸坡,沿上下游方向行駛,仍碾壓不到之處用手扶式小型振動碾或液壓振動夯加強碾壓。
2.2.2 過渡層料填筑
過渡料填筑前, 必須把主堆石料上游坡面所有大于 30cm 的已分離的塊石清除干凈。 該區料最大粒徑為 30cm, 超徑料在料場及時解小,填筑時自卸汽車將料直接卸人工作面,后退法卸料,倒料順序可從兩邊向中間進行,以利流水作業。 過渡料用推土機推平,人工輔助平整,鋪層厚度等按規定的施工參數執行,接縫處超徑塊石需清除,主堆石料不得侵占過渡區料的位置,若出現這一現象,應采用反鏟挖除或人工清除。 平整后灑水、碾壓,碾壓采用自行式或拖式振動碾碾壓,碾壓時的行走方向順壩軸線來回行駛。
2.2.3 墊層料的填筑
墊層料填筑前,必須把過渡料上游坡面所有大于 8cm 的已分離的塊石清除干凈。 墊層料的最大粒徑不大于 8cm,該部分料采用黃砂與級配碎石料在拌料場拌制而成,再采用自卸車運卸到墊層區,然后用推土機輔以人丁整平,填筑時上游邊線水平超寬 20-30cm,鋪筑方法基本同過渡區料,并與同層過渡料一并碾壓。 碾壓時順壩軸線方向行駛,振動碾距上游邊緣的距離不宜大于 40cm. 按規定的灑水量、遍數、層厚及行走速度進行。 墊層料和過渡料的填筑需與堆石區同步進行,即主次堆石區填筑一層,墊層、過渡層填筑二層。 另外,墊層區水平分層鋪筑時,用三角尺或激光儀進行檢查控制,每二層進行一次測量檢查,發現超欠時,進行人工平整處理。 鋪筑方法基本同過渡區料,并與同層過渡料和相鄰主堆石料一并碾壓。 碾壓時順壩軸線方向行駛,振動碾距上游擠壓邊墻內側的距離在 20cm 左右。 墊層料的鋪填順序必需先填筑主堆石區,再填過渡層區,最后填筑墊層區。
3、面板堆石壩壩體填筑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3.1 大壩各區料的界面處理
大壩填筑各區料的交接界面必須注意防止大塊石集中,特別是墊層料與過渡料之間、過渡料與主堆石料之間,填筑料的粒徑差距較大,采用后退法卸料,填筑時不能有超徑石集中。 界面上有大塊石時,及時采用 lm3 反鏟挖土機或推土機清除, 保證主堆石區不侵占過渡區、過渡區不侵占墊層區。
3.2 壩體與岸坡接合部的填筑
壩體地基要求不能有“反坡”現象,因此對邊坡的反坡部位先進行削坡或回填混凝土處理,壩料填筑時,岸坡接合部位易出現大塊石集中現象,且碾壓設備不容易到位,造成接合部位碾壓不密實。 因此在接合部位填筑時,應減薄填筑鋪料厚度,清除所有的大塊石,采用過渡層料填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