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為加快蘇北發展,促進沿海大開發的一項重大戰略性水源工程。工程自鹽城市濱??h通榆河大套三站引水,利用已建通榆河及連云港疏港航道,增做部分工程,送水至連云港市贛榆縣,工程總投資 14. 53 億元。其中灌河北泵站是整個北延送水工程中的核心工程,位于灌南縣長茂鎮境內,為2 級水工建筑物,進出水流通道為4 根直徑為3. 5 m 的鋼筋混凝土預制平直管,長度為120 m,平直管中心距為9 m,平直管中心高程為 -16. 8 m.平直管底部鋼筋密集,澆筑常規混凝土不易振搗,工作面窄,施工難度大,不能很好的保證平直管底部的混凝土的澆筑質量。高流態混凝土的顯著特點是不用或基本不用振搗而具有自流密實性,它是將混凝土配合比進行優化設計,通過添加泵送劑、增稠劑、引氣劑及骨料的配比等來改變混凝土的性能,使混凝土具有低屈服值、足夠粘聚性,達到和易性好、不泌水、不離析,并充分填充斷面狹窄、配筋密集、異形犄角的部位。
本文通過對高流態混凝土的試驗研究,確定既經濟又滿足要求的最優高流態混凝土配合比。
2 試驗研究。
2. 1 水泥。
根據有關合同文件及業主要求,本工程確定采用響水灌河牌525 號中熱硅酸鹽水泥,水泥的各項性能檢驗見表 1,化學成分檢驗結果見表 2.
2. 5 高流態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參數選擇試驗。
1) 高流態混凝土設計指標。
按照《水工混凝土施工規范》規定及施工合同文件要求,高流態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指標如下:
a. 高流態混凝土標號為 R90300D250S10,坍落度為 25 cm ~27 cm.
b. 強度保證率 P = 90% ,保證率系數為 1. 28,離差系數為0. 15.
2) 骨料級配選擇試驗。
采用人工碎石最大粒徑為 31. 5 mm,二級配。為保證混凝土有較高的流動性、和易性,防止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損失大、離析、泌水、填充性差等現象,減少粗骨料中粒徑碎石的比例,經試驗確定粗骨料按小粒徑碎石與中粒徑碎石的比為 65∶ 35 選用較適宜。為了減少骨料分離,經過試驗確定砂率從 44. 3% 提高到 46%.
3) 外加劑摻量選擇試驗。
為滿足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動性、和易性及泌水性,對泵送劑適宜摻量進行了選擇試驗,其試驗結果見表 7.
能夠帶動較大粒徑碎石,使混凝土擴散度能達到設計要求。
4)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試驗。
為滿足施工要求,必須保證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損失小,為此進行了坍落度損失試驗,結果見表 9.
由表 7 試驗結果可以看出,JM-Ⅱ泵送劑摻量為 0. 6%,0. 7% ,0. 75% 時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均能滿足要求,但 JM-Ⅱ泵送劑摻量 0. 75%時后期強度高于 0. 6%,0. 7% 摻量,經分析比較,選用 0. 75%摻量效果最好。
為進一步保證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粘聚性,防止混凝土離析現象的發生,再次摻用了增稠劑。摻入增稠劑后,為檢驗不同摻量下的混凝土和易性,對 JM-Ⅱ泵送劑和增稠劑不同摻量的混凝土粘聚性、和易性進行了試驗,結果見表 8.
由表8 結果說明增稠劑與 JM-Ⅱ泵送劑和 DH9引氣劑三者共同摻用無不良反應,增稠劑的摻用使混凝土的和易性、粘聚性進一步得到提高。試驗結果還說明當摻入0. 75%減水劑和1. 2%增稠劑及0.007%引氣劑時混凝土和易性好、粘聚性好,無析水現象。
從表 9 結果可看出在 0. 75%摻量下,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和擴散度損失都很小,完全可以滿足施工的需要。
2. 6 高流態混凝土自流密實度試驗。
為驗證混凝土的性能是否滿足現場施工要求,進行了自流密實度試驗。試驗采用尺寸為長 × 寬 × 高 =10 cm ×10 cm ×10 cm;長 ×寬 ×高 =15 cm ×15 cm ×15 cm; 長 ×寬 ×高 =75 cm ×60 cm ×15 cm 三組模具,并分別放置鋼筋、平直管、異形鋼架在模具內,在模具上方連接一個高于模具高度的灌注口,模具混凝土的試件成型過程模擬了施工現場的特點,即混凝土充填到模具過程,首先靠自重作用向下流淌、擴散,混凝土的排水方式為自由泌水,當模具充填飽滿后,自由泌水轉變為自身重力有壓排水,使混凝土中多余的水分進一步地排出,逐步減小拌合物的流動性,并且通過通氣孔觀察混凝土的流動狀況。揭開模具觀察,發現高流態混凝土通過自流,完全充滿了模具,密實度很好,無骨料分離、離析等現象。
2. 7 高流態混凝土配合比試驗結果。
高流態混凝土對 0. 75% 摻量的配合比采用 150 L 的自落式攪拌機進行拌和,翻拌均勻成型,檢驗高流態混凝土的設計力學強度指標、耐久性和變形性能、抗凍和抗滲等設計指標,進行了成型、養護和試驗,其試驗結果見表 10 ~ 表 12.
從表 10 ~ 表 12 試驗結果分析,小粒徑碎石與中粒徑碎石的比為 65∶ 35,JM-Ⅱ泵送劑摻量采用 0. 75%,1. 2%的增稠劑時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動性、和易性、充填性較好,能有效減少并防止高流態混凝土離析、骨料分離的發生,同時抗壓強度、抗凍性、抗滲性均達到設計要求。
2. 8 高流態混凝土配合比選用。
根據以上試驗結果,高流態混凝土配合比的主要參數,如水膠比、坍落度、擴散度、粉煤灰摻量、外加劑的摻量及小石與中石的比例等指標,經技術、經濟分析比較,表 13 能夠滿足高流態混凝土的各項性能指標。
3 結語。
1) 高流態混凝土澆筑工藝很好的解決了施工面窄,鋼筋密集,不易振搗部位的工程施工。
2) 高流態混凝土通過對配合比的優化,解決了混凝土在澆筑過程中骨料分離、離析等現象,工程質量得到很好的控制。
3) 高流態混凝土替代常態混凝土澆筑,施工工藝簡單,減少人工投入,澆筑速度快,有利于縮短工期。
參考文獻:
[1] 尢啟俊。 外加劑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應用[J]. 新型建筑材料,1999( 6) :34-36.
[2] 伏文勇。 三峽工程二階段混凝土外加劑技術性能及應用[J]. 港工技術,2000( 4) :21-25.
[3] 陳建奎。 混凝土外加劑的原理與應用[M]. 北京: 中國計劃出版社,1997.
[4] 楊成球。 混凝土摻超量外加劑的試驗研究[J]. 水電站設計,1998( 3) : 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