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服務價值;補償標準;補償系數;Vague集;紫坪鋪水庫
水利水電工程大多數都是以灌溉和供水為主,兼有發電、防洪等服務功能,其綜合服務價值主要體現在供水、調蓄洪水等方面。由經濟學外部性理論可知,水利水電工程除存在負外部性效應外,同時也會伴隨產生正外部性效應;水利水電工程所形成的綜合服務價值是建立在固定成本投入大于其他發電為主的水電站基礎之上,而且在運行中以犧牲發電機會成本為代價,保證其他綜合服務價值的實現。
因此,水利水電工程既要因其負外部性的存在而向受損方支付補償,同時也應該由于其具有正外部性而獲得受益方所支付的補償。在實踐中,水利水電工程的投資回報主要是來自于發電收益,綜合服務價值往往作為社會效益免費提供,這種方式在一定的歷史階段可行,但從長遠來看,不利于綜合服務價值的可持續性,會形成扭曲的經濟及社會利益關系,導致受益者無償占有服務價值,服務價值創造者因得不到應有的經濟回報而缺乏激勵。依據外部性理論,構建相應的服務價值補償機制,通過該機制平衡各利益相關體的權益,激勵水利水電工程的社會責任和義務,約束影響其服務功能實現的行為,可有效促進水利水電工程經濟價值和服務價值最大化的實現。補償機制包括補償模式、補償主客體確定、補償制度、補償標準等環節。關于前三個環節的研究開展較多,而補償標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服務價值的核算方面,李曉光等將機會成本法等應用于服務價值核算;郭劍英、禹雪中等認為建立補償標準需要在服務功能價值的變化量計算、補償總量確定、公眾支付意愿等三個方向上進一步研究。水利水電工程核算出的服務價值可作為補償標準的基礎,但在補償中,由于實際的補償額度還要受到受益方或補償主體補償能力與補償意愿的限制,因此,要完全按照服務價值來進行補償的難度很大。筆者在考慮受益方(或補償主體)的補償能力與補償意愿的基礎上,提出補償系數的概念,建立水利水電工程服務價值補償標準構建模型,將受益方的發展指數作為補償客體的價值補償系數,對補償客體的補償基數進行調節,以得到較為客觀并可行的補償標準。
以四川岷江上游紫坪鋪水庫為實例,采用主要受益方成都市的發展指數作為其補償標準的價值補償系數,并應用服務價值補償標準構建模型對紫坪鋪水庫的補償標準進行分析確定。
補償標準構建模型及補償系數當水利水電工程服務價值的變化量為正時,服務對象受益;為負時,服務對象受損。因此,服務價值變化量能直接、客觀地反映服務所產生的服務效益。
定義水利水電工程服務價值變化量的合計值為服務價值補償基數(B),在補償機制中,服務價值補償基數是確定對補償客體補償多少即補償標準的依據。補償標準構建模型水利水電工程服務價值補償標準構建思路如下:①分析工程對相關環境及人類社會的影響,核算其服務價值變化量,并以變化量作為價值補償基數(B);②對工程受益方的發展狀況進行評價,得到受益方發展指數(S),通過該發展指數確定相應的價值補償系數(I);③考慮補償基數所表征的工程服務價值變化量的補償要求,并結合價值補償系數所表征的受益方的補償能力或補償意愿,可構建水利水電工程服務價值補償標準的臨界區間(F),其中,臨界區間的下限為補償基數與補償系數之乘積,而臨界區間的上限則為價值補償基數。
水利水電工程服務價值補償標準的構建模型為F=[(BI),B](1)1.2服務價值補償基數將生態環境及人類社會環境作為保護對象,可對水利水電工程不同服務功能的價值(以元為單位)進行核算。
a.供水維度的服務價值V1計算公式為V1=∑(M1jP1j)(2)式中:M1j為不同用途的供水總量;P1j為不同用途供水單位價格。
b.采用資料調查法,選擇典型年份的洪災損失量,再折算為現值損失量,按損失率法計算各次洪災損失,最后根據頻率法計算多年平均防洪效益V2.
c.納污凈化維度的服務價值V3計算公式為V3=(Csd-Cnow)QBP(3)式中:Csd為輸出斷面規劃水環境標準;Cnow為水環境現狀值;Q為水庫年輸出水量;BP為處理污染物單位成本。
d.溫室氣體減排服務價值V4計算公式為V4=M4P4(4)式中:M4為總防護工作量;P4為單位工作量所需付出的成本。
e.由于保護對象或受益方的不同,不同流域上的水利水電工程的服務價值構成也各不相同,將不同維度服務價值的合計值作為服務價值補償基數,計算公式為B=∑ni=1Vi(5)式中:Vi為不同服務功能的價值。
服務價值補償系數企業或社會不同發展階段有特定的發展水平,這決定了其補償能力和補償意愿。將服務價值受益方的發展指數引用到補償標準構建模型中,可調節不同階段的補償標準。
綜合補償主體各分類發展指數即可得到補償主體發展指數?;诒J亟嵌?,考慮各分類發展指數的平均值與最小值,可得到補償主體發展指數S的計算公式:S=(Tj)2min+(Tj)2AVG槡2(8)式中:補償主體的發展指數S綜合了補償主體各評價維度的壓力類狀態變量遠離其臨界區間(即極限狀態)以及支撐類狀態變量接近其臨界區間(即理想狀態)的程度,因此,該指數能有效表征補償主體的發展狀態。
考慮受益方或補償主體發展狀態的價值補償系數水利水電工程服務價值的不同補償主體的發展狀態是不一致的,例如,在流域的上游可能是高山峽谷、原始森林,而在流域的中下游就有可能是現代化的城市。因為發展狀態的不一致,相同的服務價值作用于各個補償主體的效益就不一樣,在相同服務價值變化量情況下,各個補償主體的支付意愿會不相同,這時,要實現完全按照根據服務價值變化量確定的補償基數來進行完全補償的操作難度就非常大。因此,在水利水電工程服務價值補償的實際過程中,可具體考慮補償群體中各補償主體發展狀態,即通過補償群體中各補償主體的發展狀態指數來對價值補償基數進行修正,進而確定服務價值補償標準,在修正后的價值補償標準基礎上來進行補償,這樣會更切合實際情況并具可操作性。如用I表示價值補償系數,S表示補償主體發展指數,則價值補償系數I的計算公式為I=S(9)2應用計算分析水利水電工程的價值主要是社會公眾價值,受益方為整個社會群體,因此社會利益的代表即政府適于作為補償主體。以四川岷江紫坪鋪水利水電工程為應用背景,核算其主要服務價值,將成都市作為紫坪鋪水庫的主要受益方,采用Vague集補償系數確定方法,根據補償標準構建模型,確定紫坪鋪水庫服務價值的補償標準。
紫坪鋪水庫服務價值補償基數核算紫坪鋪水庫位于岷江上游,距成都市約50km,最大壩高156m,正常畜水位877m,總庫容為11億m3,可調節庫容7.74億m3,為不完全年調節水庫。電站總裝機為760MW,平均年發電量34億kW·h.紫坪鋪水庫為都江堰灌區近期72.40萬hm2、遠景93.33萬hm2土地的農作物灌溉和該區2288.25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27.5%)的生活及工業用水提供水源,同時,它還為成都市提供枯季環境用水,擔負岷江干流的防洪任務,并為川西電網提供優質潔凈電能。
紫坪鋪水庫服務功能分析對紫坪鋪水庫進行服務功能分析可知,應計入價值補償范圍的有供水、觀光旅游、調蓄洪水、納污凈化、減少碳排放、水庫蓄水淹沒等6個維度。由于水電開發在觀光旅游維度對岷江河流的服務價值影響相對較小,本文暫不作研究。
在供水維度的價值度量由于紫坪鋪的建成增加了對下游的供水量,根據式(2),可計算紫坪鋪水庫在供水維度服務價值的年度增加量,參數取值與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
在調蓄洪水維度的價值度量紫坪鋪水庫將岷江上游的洪峰流量從6030m3/s(P=1%)削減為3760m3/s(P=10%),為岷江金馬河段的29個鄉鎮的72萬人和0.41萬hm2耕地提供防洪保障。查閱《四川岷江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初步設計報告》,選擇1958年(P=7%)、1964年(P=1%)、1977年(P=6.7%)為典型洪災損失年份,經折算現值后,按損失率法、頻率法計算可得紫坪鋪水庫在調蓄洪水維度服務價值的年度增加量為19820萬元。
在納污凈化維度的價值度量本文采用N和P兩項水質指標來評價紫坪鋪水庫在納污凈化維度服務價值的提升。根據紫坪鋪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N和P兩項水質指標,在汛期的入庫徑流負荷分別為0.52mg/L和0.043mg/L.入庫流量取813m3/s,經水庫凈化后,庫區N和P兩項水質指標平均濃度分別是:0.146mg/L和0.012mg/L,平均年出庫流量為140億m3,氮磷的處理平均成本分別取1.5元/kg和2.5元/kg.
在減少碳、硫排放維度的價值度量紫坪鋪水庫每年約生產電能28億kW·h,發1kW·h電需耗煤0.33kg,1000kg標準煤燃燒要排放2000kg的CO2和20kg的SO2.經估算,紫坪鋪年發電量約為28億kW·h,可替代92萬t標準煤,減少CO2、SO2的排放量分別約為184.8萬t和1.848萬t.
2005年到2008年在歐美一些國家開始實施碳排放交易,以標準當量CO2排放為交易物,經測算2008年每噸CO2的單位價值如表2所示。采用防護費用法(式(4))計算硫減排維度的服務價值,式(5)中P4取值600元/t,即每處理1t的SO2需要付出600元的成本。經計算紫坪鋪水庫在硫減排維度服務價值的年度增加量為1108.8萬元。
在水庫蓄水淹沒維度的價值度量根據《四川省岷江上游綜合規劃報告》中的數據,以及肖建紅等《三峽工程對河流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影響預評價》,可類比計算紫坪鋪水庫在水庫蓄水淹沒維度服務價值的年度減少量9854.1萬元。
價值補償基數確定根據式(5)及上述各維度服務價值的計算結果,可得紫坪鋪水庫服務價值補償基數為24595.4萬元。紫坪鋪水庫的價值補償系數確定成都市發展狀態變量體系構建成都市是紫坪鋪水庫修建運行所產生的服務價值增量的最大受益方之一。參考我國大中型城市發展狀況評價的有關指標,并考慮成都市的具體實際情況,設計表征成都市發展狀態的變量體系如表3所示。
結語:水利水電工程服務價值補償標準是水利水電工程服務價值補償機制構建的一個重要環節。本文建立的補償標準構建模型包括補償基數與補償系數兩大參數。其中,補償基數基于水利水電工程服務價值的變化量得到,而補償系數則根據受益方的發展指數得到。在補償標準構建模型中,通過補償系數對補償基數進行調整而形成補償標準,得到的補償標準既能體現水利水電工程的服務價值,又考慮了補償主體的補償能力和意愿。所建立的補償標準構建模型具有簡潔易用、綜合性強、指向性明確的特點,適用于水利水電工程服務價值補償標準的形成,有利于理順其經濟及社會利益關系。關于補償基數和補償系數研究還可進一步深入,如引入生態服務價值,細化服務價值的核算,建立適用范圍較廣的構建模型與方法等。
參考文獻:
[1]毛顯強,鐘瑜,張勝。生態補償的理論探討[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2,12(4):38-41[2]李曉光,苗鴻,鄭華,等。生態補償標準確定的主要方法及其應用[J]生態學報,2009,29(8):4431-4440.
[3]郭劍英。溱湖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價[J].江蘇農業科學,2009(l):301-302.
[4]禹雪中,馮時。中國流域生態補償標準核算方法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1,09(21):14-18
[5]王彤,王留鎖。水庫流域生態補償標準測算方法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26):14555-14557
[6]張誠,嚴登華,郝彩,等。水的生態服務功能研究進展及關鍵支撐技術[J].水科學進展,2011,22(1):126-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