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業余羽毛球運動是一項對場地條件要求不高的項目,只要有一定的空間條件就可以開展,隨著它的在我國普及程度越來越高,在運動中肩關節的損傷成了影響眾多羽毛球愛好者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并且會對業余羽毛球運動員的心理產生一些消極的影響.有關羽毛球愛好者運動損傷的調查中發現,肩關節的損傷在羽毛球運動中占有很大比例,所以肩關節的損傷便成為羽毛球運動開展與發展的一個制約性因素。通過研究羽毛球愛好者在訓練和比賽中肩關節損傷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預防措施,不斷提高羽毛球愛好者的運動水平。
2 研究目的和意義
通過對羽毛球運動中肩關節損傷的研究,發現引起肩關節損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效預防損傷的方法,為廣大羽毛球愛好者在長期的運動訓練中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
羽毛球愛好者在進行大運動量的條件下,沒有實行合理的運動計劃,便加大了發生運動損傷的可能性。在運動過程中,運動者如果對自己的身體機能沒有明確的了解,實施過度訓練,或疲勞未完成消除時繼續進行訓練,人體機能能力如力量、精確度和協調能力等均顯著下降,在這種情況下運動者應該合理控制自己的運動時間、強度、頻率,根據自身身體的實際狀況合理組織每一次活動。反之,則會造成機體在活動中產生不必要的損傷,加大肩關節損傷概率,從而影響運動成績.
3 研究對象和方法
3.1 研究對象
以長期從事羽毛球教學與訓練的教練員與教師為調查對象,以訓練和教學中出現肩關節傷病的原因為研究課題.
3.2 研究方法
3.2.1 訪談法
對長期從事羽毛球訓練和教學的教練員與業余運動員進行專門訪談,詳細了解羽毛球運動中肩關節損傷的原因與具體的預防措施。
3.2.2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等資源,了解肩關節結構特點與業余羽毛球運動員肩關節損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關的預防措施。
3.2.3 理論分析法
運用運動生理學、運動解剖學等學科的知識與原理,分析造成羽毛球肩關節運動損傷的一般規律和主要原因.
4 對業余羽毛球運動員損傷的分析
4.1 人體肩關節的不穩定的生理構造
根據解剖學、生理學的理論與知識,了解到肩關節是人體各個關節中最靈活的結構,肩關節解剖是由肩胛骨的關節盂與肱骨頭組成,故又叫肩肱關節。因為肱骨頭較大,呈球形,關節盂淺而小,僅包繞肱骨頭的1/3,關節囊薄而松弛,所以肩關節是人體運動范圍最大而又最靈活的關節,它可做前屈、后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以及環轉等運動。但肩關節這個結構上的特點雖然保證了它的靈活性,但它的牢固穩定性都較其它關節差,是全身大關節中結構最不穩固的關節。最常見的是向肩關節的前下脫位,因為肩關節的上方有肩峰、喙突及連于其間的喙肩韌帶,可以防止肱骨頭向上脫位。肩關節的前、后、上部都有肌肉、肌腱與關節囊纖維層愈合,增強其牢固性.
4.2 運動者發生肩部損傷的原因分析
4.2.1技術動作不規范,缺乏專門指導引發肩部損傷
在羽毛球運動中,肩關節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無論什么樣的擊球動作都會有肩關節參與,這樣就會使肩關節在運動中使用頻率高,大力殺球、擊高遠球、抽球、擊平高球、各個方位的救球這些激烈的羽毛球運動中動作都會對引起肩關節的反復牽拉和摩擦。
運動員無論是正手、頭頂擊高球或是劈殺球,其基本動作都需要同時持拍手手臂后引,胸舒展,當球落至頭頂前上方擊球點時,持拍手上臂向上方抬起,肘部領先前臂自然后倒,手腕后伸,前臂急速內旋帶動手腕屈收鞭打發力完成擊高球或殺球動作;業余羽毛球愛好者在練習或健身活動也常常由于沒有正確掌握好高空擊球點和發力方法,直接用手臂發力,肩關節伴有內旋動作的運動而導致肌肉受到嚴重磨損,長期如此而造成肌腱炎。常見的錯誤動作是在擊高遠球、平高球、殺球時,擊球點太低,同時沒有利用下肢蹬地帶動腰部、運動者在運動中一般都是在兩個同伴之間進行,沒有專門教練員的指導,所以在運動中出現錯誤動作是非常正常的,這種錯誤的擊球動作在業余羽毛球愛好者當中也會尤其多見,當然在羽毛球運動中的損傷也是在所難免的.
4.2.2 業余運動者對羽毛球運動認識不足,準備活動及放松活動不充分
羽毛球運動在場地空間的限制下,屬于運動強度很劇烈的運動,球速快,場地空間小,要求人的反應時間短.在大多數業余愛好者當中,很多人都認為羽毛球活動量很小,是一項很輕松的運動,如果這樣認為會大錯特錯,它其實屬于十分劇烈運動項目之一。所以,羽毛球運動在進行訓練和比賽時對人的身體狀況要求高。如果思想麻痹大意,大腦神經過程的興奮和抑制不平衡,興奮過程占優勢并容易擴散,思想上容易麻痹大意,冒失地進行體育活動,或情緒急躁,急于求成,忽視了循序漸進和量力而行的原則,往往會造成運動損傷。
羽毛球運動前的一些準備活動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在運動前沒有充分的活動很容易發生損傷,肩關節的活動在沒有充分預熱的情況下,在承受巨大擊球沖力時會發生肌肉和關節的損傷。在許多情況下,許多業余愛好者在沒有做好準備活動的前提下就投入到緊張的比賽中,此時神經和肌肉的興奮性較低,對較大的刺激反應遲鈍。這使肌肉、韌帶的力量較小,伸展性不夠,關節活動的幅度不大,身體協調性差,在這種情況下最容易發生肌肉拉傷和關節扭傷.
4.2.3 運動量大、運動計劃不合理
業余羽毛球愛好者一般參加活動的時間不是很平均,當前社會工作壓力大,中年人是社會的主要生產力,參加體育鍛煉的機會就很少,對于中年羽毛球愛好者來說一般一周參加一兩次算是比較正常,他們在少有時間下參加運動會有釋放壓力的感受,所以在運動過程中會精力充沛,運動積極,這樣就會使自身運動時間和運動強度比較大,從而導致運動量加大,在一般情況下,一周活動四五次是正常水平,但是在一次性運動中進行大運動量的條件下會有身體機能不適應運動量的情況發生,特別是局部負擔過大,容易引起微細損傷,日積月累逐漸發展為勞損,在羽毛球運動中肩關節的損傷在這種情況下可能發生.
在運動者大運動量的條件下,沒有執行合理的運動計劃,加大了發生運動損傷的可能性。在運動過程中,運動者如果對自己的身體機能沒有明確的了解,運動、訓練者休息不好、過度訓練,或疲勞未完成消除時,人的力量、精確度和協調能力均顯著下降,在這種情況下運動者應該合理控制自己的運動時間和運動強度.如果運動者沒有根據自身身體狀況合理組織每一次活動的計劃,沒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則會使機體在活動中產生不必要的傷害,所以,在沒有合理運動計劃的情況下就加大了肩關節損傷的可能性。
4.2.4 場地設施較差,運動裝備不合理
在羽毛球運動中有很多急停急起的動作,場上在多數時間下都在做快速折返跑,這就對場地設施和自身裝備有很高的要求.場地地面應是木質地板或是 PU場地,在這種場地中運動者會合理地完成運動姿勢。如果運動姿勢在運動中沒有正確輕松的完成,不僅影響擊球的效果,也會對與擊球有關的身體部位造成一定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王文教,等。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教材(羽毛球)[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5.
[2]肖 杰。羽毛球運動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
[3] 王 超。 羽毛球愛好者常見的損傷及其預防對策[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3(14):45- 47.
[4]杜 寧,張 峰。 羽毛球專修學生運動損傷調查與分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1(4):12- 14.
[5] 王 超。 羽毛球愛好者常見的損傷及其預防對策[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3(14):7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