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警察院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性
警察院校對于學生(特別是公安專業的學生)的身體素質要求一般要高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這樣的要求一方面是考慮到學生在校期間需要接受各種公安專業技能訓練(如:
擒拿格斗技術、武器使用技術等),需要良好的身體素質作為支撐條件;另一方面是考慮到大部分的學生畢業后會從事警察事業相關職業,職業的特殊性需要從業人員具備相當的身體素質基礎,而從某種意義上說,警察院校的學生屬于國家的后備警察,在校期間通過體育教育增強其體質,實際上也是警察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故警察體育課程在警察院校教學課程體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警察院校體育教師作為警察體育課程的主要實施者,其是否具有先進的教學理念、良好的教學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類課程教學效果的好壞,教學目的是否能夠實現,因此,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對于彰顯課程設置內涵,推動警察隊伍建設等方面都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二、警察院校師資隊伍的現狀
(一)學歷結構。學歷是衡量教師的教學水平及科研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提升學歷歷來都是高校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而現階段警察院校體育教師學歷水平較普通院校普遍偏低,雖然很多警察院校在教師隊伍建設中已經加大了高學歷建設力度,但其著力點大都在于一些專業理論教師,對于警察體育教師的學歷培養力度還有待提高。
(二)職稱結構。職稱是衡量一個學校教學師資力量的重要指標,高校教師職稱主要有教授、副教授、講師和助教,其比例一般為1:2:4:3.而從目前來看,有的警察院校的教師職稱比例還達不到這一要求,這一點在體育教師中尤為明顯,初級和中級職稱教師占絕大比例,高級職稱教師寥寥可數,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職稱"斷層"的問題。
(三)年齡結構。為保證警察體育教學活力和教師隊伍的穩定及連續性,警察院校的體育教師需要老、中、青年齡層次教師進行平衡搭配。而從現在的警察院校體育教師年齡組成來看,存在泛年輕化特點,雖然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體育教學隊伍的教學活力和創造性,但也會出現教學隊伍易于浮躁,教學經驗欠缺,責任心不強,敬業精神不足的弊端。
(四)科研狀況?,F階段的警察院校中,教師的科研意識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總體上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從數量上看,從事體育科研的教師數量并不多,年人均達不到一篇,并且發表在核心期刊的更少,與高校的科研需要不相符,從科研涉及范疇上來看,大部分的體育教師進行的是球類、田徑、武術等項目的教學研究,針對其他項目的科研比較少,研究面單一。
(五)教學理念。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很多教師過于關注表層教學,不重視體育理論的研究與施教和課程內容的與時俱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僅對學生進行體能鍛煉,不重視課程理論知識的講解,未讓學生很好地了解體育精神,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未及時更新,沒有很好結合社會發展的需求對課程內容進行拓展。
三、警察院校體育教師應具備的素質
(一)政治思想素質。警察隊伍建設向來遵循"政治建警"的原則,與此相適,警察院校的建設也應遵循"政治建校"原則。警察院校的教師作為學校建設和發展的中堅力量,自然首先應當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和堅定的政治信仰,貫徹科學的運動觀念,并且對體育事業充滿熱情,故教師首先應提升自身的政治素養和教學觀念,正確理解國家的相關政策,不斷提升自我政治素養,更好地適應公安教育改革工作。
(二)專業教學能力。警察院校體育教師專業教學能力不僅包括其必須具有良好的體育理論專業知識儲備,同時還需有良好的運動能力、課外活動組織能力,以及不斷關注社會發展和公安工作實踐的學習探索能力。
(三)科研和創新能力?,F代警察體育教學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進行不斷創新與科研探索,這不僅包括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創新,也包括對警察體育教學內容的拓展與深化,因此教師應不斷加強科研工作,并善于將科研成果應用于教學活動中,使科研成果更好地為教學活動服務。
四、警察院校體育師資建設策略
(一)加強制度管理。警察院校必須進一步加強規章制度的建立,以促進學校發展為出發點,制定規范的教育規章制度,保證各方面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制定較為系統的體育教育管理制度,如教師評核制度、教師獎勵及懲罰制度以及教師的聘任制度等,使體育教師工作待遇、考核獎懲、培訓進修等環節有明確的制度支持。[3]同時,要建立教學質量考評體系,對體育教師實行量化管理的制度,定期舉行教學比賽,采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評定方法,做到以評促建,更好地保證體育教學的質量穩步提高。
(二)加強教師培訓。各種培訓是快速、有效提升教師教學水平、能力素質的有力舉措,警察院校體育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重視師德師風的培養,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任務。培訓能夠幫助體育教師了解、掌握并深化高等教育的相關理論,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掌握高校教學、德育、科研等工作的相關知識,提升個人警務技戰術能力素質。[4]同時,有利于增強體育教師的教育道德規范和職業道德修養,貫徹終身教育思想,全面提升執教能力與水平。
(三)加強人才引進。人才引進可以給原有的教師隊伍注入新活力,高學歷、高素養的復合型人才還可以有效改變現有的教師職稱結構、學歷結構,提升整個體育教師隊伍的教學、科研水平。[5]
通過公開招聘,保證教師引進的質量和公正性,并且提出積極引入政策,為教師創造良好的生活、工作條件,吸引更多的年輕有為教師加入體育教師隊伍。
(四)提升教學、科研能力。在警察體育教學中,應不斷改革傳統的"經驗式教學"方式,突出教學的適用性、科學性和目的性,借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不斷探索更加合理、靈活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不斷加強公安教學與公安實戰工作之間的聯系,制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計劃;強化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考評,提升學生對體育學習的重視程度,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精神和素養,為學生的終生鍛煉和未來職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對于教師科研水平的提高,首先應讓其在思想上重視教學科研工作,提高主觀能動性,并在制度上將科研成果與教學考核、評先評優、職稱評定等關系個人榮譽及切身待遇的事項掛鉤;此外也應加大學校對教師科研工作包括經費、實驗條件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參考文獻】
[1]龔婉敏,徐海虹。江西高校體育教學與高中新課程改革對接現狀及對策研究[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12,3.
[2]張波。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理念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20.
[3]何愛紅,吳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3.
[4]杜大群。淺談立體教育與高職體育教學的結合[J].科教文匯,2009,2.
[5]張紅云,張軍。北京高職院校教師體育行為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運動,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