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徑課在體育教學中一直占有較高的比重,也是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最常見方式之一。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傳統的田徑課教學制約了學生的身心素質發展,難以激發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興趣。在"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理念的影響之下,分層教學法在我國高校的體育教學中推廣并實施,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對學生的發展有重要意義[2].
一、大學體育田徑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體質較差,體育教學效果不明顯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已經不再滿足于"吃飽穿暖"的低生活保障,對于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導致許多學生暴飲暴食、大量攝入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出現過度肥胖的問題。根據數據表明,在中國的高校學生中,出現過度肥胖的比率約為 45%,也就是說將近有半數的大學生體重嚴重超標,而約有 38%的學生存在"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問題[3].另外高校的絕大多數女生熱衷于減肥,導致貧血、微量元素缺失;男生沉迷于網絡游戲,鍛煉時間大大減少。
有數據表明,男生每周鍛煉的時間從 1 小時到 12 個小時不等,大部分都是 3 到 5 個小時,而女生能堅持鍛煉的更少,只有極少數的同學能夠堅持每周鍛煉 2 到 3 個小時,大部分的女生表示除了上體育課,平時很少鍛煉[4].這些種種原因造成學生的體質較差,影響了自身的健康,同時也影響了田徑課教學的有效開展。另一方面教師自身對于田徑課的重視程度不夠,許多高校體育田徑課流于形式,成為了學生娛樂放松的時間,有的甚至一學期沒有開過田徑課,體育教學效率低下,嚴重制約和阻礙了高校體育田徑課教學工作的開展。
(二)體育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模式傳統
首先是體育教學觀念的滯后。田徑是一項傳統的運動項目,具有較強的競技性和對抗性,所以就難免顯得枯燥乏味,再加上具有應試教育的傾向,以體育成績合格或者不合格來片面的判斷一個學生的身體狀況,很難正確的反映學生的身體素質。甚至出現冒名頂替的現象,在體育工作中弄虛作假、虛報成績,難以保證體育教學的效果,達不到體育教學的目的。再一個是高校體育教學中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手段。在現階段的體育教學中,教師注重對理論知識的講解,對學生采用"滿堂灌"的方式,在課堂上和學生的互動性較差,造成理論和實踐之間的脫節,學生也無法獲得直接的經驗,難以感受到體育活動的樂趣。另外一方面是一味的灌輸書本知識,課堂枯燥乏味,難以引起學生的聽課興趣,教學的效果不理想。
(三)缺乏完善的體育教學體系
建立完善的體育教學體系對于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活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能夠將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緊密的結合起來,極大的促進教學效果和提高教學效率。然而在目前的高校體育田徑課教學中,教學手段仍然很單一。在體育課開展時,沒有應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無法使學生獲得直觀的感受。比如在學習跨欄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用影像資料來教學,給學生講授跨欄的規則和注意事項,更加直觀、形象生動的給學生留下印象,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另外一個是教師偏重于講解體育教學理論和體育知識,有"舍本逐末"的傾向,缺乏必要的健康知識和安全知識的講解,難以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這些因素造成高校體育教學體系的不完整,阻礙了體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和完成。
(四)忽視了大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現階段的高校體育田徑課教學中,仍然采用的是班級授課制。上課的學生人數較多,而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發展、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同,教師在授課的時候對待不同的學生搞"一刀切",這就造成很多能力較差的學生只能在班級里"跟著跑",而沒有適合自身的學習訓練計劃,限制了學生的自我個性發展。另一個就是教師在教學中采取"滿堂灌"的方式,只注重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使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之間脫節,造成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抑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除了體育知識的學習以外,還要注重對學生的勵志教育,幫助學生培養"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競賽精神,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
二、分層教學法在田徑課教學中的應用
(一)分層教學法的內涵
分層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劃分層次進行教學活動。該教學方法的核心是"因材施教",因為每一位學生的身體素質、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以及自身的基礎不同,所以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一刀切"是完全行不通的,結果只會適得其反。分層教學法將情況相近的學生劃分為一個層次,組成一個小組,并根據各個小組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適應的教學計劃,教授相關的內容。這種有針對性的教學手段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分層教學法遵循的原則
首先是全體性的原則。在大學體育田徑課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具有全局意識,將全體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有全體性的觀念,不要在班級里搞特殊,"每一位學生都應該得到老師的愛",摒棄以成績排高低的落后觀念。通過根據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劃分層次,有區別的進行教學活動,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掌握課堂內容,從而達到全面發展的目標。
其次是動態管理原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分層進行教學,但學生所在的層次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學生的學習狀態每天都在發生變化,自然學習的成果也在隨之變化。因此要求教師要進行動態的管理和調控,靈活應變,善于隨時的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作出相應的調整,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所在的層次進行教授和輔導。
最后是激勵原則。教師要隨時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觀察和指導,并根據實際及時的對學生表示肯定,給予激勵。正所謂"認可贊美和鼓勵,能使白癡變天才,否定批評和諷刺,可使天才成白癡",適時地表揚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教師要對學生所在的層次進行縱向的調整,能力強的可以調整到高一個層次,能力較差的轉到較低的一個層次,使學生隨時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提高學習效率。
(三)分層教學法實施的注意事項
第一是要因材施教,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要對全體學生的實際情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然后再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等各方面的情況將學生進行合理劃分,再按照上課的要求確定各個層次的教學目標,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長遠的發展。
第二是要注意循序漸進。分層教學法應用在田徑課的教學中,的確能夠增強課堂的樂趣,提高教學的效果,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要注意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切勿"揠苗助長",造成事倍功半。在教學工作中,首先要讓學生理解接受這種教學方式,然后才能具體的實施,否則的話容易造成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反感和抵觸,反而會制約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
第三是要增強教學中的趣味性。實施分層教學法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上課的樂趣。然而分層教學法畢竟是一種教學方式,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就需要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從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入手,多下功夫將課本的知識講"活"了,吸引學生的上課注意力,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上課的趣味,增強學習的效果。
(四)分層教學法在田徑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分層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在田徑課的教學活動中得到極大的應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比如在跨欄項目的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法,根據學生的跳高能力、耐力、反應能力分為三組,第一組對跨欄有初步認識,能力較差,欄間距降低一半,練習時要求過 3 至 5 個欄,動作不一定標準;第二組掌握跨欄的基本要領,學習能力強,提高欄間距,減少欄架的數量,動作要求規范;第三組能力突出,可以適當增加難度,設置一些挑戰性的項目等等。這樣能做到因材施教,可以調動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可以形成相互競爭,有助于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促進共同發展。重要的是在體育授課中培養學生堅毅、不放棄的堅強意志,幫助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體育教學活動是大學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環,對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有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觀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同時也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的指導思想。分層教學法充分體現了這一理念,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做到使每一位學生都不掉隊,為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對學生的終身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娟,汪波,曾明。淺析分層教學法在大學體育田徑課教學中的應用[J].甘肅科技縱橫,2010(6):172-174.
[2]李傳舉。分層教學法應用于大學體育田徑課教學分析[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2):348-349.
[3]高自軍,蘇濤。田徑課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應用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2(15):29-30.
[4]文永芳,張健。大學體育田徑專項課"分層合作教學法"的實驗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1(5):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