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黃芪的藥理作用在運動領域的研究綜述
摘要:從生物化學角度出發,闡述了黃芪提取液具有提高機體抗運動性疲勞、機體耐力和增強機體免疫力的作用,發掘黃芪的藥理作用在運動領域的研究,從而更好地為運動訓練服務,使運動員的競技能力水平得到提高。
關鍵詞:黃芪;抗疲勞;循環系統;免疫系統
在競技體育水平快速發展的今天,現代科學技術已進入到運動訓練的領域中。那么如何安全、迅速地緩解運動員疲勞的產生,提升其運動競技能力,是當今運動訓練領域和運動醫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中國傳統醫學是中國文化的珍寶,通過中醫的一些手段來消除疲勞已引起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黃芪具有延緩運動性疲勞產生,增強免疫功能及心血管系統機能,對提高運動競技能力有重要的意義。
1黃芪概況
黃芪屬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世界有2000多種,分布于北半球、南美洲和非洲,稀見于北美洲及大洋洲。中國有278種,主產于內蒙古、山西、黑龍江等地,以西北及內蒙產的藥用黃芪質量最好。黃芪喜光、耐旱、根系深,易生長在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上。有益氣固表、斂汗固脫、托瘡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它為重要的補氣藥,全身之氣皆能補益。能補脾健胃、補肺益氣、補氣固氣、補氣消腫、補氣生血、補氣通絡、補氣升提、補氣托毒、排膿生肌。古人把黃芪推崇為“補氣諸藥之最”.
黃芪多糖主要有葡聚糖和雜多糖,其中葡聚糖又有水溶性葡聚糖和水不溶性葡聚糖。黃芪中重要的有效成分還有黃酮類,多達30余種,氨基酸共25種,目前從黃芪及其同屬近緣植物中已分離出4O多種皂苷,總稱為黃芪皂苷或黃芪總皂苷。黃芪中還含有微量元素、葉酸、亞麻酸、膽堿、咖啡酸、核黃素、維生素P、淀粉E等[1].
2黃芪的抗疲勞作用
2.1外周疲勞
運動性疲勞在中醫學角度來看,屬于中醫學勞倦內傷之范疇。黃帝內經等認為疲勞的癥狀與內傷虛勞病的發生有關,與脾、腎根本受損密切相關。中醫認為,脾在體合肉,主四肢,即脾氣的運化功能與肌肉的壯實及其功能發揮之間有著密切關系,脾氣健運,則四肢營養充足,活動輕勁有力,若脾失健運,轉輸無力,則四肢的營養缺乏。而腎藏精,精化氣,腎精所化之氣為腎氣,腎精足則腎氣足,腎精虧則腎氣衰。人體的生、長、老、已的生命過程,都取決于腎精及腎氣的盛衰。運動性疲勞主要耗損脾腎元氣,使氣與血大量耗損,導致人體機能的減弱。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即氣是血液生成和運行的動力,血是氣的化生基礎和在體。勞倦傷氣,氣虛則血行不暢,導致血瘀,經絡不和,因而出現肌肉酸痛、筋骨乏力等癥狀。根據運動性疲勞的產生機理,預防和治療應以補益脾腎,疏筋活血為原則[2].中藥黃芪為補氣藥之長,補腎固精,增強正氣,從而達到脾腎雙補,預防和消除運動性疲勞,提高運動成績的目的。
運動員在大強度訓練產生疲勞時,生化角度表現為肝糖原耗竭,體內血尿素明顯升高,血乳酸大量積累或者說消除緩慢。楊文領等實驗結果表明,黃芪提取液能夠增強小鼠運動過程中肝糖原的儲備量,延長小鼠的負重游泳時間,而對小鼠運動后血清尿素水平和體重增長沒有多大影響[3],說明黃芪提取液能夠提高機體耐力,具有抗運動性疲勞的作用。
2.2中樞疲勞
中樞性疲勞的產生是大腦皮層保護性抑制發展的結果。長時間中等強度運動產生的疲勞往往與中樞神經系統出現保護性抑制有關。這種保護性抑制與大腦組織中一些氨基酸神經遞質的儲量變化有關。測定腦組織中興奮性氨基酸主要為谷氨 酸(Glu)含 量 、抑 制 性 神 經 遞 質G-氨 基 丁 酸(GABA)含量及Glu/GABA比值,是評定腦神經元興奮或抑制的指標之一[4].而GABA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性遞質,使大腦皮層抑制過程占優勢,引起機體倦怠、食欲不振、睡眠障礙等疲勞癥狀,這可能是引起中樞性運動疲勞的機制之一。有研究發現,使用中藥飲品或制劑可以提高運動員的運動能力,呂紅等通過對60名體院大學生的對比實驗研究,發現無論在安靜或運動恢復狀態,使用黃芪提取液谷氨酸都明顯提高,同時降低G-氨基丁酸的作用。機體內Glu/GABA的比值與中樞疲勞的關系非常密切,黃芪可良好地協調大腦的興奮與抑制[5],因此,其具有良好的消除疲勞作用,對運動員疲勞恢復和提高運動能力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3黃芪對循環系統的作用
3.1對心肌正性肌力作用
劉克敏研究發現,黃芪可使心肌受體數目增多,收縮力提高,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強。有學者認為黃芪的正性肌力和改善心肌缺血功效的有效成分為黃芪皂甙Ⅳ,它通過增強鈣調素--心肌收縮蛋白對鈣的敏感性產生正性肌力作用[6],可以有效增強運動時心血管系統的供血能力,從而提高運動能力。
3.2對缺血缺氧心肌有保護作用
黃芪能夠使心肌的環化腺核苷一磷酸(CAMP)含量增多,使心肌細胞膜Na+、K+、ATP酶活性得到抑制,心肌細胞膜得以穩定;減少乳酸脫氫酶的漏出,保護線粒體及溶酶體的功能,降低線粒體耗氧量;心肌細胞搏動頻率減慢,心肌細胞收縮力增強,從而心肌耗氧量減少,心肌細胞耐氧能力加強;可以使紅細胞中2,3-二磷甘油酸(2,3-DPG)含量得到提高,營養心肌的血量增多,有效改善缺血缺氧心肌的供血供氧[7],從而使供血效率得到提升,運動能力得到提高。
3.3對血壓及血管的作用
黃芪具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有效成分可能是ɑ-絡氨酸、γ-氨基丁酸、黃芪甲甙等。有實驗證明,黃芪擴張血管作用與降低血管平滑肌細胞鈣離子水平有關,它們的降壓機制還可能與擴張外周血管和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及中樞神經肽等有關,且有研究發現,大劑量的黃芪可以降低血壓,而小劑量反而升高血壓。還有學者認為黃芪還能通過強心和增加心搏出量提升血壓,所以它對氣虛型的血壓具有雙向調節作用。有實驗證實,黃芪有拮抗氯化鉀和組胺的縮血管作用,對冠脈有直接擴張作用,引起冠脈流量的增加[8],使單位時間內心臟提供給機體的血液增多,有助于循環系統的能量供給。
4黃芪對提高免疫系統的作用
長期從事大強度的運動訓練會產生非常明顯的運動性免疫抑制現象。因此,對運動員的免疫功能進行有效調理是非常重要的。中醫理論《內經》中提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可分為陰氣和陽氣兩部分,正氣與邪氣的相互作用,實際上就是人體的陰氣與陽邪或陽氣與陰邪之間的相互爭斗。依中醫理論,運動導致的免疫功能下降主要原因是邪勝正負,病邪不能及時消除,機體的平衡協調狀態遭到破壞所致??梢?,對免疫機能進行調理的基本思路是扶正祛邪,平衡陰陽。因此可利用補益法從補氣、補血和補陽入手,扶持正氣,提高免疫機能。郝選明等在2000年曾以優秀賽艇運動員為對象,從補氣、補血、補腎三方面進行免疫調理,要求運動員完成正常訓練的同時服用中藥,為期一個月,每天早晚兩劑,結果發現,與調理前免疫指標相比,白細胞總數、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均有顯著上升,機能狀態亦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