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高校的體育教學應及時轉變觀念,隨著東方文化在世界的崛起,“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發展的時代強音。在學校的各類課程領域中,與“弘揚民族精神”有莫大關系的,除文、史、哲外,當數體育領域的武術。但在現階段高校武術教學中,教學內容設置與指導思想和培養目標不相適應的現象還很嚴重,達不到高校武術教學的預期效果。為了適應社會形勢發展,武術教學必須進行不斷的改革,才能適應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
一、當前我國高校武術教學的現狀及誤區
1.武術教學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并非一毗而就;其次,隨著經濟的崛起,我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高。相對于經濟的飛速發展,文化的發展尤其是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卻處于落后地位。武術教學有著自己鮮明的特性,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對自身進行了很多改造,拋棄了許多武術的精華,最終落了個“雞飛蛋打”的尷尬結局。我們不得不承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可取,既要反對狂妄自大和烏托邦式的狂熱,又要冷靜面對文化的弊端。我們應樹立文化自信,確立對中國武術的文化認同,才能夠使我們的武術在文化爭奪的今天具備自主生存的能力和持久發展的動力,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2.武術是源于“人”又服務于“人”的一種優秀的傳統文化,以人為本思想是未來武術發展的基石。只有堅持“健康第一”發展的思想,才能使武術有充分的發展空間。武術的開拓創新,只有立足于以人為本的基礎,才能不偏離“健康第一”發展的主航道,永遠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武術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從增進學生的健康這一角度考慮,在運動技能的教學時,所需要的是適宜的有利于健康發展的運動量。明確了武術教學的目標取向以后,我們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用“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來指導武術教學,可以說是摒棄了功利主義思想,對武術教學的非常深刻的人文反思,也是對教育本質的真正把握。
3.高校武術的改革卻遲遲未邁開步伐。近年來,許多學生寧愿到校外武館花錢去學練武術散打、貽拳道,也不愿學習學校中那些被改得像體操一般的武術,對學生而言,這些內容首先陳腐過時,其次枯燥乏味,再次過于竟技化,這引起了許多武術教育工作者的深思。對武術的定位以及教學內容的選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武術的興趣。如何給予正確定位,并從博大精深的武術中選取最恰當的內容來滿足廣大學生對武術的實際需要成為擺在武術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二、我國高校武術教學改革的對策及研究
1.建立平等互助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教學環境。在武術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應該在民主和諧快樂的教學活動中滿足教師與學生的心理需求,教學過程中教師先以主體的身份教授給學生知識與技能,而學生首先是以客體的身份進行學習,但是這種關系是變化的,學生可以以主體身份進行學習,可以分析、提問以及質疑。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處于客體身份,幫助學生處理各種教學疑點難點,同時反思武術教學過程,提高自己的綜合教學能力。
2.改變傳統教學觀念,開創武術教學新思路。在武術教學中,需要按照現代科學的主導趨勢創新教育內容,教學大綱、教材應圍繞終身體育和培養體育能力加以選擇。教學內容以突出科學性、健身性、娛樂性、系統性和適合學生興趣以及可接受性為主。這就要求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在武術教學中避免教條化、固定化、專一化,提倡教學組織靈活化、教學內容多元化。要使武術教育適應社會發展則需要改變其形式,繼承并發揚其精髓。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他們的參與熱情,實現武術運動的可持續發展。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征集學生喜歡的武術套路,然后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選擇一些簡單易行、趣味性強、健身價值高的武術套路作為課余體育竟賽的項目。在武術教學中,傳承民族優秀文化是主要教學內容,但不是唯一內容,需要用變化的、發展的眼光來分析武術教學的具體內容,適時地拓展與創新。要有所取舍,適當地擯棄一些內容,武術的開展應該在不違背“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前提下,追求武術的技擊價值,輔之于精神文化及武德方面的教育,也自然會實現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目的。
4.中國傳統文化深受和諧思想的影響,武術也不例外。
無論技擊要領、動作名稱、演練風格還是武德思想,無一不體現出和諧思想。首先,應該把一些好的有價值的傳統體育文化及其研究成果以文字和音像資料的形式完整地保存起來。
其次,我們應努力實現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的“活態”傳承,而不能僅僅使其成為博物館里的“固態”物。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項目應走進民間、走進校園。我國面臨著與其他不同文化的國家之間的激烈竟爭。如果我們不能建立起自己的文化優勢,就難以在激烈的國際竟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實現和平崛起的目標。在以文化為戰場的戰斗中,作為冷兵器時代的佼佼者,武術勢必要承擔和完成它的文化使命。
青年是國家的希望,當全社會都來關心、關注、關懷青少年體質健康,把這項工作當成中華民族振興的偉大事業來重視并予以落實,武術的發展與民族文化、民族體育文化一同面臨著文化之戰,我們應該拿出足夠的勇氣和充分的信心去面對這場關于全球化的文化之爭,絕對不能夠喪失自己的文化特色,迎著西方文化的沖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華樺.禮儀在現代武術中的運用[J].湖北體育科技,2011,\\(5\\):14-7.
[2]學玲.武術的奧運歷程探悉[[}l.搏擊·武術科學,2005,\\(2\\):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