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健康素養定義是“個體獲得、理解和處理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務,并運用這些信息和服務做出正確健康決策以維持和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1]。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環境污染、各類激素泛濫使用對健康的影響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面對嚴峻的生活環境,人們對健康生活的意識與日俱增。健康素養是關乎全民族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受到各國政府高度重視。作為健康素養三個方面之一的健康基本知識和理論水平的高低,往往決定健康素養水平的具備率,因此,研究高職院校大學生健康基本知識和理論素養水平對健康素養水平的促進與提高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 1 研究對象
江蘇省常州科教城5 所高職院校大學生\\( 輕工學院、機電學院、信息學院、工程學院、紡織學院\\) ,每校發放 160 份問卷,共計800 分,回收有效問卷764 份,有效率95.5%,其中一年級男生231 份、女生165 份,二年級男生 220 份、女生 148 份。男生共計451 份,占59.03%,女生共計 313 份,占 40. 97%; 男女比例1.44:1。
2. 2 研究方法
2. 2. 1 文獻資料法查閱國內外相關健康素養的雜志、論文、專著以及網上檢索相關數據庫資料,收集國內外有關健康素養評價標準及研究現狀作為研究的理論依據。
2. 2. 2 問卷調查法采用國家衛生部統一制定的 2009《中國公民健康素養調查問卷》,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編制了《高職大學生健康基本知識和理論素養調查問卷》,分為一般情況和基本知識和理論\\( 18 分\\) 兩方面,正確回答≥80% 基本知識和理論知識視為具備基本知識和理論素養。
2. 2. 3 訪談法利用余暇時間組織部分學生,進行座談交流,了解學生中學時期、大學時期體育與健康課是否正常開展; 平時如何獲取基本知識和理論方面的相關信息等。
2. 2. 4 數理統計法將數據資料歸納整理后采用 EpiData3. 0 建立數據庫,使用 SPSS13.0 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求出相關系數,得出相關的結論。對高職大學生的基本知識和理論現狀、人口學特征進行描述性分析,對高職大學生健康基本知識和理論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3 研究結果與討論
3. 1 研究結果
3. 1. 1 調查對象一般人口學特征【1】
3. 1. 2 高職大學生基本知識和理論調查得分結果【2】
3. 2 討論
3. 2. 1 年級、性別不同學生基本知識和理論素養得分及具備率\\( 表5\\)【3】
由表5、圖1 可以清楚顯示,二年級學生基本知識和理論素養得分要比一年級學生得分高,通過訪談,有同學談到,剛剛進入大一學習,自身還處在高中層次,在高中階段的學習和生活主要以高考文化科目的學習為主,以升學為主,平時能夠獲得健康基本知識和理論相關內容的主要渠道在體育課上,在訪談過程中也有同學提到,高中時期的體育課大部分被主科老師霸占,甚至有的同學還提到,到了高二分了文理科,體育課就基本不上了,所以造成學生在基本知識和理論方面獲得途徑減少,在這方面重視程度也就不夠。
而二年級學生進入大學學習、生活一年后,在學校大力正面教育宣傳,體育與健康課的正常開展下,通過各方面的學習和了解,顯然在基本知識和理論知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由表6,圖2 可以得出,基本知識和理論素養水平地區差異很明顯,造成這種現象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農村處于邊遠地區,信息傳播相對落后,與健康有關的信息傳播受到限制。
目前我國農村居民獲得健康知識的渠道主要是電視、廣播、報紙[2],與城市相比較,由于交通、經濟水平、文化水平等影響,對健康的認識程度也不同,而且城市各社區開展的健康相關的活動也明顯超過農村。其次,我國醫療資源配置情況明顯不均,城市要顯著好于農村[3],這就導致了城市開展健康教育相關活動形式多種多樣,學生獲得的健康信息也會增加,且城市的醫生學歷水平可能也要高于鄉村。所以來自城市、鄉鎮、農村的學生基本知識和理論素養水平存在差異也就不言而喻?!?】
3. 2. 3 家庭月收入不同學生基本知識和理論素養得分及具備率\\( 圖3\\)【6】
根據統計結果及圖表進行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家庭收入月平均低于999 元的人數較少,基本知識和理論素養得分與其他層次的分值相差較大,屬于異常,其他層次的分值比較接近;由圖3 及利用調查數據求得家庭月平均收入與學生基本知識和理論素養平均得分的相關系數 ρ =0.02 接近于0,可以得出,家庭收入與學生的基本知識和理論素養無相關性。
3. 2. 4 父母學歷不同學生基本知識和理論素養得分及具備率【7】
由表7、表8 顯示,父母學歷為大學、高中/職高/中專和文盲的學生比較,基本知識和理論素養平均得分差異很大,而學歷在初中、小學的學生基本知識和理論素養平均得分差距不明顯。國內研究顯示,父母的文化程度和家庭環境不但影響子女的心理狀態,而且對子女的健康行為如運動鍛煉、健康飲食等有影響[4]。父母受教育水平可以影響子女的生活方式與行為習慣,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自身健康意識越強,會更加注重子女的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的培養,在這種環境的熏陶下,子女會有更好的生活方式與行為習慣。所以,提升全民教育水平是提高全民基本良好知識和理論素養的有效途徑?!?】
表9、圖4 可以顯示,認為自己的健康狀況好的,基本知識和理論素養得分高,說明健康狀況與基本知識和理論素養成直接正效應,這部分學生平時能更好地注重健康知識的積累,在平時的生活中能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樣也潛移默化的提高自身的基本知識和理論素養水平。
4 結語
常州科教城高職大學生基本知識和理論素養具備率僅為25. 39%,基本知識和理論素養水平較低?;局R和理論素養水平與健康狀況成正相關,基本知識和理論素養水平的高低往往決定健康狀況的優劣,而健康狀況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的全面發展速度以及質量,繼而對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影響。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是“為生產第一線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這部分大學生將來面對的廠礦企業生產一線的工作特點是: 工作密度大、工作時間長、體力勞動多。健康的知識和理論決定健康狀況,而健康狀況與工作效率成正相關,是否具有良好的健康知識和理論素養不容忽視。學校應該是學生養成良好的知識和理論體系的最佳場所,平時的一言一行要講文明,生活有規律,而通過調查分析,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好,根據統計分析得出,受到性別、年級、地區、父母學歷層次、本人健康狀況等影響,形成了目前高職大學生基本知識和理論素養水平現狀,而家庭月收入對基本知識和理論素養水平影響不顯著。所以,要提高高職大學生的基本知識和理論素養水平,相關職能部門應建立良好的理論學習體系,為學生建立學習的平臺和創造潛移默化的優良環境著手。
參考文獻:
[1] IOM. Health Literacy: A Prescription to End Confusion.2004.
[2] 劉德柱. 山村農民健康教育干預5 年效果觀察[J]. 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1,21\\( 3\\) :41 -43.
[3] 朱航辰. 我國醫療資源配置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 職業時空,2009\\( 5\\) : 32 - 33.
[4] 鄒金良. 上海 14 - 16 歲青少年健康素養現況及相關因素研究[D]. 復旦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