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大學生;心理資本;體育;鍛煉效果。
心理資本的研究源自積極心理學的發展。 積極心理學倡導用積極的思維方式解讀人類的心理現象及行為方式, 關注人的情緒體驗和積極的人格特質。 隨著積極心理學在國內外的蓬勃發展, 越來越多的心理學研究者開始關注個體自身的積極心理力量與美德。 心理資本(Psychological Capital)是指個體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的心理能量與資源,一般包括自我效能(對挑戰性任務投入必要的努力并充滿信心)、希望(為了追求成功對目標鍥而不舍)、樂觀(對現在與將來的成功作積極的歸因)和韌性(面對困境與逆境能承受、復原并超越)等 4 個方面[1].學者楊釗認為,大學生通過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可以增進學生的意志品質和樂觀情緒, 獲得心理資本的競爭優勢[2].
隨著各種健身運動的流行,全民健身成為民生熱詞,有研究表明心理資本可有效預測心理健康水平[3].體育運動對個體心理素質的各個維度均具有積極效應, 積極的心理資本無論是對學生個人發展、學校競爭力提升還是社會發展而言,都有著重大的意義[4]. 試圖通過調查大學生體育鍛煉的現狀,揭示大學生心理資本與體育鍛煉效果之間的關系, 為提升大學生心理資本水平提供實證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所選取的調查對象是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學生, 這些學校包括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大學、武漢紡織大學。隨機選取不同年級的大學生 800 名。 共發放問卷 800 份,有效問卷 768 份, 有效率為 96%. 其中, 男生 398 人, 女生 370人。
1.2 調查工具。
1.2.1 大學生心理資本問卷。
研究采用的測量大學生心理資本的工具是張闊編制的《積極心理資本問卷》(PPQ)。 張闊等人遵循 Luthans 的觀點 ,在參考國內外相關測量工具和文獻資料分析的基礎上, 編制了包含自我效能感、樂觀、韌性、希望 4 個因子 26 題的《積極心理資本問卷》(PPQ)[5]. 該問卷所有問題的研究群體為國內大學生,問卷符合心理學問卷使用標準,信度和效度較高,問卷具有良好的本土適應性和穩定性。 考慮到該問卷結構穩定以及本研究的被試群體也是國內在校大學生, 因此采用此問卷。
1.2.2 施測程序。
最終將鍛煉效果和大學生心理資本問卷合二為一, 整合成同一份問卷,由研究者本人進行團體施測。 在施測前,所有被試者認真閱讀統一的指導書,測評表采用紙筆自陳格式。
1.3 統計分析。
運用 SPSS17.0 統計學軟件對回收的有效問卷進行描述性分析,對數據進行描述統計、方差分析和相關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大學生心理資本水平總體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