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系泛指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內部聯系組合而成的整體[1].體育對外援助運行體系是指實施體育對外援助的系統架構,開展體育對外援助的基本要素和實踐原理?!盁o論是含蓄地還是明晰地,分析層次的概念都深深地根植于我們對現實的思考方式之中?!盵2]從系統論的視角出發,可將中國體育對外援助運行體系劃分為3個層次,分別是宏觀層次、中觀層次、微觀層次,相對應的為運行主體、運行渠道、運行形式。1952年成立的中央體委,在1954年更名為國家體委,于1998年改組為國家體育總局,列入國務院直屬行政機構第三序列。從此,“管理體育外事工作,開展國際間的體育合作與交流”[3],就由國家體委轉到國家體育總局負責,中國政府實施體育對外援助的責任也自然由其承擔。在體育總局各部門領導的高度重視下,體育對外援助被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全國一盤棋、上下一條心,一切從國家利益出發,以政治大局為重,有效發揮了體育行政機構的宏觀指導作用。伴隨國際政治經濟的風云變化,中國體育對外援助適時調整并改革創新,相關部門的分工不斷細化,社會力量的參與日漸增多,逐步摸索并成功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適應時代需要的、符合市場規律的運行體系。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機會與挑戰并存。運行體系的層次優化和結構完善,必將是體育對外援助化挑戰為機遇的原動力,定會成為體育對外援助科學發展的永恒主題。
1研究方法
采用文獻資料法,以“體育對外援助”“體育援外”“援外教練”等關鍵詞,通過國家、超星等數字圖書館,百度、谷歌等網絡搜索引擎,中國知網、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 Online等國內外重要電子數據庫,對1949-2016年間的資料進行全文搜索,查詢到相關研究的專著、編著40余部,與本研究直接相關的論文、報道、評論50余篇,為研究的展開和深入奠定了基礎。通過調查法中的電話訪談法,對中國體育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的經援部、國家體育總局人力資源開發中心的國際人才交流部,進行相關信息的收集工作,及時對數據與資料進行分類。運用層次分析法,通過揭示整體與局部的各種復雜關系,深入分析中國體育對外援助的運行體系。
2體育對外援助的運行主體
厘清中國體育對外援助的運行層次,首先要從體育對外援助的主體入手。根據體育資源的供給來源,可將運行主體劃分為政府機構與社會力量。在國家體育總局的專門負責下,在對外聯絡司國際交流處的全面協調下,由人力資源開發中心、各運動項目管理中心、總局直屬單位等積極配合,推動了政府部門與社會力量的聯動,形成了各盡其責卻又密切協作的新模式。
2. 1政府機構多部門聯動 政府是國家的行政機關,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組成。在中國體育對外援助領域,政府是供給體育資源的主要行為體,直接參與的體育對外援助規模較大,貫徹國家戰略意圖最明確,產生的意義和影響極其深遠,是其他參與主體所無法比擬的。國務院的體育行政機構,始終是對口負責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領導部門,主導著中國體育對外援助的政策制定、資源調配以及對外交流等工作。1998年國務院調整機構進行改革,國家體委改組為國家體育總局,同時成立對外聯絡司( 簡稱外聯司) 及人力資源開發中心( 簡稱人力中心)。外聯司負責總局機關和直屬單位的外事工作,指導、協調、管理體育系統涉外及港澳臺的有關事務,組織開展與國際體育組織和各國( 地區) 間的體育交流與合作,統籌協調各運動項目管理中心對外無償提供體育器材裝備并監督實施。人力中心建立了體育系統人才信息庫,開通了全國范圍的體育技術人才流動市場,為各類專業的體育技術人才和用人單位提供準確的信息咨詢和服務。工作領域雖在日益擴大,但援派體育技術人員仍是其主體業務。對外聯絡司全面協調體育器材裝備的贈送及實施,人力資源開發中心全權負責體育援外教練的選拔和管理。這樣,在國家體育總局的宏觀指導下,形成了多部門聯動、全方位參與合作實施體育對外援助的新形態。
外聯司的國際交流處負責協調與操作,他根據發出受援請求的不同國家、地區與組織,對內聯絡相應的運動項目中心,對外以國家體育總局、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和中國奧委會的不同名義,無償贈送各種體育器材與裝備。體育器材裝備均為無償援贈,絕不附加任何條件,成為體育對外援助的一大特色,更是中華民族樂善好施的優良傳統。無償援助的數量和規模,取決于國家的經濟實力,中國適時建立的市場經濟體制,為擴大無償援助體育器材提供了物質保障。僅在“九五”期間,對外援贈的體育器材就達到了500萬元[4].在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下,除國家財政撥款外,各運動項目中心籌集資金的渠道有所拓寬,對“第三世界窮朋友”的援贈數量日益增加。2003年1月14日,中國奧委會向蒙古奧委會贈送價值20萬元人民幣的體育醫療檢測設備,交接儀式在蒙古舉行[5].2005年4月,中國分別向吉布提、塞舌爾、贊比亞、秘魯、特多和圭亞那贈送乒乓器材;9月,向埃塞俄比亞青體部、柬埔寨奧委會援助射擊器材;11月,向阿爾巴尼亞田徑協會、東帝汶共和國,分別援助田徑器材、足球鞋和比賽用球[6].2010年,國家體育總局向圭亞那、津巴布韋、密克羅尼西亞、塞舌爾、斐濟、坦桑尼亞、智利和摩洛哥等國家,無償援贈了一批體育裝備,以幫助他們促進體育事業的發展?!笆濉逼陂g,外聯司遵照黨和國家的外交方針政策,根據體育對外援助的需要,積極有效地開展了一系列工作,擴大了中國與國際社會的交流及合作,促進了發展中國家體育器材裝備的完善,為經濟落后國家和地區的體育事業發展提供了保障,完美體現了中國政府的人道主義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