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 的
研究大學生指長比的特點,比較不同體育專業與非體育專業大學生指長比、體質指數(BMI)的差異,探討指長比與運動能力的關系,為人類體質研究提供可靠數據,并對運動員的選材及運動能力的評估提供依據,為大學生進行有針對性訓練、提高身體素質提供指導。
方 法
采用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抽取錦州市兩所高校右利手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包括體育專業學生組和非體育專業學生組,體育組按決定運動能力的主導因素分為體能組和技能組 2 組。測量研究對象雙手的食指長度(2D)、中指長度(3D)、環指長度(4D)和小指長度(5D),計算各指長比,并測量身高、體重、運動成績以及計算 BMI.調查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及遺傳情況、訓練原因、訓練時間、訓練年限等對成績有影響的各因素情況。采用 t 檢驗、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回歸分析等方法對指長比進行一般情況分析,以及比較體育組與非體育組之間、分組后各體育組之間的指長比和 BMI 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是否與測試的運動成績相關。
結 果
1、指長比和 BMI 均存在性別差異,其中女生左手的 2D:5D、3D:5D 和4D:5D 值均高于男生,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女生右手的 2D:4D、2D:5D、3D:4D、3D:5D 和 4D:5D 也均高于男生,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指長比存在左右手的差異,但是男、女生均只有 2D:4D 在左右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左手值小于右手,其余各指長比在左右手間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論男生還是女生,左手和右手的 2D:3D 和 2D:
4D 的均值都小于 1,2D:5D、3D:4D、3D:5D 和 4D:5D 的均值都大于 1.
各指長比的大小關系均為 3D:5D >4D:5D >2D:5D >3D:4D >2D:4D >
2D:3D.
3、體育組和非體育組比較得出,男生左手的 2D:5D,右手的 2D:3D、2D:
4D、3D:4D、4D:5D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女生中僅右手的 2D:
3D、2D:4D、2D:5D 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之間男生的 BMI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女生的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4、體能組、技能組和非體育組比較得出,男生和女生均只有右手的 2D:4D和 3D:4D 在 3 個組之間不完全相同,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3 個組之間男、女生的 BMI 差異均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5、體育組男、女生的右手 2D:4D 與測試成績均呈負相關關系(男生:r=-0.316,P=0.003;女生:r=-0.498,P=0.004),而在非體育組則沒有相關關系。
6、用多重線性回歸分析控制其他影響因素后,體育組和非體育組右手 2D:
4D 均與測試成績成負相關關系(體育組:b=-0.228,P<0.05;非體育組 b=-0.253,P<0.05)。
結 論
1、大學生指長比存在一定的性別差異、左右手差異,各指長比的大小具有3D:5D >4D:5D >2D:5D >3D:4D >2D:4D >2D:3D 的規律。
2、不同體育分組與非體育組間的 2D:4D 存在一定差異,體育組學生右手2D:4D 與一般運動能力存在負相關關系,非體育組的不存在相關關系。
3、控制其他影響因素后,體育組和非體育組右手 2D:4D 均與測試成績成反比關系,右手 2D:4D 與運動能力呈負相關關系。
關鍵詞
指長比;運動能力;體質指數;項群理論;身體素質
目 錄
一、摘要
二、英文縮略語表
三、論文
前言
研究對象與方法
結果
討論
結論
四、研究創新性的自我評價
五、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