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保健學是由體育運動與醫療保健兩者一融合而成的新型交叉學科,主要是以研究人體在體育運動過程中的生理表現與規律、保健措施為主要內容的應用類、綜合性的學科。體育保健學實驗學科是本科學生體育教學課程的重要構成部分,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動手性、技能應用性等,該學科使得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緊密結合,推動體育保健學科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本文通過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實驗操作等方法對體育保健實驗教學的方法和手段進行創新性改革和探索,旨在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1、實驗教學課前設計.
1.1、鉆研實驗教材.
體育保健實驗課涵蓋內容比較豐富,包括運動損傷、醫務監督與評價、運動康復、醫療按摩等,這些豐富的實驗內容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醫學知識基礎和臨床醫學技能,加重了體育教育令業學生的學習壓力。教師若想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首先需要對體育保健實驗教材進行深入的認識和分析,系統地掌握其結構和內容,根據學生基礎特征和師資環境,合理開展實驗教學。
1.2、善十實施設計性與綜合性實驗.
實驗課程是對理論知識的鞏固、深化與升華,因此,實驗課程中要結合理論知識體系,在實驗課程的教學目的、內容、方法和手段方面都要進行重新安排和調配,凸顯出實驗課的特征和功能,同時一要結合各自院校的實驗設備建設條件,積極開展偏向設計性與綜合性質的實驗。例如:在醫務監督和評價的實驗課程中,要指導學生通過不同的訓練項目來評估和測量心、肺等機能的改變,并對不同項目指標進行比較與分析,探索其土作原理,從而為學生的體育訓練和學習奠定科學理論基礎。由此可知,設計性與綜合性實驗為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提供了寬闊的空間,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實驗與科研能力.
1.3、鼓勵學生參與醫務監督.
醫務監督有利十學生對體育訓練、比賽、教學等過程的掌握和監督。教學實踐證明,在各班級堅持參與醫務監督的學生,在比賽和訓練過程中往往會收到較理想的鍛煉效果和成績,同時一也會對學生的終身體育和土作實踐有促進作用。
2、優化實驗教學過程.
2. 1、優化教學模式.
實驗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安排需要依據教學內容和目標的不同,與教學內容、目的構成統一的教學結構,從而達到理想的實驗教學效果。實驗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2.1.1、自學—輔導式.
體育保健實驗課的教學內容豐富,涉及多方面、多領域、多角度的實驗研究,在有限的學時一中無法實現全部的實驗操作,因此要靈活運用自學式教學。針對一些簡便易操作的實驗采用自學—輔導式教學,如:簡單的康復按摩穴位、醫療體育中的簡單動作等。自學式教學模式主要包括自學、討論、練習、總結四個環節。
在自環節中,學生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觀察和閱讀,對教材內容進行綜合和深入分析;討論環節是指學生通過互陳己見、取長補短、查漏補缺、集思少’一益,從而探索和總結出最佳的操作流程和方法;練習與總結是指學生在具體操作和實踐過程中,進行一定的輔導、評價、小結,在反饋和評價建議中進行糾正,提高自身的理論與實踐結合運用的能力。
2.1.2、引導—啟發式.
引導式實驗教學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和實踐性,引導模式過程由發現問題一提出假設一驗證過程一總結提高四個步驟組成。如在運動損傷實驗課程的“包扎、止血法”教學中,教師首先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如在運動或定向越野中有骨折、出血等損傷之后應采取什么措施;再指導學生提出可行的假設,選擇止血醫療器材、針對骨折程度和位置選用固定方法等;進一步引導學生根據假設在人體模型上進行模擬訓練和驗證;最后由教師點評和總結,確定最佳措施。
2.1.3、示范—模仿式.
示范模式在體育保健實驗課程中被少’一泛采用,它具有直觀的表現特征,學生通過模仿教師動作來掌握保健知識和技能,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行為表現質量,及時一給子糾正和點評,幫助學生在短時一間內掌握較準確的保健技能。常用在醫療按摩的推拿、揉捏與擦法,拍打與叩擊法,舒筋與理筋等教學中。
2. 2、優化教學方法.
體育保健學實驗教學不同十一般的體育項目教學,應改革傳統固定的“填鴨式”教學,在實驗教學中應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與教師的主導性,善十將探究式、情景、問題教學法引入到實驗教學中來,根據不同的實驗教學目的和內容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寬松、愉悅的學習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的思維與創造能力奠定基礎。
2. 3、優化實踐教學手段.
在開展難度較大或重點內容的體育保健實驗課程中,教師很難通過傳授或直觀性教學得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可以采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通過動畫、影像的視覺效果為學生學習提供便利。
3、把握不同階段的授課方式,鞏固和挖掘學生的知識儲備
在傳統的保健實驗課程教學中,教師先對本節實驗內容進行講解,然后學生根據講解內容進行實驗操作。這種教學方式不利十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因此在實驗課的不同教學階段要對教學方式進行適當調整,鞏固學生的操作能力。
3. 1、泛化教學階段采用傳統授課方式.
學生在泛化階段的學習任務主要是對實驗整體操作有一種全面的基礎認識,在此教學階段,教師應積極使用多媒體教學輔助課件,制作動態的課件、視頻和Flash,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3.2、分化階段的討論和提問授課方式.
在學生對實驗課程具備一定的基礎和感性認知之后,教師應提前為學生提供一些關十實驗的素材和相關理論知識,指導學生正確地開展預習土作,并記錄和準備實驗報告,學生也可以根據教師提供的實驗器材進行實驗演示。實驗過程中,教師應將以提問和討論為主的教學方法應用到實驗中,教師則將預習情況和實驗操作原理、注意事項融入到學生的分組討論和回答問題過程中,進一步強調實驗的重難點。這種自由討論和有序回答問題的方式為學生創造了寬闊的思考和創造空間,同時一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將精力投入到解決實驗問題中,從而挖掘更優秀的潛力,在討論中教師給子指導,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取得進步和提高。
在實驗結束階段,教師對實驗報告和總結進行規劃和要求:實驗過程中結合理論知識,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理解能力;分析操作中的錯誤原因,提高學生實驗操作的規范性;結合自身的實驗結果,對失敗或成功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
3. 3、鞏固階段采用實習授課的實踐教學方式.
體育保健教學過程中很容易忽略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只局限十“滿堂灌”式的理論教學,導致學生失去對保健實驗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在實驗操作中容易出現敷衍了事的不良現象,無法實現體育保健學的操作能力要求。據調查和教學經驗可知,一些學生在未來就業過程中由十心理緊張、手法生疏,在實驗操作中錯誤不斷,甚至在運動過程中出現腹痛,不能及時一采用正確的保健手法。因此要提高學生的體育保健實踐操作能力。
建議在學生體育保健的鞏固和加強階段,為學生提供中醫院等實習場所,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和應急能力,為未來的職業技能奠定堅實的理論、實踐、訓練和組織能力基礎。
3.4、實驗結束后采用開放式實驗教學有些學生在實驗課中沒能獲得理想結果,有些學生對實驗課產生興趣,有些學生還想通過實驗來提高自身操作能力等。為此,學校的實驗室應提倡開放式教學,學生還可利用課外時一間選擇實驗內容。
4、優化體育保健實驗課評價體系
4. 1、實驗報告評價.
實驗報告是對學生基本實驗能力的重要評價內容,評價內容主要包括實驗報告的目的、方法、內容、分析與思考等部分,并結合學生的實驗態度給子綜合評價。
4. 2、實踐能力評價.
實踐能力評價方式主要有三種:回復示教、操作考核、技能竟賽[5]?;貜褪緮凳窃谌粘=虒W過程中隨機安排;操作考核則是安排在實驗內容全部結束之后,評價標準為觀察學生與患者一的交流能力、解決問題、應變能力、處事冷靜等綜合素質;技能竟賽則是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竟賽類活動,注重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通過比賽認識到自身不足,并加以完善和提高。
5、結語.
通過對體育保健實驗課程教學方法、手段和模式的重新構建與革新,教師和學生普遍認為重新構建之后的實驗課程體系具有明確的目的性、系統性、層次性,并收到滿意的教學效果。新的實驗教學體系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實踐動手能力等綜合能力有良好的培養和提高作用。
參考文獻:
[l]姚鴻恩,鄭隆榆,黃叔懷,等體育保健學[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 - 103
[2]體育保健學實驗指導編寫組主編體育保健學實驗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一214
[3]陳析華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開設田科學教育論談,2005 \\(10 \\) :123
[4]金花體育教育專業人體解剖學教學改革初探田解剖學研究,199921 \\(1\\) :32
[5]主加花護理技術實驗教學改革探討田衛生職業教育, 2005 , 23 \\( 9 \\) :103 -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