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學校由于地域和經濟條件限制,導致體育場地、器材不足,給體育教學帶來很大的不便和挑戰。我校的體育教學資源缺乏,場地小,但是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我們的體育教學和體育活動也同樣達到體育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有效保障了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使他們掌握了一些必要的運動技能,提高了運動能力。
以下是我校體育教學中的一些具體做法,現表述出來,與廣大同仁共享。
一、關于備課
(一)目的性
備課首先要考慮體育教學目的,一定要目標明確,突出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教師確定了課堂教學目的,才能協調和利用現有體育設施,或開發體育資源,有效組織教學活動。
(二)實用性
因為場地和器材的限制,教師應盡量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和組織方法,要有利于教學活動順利開展,進而保證學生的鍛煉效果。比如,投籃教學,在學校只有一個很小的籃球場,兩三個籃球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組,只讓一組進行投籃練習,其他小組在體育組長帶領下復習已學內容,一段時間之后再換一組練習投籃,這樣輪換教學,充分利用了現有體育器材,又保證了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三)靈活性
在體育教學中,會有許多因素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比如,場地、器材的不足,天氣的好壞,還有一些突發因素等,所以備課時教師要考慮到這些因素,盡量留有預備方案。
(四)趣味性
簡陋的場地和器材,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大,因此,體育教學活動盡量體現多樣化、游戲化、趣味化的特點,重視學生成功體驗的獲得,要讓他們在體育學習中身順心順,樂此不疲。如這幾年興起的趣味田徑游戲對場地和器材的要求不高,教師可以借鑒一下。
二、關于體育設施資源
(一)發動學生從生活中找材料,制作簡易體育器材
生活中的材料很多,廢自行車胎、飲料瓶、各種繩子、硬卡紙等都是可用資源。飲料瓶裝上沙子、土等可以當木樁、標志物等使用;投擲課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帶硬紙,折飛鏢,看誰投得遠;還可以發動學生制作接力棒、體操棒、木刀等,用橡皮筋做跳高架,跨欄架等。發動和鼓勵學生自制體育器材,既補充了體育課器材的不足,又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激發了學生的運動興趣,而且學生自己做器材自己練習的方式,對培養他們的終身體育意識大有裨益。
(二)改造閑置的器材,重新組合運用
一些閑置不用或破損體育器材的重新組合使用,或改變使用途徑,往往可以創造出新的教學內容和游戲。比如,破損的籃球,往里面裝上沙子再縫上就是實心球,往里面裝些舊棉花套或碎海綿就可以當排球和足球。對于閑置器材,比如跨欄架,小學體育課堂一般很少使用,我們可以用它作小足球門,或者爬越匍匐前進的障礙等。一物多用,變廢為寶,不失為解決體育器材短缺的好方法。
(三)安全使用社區體育資源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公共設施的完善,好多社區,甚至農村都安置了不少全民健身器材。學校體育和社區體育資源共享,是現代社會發展的一個趨勢。
在這種背景下,體育課堂不必拘于學校狹小的場地,完全可以走出去,利用社會上開放的健身場地和器材。社區體育資源極為豐富,幾乎包含了學校體育課程所必需的所有場地和器材,如籃球、羽毛球、乒乓球場地,單雙杠、爬欄、滑梯等各種器械。這些公共器械的使用時間一般是早上或晚上時候,正好和學生體育課上課時間錯開。社區豐富的體育資源,使學生感覺新鮮,使用也得心應手,有利于調動他們的體育學習積極性,更能促進他們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對學生將來走向社會,加強自覺鍛煉有更大的促進作用。
另外,對社區體育資源的利用,教師一定要加強對學生的公共意識教育,要讓他們愛護公共設施,同時要加強安全行為教育和紀律約束。
(四)充分利用自然地理資源
自然資源是最經濟、最簡便的體育課綠色資源,對體育資源缺乏的學校具有特殊的價值和意義。自然地理資源主要包括空氣、陽光、水、季節、氣候、地理條件(江、河、湖、海、草原、山地、田野、丘陵、海灘、沙丘等)。體育教師可以利用丘陵坡地的上坡和下坡開展跑步練習;可以在沙灘上進行耐久跑教學;還可以在田野組織各種跑、跳、投的障礙練習。
利用自然資源上課,可以訓練學生適應當地的氣候、和地理環境的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對家鄉的熱愛感情。需要注意的是體育教師在組織這類體育課程內容時,一定要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課前要實地考察,保證學生的安全。
通過幾年的開發實踐,盡管我校的體育教育條件差,基礎低,但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社會的幫助,我們的體育教學一樣使學生通過體育考核,獲得了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