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學是體育院校的一門重要課程。它是一門應用科學,在發展體育科學理論、加強體育教學的理論與方法、增強體質、提高運動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體院學生文化基礎底子較薄,如運動系、武術系學生,學習運動生理學時感到有些吃力,某些內容難以理解,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另外,學生今后的就業大多面向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以后在工作中會越來越多地應用到運動生理學指標,但僅憑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針對以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學生今后的就業情況,根據山東體院的實際,運動人體科學教研室全體教師對運動生理學的課堂理論和實驗教學積極進行改革,以適應運動生理學由一門單純的基礎理論課程向應用基礎課程方向的轉軌。
1 研究對象
1.1 研究對象
山東體育學院2000級體育系4個班,運動系4個班,武術系3個班,共526人。
1.2 實施過程
第一階段,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其他體育院校運動生理學教改狀況,根據不同專業的培養目標、運動生理學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提出運動生理學教改思路。
第二階段,針對山東體育學院的學生特點、教學設備情況,制定符合我院實際情況的運動生理學教學計劃,改進課程的教學內容、手段。在3個學期課程教學實踐中,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的反饋,不斷修正教改方案,檢查教學效果。
2 研究方案
2.1 運動生理學課堂理論教學改革
2.1.1 優化理論課教學內容
在運動生理學的理論課授課過程中,我們根據科學性、前沿性、實用性的原則,一方面精簡原有的教學理論,壓縮理論課教學時數,同時又增添了國內外有關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理論以及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中實際應用的內容,既要減少與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物化學的重復,又做到重點突出。
教學內容的優化著重突出以下特點:1\\)精,即對教材進行科學合理地刪節、提煉、調整,精簡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在授課中,教師少講、精講,不照本宣科,而是突破重點、難點。在教學中,我們把重點放在肌肉的收縮、循環、呼吸、物質和能量代謝、運動技能的形成等章節,而某些內容則留給學生課下查閱資料,自學完成。2\\)新,即增加一些新的概念、理論、成果,廢除某些舊的理論,如原教材中的呼吸一章的“氧債”,用“運動后過量耗氧量”這一定義來代替,循環系統中增加心臟的內分泌機能,呼吸系統中增加個體乳酸閾、個體通氣閾,內分泌章節中增加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等。3\\)用,即加強實踐性教學。運動生理學是一門科學性、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必須加強實踐性教學。目前在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中越來越多地應用了運動生理學指標。在授課中,不僅使學生掌握運動生理學的基礎理論知識,還要懂得如何靈活應用運動生理學指標。例如最大攝氧量、無氧閾的應用,運動性貧血指標的檢測。4\\)導,即指導性。在教學中,給學生列出參考書目,指導學生查閱文獻資料,將教材作為參考書,而不盲目依賴教材。我院使用的運動生理學教材是人民體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教材內容已略顯陳舊,如果能充分利用其他版本教材的優點,取長補短,則有利于知識的豐富和更新。
2.1.2 改進理論課教學方法
首先,在授課中既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具體做法是改變原有的填鴨式教學方式,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充分利用掛圖、幻燈、模型等教具,提問激疑,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代替嚴肅死板的教學,把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調動起來。
其次,充分利用現代化多媒體網絡教學。多媒體教學是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它具有形象生動、信息傳遞速度快、活躍思維等特點。在運動生理學教學中,如人體的某些結構、內部器官組織的生理變化是難以觀察的,僅靠教師的講解、板書,既費時又費力,學生還覺得不易理解,而CAI課件制作的形象生動、直觀易懂,再加上教師的講解,則化難為易,而且提高了教學效果。我們一方面利用其他現成的課件,另一方面教師自己制作課件,用powerpoint、word等軟件制作的課件可以隨時進行修改,也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計算機能力。同時,我們還增加了英文注釋,以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閱讀能力,再加上校園網的利用,上網查閱資料,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
2.2 運動生理學實驗教學改革
2.2.1 調整實驗教學內容
運動生理學是一門實驗教學,它的發展是以實驗手段為基礎的。實驗教學是運動生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實驗室是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科研能力的重要場所,因此必須重視實驗教學。但我國大多數體育院校均存在重理論、輕實驗的傾向,過分強調理論課的指導作用,將實驗教學作為理論教學的輔助部分。另外,由于實驗設備的不完善,資金投入少,因此大多院校通常只開設少數的常規實驗,學生只學到幾個生理指標的操作,至于它們如何在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中的應用則了解甚少。我們根據院實驗室的實際條件,將MAX-1運動心肺測試系統、MONARK功率自行車、AT-10運動心電圖機等科研儀器投入到實驗教學中,在以往實驗教學的基礎上,加大實驗課比重,適當增加、調整了部分內容。教研室全體教師集體備課,編寫了新的運動生理學實驗指導,在常規實驗基礎上,又增加了運動心電圖的測試、運動時的能量消耗、運動心肺機能的測定、無氧功的測定等綜合實驗。例如在心血管機能的簡易測定中,要求學生用心率、血壓等簡單的生理指標評定在不同運動狀態下心血管機能,學生不僅要學會心率、血壓的測量方法及操作,還要懂得如何應用這些生理指標以及評價心血管機能的標準。
2.2.2 更新實驗教學手段
第一,實現實驗手段的多樣化。更新實驗教學手段要突出既有學生動手實驗,又有演示實驗;實驗場所不僅在實驗室進行,還有部分實驗在運動場完成。根據山東體育學院學生就業大多從事體育教學、運動訓練的實際,我們在實驗教學中安排學生分別對不同專業、性別、年齡的人群進行現場測試,然后對測試結果作出客觀的分析、評價,以便對學生今后從事教學、訓練工作起到指導作用。
第二,加強微機化實驗教學。例如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的制備這一實驗,我們使用微機代替記紋鼓進行記錄,利用微機剪裁、打印記錄結果,可以減少儀器的調試,節省了時間;同時,同一臺微機還能在蛙心期前收縮與代償間歇、肺牽張反射等其他實驗中利用,起到一機多用的作用。
2.2.3 改革實驗考核方式
傳統的閉卷考試難以反映實驗教學效果的優劣,在考核方式上,應當區別于理論課考試,實驗考核應重在反映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實驗的分析、綜合能力。首先,通過實驗報告反映學生的能力。通過實驗報告不僅了解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掌握技術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如何用所學的理論去解釋、分析實驗結果。其次,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
教師只準備必備的實驗儀器、設備,由學生自己獨立操作,減少其依賴性,以考核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第三,讓學生設計實驗。如給出學生一實驗題目,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圖書館、上網查閱資料,由學生自己寫出設計方案,以檢查學生對課堂理論知識的靈活應用情況以及理解程度,提高其科研能力。
3 效果反饋
在教學過程中,多次與學生交談,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不斷修正運動生理學的教學方案。
由學生的反饋結果看,大多數學生反映學習的興趣提高了,不再對運動生理學有畏難情緒,運動生理學也并不像想象的那樣單調、枯燥、乏味,而是一門形象生動的實用性課程。其次,學生認為自己的動手能力提高了,而且對某些生理現象有一定的解釋、分析能力,對于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中遇到的困難問題有了一定的解決、判定能力。另外,運動生理學的教學改革對教師也起到了促進作用,有助于教師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學、科研能力。
4 小結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加強素質教育,山東體院對運動生理學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方式進行了嘗試性改革。運動生理學教改方案提出理論課教學內容要突出精、新、用、導,運用教學方法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利用現代化多媒體網絡教學;實驗教學要增加、調整實驗內容,更新實驗手段,改進實驗考核方式。實驗證明,教改方案具有可行性,學生反饋教改效果良好,對教師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鄭陸,等.運動生理學教學內容改革的實驗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0,16\\(4\\):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