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步伐的不斷向前邁進,作為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高等職業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據統計: 至2013 年我國的高職類院校的總數為 1276 所,占普通高等學??倲档?0%。通過查閱高職類院校體育課程方面的有關文獻表明: 高職類院校依然沿用普通高校的課程標準,對自身院校專業特色需要的職業性和實用性體育課程缺乏深入的認識,致使高職類體育課程與普通高校同質性依然顯著,同時也導致教學第一線的體育教師很迷茫,到底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應該教什么? 怎么教? 高職類院校體育課程的目標定位模糊這是現實,也是當下亟需解決的問題。
普通高校與高職類院校體育課程的趨同性應該表現在哪里? 答案無疑是總體目標的達成,即《我國高等教育體育課程指導綱要》中把“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作為確定課程內容的基本出發點,注意課程內容對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實效性,并注意與中學體育課程內容的銜接,其目標通過學習熟練掌握兩項基本運動技能,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即是對“趨同性”最好的解釋。但為數較多的研究者發現,高職類院校體育課程應該打造自己的特色,為未來就業需要的“工種”服務,應該在校本課程的開發及課程特色上表現出與普通高校的體育課程異同性。本文以高職類院?!皹I群式”或“職業性”體育課程構建為主要目標,著重從院校類別及專業特色,如農業類、畜牧類、航海類、財經類等特色體育課程的構建,深入挖掘“業群式”的體能訓練的方法及目標,打造適合于院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達到以更好的體能標準適應各類職業的需要,以特色促名牌,提高學院在體育工作方面的知名度。
1 何為“特色”體育課程
特色體育課程的解釋目前在我國學界尚無明確的界定,研究者對特色體育課程的理解各異,李清在《高校特色公共體育教學模式構建—對中國計量學院公共體育課教學模式的探討》[1]突破技能教育,將安全教育融入體育課程,從而形成本校體育課程之特色; 在《開創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廣西高校體育教學新模式》[2]等相關文章通過對院校所處地域環境及民族特點進行分析,全面介紹了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作為引入體育課程的實施模式; 《以“一操一拳一泳”為特色構建高校體育教學內容新體系》[3]此文較為詳細地介紹了將傳統體育項目打造為特色體育課程實施模式等?!锻庹Z院校特色體育課程開發研究》[4]一文中以“專業”特色為基礎,著重從中國傳統體育項目,如蹴鞠、抖空竹等構建適合于外語類學生的特色體育課程。綜合來說: 特色體育課程即是院校之間體育課程核心競爭力的體現,它有別于一般性體育課程,它具有“品牌效應”,具有在同類院校中較高的引領性,主要依據各校的專業特點,具有完善的課程資源和評價體系,得到學生的高度認可,為學生實現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2 高職類院?!疤厣斌w育課程建設的必要性分析
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 斯密的地域分工學說\\( 絕對優勢\\) 和大衛. 李嘉圖的國際分工理論\\( 相對優勢\\) 的區位優勢理論認為,每一個地區具有生產某一特定產品的絕對有利或相對有利的條件,即區位優勢。隨著區位優勢理論的完善與發展,該理論不僅僅在經濟學中被得到充分的運用,同時也已被運用到教育學研究領域中來,盡管沒有直接涉及到學校體育教育或學校體育特色建設,但是體育本身就屬于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將區位優勢理論作為區域推進學校體育特色建設的理論基礎,也可以理解為經濟學上的區位優勢理論也必將對教育學上的學校體育特色建設具有理論指導意義?;诖藚^位優勢理論,職業類院校異同于普通高校的體育課程,融合于專業、職業特色,將是一個必然趨勢。
高職類教育應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的發展之路,旨在培養具有較高技能的專業性人才。同理,高職類體育課程的實施過程理應走進自己的職業特色,以專業特色為主要建構點、以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為主要的改革目標,真正為高職教育的人才目標服務,而現在所面臨的現實是高職體育課程一直掛靠在高等學校體育課程之下\\( 一直沿用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 ,甚至有些院校仍然“延伸”于未升格時中專體育課程,呈現“新瓶裝舊酒”的狀況。整體看來,高職類院校體育課程的建設情況缺少特色或特色不明顯,與普通高校沒什么區別,其體育課程建設現狀明顯落后于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需要,其改革刻不容緩。
3 高職類院?!疤厣斌w育課程的建設及改革方向
3. 1 以院校的主要專業打造特色
2006 年《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中指出: 在推進教學建設和教學改革方面要根據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需要,改革課程教學方法、內容、手段等,建成大批體現崗位技能要求、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優質核心課程,打造具有高職“特色”的教材課程體系。同年11 月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5]。兩個文件傳遞的信息對高職院校課程建設產生巨大的影響,工學結合成為高職課程改革的動向,許多高職院校建立了一批頗具特色的課程,強調真實環境的實訓、行業標準與課程內容的緊密銜接[6]。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數量較多,每所高職類院校所開設的側重專業有所不同,重點專業基本上以校級命名為主,諸如: 航海、海事類,鐵道交通類、農業畜牧類、工業類、財經類、語言類等等。各校在體育課程的開設上應根據重點專業特色體現不同的特點,如航海、海事類院校應該構建以游泳、海上救生、浪木等相關特色課程,李穎在《外語院校特色體育課程開發研究》中提出外語類學生面對外來文化的滲透等負面影響應該加強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應以開設民族或民俗傳統體育項目為主; 農業畜牧類也應該結合自身的專業特色,打造如健身秧歌、舞龍舞獅等農業特色課程。只有這樣才能形成院校特色,從而得到廣大師生員工的認同。
3. 2 突出區域性民俗傳統體育項目特征
基于此區位優勢理論,職業類院校體育特色課程的發展方向也應該體現一定的區域性,沿襲某區域性民俗傳統體育特征。各省市都要較為流行的傳統體育項目,如江蘇傳統體育項目有龍舟、石鎖、抖空竹等; 山東的民間傳統體育項目有武術、秧歌、毽球等,這些民俗傳統項目都可以作為高職類院校的特色體育課程來培育,區域性體育項目的形成過程是本區域內發掘到發展的過程,雖是一字之差,但卻體現了兩個不同的理念,前者僅僅是尋找、搜集和發現,而后者則是在確定思路的基礎上,通過引導、編創和精心打造等舉措,讓前人遺留給我們的“遺產”重現生機,并發揚光大[7]。
3. 3 加大特色體育課程的培育機制
職業類特色體育課程的建設往往需要一個過程,離開學校本身的資源和基礎去憑空打造往往會缺乏一定的生命力,難以形成師生的認同和可持續發展,筆者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對特色課程進行培育: 其一,加強特色體育課程的網絡化建設,通過對本院特色體育項目的介紹等途徑讓更多的學生可以通過校園網等網絡資源了解、熟識學院的特色課程; 其二,校領導及體育教師必須對特色課程有全面的認識,明確打造體育特色課程在學校體育中的角色與地位,在策劃學校體育的發展規劃與制定學校體育工作計劃時,加強體育特色課程的制度保障與經費支持,建立特色體育課程領導小組、研究小組、以課題為載體,把創建學校特色課程工作貫穿到教育、教學管理的全過程[8],讓特色課程成為學校的亮點和標桿。其三,聚集優質的教師資源,打造精品課程,保證其完善的教學資源以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使學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并可以在更大的范圍內得到教學共享。
4 結束語
高職院校體育特色課程的設置和建構應立足本?,F有的體育資源情況,從職業發展需要和學生的個性需求出發,采用一至兩項有特色的運動項目帶動其他副項的課程設置模式,確實做到高職類體育課程為專業服務、為職業服務、為區位民俗體育項目的傳承服務,讓學生真正掌握一至二項基本的運動技能和養成經常鍛煉身體的習慣,為終身體育鍛煉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特色體育課程在高職類院校中的建設和推廣,有助于提升學校的知名度,推動學校體育工作發展,提高學校在體育方面的核心競爭力,具有教學意義的同時也具有長遠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清,季建成,鄔燕紅. 高校特色公共體育教學模式構建—對中國計量學院公共體育課教學模式的探討[J]. 浙江體育科學,2008,30\\( 3\\) : 67 - 70.
[2] 廖柳華. 開創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廣西高校體育教學新模式[J].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7\\( 3\\) :150 -152.
[3] 郝小剛,高雪梅,詹國祥. 建立高校體育教學內容新體系研究———以一操一拳一泳為特色樹立終身體育觀[J]. 安徽體育科技,2008,29\\( 8\\) : 68 -71.
[4] 李穎,李杰,王東. 外語院校特色體育課程開發研究[J]. 體育文化導刊,2011,\\( 12\\) :118 -120.
[5] 教育部. 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S].教高[2006]16 號.
[6] 胡靖平,于可紅. 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研究[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 9\\) :102 -107.
[7] 高民緒. 高職類院校體育特色項目的構建及培育策略[J]. 當代體育科技,2014,\\( 6\\) :55 -56.
[8] 張力勇. 開發特色體育課程—引領學??茖W發展[J]. 江蘇教育研究,2013,\\( 4\\) :16 -18.課題成果 KETICHENG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