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體育是整個教育體系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它對培養現代化高素質人才有著特殊的作用。高職院校是高等學校的組成部分,它是培養高素質勞動者與中初級專門人才的基地,而體育課是培養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必要手段,體育教師是主要的實施者。因此,本文通過對江蘇省民辦高職院校的體育師資基本情況進行調查,找出其不足,力求為高職院校的體育師資發展提供參考。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 1 研究對象
本文以江蘇省民辦高職院校體育師資現狀為研究對象。其調查對象是在24 所江蘇省民辦高職院校中隨機抽取 17 所院校。
1. 2 研究方法
1. 2. 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檢索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 、維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庫、中國優秀博/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和 Elsevier 全文數據庫等大型權威的數據庫及學校圖書館,查閱了2005 年至2014 年發表的有關高校體育師資、民辦高校、體育資源的相關文章205 篇和教育部、體育總局以及各地方政府發布的與高等教育的相關的法律、法規文件 9 篇,同時又閱讀了相關的高校體育教育理論、體育管理學2 本著作。
1. 2. 2 問卷調查法
根據本文的研究內容設計了調查問卷,采用親自發放和郵寄兩種方式,對高校的體育教研室負責人和體育教師進行不記名調查作答共發放問卷 83 份,回收問卷 79 份,回收率達95. 2% 。其中有效問卷 76 份,有效回收率達 91. 6% 。
1. 2. 3 專家訪談法
通過2009 年和 2010 年參加 17 屆省運會的機會,與多所高職院校分管體育的領導、體育教練員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了解學校體育工作及體育師資建設等方面的問題; 通過電話訪談了5 所高校的體育部門負責人,征求他們對本課題研究的看法和建議。
1. 2. 4 數理統計法
運用 Excel2003 軟件對專家調查及論文中所需要的數據進行了必要的統計。
2 結果與分析
2. 1 體育師資的配備
在對江蘇省17 所民辦高職院校進行調研中發現 17 所院校共有專任教師 103 人,17 所院校學生數共有 108250 人。生師比為 1051: 1,與 300: 1 的標準相差甚遠。在在蘇教體藝[2008]14 號《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公共體育課程建設的意見》\\(后簡稱《意見》\\) 中要求各高職高專院校的外聘教師占專職教師的比例不超過 25%,而在所調查的 17 所民辦高職院校中外聘教師共有60 人,占專職教師的29.0%; 內聘教師44 人,占專職教師的 21. 2%,外聘教師超過了《意見》中小于25%的規定。
從表1 可以看出江蘇省民辦高職院校專任教師數量不足標準的1/3,嚴重缺編。出現這種問題的因素有以下三點: \\(1\\)民辦院校的辦學性質決定了其很難配齊體育教師。大部分院校把資金和精力更多投入放在了對特色項目建設和軟硬件的建設方面。\\(2\\) 教學方面依賴于外聘和內聘教師。聘請外聘和內聘教師擔任部分體育教學工作是民辦高校中的普遍現象,外聘和內聘教師不但能夠節約民辦院校的經費支出,聘用也非常靈活方便。而專任教師則可以更多的完成教學以外的體育工作任務。\\(3\\) 班級學生平均人數較多。由于民辦院校受到節約辦學成本思想的影響,在學生人數分班中會在能夠維持正常教學的基礎上盡可能地增加每個班的學生數。
2. 2 體育師資職稱結構分析
教師的職稱結構是衡量教師隊伍業務能力和水平,反映教師隊伍整體業務素質的一個重要指標。從表 2 中不難看出內聘和專任教師的職稱整體偏低,助教和講師職稱占據了絕大部分,“金字塔”的地基比較寬,而沒有“塔尖”。
相比較來講,外聘教師的整體職稱明顯高于專任和內聘教師,結構也比較合理。江蘇省17 所民辦高職院校專任教師和內聘教師的教授數量為0,助教的數量均超過了50%。出現這種現象的因素有以下三點: \\(1\\) 辦學歷史短,短時間內不可能自身培養出許多高職稱的教師。江蘇省民辦高職院校中辦學歷史最長的是三江學院和九州職業技術學院,都是1993 年辦學,三江學院現已經升為本科院校,其他學校辦學歷史都集中在十年左右,有的只有四、五年的時間。而一名教師從本科畢業到有資格評聘副教授需要8 年的時間,在加之年輕教師的流動性較大,民辦院校自身培養出高職稱的教師就更加困難了。\\(2\\) 外聘教師多是在附近公辦本科院校聘請。許多民辦高職院校為了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加大高職稱的比例,為招生等方面做好基礎,往往聘請一部分周圍公辦院校的已退休或在職的高職稱教師來充實自己的教師隊伍。公辦本科院校自身辦學歷史較長,師資配備比較齊全,高職稱比例較高,是民辦院校的重要外聘教師資源。
\\(3\\) 內聘教師多為年輕的輔導員或校內其他崗位職工。大部分民辦院校為了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一般都會鼓勵這部分年輕職工在保證自身工作的基礎上擔任一部分體育工作。
2. 3 體育師資學歷結構分析
學歷結構是指教師隊伍建設最后學歷的構成情況,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師隊伍的整體業務素質和發展潛力。從表3 中可以看出在調查的 17 所民辦高職院校體育教師中具有博士學歷和??埔韵聦W歷的人數均為0,碩士研究生\\(包括在讀\\)占據了約1/3 的比例,大部分體育教師為本科學歷。
從得出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有2/3 的體育教師只具有本科學歷,學歷層次偏低,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歷和??埔韵聦W歷的體育教師為0 人。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1\\) 辦學層次決定招聘人員的學歷。在各學校網站的招聘信息看,作為民辦??圃盒?,招聘教師的定位方面一般都會限制在碩士研究生學歷以上,但一般碩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生大多會選擇公辦院校,從而導致了民辦院校在實際招聘的體育教師中仍然以本科生為主。\\(2\\) 教師的流動性決定了其學歷的整體不高。
在許多年輕教師的思想中都認為民辦教學工作不夠穩定,需要再升學或其他途徑調換工作。
2. 4 體育師資年齡結構分析
年齡不僅是生理過程的標志,也是知識和經驗象征。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是指各個年齡段教師的比例,合理的年齡結構有利于教師隊伍的健康成長。從表4 可以看出無論是內聘、外聘還是專任教師,年輕教師占據了非常大的比例。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兩點: \\(1\\) 學校的辦學歷史不但影響師資的職稱、學歷結構,也影響著師資的年齡結構。民辦高職院校辦學歷史較短,就決定著其專任教師和內聘教師的年輕化。\\(2\\)外聘教師的來源決定著其平均年齡大于專任和內聘教師。外聘教師多是來自周圍辦學層次比較高的學校,不但導致了其職稱的整體較高,也決定著其平均年齡略大于專任和內聘教師。
2. 5 體育師資性別結構分析
隨著越來越多的高校向綜合性大學發展,各高校應該根據女生的數量配備相應數量的女教師,以便有利于多種體育項目的開展。
從表5 中可以看出無論是外聘、內聘還是專任教師,男性體育教師的比例占到了 2/3 還要多,女性體育教師不足 1/3。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 體育院校學生本身男生比例就高于女生。通過了解中國礦業大學體育學院、徐州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南京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南京體育大學,發現體育專業在校學生中男生的比例明顯高于女生,例如中國礦業大學體育學院男女生比例在5:1 左右,徐州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男女生比例在 3: 1 左右。\\(2\\) 民辦高校招聘教師傾向于男性。在幾所民辦院校訪談中發現,許多學校招聘教師嚴重傾向于男性,原因是女性教師工作以后必然會面臨生育問題,有的學校領導就明確表示女性教師要嚴格控制。
3 結論與建議
3. 1 結論
1. 江蘇省民辦高職院校體育師資結構不合理,教師配備不完善,專任教師嚴重缺編。
2. 內聘和專任教師高職稱比例普遍偏低,助教職稱比例所占比例較大,外聘教師高職稱比例明顯要高。
3. 體育教師整體學歷不高,本科學歷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體育教師年輕化。體育教師中男性教師比重較大。
3. 2 建議
1. 加強監管力度,督促學校配齊配強體育師資
建議江蘇省教育廳體衛處根據《民辦教育促進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的規定和《意見》的要求,加強對民辦高職院校的體育工作的檢查力度,提高學校領導對體育工作的重視,對不符合基本要求和規定的學校,進行批評和限期整改。對仍不能達標的學校給予公布,加強社會輿論的影響力。督促江蘇省各民辦高職院校分管體育的領導嚴格按照江蘇省政府相關文件精神加強體育師資隊伍建設,配齊配強體育教師隊伍。同時,要根據自身學校的女生比例配備相應的女性體育教師。
2. 減小外聘教師數量所占比例
建議學校教務部門和體育教研室\\(部\\) 的相關負責人嚴格控制外聘教師數量,并充分利用好外聘教師的優勢,帶動自身年輕體育教師的發展,促使民辦高職院校體育工作的良性發展。
3. 重視自身師資隊伍建設,加大對年輕教師的培訓力度
建議江蘇省民辦高職院校分管教學的領導重視本校體育師資隊伍的提高,出臺教師學歷進修的相關政策,鼓勵年輕教師學習深造,給年輕教師更多的機會走出校門參加培訓,從而提高體育教師的整體教學業務素質。
參考文獻:
[1] 全國本科院校高等職業教育協作會. 全國本科院校高等職業教育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 上海: 上海全國本科院樣高等職業教育協作會,1999.
[3] 教育部網站.[DB/OL].
[4]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2006 ~2010 年\\) [R ].2005 -10 -11.
[5] 姜同仁,錢杰. 普通高校體育教育資源現狀的調查分析[J]. 四川體育科學,2006,12\\(4\\) :137 -139.
[6] 朱建清,叢湖平. 華東地區普通高校體育資源結構及其優化配置方式的選擇[J]. 中國體育科技,2006,42\\(6\\) :104 -111.
[7] 胡本東. 山東高職院校體育教師隊伍建設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 濟寧師范??茖W校學報,2007,28\\(3\\) :57 -59.
[8] 劉維哲,李革. 廣西高職院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的現狀及對策[J]. 教育與職業,2006,12\\(35\\) :46 -47.
[9] 萬一春,儲龍霞. 安徽省高職高專院校體育師資隊伍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 職業教育研究,2008,1\\(1\\) :81 -82.
[10] 胡靖平. 對浙江省高職院校體育師資現狀的調查研究[J]. 體界,2005,5\\(1\\) :71 -73.
[11] 李少勇. 河南省高職院校體育師資隊伍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 教學探索,2008,16\\(7\\) :47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