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秧歌是一種體育和秧歌結合的體育健身鍛煉形式。它是以鍛煉、娛樂、觀賞和競賽為一體的新興體育健身項目[1]。國家體育總局社體中心設計的第二套、第三套健身秧歌,動作節奏歡快,運動強度較大,較適合于年青人鍛煉。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大學將健身秧歌設置為教學課程或公共體育課的教學內容。健身秧歌不僅滿足了學生在鍛煉活動中健身的目的,同時作為一種體育文化傳統與現代、競賽與展示的結合,還滿足了學生健美、健心的需求[2]。本研究旨在通過分析健身秧歌鍛煉前后男女大學生身體形態和生理機能相關指標的變化,探討健身秧歌對男女大學生身體健康的促進作用,為大學生健身秧歌活動的開展提供實驗依據。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根據研究需要,隨機抽取徐州師范大學非體育專業大學一年級學生60名\\(男、女生各30名\\),其中男生平均年齡為19?2.2歲,女生的平均年齡為19?1.9歲。經體檢,身體狀況良好,無心血管疾病。
1.2 研究方法
1.2.1 運動訓練實驗。組織進行為期16周的健身秧歌訓練,每周3次,每次90min,前15min為準備活動時間,中間70min為健身訓練時間,最后5min為放松整理時間。訓練中的運動強度用心率來控制,盡量保持在130~160次/min之間。鍛煉時間為每天下午4點以后。
1.2.2 測試指標
1.2.2.1 形態指標。身高、體重、胸圍、腰圍、臀圍和肩胛部、上臂部、腹部皮褶厚度。
1.2.2.2 機能指標。安靜時心率、血壓、肺活量、握力、臺階實驗、坐位體前屈、閉眼單腿站立、反應時。
1.2.3 測試時間和方法。
1.2.3.1 測試時間。2008年9月對學生進行第一次測試,收集實驗前數據;2009年1月進行第二次測試,收集實驗后數據。
1.2.3.2 身體形態指標的測量。早晨進食前進行測量,第一次與第二次的測量時間相同。按5體育測量與評價6[3]中規定的方法和細則進行測試。身高、體重、皮褶厚度分別采用體重計和皮脂厚度計\\(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監制\\)進行測量。以調查問卷、問診的形式了解受試者鍛煉期前后的飲食、睡眠、精神、體力狀態等情況,要求受試者鍛煉期間保持正常飲食,生活、學習等日?;顒拥陌才排c鍛煉前一致。
1.2.3.3 生理機能各項指標的測量。鍛煉前后測試各項指標使用的儀器相同。安靜時心率、血壓、肺活量、握力、臺階實驗、坐位體前屈、閉眼單腿站立,采用國家體育總局監制的學生體質檢測儀。
1.2.4 數據分析。對實驗前后的數據采用統計軟件SPSS10.0進行統計學處理,指標數值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進行組間差異性檢驗,顯著性標準為p<0.05或p<0.01。
2 結果
2.1 健身秧歌鍛煉前后男女大學生身體形態的變化
表1為健身秧歌鍛煉前后男女大學生身體形態指標。結果顯示:經過的16周健身秧歌鍛煉后,男大學生體重指標與鍛煉前相比有顯著的差異\\(p<0.05\\),其余各項指標均沒有顯著差異;女大學生的身高、臀圍無顯著變化\\(p>0.05\\),而胸圍顯著增大,肩胛皮褶、上臂皮褶、腹部皮褶厚等各項指標較鍛煉前都有顯著下降\\(p<0.05\\),體重、腰圍指標鍛煉后則有非常顯著下降\\(p<0.01\\)。
2.2 健身秧歌鍛煉前后男女大學生生理機能的變化
表2為健身秧歌鍛煉前后男女大學生生理機能指標。結果顯示:經過16周的健身秧歌練習,男生組安靜時心率有顯著變化\\(p<0.05\\),血壓無顯著性變化\\(p>0.05\\);女生組安靜時心率和血壓均呈現了顯著的變化。男女大學生組臺階指數鍛煉前后都表現出顯著的變化\\(p<0.05\\),其中女子組相對男子組上升幅度較大。而肺活量指標經過16周到鍛煉后,男生組有顯著差異,女生則表現出非常顯著的差異。
反映人體力量素質的握力指標,男子組變化不明顯\\(p>0.05\\),女子組有明顯的提高。反映肩、腰、髖、膝、踝關節柔韌性的坐位體前屈指標,男女大學生較鍛煉前都有非常顯著的提高\\(p<0.01\\)。閉眼單腿站立時間指標,男女各組均出現一定幅度的上升\\(p<0.01\\),其中,女子比男子組上升幅度大。反應時指標男女組都出現顯著性下降\\(p<0.05\\),鍛煉后男女大學生的反應能力和反應速度均有所提高。
3 分析與討論
3.1 健身秧歌對大學生身體形態的影響
扭秧歌以走動作為基本運動形式,走路可增加能量消耗,扭秧歌比走路消耗能量要多,可減少脂肪堆積,預防和減輕肥胖,提高身體機能代謝水平,改善身體形態。經過16周到鍛煉,女生組除了身高外,其他各項指標較鍛煉前都有明顯的變化,其中體重、腰圍出現了非常顯著的變化。而男生只有在體重上較鍛煉前有明顯差異,其余各項指標都沒有明顯差異。健身秧歌鍛煉能否改變身體的基本形態,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運動量和強度、鍛煉持續的時間、飲食等。本研究中影響實驗結果的可能有如下一些因素:其一,健身秧歌的運動強度。第二套健身秧歌,動作節奏由慢到快,從熱身開始,運動量逐漸加大,最后進行調整,更符合科學健身的要求。大學生練習時心律為每分鐘140至160次之間,因此屬于中等強度的有氧練習。人體在扭動中,以腰部的扭動帶動雙臂的擺動,與步法配合,膝部稍有屈伸,節奏有緩有急,情緒熱烈時全身扭動,膝顫聳肩等使動作活潑奔放,正是由于/扭0的動作,使參加者身體得到鍛煉[4]。其二,鍛煉者的動作表現。在練習時,女生的動作的幅度、力度、表現力,練習的態度等方面的表現都要比男生好,所以最后測試的結果是女生各項指標都比男生要好。其三,16周的鍛煉時間對于改變其身體形態,時間也顯得不足,雖然有些指標已有所變化,但尚未達到顯著性水平。在本研究中,女生在肩胛、上臂和腹部皮褶厚這個指標上的變化,表明健身秧歌中幅度較大的揮臂、甩肩、持扇繞腕動作對阻礙大臂脂肪堆積有積極作用,而臀部及全身的減肥作用可能較慢,需長期堅持。
3.2 健身秧歌對大學生生理機能的影響
扭秧歌是一項全身性的運動,以扭步法、擺臂和身體動作的有機結合,使全身各關節、部位、系統協調配合,套路動作由慢到快、運動量由小到大,最后有整理動作,促進身體全面發展。第二套健身秧歌動作選定符合人體各部位的需求,更符合科學健身的要求,因動作幅度較大,也備受年輕人的喜愛[5]。本研究中,經過16周的健身秧歌練習后,受試男女大學生的一些生理機能指標出現了較為明顯趨勢性改變。
3.2.1 健身秧歌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跳健身秧歌時要求動作有走、扭、擺等結合,速度有快,有慢,并有一定的造型,使中樞神經系統對血液循環系統器官的調節機能得到改善,動脈血管彈性增強,減弱了小動脈血管的緊張度,血液的外周阻力減小,從而使血壓降低。血壓的下降,是心肺功能發生良好變化的標志[6]。在本研究中,16周到練習前后,女生組安靜時心率和血壓均呈現了顯著的變化,男生組除了安靜有顯著變化外,血壓無顯著性變化。這可能與男生在跳健身秧歌的時候運動強度較低、觀察的時間較短有關。但是,由于安靜狀態下的個體心率的變化特征不能完全代表和反應大學生人群的心臟功能水平。實驗結果證明,健身秧歌對大學生的心臟功能提高有一定作用,可以作為提高大學生心血管機能的一種有效手段。
心血管機能水平能反映一個人的身體生長發育狀況、健康水平和體質強弱。臺階指數是一種簡易的評價心血管系統對運動負荷應激能力的指標。主要是通過觀察定量負荷持續運動的時間、運動中心血管的反應及負荷后心率恢復速度的關系\\(臺階指數\\)評定心血管系統機能水平[7]。扭秧歌時,心肌興奮性提高,增加心臟血液輸出量,通過各個關節扭、擰、拉、伸,使全身得到段煉,保持和增強血管壁彈性,提高心血管機能水平。經過16周到健身秧歌的鍛煉,男女大學生組臺階指數鍛煉前后都表現出顯著的變化\\(p<0.05\\)。
3.2.2 健身秧歌對呼吸系統的影響。肺活量是測試人體呼吸的最大通氣能力,它的大小反映了肺的容積和肺的擴張能力,是評價人體生長發育水平和體質狀況的一項常用機能指標[6]。因此保持呼吸系統的機能對人體的健康有重要的意義。在整套健身秧歌的動作中,動作節奏歡快,運動強度較大,如:十字顫花、插秧步、大交替花等一連串的動作中有扭、伸、擺、蹲、跳,在完成過程中,可最大限度地增加胸廓容積,從而使肺的吸入空氣量大幅度增加,提高肺活量的作用。經過16周的練習后,男女大學生的肺活量有明顯提高。表2顯示女生在鍛煉前后相比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3.2.3 健身秧歌對力量的影響。握力是反映力量素質的指標,是健康體適能的重要內容之一。從健身秧歌具體動作來講,手中的道具不斷揮動,手腕和手部都有很多的動作,使前臂及手部肌肉群得到了充分鍛煉,表明健身秧歌練習對提高受試者的力量素質有較好的作用。但是男生組的握力雖有所提高,但不明顯,這說明對于大學男生來說,握力的提高還要再配合局部肌肉的力量鍛煉,可能會達到更好的效果,而女生的握力較鍛煉前有明顯的變化。
3.2.4 健身秧歌對柔韌性的影響。坐位體前屈是通過測試靜止狀態下軀干、腰、髖等關節可能達到的活動幅度,該式動作要求練習者盡力做大幅度的軀干前屈,評價這些部位關節、韌帶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彈性。健身秧歌通過身體的扭動、臂的擺動、肘、腕、膝關節的轉動屈伸,使人體的各個關節、韌帶得到鍛煉,保持關節的靈活性。使關節軟骨增厚,降低肌肉內部的粘滯性,加大伸展性;另外,可以使皮下脂肪含量減少,從而減少關節周圍體積,提高柔韌性[8]。在16周的練習后,反映軀干運動幅度的指標坐位體前屈的距離男女生都有明顯升高。
3.2.5 健身秧歌對人體平衡的影響。閉眼單腿站立是衡量人體平衡能力的代表性指標[9]。人的平衡能力取決于主管運動的小腦,體育鍛煉可以使小腦的功能得到鍛煉。扭健身秧歌時手中的道具不斷揮動,腳下的步伐不斷變換,手腦并用,才能使動作協調。16周的練習后,閉眼單腿站立時間明顯延長,說明男女大學生的平衡能力提高了。這說明經過鍛煉,平衡能力是能夠改善的,尤其是在年輕時期,平衡能力的提高更容易。
3.2.6 健身秧歌對神經系統的影響。反應時是衡量人體靈敏性的重要指標,反應時人體神經系統和肌肉之間的聯系。健身秧歌動作變化較多,音樂旋律也隨著動作的不同而變化,這就要求扭秧歌時應按照不同的旋律、不同的節奏,完成不同的動作。這樣有利于神經系統功能的改善和加強。經16周到練習后,男女生反應時所用的時間均比鍛煉前縮短。
由此可見,健身秧歌練習可以提高大學生的神經系統反應能力和神經肌肉之間的協調性。
4 結 論
4.1 健身秧歌鍛煉能有效改善女大學生的身體形態,塑造好的身材,其中以體重和腰圍的變化最為顯著。但是健身秧歌鍛煉對男大學生的身體形態的影響則不明顯。
4.2 健身秧歌鍛煉能提高男女大學生的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機能,提高人體的柔韌性、平衡能力和神經系統靈活性,使全身得到鍛煉。
參考文獻
[1] 馮張昌.健身秧歌競賽規則的研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3\\).
[2] 程新英,高校體育課開展健身秧歌運動項目初探[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7.
[3] 5體育測量與評價6教材編寫組.體育測量與評價[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82-146.
[4] 馮張昌.新興健身項目\\)健身秧歌[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1\\):109-111.
[5] 邵月.論健身秧歌的產生、發展及健身作用[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11\\):1485-1487.
[6] 梁莉,凌華,體育舞蹈對女大學生身體形態、素質、生理機能的影響[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12\\):89-91.
[7] 中國國民體質監測系統課題組,國家體育總局科教司.中國國民體質監測系統的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0:124.
[8] 王瑞元.運動生理學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223.
[9] 中國國民體質監測系統課題組.中國國民體質監測系統的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