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采用分層抽樣方法對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競賽項目珍珠球、武術、摔跤、蹴球、毽球、板鞋競速、高腳競速、馬術、秋千、龍舟的參賽運動員進行調查,調查人數 524人,其中男性 303 人,女性 221 人,平均年齡是 20±2.37 歲,平均專項訓練時間為 18 個月,學生所占比例為 46.5%。
(二)研究方法
1. 問卷調查。通過與教練、運動員就有關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部位及預防等問題座談后制定運動員運動損傷調查問卷,對民族競技項目運動員在 18 個月內出現的運動損傷進行調查分析,對調查的損傷要求有明確診斷或根據主訴對運動員進行臨床檢查。發放問卷 524 份,回收有效問卷 524 份,有效回收率為 100%。為了檢驗問卷的信度,對調查對象中的小部分進行了再測驗,計算兩次測驗的相關系數 r=0.93,說明調查結果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全部問卷資料均進行統計學分析。
2. 訪談法。對參加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的教練員和部分隊員進行了相關問題的訪談。
二、研究結果
(一)運動員患病率
在調查的 524 人中,476 曾經發生過運動損傷,其中男性 270 人,女性 196,患病率(患病率 = 某運動創傷例數 / 被調查總人數 ×100%)為 90.84%。
(二)各種運動損傷部位
在損傷部位的構成比(某部位運動損傷例數 / 各部位運動損傷例數總和 ×100%)中,手的損傷居首位,占 16.82%,其次為膝部和腰部損傷,分別為 15.98% 和14.09%(表 1)。
三、討論
從調查發現,民族競技體育運動損傷的發病率較高,人均 1.81 次,經過分析發現民族競技項目和其它奧運競技項目比較有自己的特點。
(一)場地、器材需要改進
本研究發現,造成民族競技體育項目運動員損傷原因中,場地、器材原因所占比率最高,為 23.10%,這在其他奧運項目中是不常見的。
(二)損傷以輕傷為主,重傷較少
王人衛等對國家優秀的隔網運動員運動損傷的調查結果顯示勞損占的比重最大。張曉丹等對沙灘排球運動員運動損傷的研究顯示肌肉拉傷所占比例是最高的。
(三)損傷具有專項特點
與其他的競技項目一樣,我們的調查顯示運動損傷和運動項目密切相關。運動損傷與項目的運動強度增加成正比,秋千項目出現損傷的幾率最高,其次是板鞋競速、龍舟和高腳競速。
四、小結與建議
(一)場地器材原因是導致運動損傷的主要因素,故加強場地建設,提高器材更加科學化是減少運動損傷的主要途徑。
(二)民族競技體育運動項目的損傷以輕傷為主,慢性損傷較少。
(三)民族競技體育項目運動員的損傷與專項技術動作密切相關。
【參考文獻】
[1] 劉宏強,侯莉娟,楊秉龍,喬德才.高水平山地自行車運動員運動損傷的調查[J].中國臨床康復,2005,9\\(12\\):188-189.
[2] 李思民.一級及健將級少年男子體操運動員55名運動創傷1年調查[J].中國臨床康復,2005,7\\(12\\):1865.
[3] 倪東業,劉仕英.湖北少數民族體育訓練基地現狀及發展對策[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27\\(2\\):63-66.
[4] 王人衛,李擎等.優秀羽乒排網運動員運動創傷流行病學調查研究[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09,28\\(4\\):419-422.
[5] 張曉丹,葛春林.中國優秀沙灘排球運動員運動損傷流行病學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2\\):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