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是以骨量減少及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征,它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發生骨折的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ro骨質疏松是常見的慢性病之一,發病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在臨床上,骨密度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骨密度無損傷測定方法有了很大的提升。小同設備有小同的適用范圍,臨床上,常見的測量方法有:
雙能量X線吸收測定\\(dual X-ray absorptiom e咐、定量CT
1 測量方法
1.1 X線攝片法
在20世紀60年代前,人們根據X線平片來判斷骨密度。
有經驗的醫師用肉眼粗略地觀察X線上骨骼的密度,皮質厚度與骨小梁的形態,將骨質疏松大致分為輕、中、重骨質疏松。而且只有當礦物質丟失在3050%時,才能用肉眼識別出X線上密度的改變,它易受主觀影響。
1.2 單光子和單能X線吸收測量法
因單光子吸收法\\(SPA\\)的測量方法簡單,精確性也好,所以是國、內外常用的骨礦測量方法。適用的測量部位是前臂骨,也可同時測量前臂遠端的尺、撓骨,但以測量撓骨遠端的1啟為主。近年來又研制出單能X線吸收測量儀\\(SXA\\),使測量結果的精確性明顯改善。
1.3 雙能光子和雙能X線吸收測量法
20世紀70年代出現雙能光子測量儀\\(DPA\\),所得結果易受同位素衰敗等因素的影響,而且掃描的時間長,故已經被雙能X線吸收測量儀\\(DXA\\)所取代。DXA可明顯縮短掃描時間并改善測量的準確性和精確性,現在已經成為目前國內外BMD測定的常用方法之一。廣泛地應用在流行病學調研和臨床藥物研究。
它具有的特點是:<1\\)測量時間短,腰椎或者骸關節只需要幾分鐘。C2\\)精確度高,圖像分辨率高。C3}DKA可進行側位檢查,可將椎體和后突分開檢查,因椎體屬于松質骨,這樣可對骨質疏松的診斷提高準確性。最后將病人前后位及側位檢查結果結介一起來分析,可使椎體BM D測量的精密度提高到1%。
1.4 定量超聲\\(Qus)
定量超聲測量是指被測物體對超聲波的吸收或衰減,并對超聲波的反射來反映被測物體的幾何結構。超聲測量技術主要是提供反映骨應力方而的信息,在臨床及實際應用中,跟骨為QL S測量常見的部位,也有測量脛骨和骸骨等其他部位。它的特點是無輻射、儀器價格低,而且可獲得除BMD外影響骨折危險因素的其他信息,很有研究的潛力。目前利用超聲波進行骨密度分析有兩種方法:聲速發SOS
1.5 定量CT\\(QCT\\)
定量CT測量優于前幾種測量方法,上而介紹的方法測量結果幾乎均為皮質骨和松質骨的總和,小是真正的體積密度。
QCT可以分別測量椎體的皮質骨和松質骨,也可測量兩者綜介的骨密度,常見的是松質骨測量。選擇性地測量松質骨的骨密度能較早反應體內骨礦含量變化,提高鑒定脊椎骨折的敏感性??萍紟砹酥車荙CT CpQCT\\)、顯微CTCmioroCT}BMD測量儀的發展,周圍骨QCT可分別測量撓骨遠端皮質骨和松質骨,松質骨和皮質骨的總密度。顯微CT可測量骨的細微結構,如骨小梁形態、厚度和幾何構架等,使BM D測定的研究的研究更具形態化。雖然這兩種測量對骨結構研究有重要意義,但放射劑量較大,顧目前多用于標本的測量。
1.6 PET-CT法\\(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場一ComputedTomograp場\\)
PET-CT是PET與CT的結介,PET能將組織細胞代謝顯像及核酸、蛋自質、大分子進行分子影像,而CT可提供反映組織解剖結構,PET-CT是先進的影像設備。PET-CT實現了從單一的形態學診斷進入到功能與形態相結介的多角度的綜介影像診斷的飛躍,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影像學,解剖一功能影像學。
1.7 寶石CT
寶石CT鈣\\(水\\)基物質成像技術是測量BM D的新方法,在病人復查腹部、胸部等常規CT成像同時,通過后處理測量骨密度,方法簡單,小增加額外費用及受輻射量。但是這項技術尚處于起步階段,測量的有效性及準確性有待于探討。因此,在應用此項技術時應當與國際公認的金標準雙能X線骨密度儀
總之,上述介紹的各種骨密度測定法各有優缺點,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技術會應用于臨床,骨密度的測定方法也會越來越多,我們應結介當地醫療單位現有的條件尋找一種切介實際的高效、便利和女全的方法開展這方而的研究。
對骨密度的影響因素可分為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小同的運動方式、運動時間、運動強度對BM D的影響小同。近些年,專項的運動訓練與骨密度間的關系,成為體育科學和運動醫學研究的重要課題。
2 運動與BMD
眾所周知,運動對骨密度是有益的,維持和提升骨密度需要最佳的運動方式。在推薦某種運動時,應該明自哪種運動項目對骨密度有益。高沖擊訓練如踏步、跳躍等被認為是對骸部是很好的骨源性刺激。該運動方式除了改善柔韌性,加強肌力外,還能扣J制破骨細胞的骨吸收作用。人們注意到排球與體操運動員其BMD明顯高于游泳運動員和正?;顒拥膶φ战M且具有部位特異性陀es。承重訓練似乎更有利于腰椎BMD的提升??焖俾邥r,腰椎承受的力大約為體重的J倍p/漫跑時,腰椎承受的力可達到體重的1.75倍,站立位舉重時\\(曾被定義為非承重活動\\)腰椎承受的力是體重的5-6倍fel研究表明,青春期參加一定強度的運動可以顯著提高BM D,獲得高的骨峰值來預防未來的骨質疏松的發生。美國的運動醫學學院已經推出預防和評價治療骨質疏松的運動方案指南,最高原則是特異性和過負荷。對于老年人,肌肉和關節,結締組織柔韌性低下,因此,在開始運動之前,要有一分鐘的低強度有氧運動,之后進行柔韌性練習來熱身。
3 運動員運動訓練和骨密度關系
測量專項運動員的骨密度,在評定運動性疲勞、保持運動峰值狀態及運動壽命有重要意義。運動員的運動年限與骨密度的關系fsl,稱運動年限越長,骨密度越高。相關文獻報道,冰上項目運動員跟骨超聲骨量ST丁的增加對降低運動損傷率起著一定的作用fiol。一般認為,動作節奏較快的運動,當運動強度達到70%的最大攝氧量以上時,有多個肌群參與收縮,運動方位和方向小同的運動訓練,有助于提高骨骼的骨量和骨密度,所以,在訓練時應注意訓練的多樣性。對大學生進行體育訓練,可為大學生身體素質提供理論依據。再者,體重也能影響骨密度值,研究表明,HMD與瘦體重有明顯的正相關關系,而且與體脂率呈負相關r}代這說明肌肉組織量、瘦體重對HMD起到一定作用,即體脂率越高,瘦體重所占比重越小,相應的骨量發育水平越低。運動訓練是種生理性應激,促使肢體功能與形態發生一系列變化。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HMD會降低,但青少年的骨量的增加與年齡有密切關系,骨密度高低也受骨形狀和骨而積影響,隨著年齡增加骨而積增加。小同的測量儀器,有著小同的適用范圍。運動小應被看為是治療骨質疏松的獨立方法,而應與鈣制劑、抗骨吸收藥一道成為綜介防治骨質疏松的策略一部分。教練員在運動訓練中,除了注意訓練方法外,還應多注意運動員骨密度的改變,以便進一步提高運動員的成績。
[2] 余 衛。骨礦含量的測定方法簡介及其相關問題[J].國外醫學內分泌學分冊,2005(5):304-307.
[3] 金緒忠,沙海燕。運動與骨密度的研究進展[J].安徽體育科技,2003(4):50-53.
[4] 張 林,楊錫讓。運動員骨密度變化特點[J].中國體育科技,1999(4):14-16.
[5] Cnudis et al.Ultrasound in the evaluation of osteoporosis:acomparison with boneminer aldensity at distal radisu [J].BritishJournal of Radiology.1995,68:476-480.
[6] Boonen S,Ferrari S,Miller PD,et al.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treatment with antiresorptives:effects of discontinuation orlong-term continuation on bone turnover and fracture risk-a per-spective[J]. J Bone Miner Res,2012,27:963-974.
[7] Fehling PC,Alekel L,Clasey J,et al.A comparison of bone min-eral densities among female athletes in impact loading and activeloading sports.Bone,1995,17:205-210.
[8] 傅 明,鄭樹森,廖威明等。運動對切除卵巢大鼠骨代謝的影響[J].中國運動學雜志,2000(2):156-159.
[9] 黃何平,寧亮生,溫志宏。跟骨骨密度及骨強度與運動的關系[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8(12):9134-9137.
[10] 魏亞茹,趙文艷,楊淑媛等。冰上項目運動員運動訓練與骨密度及運動損傷相關性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2(3):110-112.
[11] 袁春華,陳佩杰。男性青少年骨密度與身體形態學指標的關心及運動對其影響 [J]. 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03(5):499-502.
參考文獻:
[1] Liesel Carlsson,CShanthi Jacob Johnson.Osteporisis health be-liefs and peactices among Korean immigrants in Nova Scotia[J].JImmigr Health,2004(2):93-100.[2] 余 衛。骨礦含量的測定方法簡介及其相關問題[J].國外醫學內分泌學分冊,2005(5):304-307.
[3] 金緒忠,沙海燕。運動與骨密度的研究進展[J].安徽體育科技,2003(4):50-53.
[4] 張 林,楊錫讓。運動員骨密度變化特點[J].中國體育科技,1999(4):14-16.
[5] Cnudis et al.Ultrasound in the evaluation of osteoporosis:acomparison with boneminer aldensity at distal radisu [J].BritishJournal of Radiology.1995,68:476-480.
[6] Boonen S,Ferrari S,Miller PD,et al.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treatment with antiresorptives:effects of discontinuation orlong-term continuation on bone turnover and fracture risk-a per-spective[J]. J Bone Miner Res,2012,27:963-974.
[7] Fehling PC,Alekel L,Clasey J,et al.A comparison of bone min-eral densities among female athletes in impact loading and activeloading sports.Bone,1995,17:205-210.
[8] 傅 明,鄭樹森,廖威明等。運動對切除卵巢大鼠骨代謝的影響[J].中國運動學雜志,2000(2):156-159.
[9] 黃何平,寧亮生,溫志宏。跟骨骨密度及骨強度與運動的關系[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8(12):9134-9137.
[10] 魏亞茹,趙文艷,楊淑媛等。冰上項目運動員運動訓練與骨密度及運動損傷相關性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2(3):110-112.
[11] 袁春華,陳佩杰。男性青少年骨密度與身體形態學指標的關心及運動對其影響 [J]. 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03(5):499-502.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投稿動態
錄用通知
文章閱讀
免費指導文獻
期刊匹配方案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免費指導投稿
國際雜志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免費設計職稱
晉升方案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