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新的發展時期,是人們全面素質提升以及生活質量不斷改善的時期,對于高校的體育教育的全面發展,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一個高素質的高校體育教師隊伍需要有創新精神以及能力的高端教育人才進行支持才能夠走的更為長遠。對當前的高校體育教師的現狀進一步完善就有著其重要性。
1. 高校體育教師的發展現狀分析
從我國高校體育教師的整體發展情況來看,還有諸多層面存有問題有待解決,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教學觀念上的滯后以及自身綜合素質不高,在知識結構上比較單一化,實際教學的內容方法的創新還不夠。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因循守舊以及照本宣科的教學現狀,這種傳統式的教學方式還沒有得到及時的轉變。所以學生在體育技能和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打不起精神,對體育課程的興趣不能有效激發[1].
高效體育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高校體育教師的隊伍在這些年的不斷發展上有了相應的增加,但是在整體的素質水平上還需要進一步提升?,F階段的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我國的教育事業的發展沒有得到有效的協調,教師隊伍的學歷層次比較低,比較缺少高端人才,教學的系統性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等。
還有是高校體育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由于自身的知識結構比較單一化,所以教學效果得不到良好呈現,面對新的時代發展要求,高校的體育教師要能夠擁有廣闊的知識面。但從實際的情況來看,體育老師在這一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知識面的拓展,對一些比較系統的知識要能夠得到熟練掌握。
由于受到了應試教育的思想觀念影響,和當前的教學實際就得不到有效契合,一些受過新思想教育的體育老師也比較對專業的體育知識較為重視,而在學生的思想以及理念層面沒有充分重視,進而形成了重專業知識輕視人文精神教育的現狀。而在學校的管理上對老師的業務素質比較重視,而在思想觀念上就沒有充分重視[2].
2. 高校體育教師現狀的完善策略探究
第一,對高校體育教師的現狀進行完善要能從多個角度出發,通過特殊的政策來對人才培養的速率進行加快,主要就是職稱評定過程中要能夠為青年體育教師提供一些比較優惠的策略。高??梢悦磕陱穆毞Q評定的總數上拿出相應比例名額對有著比較突出貢獻的青年教師實施破格晉升職稱,而對一些后備學科的帶頭人可以適當的物質獎勵等,主要就是要能夠將其自身的特長得到充分發揮。與此同時,高校的體育教學科研人才的流動政策要能和市場的發展需求相滿足,在科研層面進一步加強。
第二,對高校體育教師的道德修養層面要能夠進行全面的提升,在實際的業務能力層面也要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由于當前的高校體育教師在科目地位上不受重視,還有一些工作環境的影響等,所以教師在實際的工作積極性上就不高。所以在對這些狀況進行改善的同時還要能夠加強教師的道德修養,要能夠將其在教育上的責任感能夠加強。對自身的業務能力水平要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不僅要對專業的知識技能得到掌握,還要在相關的知識上努力學習,為推動體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保障。
第三,對高效的體育教學管理模式要能夠深化改革,在教師整體的結構上加以優化,使之更好的適應當前的教育發展需求。
通過動態的管理模式,將競爭激勵機制等在管理中加以應用,在教師的崗位考核以及職務聘任等方面要能夠得到充分重視,對年輕的體育教師要在崗前培訓層面得到加強,對教師的準入原則要嚴格的遵循。將其業務培訓以及學歷結構妥善安排,全面性的進行規劃管理,充分發揮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委員會的作用。
第四,對高校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創新工作要進一步的強化,如此才能有效的適應新的發展形勢,對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的積極性才能夠得到有效提升。在創新教學方法的實施上主要是在教學的目標內容等方面的創新,要結合學生的發展特點,通過新的教學手段的實施不斷提升自我教學水平。不僅如此,在具體的工作環境的良好創設上也比較重要,高校要能夠對體育教師充分尊重,對以往的體育教師地位低的現狀積極轉變,改善體育教師的待遇等[3].
第五,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要能形成比較科學的管理評價體系,這對體育教師的能力水平高低有著導向作用,所以要能夠在管理評價體系的作用下加強高校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升。這就需要對相應的政策制定對教育的成果以及個人待遇等方面的優化改善等,對教師的教育科研積極性開展提供基礎條件。通過優勝劣汰的公平競爭管理機制來打造高水平的體育教師隊伍。
結語
總而言之,對高校的體育教師的現狀進行分析,其中還有一些比較重要的需要急迫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高校的管理者以及體育教師自身都能對這些問題充分重視,詳細分析其根本原因進而進行針對應對。由于本文篇幅限制不能進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理論研究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柯偉 . 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科研現狀調查--以福建省為例[J]. 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4(06)。
[2] 陳旭平 . 基于職業需求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研究 [J].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4(06)。
[3] 孫玉梅 . 培養技能型人才目標下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 [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