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鴉片戰爭以來,西方文化和西方文明紛紛涌入中國,受此影響,中國的社會環境發生了急劇變化,民族傳統體育原先所賴以生存的社會基礎逐漸削弱,其發展受到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時至今日,西方現代體育已經日益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成為最主要的體育內容,在中國這片土地上隨處可見西方現代體育的文化符號和物化產品,而民族傳統體育越來越在國人的社會體育健身領域被邊緣化。在西方現代體育大行其道于中國的今天探討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所面臨的危機產生的原因對于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有著實質性的意義,也可以為有關體育部門制定民族傳統體育政策提供必要的理論依據。
1.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綜合分析法對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所面臨的危機產生的原因進行了研究探討。在論文的撰寫過程中,對昭通學院圖書館、昭通市圖書館和中國知網等資源庫搜集到的資料進行了整理,以及結合對成都體育學院張選惠教授等專家的訪談得到的信息和理論知識進行了綜合分析。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中國傳統文化在社會生活中主導地位的失落
在古代社會,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所形成的農耕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生存與發展,人類對自然資源的依賴限制了人類的追求程度以及社會發展的程度。當西方的堅船利炮打開中國的大門之后,中國“泱泱大國”的夢幻破滅,西方文化的涌入對中國的傳統文化造成了極大地挑戰,國人也開始認識到西方先進文化的優勢和中國傳統文化的不足,也開始主動地吸收西方先進文化。在這種形勢下,西方先進文化逐漸在中國社會生根、發展芽,極大地動搖了傳統文化在中國社會的主導地位。
傳統文化地位的失落是必然的,而中華民族傳統體育受到傳統文化主體地位失落的影響也逐漸失去了的地盤。
2.2 社會的變革使民族傳統體育失去了存在的基礎
民族傳統體育的產生和發展與社會存在有著密切的關聯性,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在社會變革中,經濟生活方式的變革使人的生存方式發生改變,繼而影響了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一個民族共同的經濟生活形成了他們共同的民族體育特征,而隨著經濟生活方式的改變,有些民族傳統體育失去了往日的形象特征,有些甚至已經消失。從存在性來講,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有著自身的優點,因為他產生于人們的生存活動中,且一直在為人們的生存服務,相當適應我國傳統的以農業自然經濟和宗法血緣關系為基礎的社會形態,但是隨著時代的改變,產生和發展于古代社會的傳統體育已經逐漸顯現出與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弊端。從存在性來講,他在與西方體育的對比當中逐漸顯現出了在適應社會發展方面的缺點。
2.3 西方傳統體育文化對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沖擊
不同的體育文化形態反映的是不同社會形態的發展形勢,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注重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目的大多旨在娛樂身心。而西方體育文化有著不同于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特點,西方體育富有競爭性,講求個人能力的凸顯,追求平等、拼搏,追求成功、冒險、挑戰以及依靠努力和奮斗贏得勝利、超越現狀等人格特點,具有追求形體美,追求快速,強調直觀性,強調競爭的文化取向。西方體育的侵入,加速了民族傳統體育的自然弱化,也導致了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西方化,一部分項目甚至走上了消亡的命運。
2.4 民族傳統體育形式和內容的自身萎縮
首先,在宋元時期形成的民間體育社團到了明清時期已經銷聲匿跡。一直以來,受中國傳統經濟制度和政治體制的影響,體育社團自始至終都在尋求與國家權力與政治保持平衡,而社團組織最基本的特征——民間性相當薄弱,它造成了民間社團的散落。其次,在學校教育領域,由于封建社會重文輕武、文武分途,體育逐漸淡出學校教育領域。而當西方侵略者打開中國的大門后,國民開始強國強種,倡導在學校教育中進行兵操教育,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學校體育從一開始恢復就開始引進西方體育內容,而不是民族傳統體育。第三,由于封建經濟、政治日趨衰退,民間游戲的自生自滅。第四,朝代的更替以及西方侵略者入侵打破了中國人對原有軍隊訓練方式在有效性方面的認可。這一系列因素共同造成了民族傳統體育形式和內容的自身萎縮。
結論
西方現代體育自傳入中國至今已經席卷了中國的每一個角落,由西方工業文明源生的現代體育思想也為廣大的中國人民所接受,而由中國傳統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源生的傳統體育在新時代下已經越來越暴露出其不適應性,在與西方現代體育的交鋒中敗下陣來。在西方現代體育的沖擊下,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面臨著重大的生存危機,危機的產生有著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外來因素的影響,也有中華民族傳統體育自身的原因。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如何事物都有著產生至消亡的過程,而這個過程的長短取決于與客觀社會的適應性。在民族傳統體育失去了原先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社會土壤的情況下,我們只有對其適時地做出調整以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才能夠延長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生命。
參考文獻:
[1]邱丕相.民族傳統體育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2]湯立許.近10 年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研究綜述[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1,28(1):63-68.
[3]韋曉康.淺談中國少數民族體育的起源與發展[J].搏擊.武術科學,2006,3(5):63-65.
[4]張斌.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起源、歷史變遷與現實發展[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6,25(1):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