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體育論文 > > 東北少數民族原生態體育文化及其與外來文化的融合
東北少數民族原生態體育文化及其與外來文化的融合
>2024-03-10 09:00:00


東北在中國不是文化發達的地區,但其歷史文化資源具有鮮明的特色。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從 1864 年的營口口岸被迫開放至中東鐵路修建,外國僑民大量涌入,東北形成了少數民族文化、流人文化、站人文化、京旗文化、闖關東文化、僑民文化共生的文化綜合體。這種原住民族、內地移民、歐亞僑民交融產生的多元文化,既展現了傳統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又表現出多元文化影響下的國際化樣貌。在這豐富多彩的多元文化共生地區,東北體育文化以其鮮明的地域特征發展起來。

一、少數民族原生態體育文化考察

民族原生態文化往往具有宗教特點,這種宗教文化也承載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內涵。研究世界體育史可知,始于公元前 8 世紀的古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就是宗教活動的一部分,是由祭祀盛會發展為每四年一屆的全球性競技運動會。在中國東北地區,少數民族千百年來保留著漁獵、游牧原生態的生活方式,同屬阿爾泰語系的蒙古語族和滿族—通古斯語族的蒙古、滿、鄂倫春、鄂溫克、錫伯族和達斡爾等民族,祖祖輩輩生活在薩滿教文化圈,他們相信自然崇拜和圖騰崇拜,篤信薩滿宗教,成為薩滿文化的承繼群體。這些少數民族保留下來的原生態文化成為中華文化寶貴遺產,也是挖掘民族體育文化的重要資源。

\\( 一\\) 歷史悠長的滿族體育文化
滿族是東北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滿族的先人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肅慎,漢、三國時期的挹婁,南北朝時期的勿吉,隋唐時期的靺鞨,宋、遼、金、元、明時期的女真。在漫長的民族共同體形成過程中,滿族孕育出許多深受喜愛的獨具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據統計已挖掘的滿族體育項目有百余項,它們有其獨特的文化特性,主要表現為狩獵民族性、軍事傳承性、宗教信仰性、民族融合性等文化特征。清朝的八旗軍為了訓練子弟兵,開辦左、右翼官學各一所,設置滿文和騎射兩門課程。這是東北出現最早的兩所官辦軍事學校,騎射 \\( 騎馬、射箭\\) 也就成了中國傳統軍事體育運動項目之一 \\( 吉林市體育大事記———康熙三十二年 1863年\\) 。滿族傳統體育項目用于八旗軍隊的軍事訓練的狩獵性質騎射圍獵、冬季軍事訓練性質的冰上蹴鞠、具有表演性質的布庫 \\( 撩腳或撩跤、摜跤、角力\\) 等隨著滿族政治經濟文化的變遷已演變成今天的騎馬射箭、賽馬 \\( 阿巴蘭比\\) 、滑冰和摔跤等,由人們生產勞動采珍珠 \\( 尼楚赫\\) 而演變的體育項目珍珠球已成為我國民族體育盛會重要項目?,F代東北人喜聞樂見的滿族秧歌,其舞蹈形式源于薩滿宗教文化的舞蹈。

\\( 二\\) 與馬為伴的蒙古族體育文化
蒙古族是生活在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蒙古民族在長期生產、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創造、積累、發展并形成的獨特的體育文化。賽馬、摔跤 \\( 博克\\) 和射箭是蒙古人的傳統體育項目,還有繩索套馬、揮桿套馬、馬球比賽、馬術表演,元代就興起的長跑比賽“貴由赤”是蒙古民族歷史上的傳統軍事體育之一。蒙古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典型代表———那達慕,是蒙古族文化中最有包容量的景觀。蒙古族的 “鷹舞”是中華體育舞蹈中不可多得的運動養生瑰寶。

\\( 三\\) 漁獵為主的赫哲族體育文化
赫哲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赫哲族人自古依靠漁獵沿三江兩岸逐水而生,用狗拉雪橇,歷史上赫哲人又被稱為 “使犬部”,悠久的歷史與特殊的生活環境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漁獵文化,其生產習俗、生活方式成為現代人與遠古祖先對話的媒介。 “叉草球”是近幾年挖掘出的赫哲族民間體育項目,它是赫哲族在原始漁獵生產生活中形成的,現已是全國民運會的表演項目。赫哲狩獵部族少年兒童用獐狍野鹿等獸毛搓成圓球,在宅院內用木棍或 “冰崩子”揮擊撥打,出現了 “鹿毛球”游戲項目。人們把造船時原木鋸下的木片,在河岸邊隨意擲滾,演變成 “擋木輪”的體育活動。賽 “托日乞”是狗拉雪橇比賽,現在賽 “托日乞”已成為赫哲族群落里一種特有的風俗。集體舞 \\( 哈康布力\\) ,男女雙方同跳,不跳的人坐而旁觀。其舞蹈動作有三步向前一起跳、拉手、拍手、轉身等,已經發展成為現代健身舞,具有體育舞蹈的特質。

\\( 四\\) 森林蘊育的鄂倫春族體育文化
鄂倫春族是我國唯一的一個單純的狩獵民族,作為典型的森林民族,世代居住在黑龍江流域、大小興安嶺上。為了在大自然中生存,鄂倫春族人不斷地鍛煉身體、培養勇敢的性格,他們長年與禽獸打交道,穿越原始森林,很多活動逐步發展成現代體育活動,射箭、射擊比賽、賽馬、摔跤、賽爬犁比賽在鄂倫春族都是非常普及且受歡迎的體育活動。鄂倫春人還發明了鄂倫春圍棋。

\\( 五\\) 勇守疆土的達斡爾族體育文化
“達斡爾”意即 “開拓者”,族源契丹。17 世紀中葉,這個民族為維護祖國統一,打響了武裝抗擊沙俄入侵的第一槍。在浴血奮戰了半個世紀之后,離開了世居的黑龍江北岸南遷到大興安嶺、嫩江流域。達斡爾族最具代表的體育項目曲棍球 \\( 貝闊他日克貝\\) 歷史悠久。早在遼代,達斡爾人的祖先———契丹人中就曾盛行與現代曲棍球十分相似的一種體育運動,達斡爾人還在夜間進行別具一格的火球比賽,棍擊火球如龍戲珠,好似流星閃過,非常壯觀。2005 年,中央電視臺 “走遍中國”欄目組專題報道了達斡爾人的曲棍球運動和火球表演的有關情況,受到了好評。達斡爾人狩獵文化使射箭成為民族最古老的體育項目之一。

\\( 六\\) 大山深處的鄂溫克族體育文化
大興安嶺深處的敖魯古雅鄂溫克人是中國最后的狩獵部落,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的民族,質樸的鄂溫克族有著豐富的民族藝術文化。他們曾經有過真正原生態的 “野外生存”。鄂溫克族人民酷愛體育運動,狩獵民族特有的射擊、射箭、滑雪等體育項目一直是他們的最愛。

鄂溫克人把勒勒車的輪和軸銷作為 “搶樞”運動的比賽用具,創造了獨特的競技項目。經過長期發展,這項民間運動如今又被賦予新的內涵,成為一種具有一定思想性、教育性、娛樂性、觀賞性的民族體育運動。鄂溫克人熱愛生活,男女老幼都喜歡唱歌跳舞, “歡樂之火”舞、 “阿罕拜”舞、“愛達喜楞”舞、“折輝冷”舞已成為今天人們健身活動的重要手段之一。他們的 “熊舞”,其柔緩的動作中帶有剛勁的雄姿,是導引運動的極好素材。

\\( 七\\) 能歌善舞的朝鮮族體育文化
朝鮮族具有悠久而優美的民族文化傳統,以能歌善舞而著稱于世。朝鮮族是一個愛好體育運動的民族,朝鮮族的祖先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制作弓箭用于狩獵。隨著時代的變遷,射箭發展成為具有練武性質的體育項目,直到今天,大型的民族節日里都舉行大規模的射箭比賽。

摔跤運動是這個民族古老的體育項目,踢足球更是男子普遍愛好的體育活動,足球運動水平在世界各民族中占有一席之地。蕩秋千和跳板是婦女最喜愛的休閑、娛樂活動。朝鮮族武術有五百年以上的歷史,武術套路以器械為主,其中 “鐵連極”為著名器械。頂甕競走是最具有朝鮮民族特點的傳統體育活動。拔河比賽是朝鮮族一項傳統的特色比賽項目,規模宏大,參加人數至少幾百人,多則上千人?!案啕愊笃濉?,屬朝鮮族傳統娛樂活動,與漢族象棋近似但略有區別。

\\( 八\\) 情系家緣的錫伯族體育文化
16 世紀之前,錫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倫貝爾大草原上,18 世紀中葉,部分族人西遷新疆伊犁屯墾戍邊,幾個世紀來,悲歡離合的經歷也使他們更多地保留了本民族的原生態文化,直到今天,新疆伊犁的錫伯人還保留著本民族的傳統生活習慣。他們有射箭、摔跤、舉重、游泳、賽馬、叼羊、踢氈子、蕩秋千等傳統體育活動。其中,射箭、摔跤兩項運動蜚聲中外。

射箭是錫伯族一項有悠久歷史的活動,早在東北大興安嶺地區活動時,錫伯族就以騎馬射箭作為狩獵的主要形式。摔跤能磨煉人們的斗志,培養好勝的性格,一直是他們的傳統體育活動。

二、外來文化影響下的體育文化發展

在東北歷史文化發展進程中,不斷有外來文化注入到這塊廣袤的土地上,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碰撞、交流、融合,形成了東北地區獨特的文化氛圍。

\\( 一\\) 東北文化的不同源流

1. 流人文化
在東北文化形成過程中, “流人文化”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流人主要是宋、明、清朝流放犯人構成的群體,他們之中有在學術上造詣頗高的文化人,有文武雙全的沙場將士,絕大部分是當朝的中原官吏或士子,掌握較高文化或有某些專長。他們在流放地或被聘用從事某些文化活動,或自由從事某些文化教育職業,將中原文化帶到東北,融合本土文化,逐漸形成了早期東北的 “流人文化”。

2. 站人文化
“站人”是東北地區對于清朝從事驛站工作的人的一種統稱。從清初開始就在遼寧、吉林地區設置了幾條驛路,用來傳達軍政文件??滴醵昵?,驛站工作主要是由八旗壯丁擔任,康熙二十年后,驛站人員有了較大變化,吳三桂為首的 “三藩之亂”被平定后,清政府俘獲了大量的三藩叛將和叛兵,帶回了大批的云、貴叛軍的部屬及家屬被安置在當時東北的各個驛站戍邊,這批有著西南民族文化的戍邊人群是我國東北一支具有特殊屬性的群體,他們先祖絕大多數都是來自同一個群體,是清初從東北派到幾千里以外的西南戍邊的明朝降兵降將,把遼東、膠東文化帶到了云南,和當地的苗族、白族等西南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一種新的文化,從云南到黑龍江后,特殊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一個比較固定的生活圈,帶有濃重西南地區的文化色彩,在長達三百多年間,這些產生于清代的特殊人群創造出極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圈,產生了與其他人群、民族不同的文化群落。在清代,這些人就被當時的人稱為 “非滿非漢”的人群,形成了獨特的 “站人文化”。

3. 京旗文化
清廷入主中原后,把八旗兵視為 “固國之根本”,實行 “恩養”政策,以至有清一代,八旗子弟,全屬旗籍,即從出生伊始,便享領俸祿,坐吃皇糧,只習鞍馬騎射,不識農工為何事,逐漸顯露出玩物喪志的弊端。

通過精心籌劃在乾隆朝得以正式施行八旗回屯計劃,調撥北京閑散旗人到滿族的發祥之地學習農業、練習國語、騎射,恢復本民族舊俗,既能解決旗人生計問題,又可延續國祚。這樣,八旗子弟又返回祖籍地,建屯立旗,開始了 “出則為兵,入則為民,有事征調,無事耕獵”的屯墾戍邊生活,帶有濃郁京都色彩的特殊的文化區域出現在白山黑水之間,催生出獨具特色的 “京旗文化”,為東北歷史平添了京都移民文化色彩,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4. “闖關東” 文化
“闖關東”是華北民眾到東北闖蕩來開辟新生活、新天地。闖關東移民成為東北近代人口的主體,這股移民大潮帶來了關內農業文明,改變了東北長期以來以牧業和漁獵為主的生產結構,以開拓者的勇氣和膽略與東北原住民族文化融合,孕育出東北人開拓進取的勇氣和重情重義的地域文化,鑄就了東北人健壯的體魄和剛健豁達、質樸尚武的精神。

5. 僑民文化
營口在 1864 年開港后,東北地區的一些城市也相繼被辟為國際性商埠,外國僑民逐漸增多。20 世紀初修建中東鐵路后,俄羅斯人、猶太人及二十多個國家的近二十萬僑民的涌入,形成了獨具國際交匯特色的僑民文化。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初,中東鐵路的建設引起大量俄僑移居東北地區,同時由于沙俄對猶太民族的迫害,迫使東歐的大批猶太人背井離鄉,流浪到我國的東北地區,使哈爾濱這個歷史上的小漁村迅速地發展成東北地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成了歐洲僑民的天堂樂園。因此,對東北文化影響最大的莫過于俄僑文化和猶太文化。

\\( 二\\) 外來文化對東北體育文化的影響

在移民文化影響下,強身健體、修身養性的體育文化隨之誕生。中原 “文化流人”舞文弄墨,大顯才華,不僅傳播儒道思想,同時把中華養生文化、休閑娛樂文化帶到東北,現在流行于東北地區的 “耍龍燈”就是當年流人傳承下來的體育文化之一。而 “站人文化”帶來的西南文化中的踏青習俗一直影響到今天東北人的休閑生活方式。近代的 “闖關東”的移民,將武術傳播到東北后,經過一定時間的文化積累,使武術文化在東北地區不斷地孕育,使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武術,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習武聯誼的活動中,促使武術在東北地區蓬勃發展,形成了近代東北體育文化中,中華武術占有半壁江山的局面?!熬┢煳幕笔菨M族回遷帶來的京城文化與原居滿族文化融合的結晶,京旗秧歌現在已成為東北地區城市居民娛樂健身的重要體育項目,京城現在流行的 “抖空竹”健身娛樂項目東北人叫作抖嗡子,這是京旗體育文化傳入東北的又一佐證。在滿族流傳下來的體育項目中帶有京城文化特點的還有放風箏、跑黃河陣\\( 九曲迷宮\\) 、雞斗 \\( 觸手斗\\) 、翻繩 \\( 解股\\) 等。

從文獻中可以看到,在近代僑民文化影響下,西方體育活動方式融入東北人的生活。1906 年由俄籍猶太商人庫列紹夫創辦哈爾濱賽馬場,1905 年,由中東鐵路出資修建起哈爾濱市第一個體育場后改建成自行車賽場\\( 這是我國最早的半圓式運動場\\) 。1906 年修建的沈陽最早的體育場。始建于 1933 年的黑龍江阿城玉泉北山滑雪場已經成為東北近代體育史的一部分。從中東鐵路修建伊始,俄僑、猶太人建立了多所大學、中學、小學,采用西式教育,教育教學中的體育設施齊全,體育課教學內容包括田徑、體操、籃球、足球等西式體育課程,這在中國近代體育發展歷史上都是最早的,俄僑、猶太教會建立近代社會體育組織也同步或早于我國體育歷史的有關記載。在中國近代體育史上不能不記載 1932年 6 月在哈爾濱,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中西體育的對抗賽———打擂,一個闖關東的山東籍武師吉萬山與俄國大力士杰力柴夫的較量,他們擊掌為誓,經過幾個回合的較量,俄國大力士被吉萬山打倒在地。第二天,哈爾濱的報紙詳細刊登了比武的全過程,從此,吉萬山聲名大噪,電影 《武林志》、《武當》就是根據這個事件改編的。這些都體現出東北多元體育文化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文化特性,僑民留下的體育文化遺產已成為東北體育文化重要組成部分。

三、多元共生文化中的東北體育文化的特征

通過對東北本土體育文化的歷史考察,通過對中原移民文化、外國僑民文化的對東北體育文化發展產生影響的研究,我們知道東北體育文化呈現出多元文化共生的格局,展現出自己的個性和特點。

\\( 一\\) 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東北的少數民族文化,表現出東北地域獨具特色的健身養性、娛樂休閑的戶外運動方式,森林文化、草原文化、漁獵文化為東北體育文化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原生態文化底蘊,豐富了東北傳統體育文化內涵,許許多多的民族體育項目都成為我國東北邊疆民族獨有的原生態體育文化遺存,是東北原住民族共同傳承下來的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上的我國內地移民帶來的中原文化、西南文化,京旗文化夯實東北民族體育文化的基礎,流人進入、站人定居、京旗返籍及闖關東人的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中華養生文化、休閑娛樂文化融入東北文化,中華武術也從那時開始在東北廣為流傳,習武成了一種風尚。在中國的近代體育史上完成移民文化與東北的原住民族文化相互影響和融合,形成了近代東北獨具特色的民族體育文化的多元性形態,東北邊疆地域文化與移民文化相融合,體現了“一體多元”的中華體育文化特征。

\\( 二\\) 開放的現代體育思想

僑民文化思想推動了近代東北城市文化的發展,也使東北人比較早地接觸到現代奧林匹克思想。早期的教會學校、猶太人學校設立了體育課,修建了體育場館,一些僑民還成立了體育俱樂部或體育協會,建立的賽馬場、網球場、滑冰場、滑雪場等體育設施,成為近代中國早期開展西式體育的重要場所,生活、工作在城市的東北人接受并參與到各種體育活動當中,使西式體育活動融入人們的生活,外國僑民的競爭意識、務實理念、科學精神也不斷融入到東北地域文化之中。

\\( 三\\) 共生的體育文化格局

移民文化、僑民文化和原住少數民族文化的沖擊、碰撞,奠定了東北多元文化發展的底蘊,形成了本土體育文化、移民體育文化和異域體育文化多元共生的文化格局,既具有邊疆民族特色,又帶有中西融匯的文明特質。東北地區多元體育文化是民族體育文化與西方體育文化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成功范例,它既體現了東北地域文化獨有的包容性和開放性,也體現了中華體育文化的吸納性與創造性特點。

[參 考 文 獻]

[1]王文光. 中國民族發展史[M]. 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5.
[2]胡彪,姜娟,蒲玉賓. 遼寧地域滿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多元化研究[J]. 搏擊: 武術科學,2010\\( 1\\) .
[3]胡艷霞,高揚,樊紅巖. 滿族傳統體育文化特征探析[J]. 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07\\( 3\\) .
[4]崔承姬. 試論滿族傳統體育的文化特征[J]. 活力,2009\\( 25\\) .
[5]吉如河,高娃. 蒙古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的現狀及其對策研究[J]. 體育文化導刊,2005\\( 10\\) .
[6]賈瑞光. 蒙古族傳統體育———那達慕文化變遷研究[J]. 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10\\( 2\\) .
[7]孫亞強. 赫哲族文化資源的現狀與對策[J]. 劇作家,2008\\( 5\\) .
[8]王為華. 鄂倫春原生態文化研究[M]. 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9.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