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在21世紀競技運動、大眾體育、體育產業將成為體育的三大臺柱,從而大大豐富了體育的內涵,也對體育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是培養體育人才的重要場所,如何培養高素質的、全面發展的體育專業大學生,對體育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大學是一個平臺,大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適應社會,擔當社會人的角色。
大學生能否擔任合格的社會人的角色,受在校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很大影響。因此利用社會角色理論研究體育專業大學生全面發展問題,不但會推動體育事業發展,而且會促進國家和社會的進步。
1 社會角色理論視角下的大學生全面發展內涵
社會角色是指社會對個人職能的劃分,規定了一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責任、義務、權利、作用以及相應的行為模式。它是人們對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為預期,它是構成社會群體或組織的基礎。每一社會角色都有相應的行為規范與行為模式。
我國學者溫信泉將大學生社會角色構成劃分為身份、義務和權利、習慣及人格四要素。根據此觀點,社會角色視角下的全面發展的大學生,應該是明確其身份、履行其義務、合理使用其權利,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品質習慣以及較穩定人格的人。
2 體育專業學生特點及對大學生角色的認知現狀
體育專業大學生作為大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群體,與其它專業的學生相比,在思想、心理、性格、行為等諸多方面有著迥然不同的特點。在學習方面,普遍學習基礎差,學習理論知識和文化課的積極性不高。易出現遲到曠課、懶散厭學、考試作弊等現象;在性格方面,大多數表現為外向、活潑、易興奮、集體榮譽感較強、重感情、講義氣,但有時運用不當,極易產生打群架現象;他們精力充沛、思想活躍、好奇心強,對事物有獨特的敏感和獨到的見解,有極強的創新和進取精神。由于專業需要,他們更重視身體的鍛煉,容易忽略思想素質的提高,給社會造成體育專業學生“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印象。
通過對湖師院體育專業學生的調查得知,100%的學生都知道自己目前的身份是大學生,大學生的義務就是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完成學業,順利拿到畢業證。有能力的學生再多考取一些資格證書,為將來找工作增加砝碼。約60%的學生忽略了自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這一身份,也就想不到自己還應去盡一個公民的義務以及自己還擁有憲法權、行政權及民事權等權利。約80%的學生還是與中學時的思維一樣,認為自己只要聽從學校的安排,按部就班地完成學業就是好學生。他們忽略了自己做為公民的一份子,大學階段只是從“自然人”向“社會人”的角色轉化時期。大學學習不止是學習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社會知識,為將來走上社會奠定基礎。在這里他們需要通過一定的訓練養成良好的學習與行為習慣,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品質。完成從“自然人”到“半個社會人”再到“完全社會人”的蛻變。
3 社會角色理論視角下促進體育專業大學生全面發展策略
3 . 1 從入學教育入手, 促進體育專業大學生角色轉變
從入學教育開始,在大一學生中強化大學生角色意識,使他們清楚了解大學生與中學生的不同,這個不同不僅是在教學及學習方法上的,還有其它很多方面的,大學生活已是步入半個社會,必須為將來完全走向社會積攢能量??梢圆扇≈v座、主題班會、推薦學生閱讀有關書目、辯論賽、演講會等多種方式進行。
3 . 2 加強體育專業大學生的角色認知, 促進其自覺履行大學生義務
角色認知是個體認識自己和他人的身份、地位以及各種社會角色的區別與聯系的過程。通過角色認知,主體明確了自己所處的地位是什么,知道了什么是自己該做的,什么是自己不該做的,也認識到自己未來的預期狀態以及如何獲得這一狀態的行為方式。
通過班會、專業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修養及法律基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等形式有意識的對體育專業大學生進行角色教育,促進他們盡快完成角色認知,順利過渡到角色實踐。
對于在校的體育專業的大學生來說,除了要履行自己作為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外,更重要的是要履行一個大學生的義務,即遵守法律、法規;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按時繳納學費、尊敬師長、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等等。
3 . 3 采取多種措施, 促進體育專業大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習慣是社會或團體文化長期積淀的產物,它是人們長期重復,并逐漸養成的自覺或不自覺的行為。
大學時代是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品質習慣及生活習慣的最佳時間。因此,如何培養大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糾正不良習慣,也是高校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
學習習慣的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會受益終生的。體育專業的學生,由于其專業的特殊性,引導他們學會學習則是教師必做的一項工作。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性學習、創新性學習及研究性學習。要主動吸納現有的先進學習資源,根據自身特點,確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同時針對社會實際,在實踐中探究摸索,在學習中創新,在創新中深化學習。使他們真正把學會學習作為自己的一種覺悟、一種修養、一種境界和一種責任。
從而與老師密切配合,有意識的去培養自己良好的學習習慣。
品質習慣的培養:好品質不是一朝一夕便能造就的。大學生是從自然人向社會人的過渡,他們的世界觀已初步形成,身上也有著各種好習慣和不良習慣,體現出不同的品質,所以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保持好的品質,改善不良品質,在愛護公物、誠實待人、熱愛祖國、助人為樂、遵守規則、持之以恒、學會傾聽等各方面加強培養。
生活習慣的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造就健康的身體。對體育專業的大學生來講顯得尤為重要。作為體育專業的大學生,要將終身體育的思想扎根在其心里。早睡早起,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合理飲食,營養搭配,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因地制宜,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3 . 4 關注體育專業大學生個性發展, 促進其形成良好的角色人格
人格是人之為人的特有規定性,具體表現為個人穩定的內在心理結構和外部行為模式,是人在其道德生命活動過程中不斷形成和發展著的獨特自我。人格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是個體生命從自然人、生物人向社會人、道德人的轉變過程。是遺傳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高等教育就是在環境因素上對人格發展起促進作用。
大學生的角色人格大體上可分為兩個層面:社會化要求和個性化要求。大學生的社會性角色人格要求其具有遠大的奮斗目標及強烈的時代責任感,具有正確的自我意識、良好的自我調控能力及和諧的人際關系,具有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的人生態度,具有正確的審美情趣等方面的內容。
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媒體的發達,獨生子女的普及,現代大學生的個性越來越強。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思維和見解,有創新開拓精神,同時當代大學生大部分是在獨生、獨養、獨享、獨育的環境中長大,家長對孩子的溺愛,加之社會、學校的“應試教育”,使他們中的不少人只關注自己而忽視別人,缺乏對自己的客觀認知和對他人的理解尊重,對與已無關的人和事漠不關心,在校園人際關系中時有出現冷漠、隔閡現象。有些大學生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擅于與人溝通,典型的高智商、低情商?,F代社會需要的是將社會化人格要求與個性化人格要求相結合的有著較高智商和情商的,身體和心理都健康全面發展的大學生。體育專業大學生較其它專業的學生比較,個性更為突出,所以更要特別關注??梢酝ㄟ^專業課的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導、社會實踐活動的參與、人際交往活動的實踐等充分發掘學生的潛力,給他們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舞臺。培養他們活學活用理論知識,與進俱進,在飛速發展的社會中增強競爭力,為自己將來順利走向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只有將社會性的角色人格要求與個性角色人格要求結合在一起,大學生才具備了良好的角色人格,從而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章誠。論社會角色理論視域中的大學生全面發展[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1(3)。
[2] 朱啟臻。社會心理學原理及應用[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8.
[3] 龐躍輝。大學生人格優化系統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