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文化是一個國家、地區或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對于體育文化的把握,應該從文化這個大的母體入手,對于傳統體育文化更應如此。我國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過程,也是一種新型體育文化觀念建立的過程。而體育文化不是單單依靠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就能建立起來,也不是依靠媒體的幾句宣傳就能建立的。一個國家的體育文化,必植根于它的歷史文化傳統之中?;仡欀袊鴤鹘y體育文化發展史,無不是歷代社會文化的投射。社會母體文化對于體育文化的影響,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透視傳統社會母體文化與體育文化之間的關系,可以有助于我們當下對體育文化的重新認識,進而為建設“體育強國”提供堅實的文化支撐,為社會營造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提供指導借鑒。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社會動蕩、民族融合、文化變遷的時期。在當時痛苦的年代中,為了尋求解脫與人生的逍遙,傳統文化開始了重新組合。在這一時期,形成了以玄學為主的文化思潮,并對當時社會產生了深刻影響,此時盛行的體育活動可以說都帶有這一思想的烙印。魏晉時期,玄學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人們的價值觀念從兩漢時期的重功業轉向了對自身價值的思考,個人自由自覺的價值追求成為主導,體育也伴隨著這一觀念而發生改變,這一時期,“體育不再成為禮教的附庸,而更多的是按照體育本身具有的娛樂性、競技性特點向前發展,就連軍事武藝也趨向娛樂化、表演化?!?/p>
魏晉時期的體育項目眾多,傳統的騎射項目在這一時代繼續發展,民間的角抵戲、競渡和舞龍也依舊沿襲著傳統,但是,圍棋、投壺和養生相比其他朝代,卻在這個時期有了突出發展,對此,我們需要聯系當時的社會歷史狀況來尋找其凸顯的根本原因。
1、魏晉時期的主導社會思想———玄學和道教的主要內涵
1.1魏晉玄學的主要內涵
玄學,形成發展于魏晉時期,是這一時期儒道思想融合的產物,旨在用道家的人性自然來解釋儒家倫理綱常的合理性。其中“玄”來自于老莊,其最早見于《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之說。魏晉玄學經歷了不同的歷史發展時期,在每個發展階段其所關注的重點不同,但從整體上來說,魏晉玄學指的是“魏晉時期以老莊\\(或三玄\\)思想為骨架,從兩漢繁瑣的經學解放出來,企圖調和‘自然’與‘名教’的一種特定的哲學思潮?!?/p>
這種哲學思想有著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旨在為處于混亂的社會政治局面中的人們提供一種精神指引。這種混亂的社會政治局面指的就是司馬氏的篡權。司馬氏打著“名教”\\(所謂名教,是在長期的歷史中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封建宗法等級制度,儒家對其形成有著巨大作用\\)的幌子,將其變成爭權奪利的工具,廣大士人被迫在“名教”與“自然”\\(所謂自然,指的是支配著自然界的那種和諧的規律,由道家所倡導\\)之間做出選擇,迫于司馬氏淫威的士人們不得不做出了融合二者的抉擇,于是玄學進而產生。對于玄學來說,最重要的思想觀念之一就是“越名教而任自然”。這種“自然”,指向的是個人的自由自覺,這將士人從傳統的禮教中解脫了出來。同時,在玄學影響下,魏晉時期也形成了崇尚心靈自由和飄逸人格的審美風尚。伴隨著社會至個體心靈對禮教羈絆的解脫,原本籠罩在禮教束縛下的體育開始走向了更加獨立的發展之路,并在這一時期形成了“重娛樂”的特征。
1.2魏晉道教的主要內涵
在道教發展史上,魏晉時期的道教主要包括“五斗米”教、天師道和神仙道教。其中在當時社會中影響較大且對體育發展影響較深遠的是神仙道教。神仙道教以煉丹求長生為宗旨,這一宗旨不僅迎合了當時人們對于長生不老的追求,也體現了社會士人對于生死問題的普遍關注。和玄學一樣,道教也為處于亂世的人們提供了一個精神避難所。玄學通過提倡“任自然”來追求內心和精神的寧靜自由,道教則通過“養生”為亂世中的民眾提供了一個有具體實踐方式的、保持生命延續的方式,且通過“養生”以達到“長生不老”的這一宗旨又給了人民以精神安慰和指引,并受到了當時上流社會的普遍接受。
神仙道教這一派中最突出的一個理論和實踐特點就是注重煉丹。東晉葛洪《抱樸子·內篇》是這一教派中外丹派的典型代表?!侗阕印绕穼饑翝h代的神仙思想和煉丹養生方術進行了系統的總結,比如,《金丹卷》論述了金丹的神功妙用及制造方法,《仙藥卷》論述了有關丹砂、金銀和草藥的煉制方法,《雜應卷》闡述了辟谷、服藥和導引等相關方術。其圍繞“長生”“成仙”這個中心進行了系統的論述,是為神仙道教奠定理論基礎的經典之作。神仙道教在當時有著諸多擁躉,和其所倡導的“長生不老”有著密切關系。
2、玄學和道教影響下的體育思想
2.1玄學影響下魏晉體育“重娛樂”的發展特征
這一時期,人們擺脫了漢代的“大一統”束縛,儒家思想的影響日漸衰微,在昏暗動蕩時期,士人們不滿司馬氏打著“名教”的旗號統治天下,轉向玄學以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進而形成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社會風尚。傳統禮教在這一時期結束了統治地位,進而影響至社會各個方面。體育受此大變動的影響,也逐漸擺脫了禮教的束縛,以圍棋和投壺項目為代表走上了“重娛樂”的發展方向。從這些項目的功能和活動目的來看,它們不再以服務禮教為目的,而是成為人們日常休閑娛樂的項目。魏晉以前,伴隨著體育活動的是繁瑣的禮儀規定,而在這一時期,禮儀的解除促進了體育的自由發展。圍棋成為士人以及上層統治階級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休閑活動。同時,玄學的興起,也造就了圍棋發展的氛圍。玄學伴隨著士人間的清談而起,同樣伴隨著這種清談,圍棋成為聚會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圍棋是智力的角逐,而玄學重思辨,玄學和圍棋在士人的思維世界中有著某種程度的共通之處。相比圍棋,投壺在這一時期卻發展得更具娛樂性。
魏晉體育呈現出“重娛樂”的發展風尚,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對傳統禮教的突破,邁向了更加獨立發展的道路,體育以往被壓抑的娛樂性遂凸顯出來。生活在政治黑暗時代的人們需要有放松發泄的途徑,而擺脫了禮教的體育作為不涉世事的活動成為滿足人們休閑娛樂需要的最佳途徑。
體育項目不再是禮教的一部分,而轉為放松身心的活動,人們重視這些項目活動所帶來的輕松愉悅之感。魏晉是中國古代體育發展的重要階段,就在于體育在這一時期獲得了更加獨立的發展。
2.2道教影響下魏晉體育的“重養生”的發展特征
魏晉時期,人們在動蕩不安的社會中更能體會到生命的短暫無常,這一方面既滋生了及時享樂的思想,另一方面卻也使人們更加珍惜生命,希望通過養生,延年益壽,長生不老。魏晉時期的道教因為提倡“養生”有了迅速發展。伴隨道教而興起的養生健身活動和理論符合大眾增強體質、健康長壽的共同愿望。
魏晉時人雖有放浪形骸之舉,但總體來說,這一時期的人們還是很注重身體的,他們把自我看成宇宙之本、天地萬物之心。宗白華先生在《美學散步》中曾說:“‘世說新語’時代,尤沉醉于人物的容貌、器識、肉體與精神的美?!?/p>
魏晉時期著名的道教養生家葛洪在其《抱樸子》中也提到了時人審美的標準:“顏貌修麗,風表閑雅,望之溢目,接之適意,威儀如龍虎?!?/p>
對于形體的重視,也反映出人們對于生命的珍視。尤其是那些養尊處優的門閥士族,他們更是希望能夠益壽延年,因而在此時期,在社會普遍出現這種對生命的追求中,葛洪建立了自己的完整具體的養生思想實踐體系,在自己身體力行和社會上層人士的帶動下,養生快速發展起來。
3、“重娛樂”“尚養生”下的體育行為
3.1圍棋的開展情況
圍棋源于占卜、算卦之學,有很強的思辨性。在魏晉之前,圍棋是與禮教和戰爭有密切關系的一項活動。班固在《弈旨》中用戰爭所采用的戰術來比喻圍棋的博弈之道:“作伏設詐,突圍橫行,田單之奇。要厄相劫,割地取償,蘇張之姿”“一棋破窒,亡地復還”“固本自廣,敵人恐懼”等等。三國時期,曹操、孫策等人都愛好圍棋,這與圍棋能給與他們軍事上的啟發不無關系。
面對昏暗的社會政治局面,躲避政治斗爭的士人們有了大量的閑暇時間,伴隨著玄學的興起,圍棋逐漸成為士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活動。圍棋的思辨性和玄學不謀而合,圍棋也成為思考“玄道”的方式,加之在一個擺脫傳統禮教的時代,圍棋這項活動也更加自由,不再受禮教束縛。在當時士人的諸多記載中可以發現,圍棋經常出現在其日常生活中,并成為他們“越名教任自然”的一種表現。比如“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晉書·阮籍傳》記載:“籍雖不拘禮教,然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終,正與人圍棋,對者求止,籍留與決賭。既而飲酒二斗,舉聲一號,吐血數升。及將葬,食一蒸肫,飲二斗酒,然后臨訣,直言窮矣,舉聲一號,因又吐血數升,毀瘠骨立,殆致滅性?!?/p>
還有王戎,《晉書·王戎傳》記載:“以母憂去職,性至孝,不拘禮制,飲酒食肉,或觀圍棋,而容貌毀悴,杖然后起?!?/p>
以上兩則故事體現了士人對于傳統禮教的蔑視,他們打破傳統孝道的遵守方式,用更加源于自我生命的情感來表達內心的體驗。我們從中也可以發現,圍棋是這些士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他們“越名教任自然”的一種途徑,在圍棋的思辨世界中,他們體味玄道,追求內心的解脫和自由。
除了阮籍、王戎對圍棋的執迷,東晉名士謝安在“淝水戰役”中下圍棋的故事,更是歷來為人們所稱道?!稌x書·謝安傳》記載:“時苻堅強盛,疆場多虞,諸將敗退相繼。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應機征討,所在克捷?!菜烀{出山墅。親朋畢集,方與玄圍棋賭別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懼,便為敵手而又不勝。安顧謂其甥羊曇曰:‘以墅乞汝?!菜煊紊?至夜乃還,指受將帥,各當其任。玄等既破堅,有驛書至,安方對客圍棋,看書既竟,便攝放床上,了無喜色,棋如故?!?/p>
謝安雖處于戰爭的關鍵時刻,不忘圍棋。在此,圍棋成為當時傳遞士人精神風貌的一個載體。而浸染了士人風度的圍棋,也更加帶有了特殊的文化品格。士人在圍棋中思考,又在圍棋中自娛自樂,為自我精神的逍遙尋找了一個自由的家園。
五賦三論,是關于中國古代圍棋文獻的一個集合概念,該詞匯出于南宋高似孫的《緯略》一書,其中記載:“棋有賦五,一曰漢馬融《圍棋賦》,二曰晉曹攄《圍棋賦》,三曰晉蔡洪《圍棋賦》,四曰梁武帝《圍棋賦》,五曰梁宣帝《圍棋賦》。棋有論三,一曰漢班固《弈旨》,二曰魏應玚《弈勢》,三曰梁沈約《棋品序》。有能悟其一,當所向無敵,況盡得其理乎?”
高似孫對宋代以前中國圍棋理論進行了高度的總結,其中的重要論著\\(作\\)基本上出于魏晉南北朝這一時期,這也反映出圍棋在這一時期經歷了一個顯著的發展階段。
3.2投壺的發展概況
投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禮記·投壺》中記載到:“投壺者,主人與客燕飲講論才藝之禮也?!?/p>
說明投壺是顯示參與者禮樂修養的一項活動?!抖Y記·投壺》還對投壺的參與者、禮器和程序有著詳細的記載,由此可見這項活動在當時已有相當程度的發展。戰國時期是投壺發展的第一個高峰,但在這個時期,投壺顯示出更多“禮”的特性,其作為體育項目的競技性和娛樂性并不突出。
到了魏晉,隨著傳統禮教在社會中的淡化,投壺也走向了娛樂化的方向。投壺在這一時期非常流行,玄學的代表人物王弼就非常喜好投壺?!端囄念惥邸肪砥呤摹肚伤嚥俊ね秹亍肪陀涊d他“性和理,樂游宴,解音律,善投壺”。西晉名士王澄在擔任荊州刺史時面對嚴重的流民起義的威脅時,都未曾間斷投壺活動。兩晉名士傅玄非常喜愛投壺,曾做《投壺賦序》曰:“投壺者,所以矯懈而正心也?!?/p>
參與人群的擴大也體現了投壺的受歡迎程度?!稌x書》記載了石崇家的一個寵妓,善于隔著屏風投壺。由此可見,投壺在魏晉時期已經不再局限在上層統治階層。正是因為擺脫了禮教的束縛,處于社會底層的人也有了參與游戲的權力。而且,這一時期投壺的器具也有了新的發展,出現了帶“耳”的壺,這種壺的難度較大,愈加刺激了投壺技巧的發展。
投壺的發展也體現為專門著作的出現?!端鍟そ浖尽酚涊d:“投壺經四卷,《投壺變》一卷,晉左光祿大夫虞潭撰;《投壺道》一卷,郝沖撰?!钡?流傳下來的只有虞潭的《投壺變》,其中詳細記載了投壺的游戲設置、規則、道具等,為我們提供了魏晉投壺發展狀況的參考。
3.3以葛洪為代表的養生思想與實踐
魏晉時期,倡導養生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葛洪。
他曾經跟隨鄭玄學習神仙導引之法,進而創立了自己的神仙道教之學,并通過養生來踐行自己的宗教理念?!稌x書》本傳記載:“……尤好神仙導養之法。從祖玄,吳時學道得仙,號曰葛仙公,以其練丹秘術授弟子鄭隱。洪就隱學,悉得其法焉?!?/p>
葛洪的代表作《抱樸子·內篇》集中闡述了他的養生之道,《抱樸子·內篇》自敘中說:“內篇言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禳邪卻禍之事,屬道家?!?/p>
葛洪的養生思想是在其道教思想指引下的。葛洪的道教是神仙道教,其根本宗旨就在于長生不老。葛洪的養生之道就是模仿“神仙”的存在之道。在此,我們暫且不去討論這種說法的科學性,只是就其這種理論思想與養生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
神仙道教受到了高門士族廣大人士的歡迎,并在當時廣泛流傳。究其原因,就是葛洪將“長生不老”這一宗旨用具體的方式踐行起來,讓人們有了可以模仿學習的行為方式。
而“養生”則是“長生成仙”的最佳方式。在養生實踐中,服食丹藥是一項重要內容。葛洪在《抱樸子·內篇》中詳細記載了制作各種丹藥的原料、過程、現象等等。當然這種方式在我們當代人看來荒謬不可取,但在當時卻獲得了一大批擁躉,其中不乏晉哀帝司馬丕及貴族名士裴秀這樣的人物。
除了服食丹藥之外,葛洪神仙道教所倡導的另一個養生方式就是氣功、導引術,這種養生方式流傳至今,成為中華民族傳統體育史上寶貴的文化遺產。葛洪創立這一養生方式的基礎,源于道教理論中的“氣”?!皻狻北徽J為是構成了天地萬物的物質,葛洪認為“氣”是人的生命基礎,他在《抱樸子·至理》篇中說:“人在氣中,氣在人中,自天地至萬物,無不須氣以生者也?!?/p>
葛洪在強調“氣”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了前人的導引養生術?!侗阕印るs應》中說:“養生之盡理者,既將服神藥,又行氣不懈,朝夕導引,以宣動榮衛,使無輟閡,加之以房中之術,節量飲食,不犯風濕,不患所不能,如此可以不病?!?/p>
這里的“榮衛”,就是現在中醫理論中的“氣血”,“宣動榮衛”就是使氣血暢通,再配合其他養生術,就可以達到不病的目的。葛洪一方面“養氣”養生,另一方面也很注重防止身體的損傷。他在《抱樸子·極言》中說:“養生以不傷為本?!?/p>
對于何為“傷”,葛洪列舉到:“才所不逮,而困思之,傷也;力所不勝,而強舉之,傷也;悲哀憔悴,傷也;喜樂過差,傷也;汲汲所欲,傷也;久談言笑,傷也;寢息失時,傷也;挽弓引弩,傷也;沉醉嘔吐,傷也;飽食即臥,傷也;跳走喘乏,傷也;歡呼哭泣,傷也;陰陽不交,傷也;積傷至盡則早亡,早亡非道也?!睂Υ?葛洪提出的解決之道是:“是以養生之方,唾不及遠,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久視,坐不至久,臥不及疲,先寒而衣,先熱而解,不欲極饑而食,食不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過多?!?/p>
這種養生方式,強調人的氣息平和,以此保持人的生命平靜綿長。
魏晉時期的養生論可以追根溯源至老莊的“法自然”的思想,葛洪的“自然玄暢”的神仙道教,貫穿著以“自然”為本的觀念。養生這一觀念,突出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自然觀”。葛洪的“氣論”也影響了后世氣功的發展。
4、魏晉時期社會主導思想與體育之間的關系在當下的啟示
從以上這些在魏晉有了突出發展的體育項目情況可以看出,體育的發展與影響社會文化發展進程的重要思想觀念息息相關。這些思想成為推動體育發展的根本性動因。
正是有了這些思想的浸染,魏晉體育才可以突破傳統禮教的束縛在“娛樂性”上有了突破性發展,并以特有的“養生體育”面貌呈現出來,進而成為中國傳統體育區別于西方競技體育的重要表現之一。中國傳統體育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浸染下傳承發展起來的,這一傳承雖然面臨種種困境甚至曾經中斷,但在傳統項目中,我們可以看到傳統文化的濃郁色彩。以上述提到的圍棋和養生為例,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生動載體。由此可見,社會主導思想是影響體育發展的重要因素,對體育的發展有著比宣傳或者政策更為持久深遠的影響力。
目前,我國正處于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轉型的過程中,體育文化構建也面臨著新的問題。競技體育的構建是在西方體育文化的主導下形成,但同時卻出現了諸多問題,在我們反思的同時,應該注意到傳統文化、傳統體育文化在構建新的體育文化觀念中的寶貴之處,其中“天人合一”“以人為本”的理念尤其應受到我們的重視。中國體育的發展傳承有著自己的體系和傳統,在被外力強迫打斷之時,傳統體育項目的存在提醒著我們,我國固有的體育傳統依然存在,其背后有著強大的傳統文化的支撐。因此在轉型時期,如何通過傳統體育項目發揚我國體育傳統文化中有益于當代體育文化、制度構建的因素,是我們今后研究體育文化、建設“體育強國”應著力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袁濟喜.論六朝佛學對中國文論精神的升華[J].學術月刊,2006\\(9\\):106-113.
[2]國家體委體育文史工作委員會,中國體育史學會.中國古代體育史[M].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90.
[3]湯一介.魏晉玄學論講義[M].廈門:鷺江出版社,2006.
[4]任繼愈.中國哲學發展史:魏晉南北朝卷[M].北京:中華書局,2010.
[5]張新.魏晉風尚與魏晉體育特色的形成[J].體育文史,1988\\(4\\):48-51.
[6]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7]王明.抱樸子內篇校釋[M].北京:中華書局,1985.
[8]薛克翅.中國圍棋史話[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0.
[9]房玄齡.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87.
[10]王俊奇.魏晉南北朝體育文化史[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0.
[11]禮記正義[M].鄭玄,注;孔穎達,正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12]文多斌.兩漢三國至隋唐五代時期的投壺[J].臺東師院學報,2003\\(6\\):274-278.
[13]長孫無忌.隋書·經籍志[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