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教育論文 > > 童話教學對幼兒道德認知發展的作用與教學方法
童話教學對幼兒道德認知發展的作用與教學方法
>2023-07-13 09:00:00



幼兒道德認知是幼兒道德情感、意志和行為形成的基礎,是人一生道德發展的基石。當前,由于社會拜金主義思想的盛行,加上家長功利性心理和重智輕德等因素的影響,以及幼兒教師德育意識的淡薄等因素,使幼兒德育開展的成效不高,導致幼兒道德認知發展落后,道德判斷能力較差,道德行為出現偏差。幼兒身上普遍出現一些不道德的心理與行為習慣,如欺軟怕硬、缺乏同情心、任性自私、撒謊等。因此,對幼兒進行道德認知教育,培養其道德判斷能力,使其能夠明辨是非,分清真善美與假惡丑,已迫在眉睫。

認知是行為的先導。提高道德認知能力是幼兒道德教育的基點。以道德認知為切入點,開展幼兒道德教育工作,無論對幼兒個體道德認知結構的形成,還是對道德品質的良性、快速發展,都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本文從童話教學的視角探討了幼兒道德認知培養的策略,并通過應用案例,分析了策略的有效性。

一、童話教學對幼兒道德認知發展的作用

童話是以兒童為主要讀者的文學形式。它以豐富的想象和夸張為基礎,通過塑造具有直觀性、情感性的藝術形象,全面表現兒童現實生活,促進兒童情感、道德、認識等方面的提升以及個性的養成。童話因情節的曲折性、環境的陶冶性、對象的擬人化以及童話結局懲惡揚善的特點,為兒童所普遍接受。童話教學包括兩種:一是指語言課程中對童話文體的教學活動;二是指在各門學科中,教師為了生動形象地實施教學,完成教學目標,借助童話進行教學的活動。兩種童話教學對促進幼兒道德認知的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1.童話的道德因素分析

童話有著豐富的道德教育內容。安徒生的《大克勞斯和小克勞斯》是典型的把對立的道德標準形象化的作品之一。其中,大克勞斯是一位極端的利己主義者,為錢財不惜殺害自己的祖母。小克勞斯則勤勞、善良,用自己的雙手來創造財富。這個故事中的兩個人物對幼兒來說正是兩種對立道德行為標準的化身。

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等觀念構成了以儒家為核心的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的基本內容。維護傳統的人倫關系,批判假仁假義、不忠不孝,是我國童話家張天翼作品的重要使命。文學家葉圣陶用童話展示了“愛”與“善”的純潔境界,如《傻子》、《燕子》、《芳兒的夢》等。世間不可能沒有傷害,但葉圣陶用愛與善來陶冶孩子。

童話以其豐富的想象、幻想、夸張塑造出了無數永恒的經典形象。童話故事中所蘊含的道德智慧,如勤勞、善良、真誠、智慧、寬容、勇敢等,是人類道德體系中最基礎、最寶貴、最永恒的真理,因此具有不可泯滅的思想光輝和無法取代的幼兒道德教育價值。

2.童話教學對幼兒道德認知發展的作用

由于幼兒還處于身心發展的初步階段,生理特點決定了他們無論是在知識還是在經驗上都明顯不足。對于他們道德品質的培養和良好習慣的形成,不可能只是采用說教的方法來實現。而童話正是彌補了傳統道德說教方法的不足,在有效激發幼兒興趣的同時,使幼兒獲得感性認識和形象思維,產生感性道德感知。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適時的引導與教育,對幼兒道德知、情、意的培養和行為的產生,無疑具有關鍵作用。

(1)童話教學極大地促進了幼兒道德認知和道德判斷能力的發展。童話是一個虛擬世界,其中人物千奇百怪,情節荒誕離奇,場景變幻莫測,生動可感,活潑有趣,吸引著幼兒的注意力。童話是每個幼兒最初對社會的認知來源之一,許多孩子對社會的最初印象是來源于小時候的童話故事。孩子們從童話中了解到了蔬菜的種類、森林里動物的生活習慣、大自然的季節變化等等。同時在童話故事中,孩子們也學會了初步識別生活中的真善美。童話中所有生動、鮮活的道德形象,引領著幼兒對道德內容的認知。幼兒在欣賞童話的同時,經過教師的引導,判斷出人物形象的好壞。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道德認知能力得到了提高,道德判斷能力得到了發展。

(2)童話教學有利于培養幼兒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童話教學不同于傳統方式的幼兒德育,它主要通過童話場景來呈現具體的人物和情境,以展示一定道德情境的教育方式。幼兒通過對童話的欣賞,逐漸加深對道德概念的認知與道德行為的情感體驗。通過童話學習,幼兒能夠獲得大量逼真、自然、豐富的語言和情境輸入,而這些語言和情境能夠很容易地被幼兒同化到原有的知識經驗體系當中去,使幼兒體驗到相應的道德情感,并產生道德意志。幼兒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也會隨著童話所蘊含的道德寓意的內化而逐漸豐富和發展。

(3)童話教學促使幼兒道德行為的最終產生。幼兒在欣賞童話時,經過教師的引導很容易判斷出人物形象的好壞。好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良好的道德,幼兒會模仿他們的行為。如幼兒在學習了《神筆馬良》后,心里會產生一個良好的道德形象,并在生活中模仿他樂于助人的行為。而那些不好的人物形象則會受到幼兒的批判。幼兒在生活中自然會厭惡這樣的人,自己也會遠離和抗拒這樣的行為。

二、促進幼兒道德認知發展的童話教學策略

德育是一種真善美的教育,是一種需要情感參與的體驗式教育。情感教育的最大利器是藝術在情感教育中具有強烈的感染性。形象化、藝術化的載體直接觸及視聽,對信息的傳導有神奇的功效。兒童的道德情感需要在載體的強烈感染下才會產生并升華。童話教學以形象具體的載體,通過藝術的形式在幼兒面前展示了童話中主人公的道德形象,為幼兒提供了強烈而清晰的道德認知材料。在充分挖掘童話道德因素和利用童話特點的基礎上,遵循幼兒道德形成的過程和規律,筆者提出了“選”、“備”、“感”、“說”、“演”、“討”、“創”、“行”八步童話教學策略。

1.選

選,即教師對童話故事進行精心選擇。童話教學是以童話故事為支撐的,童話故事是童話教學的核心。運用童話教學,首先要根據德育教學目標的需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精心選擇有可讀性的童話故事。這是童話教學達到良好教學效果的前提。選擇的依據主要有:一是根據德育教學目標篩選童話故事。教師在選擇童話故事時,應以最終在教學中想要達到的德育目標為依據。例如,某節課的教學目標為:讓幼兒體驗善良的情感和認識善良的行為,教師就應該選取與“善良”有關的童話故事進行教學,如葛翠林的《野葡萄》、安徒生的《夜鶯》或者洪汛濤的《神筆馬良》等。二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發展水平選擇童話故事。由于童話故事的復雜程度不同,如故事語言的難易程度不同、故事蘊含的道德概念深度不同、故事的長短不同等,在運用童話教學時,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與心理發展水平選擇童話故事。判斷童話故事復雜程度的標準,可依據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2]無論從童話語言上,還是從童話寓意的深度上,都應略高于其現有的發展水平,而不能無視其現有水平,隨意拔高。否則,再精彩的童話故事也會令他們失去欣賞的興趣。從結構和長度來看,用于課堂教學的童話故事應該邏輯清晰,內容不宜太長,因為欣賞童話故事是一個緊張興奮的過程,幼兒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有限,太長的故事會使他們疲倦,失去聽講的興趣。另外,從小班到中班再到大班,童話故事的復雜性應呈梯度上升。

三是選擇有可讀性的童話故事。教師選取的童話故事必須生動有趣,寓抽象的道德觀念于童話故事之中。童話角色應該具體、形象,便于幼兒扮演。只有那些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的故事,才能吸引幼兒,令他們百聽不厭,才有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2.備

備,就是教師在進行童話教學前的備課,主要包括以下四個環節。一是熟悉童話故事。通過對童話故事的選取,確定了用于教學的童話故事。接下來教師就應該熟悉童話故事,包括故事的內容、情節、所蘊含的道德寓意等,為下一步的童話教學做好準備。熟悉童話故事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直接閱讀童話書籍,也可以播放童話磁帶,還可以直接觀看童話動漫視頻等。二是準備教學材料。準備好教具,如教學圖片、課件、磁帶、動漫視頻、頭飾等。教師可以請幼兒一起準備,讓幼兒參與到教學準備活動中來。

如教師可以指導幼兒給自己喜愛的頭飾涂上合適的顏色。幼兒在給小鴨涂色時,知道小鴨身上的羽毛是黃色的、有硬硬的嘴、扁扁的尾巴等,以此感知小鴨的形象。讓幼兒制作頭飾或卡片,同時也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三是與幼兒一起布置教學環境,給幼兒創設一個童話故事學習的最佳環境,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布置環境主要從主題背景、墻飾、區域表演環境與材料等方面來進行。四是設計教學環節。教師根據童話教學目標及本班幼兒的情況,通過書寫童話教學教案的方式來設計教學環節,理清教學思路。教案中要體現出教學各個環節的實施情況、教學材料的運用情況以及對幼兒情緒情感和注意力變化的預期等。

3.感

感,就是調動幼兒身體的各部分神經系統來感知童話故事的內容、情節、人物形象特點及意境等。

(1)聽覺感知。教師通過語言傳達童話的內容與意境,讓幼兒在聽覺上感知童話故事的情節、內容等。教師在講故事時,不僅要把人物、情節講清楚,還要語言生動,語音、語調抑揚頓挫,富于變換,以增強故事對幼兒的感染力,激發幼兒的感知與聯想。童話教學也可以與音樂活動相結合,如給童話故事配上優美動聽的音樂,更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幼兒的欣賞興趣。

(2)視覺感知。童話教學還應與教學圖片、課件、動漫視頻、飾物等相結合,借直觀手段,使童話教學變得生動、活潑。例如,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童話,讓靜態的、呆板的畫面變成動態的情景,通過視覺的輸入,讓幼兒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更好地感知童話故事。教師在講解童話故事時,應充分利用面部表情,表現出喜怒哀樂的變化。同時應該適當運用一些肢體語言,將故事的角色和情節生動、形象地呈現給幼兒,使得幼兒積極主動地進行形象思維。這些都會對幼兒的視覺產生一定程度上的沖擊,幫助幼兒理解、感知童話的內容、情節和人物形象特點。

(3)行為感知。在感知階段,教師可以讓幼兒通過行為模仿童話中的人物形象,體會、認識童話中人物形象的某些特點。教師還可以讓幼兒觸摸動物的實體或模型,使幼兒獲得更切身的體驗。幼兒通過行為的參與,在進一步認識、感知童話角色形象特點的同時,更好地激發了學習興趣。

4.說

說,就是引導幼兒復述童話故事。說的方式主要是:全文大意復述。讓幼兒憑借記憶對童話故事進行大意復述,對不能獨立完成復述的幼兒,可以提醒幼兒幫助其完成復述。針對故事的某個情節進行有針對性復述,加強幼兒對該情節的認知和記憶。說,不僅是鞏固幼兒對童話故事的感知和記憶,同時也是為演服務的。

5.演

仔細觀察童話活動中的幼兒,你就會發現他們常常把童話世界與自己的世界藝術般地結合起來,為自己營造一個夢幻般的世界,并渴望進入這個世界。演,即角色扮演,就是讓幼兒扮演童話中的具體角色,通過角色參與,體驗角色的不同心理、行為,并對行為進行初步價值判斷。在幼兒角色扮演前,教師應同幼兒一起商量分配角色,根據不同幼兒的性格特點讓他們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故事主角,一定要讓語言表達能力好、組織能力強的幼兒來擔任,之后就要輪流擔任。當然,教師也可以選擇符合某種情境要求的幼兒來當主角。無論使用什么辦法,都一定要考慮幼兒有無擔任主角的意愿。在幼兒角色扮演過程中,教師應時刻關心和支持他們。小班幼兒不會表演,需要教師先做示范。教師還應全程提供一定的指導和幫助。

6.討

在角色扮演結束后,教師要對幼兒進行提問,并引導幼兒對故事進行討論,經過教師最后的總結,使幼兒獲得更加清晰的道德認知。這一環節的實質就是將幼兒感知角色、故事內容的過程變成理解和掌握相關道德知識,提高道德情感,形成道德意志的過程。主要步驟如下:一是教師提問,以童話故事中所有道德的、不道德的角色形象及其行為作為提問依據,讓幼兒回答。教師無須對幼兒的回答進行評價。

教師所要做的,只是了解幼兒對童話故事中道德內容的認知情況即可。二是幼兒討論,引導幼兒思考并討論童話角色的道德行為。幼兒通過教師提出的問題形成廣泛討論。當幼兒在討論過程中出現錯誤的道德認知時,教師要及時參與到討論中去,通過反問等方式糾正幼兒的錯誤認識。三是與幼兒一起總結。討論結束后,教師可以通過全體幼兒舉手表決的方式,引導幼兒一起進行總結。通過歸納和總結,讓幼兒進一步獲得童話角色道德行為的正確認知,在內心深處形成真正的認同,從而發展幼兒的道德認知能力。

7.創

創,就是對童話故事的改編與創新。在上述各教學環節的基礎上,針對童話中角色的不道德行為、不道德語言、不道德情節等進行改編,形成新的童話道德角色形象。在童話故事創編過程中,幼兒的想象力、創造思維以及口語表達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提高和發展。通過童話故事創編,體現了幼兒對童話道德寓意、道德行為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促進了幼兒道德認知的發展。

8.行

行,就是讓幼兒把童話中所學到的道德內容應用于現實生活中,形成道德行為,使抽象的道德認知與具體生動的道德行為融為一體,以行為促認知。例如,《神筆馬良》童話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請幼兒課后做一件幫助別人的好事,讓幼兒通過道德行為的具體實踐,進一步鞏固相關道德認知。

三、應用案例

筆者選擇在廣西百色市樂業縣同樂鎮武稱小學附屬幼兒園進行童話教學策略的應用。原因有二:

一是該幼兒園的多媒體教學設備較為完備;二是筆者認識該幼兒園絕大多數教師,對他們的教學環境和工作能力有所了解,從而為策略的應用創造了比較有利的條件。

L教師在對筆者的童話教學策略深入了解后,表示出濃厚的興趣。經過其本人同意,結合其教學能力較強等多方面因素,筆者最終選定L教師及她所帶的班級作為本策略應用的對象。該班是幼兒園大班,幼兒年齡在5~6歲之間,總共46人,其中女孩19人,男孩27人,智力正常、活潑開朗。他們大部分是農村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照顧。這種隔代教育,或多或少地讓幼兒養成了任性的性格特點。由于班上玩具數量有限,在活動期間出現了幼兒爭搶玩具的現象,甚至出現攻擊性行為。

L教師用筆者的“選、備、感、說、演、討、創、行”八步童話教學策略進行教學,希望通過此次童話教學,增強幼兒對“友善”的認識。

1.應用過程

L教師經過篩選,最終選定了時長為23分24秒的動漫視頻《野狼與狐貍》作為童話教學的內容,并在活動前認真熟悉了故事內容與情節。

L教師的活動室主題墻設計以森林為背景。筆者與L教師及部分幼兒共同布置了春、冬兩個季節的墻面及相關的情境表演區域。同時L教師準備好了教學視頻,并與小朋友們一起制作了“野狼”、“狐貍”、“梅花鹿”、“小松鼠”、“小鳥”、“熊”、“大樹”等頭飾,以及各類食物卡片。

(1)幼兒全方位感知故事。L教師利用多媒體向幼兒播放了《野狼與狐貍》動漫視頻,讓幼兒感知故事的內容、情節及場景。觀看動畫是每個幼兒最喜愛的事情之一。一聽說可以看動畫片,幼兒就很興奮。在森林里黑漆漆的灌木叢中,野狼一雙金色的眼睛惡狠狠地環視四周,然后一陣嘶叫,把夜間玩耍的兩只小松鼠嚇跑了。幼兒也被野狼的嘶叫聲震得抱緊了雙臂。接下來,幼兒進入了野狼追趕梅花鹿、小鴨和小兔的三個驚險場景。隨著梅花鹿、小鴨、小兔奔跑在逃離途中,他們時而緊張,時而為小動物的化險為夷而鼓掌、歡呼。當野狼欺負小動物時,幼兒會情不自禁地說:“野狼是壞蛋!”。當碧藍的天空、翠綠的草地、清澈的河流出現在幼兒眼前時,幼兒齊聲說“好美??!”。故事里的場景和各種角色的逼真形象,在視覺、聽覺上感染了幼兒,使幼兒全身心投入到《野狼與狐貍》的觀看、欣賞中。幼兒用語言、肢體動作表現了對野狼的討厭,對狐貍及其他小動物的喜愛。

(2)幼兒復述故事與角色扮演。幼兒觀看完畢,L教師引導幼兒進行童話故事大意復述,然后針對角色扮演的情節讓幼兒重點復述。接著,L教師讓幼兒選擇他們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扮演,帶上相應的頭飾后,幼兒很快進入了所扮演的角色。幼兒進入情境表演區域一:鴨媽媽(幼兒A扮演)帶著她的四個孩子(幼兒B,C,D,E扮演)在岸邊學唱歌,被迎面走來的野狼嚇到,在鴨媽媽的帶領下,四只小鴨依次跳進河里游走,躲過野狼的襲擊。扮演野狼角色的幼兒表情不夠兇惡,L教師以野狼身份做出了野狼襲擊失敗后張牙咧嘴的憤怒表情,對扮演不到位的幼兒進行了指導。扮演鴨媽媽的幼兒,表情比較到位,能表現出遇到野狼時的惶恐。

幼兒進入情境表演區域二:狐貍(幼兒F扮演)在小河邊喝水,這時野狼也走來喝水并要求狐貍做他的干兒子,如果狐貍不答應,野狼就會吃掉狐貍,最后狐貍不情愿地做了野狼的干兒子。幼兒在扮演野狼時用雙手叉腰的動作和俯視的眼神極好地表現出野狼的蠻橫、不友好。

(3)討論與童話創編。角色扮演結束后,L教師對幼兒進行提問。

L教師:你們最喜歡哪個小動物?為什么喜歡?

A幼兒:我喜歡小兔,因為小兔跑得快。

B幼兒:我喜歡小鴨子,因為小鴨子會游泳。

C幼兒:我喜歡梅花鹿,因為梅花鹿漂亮。

D幼兒:我喜歡狐貍,因為狐貍聰明。

……

雖然幼兒都答出了喜歡哪個動物及其原因,但幾乎沒有哪個幼兒從道德層面來回答這個問題。更糟糕的是:

E幼兒喜歡野狼,認為野狼厲害,其不當認知的背后是道德認知出現偏差。

L教師抓住這個契機,進行道德認知引導,于是針對野狼是否厲害這個問題展開討論。

L教師:

E小朋友喜歡野狼,因為野狼很厲害。你們同意他的看法嗎?

F幼兒:我不喜歡野狼,因為野狼喜歡欺負狐貍。

G幼兒:我不喜歡野狼,因為野狼太兇了,沒有朋友。

H幼兒:我不喜歡野狼,因為野狼偷東西。

……

L教師:我們知道野狼雖然有本領很厲害,它強壯有力,但是它沒有把自己的本領用在好的方面,沒有用它的力氣去幫助其他小動物,而是去嚇唬他們,欺負弱小。野狼的這種厲害是不友好的行為表現,是不值得我們喜歡的。野狼懶惰、偷東西、不懂分享,都是不好的行為習慣,我們不要學習它。

L教師:小朋友你們愿意和野狼做好朋友嗎?

Z幼兒:不愿意和野狼做好朋友,野狼會吃小動物。

J幼兒:野狼很兇,不喜歡野狼。

K幼兒:不愿意和野狼做好朋友,野狼是壞蛋。

M幼兒:想和狐貍做好朋友,狐貍聰明。不喜歡野狼。

……

L教師:我也不愿意和野狼做好朋友。因為野狼認為自己強壯威猛,欺負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對小動物們非常粗魯、不友好,小動物們都不喜歡野狼,見到野狼就躲得遠遠的,野狼沒有一個朋友。

L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我們不要像野狼那樣霸道不講理,我們要友善地對待身邊的小伙伴,不爭吵、不打鬧、互相謙讓。不爭搶玩具、圖書,學會分享。大家一起玩、一起看。

L教師:野狼欺負小動物,大家都不愿意和野狼做好朋友,野狼怎樣做,你們才會和野狼做好朋友呢?

有的幼兒說:野狼不再欺負小動物,我就和野狼做好朋友。

有的幼兒說:野狼幫助鴨媽媽照顧小鴨,我就和野狼做好朋友。

有的幼兒說:野狼和小兔們一起玩,我就和野狼做好朋友。

……

在L教師的引導下,幼兒對童話故事《野狼與狐貍》進行創編。例如,野狼再也不欺負狐貍了,野狼和狐貍成了好朋友;野狼幫助鴨媽媽照顧小鴨;野狼和小兔們一起玩耍,一起比賽跑步等等。

最后L教師讓幼兒在課后做一件友善的事(以實際的友善行為,升華對友善的認知)。

2.效果分析

L教師向幼兒布置道德實踐任務一段時間后,幼兒分享了自己所做的友善事情。

有的幼兒說:弟弟摔倒了,我扶他起來。

有的幼兒說:我幫阿姨疊被子,阿姨表揚了我!

有的幼兒說:我幫奶奶掃地。

有的幼兒說:我把玩具讓給小朋友玩。

……

從幼兒的陳述中,可以看出幼兒開始出現正確的道德行為。

L教師收集了一些友善和不友善的行為讓幼兒判斷。例如:

行為一:A小朋友昨天玩耍時不小心撞到了B小朋友,A小朋友向B小朋友道了歉。

行為二:在一次活動中,A小朋友故意推到了B小朋友堆好的積木。

行為三:A小朋友主動幫助B小朋友撿起掉在地上的橡皮。

行為四:排隊打飯時,A小朋友推擠前面的B小朋友。

行為五:A小朋友把自己的蠟筆借給B小朋友用。

行為六:A小朋友和B小朋友輪流玩玩具。

……

該班幼兒都能從中判斷出哪些是友善的行為,哪些是不友善的行為。通過筆者后期的觀察,該班幼兒排隊吃早餐時搶位、插隊現象少了,活動期間幼兒的推、拉、撞的行為也少了,友善的行為開始出現,并從最初的要我做,到現在的我要做,說明了該班幼兒對友善有了較好的認知,形成了關于友善的道德判斷能力,相應的道德情感開始出現。

在“選、備、感、說、演、討、創、行”八步童話教學策略中,前一環節是后一環節的基礎,環環相扣,并通過“行”這一環節,把課堂童話教學延續到幼兒實際生活,一步步深入幼兒的內心世界,發展著幼兒的道德認知和道德判斷能力,并最終引發幼兒道德行為的產生,而道德行為的產生又再一次推動了幼兒的道德認知發展。筆者殷切希望,這八步童話教學策略能對幼兒教師的相關教學活動有所幫助。

[參 考 文 獻]

[1]董方奎,陳夫義.梁啟超論教育[M].??冢汉D铣霭嫔?,2007(7):291.

[2]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39-40.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