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文學論文 > > 吉林兒童文學的創建、恢復與發展
吉林兒童文學的創建、恢復與發展
>2023-04-11 09:00:00



吉林省位于我國東北地區中部,是多民族聚居省份,全省共有44個民族,除漢族外,世居民族有朝鮮族、滿族、蒙古族、回族和錫伯族。從封建社會開始,各民族人民的口頭文學不斷豐富、演變和發展,以神話、傳說、故事、童話、寓言、童謠等口頭流傳的形式滋養著少年兒童。 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兒童的發現”促成我國兒童文學的誕生,此后吉林省出現了幾篇兒童文學作品,兒童小說以反映兒童苦難生活為主,成就最高的是駱賓基,他的長篇兒童小說《幼年》,即其自傳體長篇小說《姜步畏家史》第一部。直至建國以后,吉林兒童文學才開始真正的發展起來?;仡櫧▏詠砑謨和膶W的發展歷程,大體呈現出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是1949———1966年的初創期;第二階段是1977———1989年的恢復期;第三階段是1990年至今的繁榮期。

一、1949———1966年吉林兒童文學初創期

中國兒童文學是在國家的動蕩起伏、 政策的導向與兒童觀的轉變中曲折發展的。建國初期,國家作了一系列鼓勵兒童文學發展的舉措, 共青團中央在1950年召開第一次全國少年兒童工作會議,郭沫若作了《為小朋友創作》的報告。1953年12月舉辦的第一次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評獎, 以此來鼓勵作者加入到兒童文學的創作中。1955年9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了《大量創作、出版、發行少年兒童讀物》等社論,給我國兒童文學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 為吉林兒童文學的第一次繁榮提供了必要的外因。
人才資源的豐富是吉林兒童文學迅速發展壯大的一個重要內因。由于國家對東北工業基地的重視,調入了大批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迅速而有效地推動了吉林各行業的發展,對吉林兒童文學也產生了很大推動作用。例如蔣錫金教授,他在東北師范大學開設了兒童文學課, 培養了全國第一批兒童文學研究生, 他的學生浦漫汀教授也在兒童文學學科建設和教材建設方面了卓越的成績。在兩位大師辛勤耕耘下,這里走出了很多兒童文學理論批評及創作人才,如高云鵬、朱自強、姜郁文、崔坪、郭大森、張少武等,他們對中國兒童文學尤其是東北地區兒童文學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批解放區的文藝骨干被調到東北電影制片廠(現長春電影制片廠)后,參與創作了很多優秀的電影。這里拍攝了中國第一部動畫片《甕中捉鱉》,為新中國的動畫片創作奠定了基礎;還有如鄂華等優秀的人才,他們自愿來到邊疆,懷著滿腔熱情為吉林貢獻力量。
作家們飽含著對新中國成立的喜悅和建設祖國的熱情投入到兒童文學的創作中來, 作品多以革命歷史題材和兒童現實生活題材為主。 革命歷史題材的作品反映了抗日解放戰爭時期發生在東北地區的戰斗故事,生動、細致地刻畫出了很多小英雄的形象。 孟左恭的短篇小說《草原的兒子》、王汪的《漁家女》(1962年),劉鳳儀的《草原兒童團》(1962年)等。反映兒童現實生活題材的作品主要有孫景琦的《小小牛司令》(1956年)和《桃花水下來的時候》(1956年)張少武的短篇小說《逮鳥》(1957年)和《摸魚》(1962年),以生動形象和富于地方色彩的語言描寫了東北農村兒童的快樂生活。 鄂華的《向往》講述了城市長大的孩子對30年如一日堅守崗位的鐵路老工人的尊敬。
兒童長篇小說 《水晶洞》(1963年) 故事從解放戰爭勝利前開始,以重慶雁姑山地區殘酷而復雜的敵我矛盾為背景,以尋找水晶洞為線索,講述了一名十二歲小英雄許華的成長經歷。還有梁若冰《海秋和他的新朋友》、崔平《草原上響起了槍聲》,張家愚《復學》,呂治范《采蘑菇》、陶德臻《小先生》、丁仁堂《小鐵蛋》等都從不同側面反映了東北地區少年兒童的生活。鄂華創作了世界著名科學家故事集《盜火者的足跡》(1962年),作品除了有精彩的故事情節和科學知識外, 還融入了人們對科學和真理的向往與執著追求。
兒童詩歌的創作多以兒童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歷史故事為創作題材,贊美新中國,激發兒童建設家園的美好愿望的詩歌居多。 丁耶在發表了《去串闊親戚》(1952年);中申發表了《四個小專家》(1953年),出版了兒童詩集《燈花》(1956年)、《城外的白楊》(1957年)等。 最為著名的是胡昭的敘事詩《雁哨》,詩中描寫了一群向北遷徙的大雁夜晚露宿時中了獵人的奸計,致使三只大雁喪生的故事。 該詩收錄在他的童話詩集《雁哨》(1956年),同年還出版了兒童敘事詩集《響鈴公主》。童話方面這一時期主要有李光月的童話集:《長耳朵的故事》和《三個好朋友》。 鄂華也創作過科學童話《湖上的追逐》(1959年)。
這一階段的兒童文學作品正如蔣錫金所說:“在吉林兒童文學作品敘事話語的背后經常散發出一種獨特的地方文化氣息,這種氣息彌散和蘊藉在作品的每個細節之中,蘊含了十分豐富的民族文化信息和內涵, 這種文化氣息使我們在精神上與吉林地域文化相碰撞和對話, 使我們真正尋找到了吉林兒童文學的文化之根和吉林地域文化對吉林兒童文學創作的意義?!比欢?,我們不能回避在全國強調少年兒童是“共產主義的接班人”、“祖國的希望”的語境下,作家們以教育下一代為己任,出現了過分重視兒童文學的工具性、政治性而忽視文學審美取向的傾向,使兒童文學成為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培養集體主義觀念的又一陣地, 吉林兒童文學創作也存在這樣的局限。1966-1976年的10年“文革”是兒童文學的荒漠期。 吉林兒童文學作品寥寥無幾,依然從事兒童文學創作的人很少,也沒有產生一定影響的作品。

二、1977-1989年吉林兒童文學恢復期

1977年,兒童刊物《紅小兵》改刊為《吉林兒童》,成為吉林兒童文學的主要陣地。1978年10月,國家出版局、教育部、文化部、全國文聯、全國科協等中央部門在江西聯合召開了全國少年兒童讀物出版工作會議。 此后吉林省召開了首次兒童讀物出版工作座談會,相關部門開始加強對兒童文學創作的扶植。
省內報紙《吉林日報》《長春日報》《江城日報》,文學期刊《長春》《春風》《東遼河》《綠野》《長白山》 均開辟過專欄發表兒童文學作品。 1980年“六一”前夕,舉辦了吉林省1954-1979年兒童文學評獎,吉林人民出版出版了《1949-1979年吉林兒童文學作品選》,同年成立了吉林省兒童文學研究會。 長春于1984年成立我國第一家出版婦女兒童讀物的專業出版社,1986年出版了 《吉林兒童文學近作選》(收錄了1980年-1982年吉林省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 在如此良好的氛圍中吉林兒童文學漸入佳境。
從作家構成來看以文革前已經取得一定成績的作家為主,如丁耶、鄂華、胡昭、中申、尤異、張少武、郭大森等,體裁多為小說和童話。他們的創作比十七年更加貼近兒童生活,描寫更加生動、 細膩。 如有尤異的長篇小說 《周嵐和她的學生》(1983年),劉鳳儀著的長篇小說《魔窟》(1985年),萬捷的《深深的峽谷》(1983年),張少武的中篇小說《九月的槍聲》(1989年),此外還有辛路的《尤努斯偷西瓜》,胡昭的《魚》;胡昭的敘事詩《瘸狼》;中申的詩集《雪花·海風·篝火》;姚業涌的詩集《彩色的春鳥》、《黎明的星》、《風從四方來》、《校園朗誦詩》等。 此外兒童詩方面還有一位很重要的作家———薛衛民, 他1984年出版了第一部兒童詩集《含笑的花蕾》。
這一時期童話、科幻小說、散文、寓言數量較十七年明顯增多。 主要童話集有郭大森的《天鵝的女兒》(1981年)、《藍燈》(1985年)。 尤異的科幻小說在全國也產生影響 ,創作了 《神秘的信號》(1979年)、《未來暢想曲》(1981年)、《大洋里飄來的秘密》(1981年)、《在阿拉法星上》(1984年) 等; 散文集有吳菲的《有趣的星期天》(1979年)、《密林里的趣聞》(1982年), 文牧的《綠色的邊境》(1981年),陳日朋的《天池夢幻》(1985年)等。 寓言有吳廣孝的寓言集 《驕傲的紅玫瑰》(1980年)、《貓法官》(1983年 )、《吳廣孝寓言選》、《鵝女皇》(1985年 ),陸 景林的 《披著虎皮的狼》、《烏鴉和狐貍新傳》(1984年)等。
文革以后,經過多年的探索與爭論,人們對于兒童、兒童文學有了更加清晰和準確的認識。 很多作家開始嘗試著放棄從前公式化、概念化、教育式的語言和單一的、模式化的人物形象,作家們開始真正地蹲下來,甚至主張變成兒童來體會兒童的內心感受、行為方式和情感表達,并用兒童感興趣的表達方式來進行藝術的再造, 體現了對孩子內心的探尋和藝術審美的回歸。 吉林兒童文學在保留以往濃郁的地域特點和鄉土氣息的同時,更加注重兒童內心感受,體現了對兒童的關懷。

三、1990-至今吉林兒童文學發展期

進入90年代,特別是1992以后,我國由計劃經濟轉變成市場經濟,大批的外國通俗文學、卡通片、漫畫充斥國內市場,國內兒童文學一度低迷。1994年底,共和國第三代領導人江澤民主席作出了繁榮長篇小說、兒童文學、影視文學“三大件”的重要指示,之后又作了“創作出我們自己的、為少年兒童所喜聞樂見的、富有藝術魅力的兒童文藝作品”的重要講話,為兒童文學的繁榮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就吉林兒童文學而言, 經過前十七年和新時期十年的積累,從90年代開始迎來了創作的高峰。一直活躍在兒童文學舞臺上的老作家依然筆耕不輟,創作技法上更加成熟和完善,同時,一批青年作家成長起來,對兒童、兒童文學有了多元化、深層次的關注,為吉林省兒童文學吹來陣陣春風。這一時期地域題材依然唱主角,作品中融入了自然地理特點、地域兒童生活和民間傳說。
小說的創作豐富。老作家丁耶創作了自傳體長篇小說《少年的磨難》。謝華良的作品如《麥子麥子》《我很純樸》等都是展現當代城鄉兒童的生存狀態與內心世界的精品之作。 這些作品刊登在《兒童文學》《少年文藝》等全國重點兒童文學雜志,收錄在小說集《下雪了,天晴了》(2009年)中。 金葉的“都市少年三部曲”(1995年)《太陽橋》、《月亮船》、《星星河》 探討了當前教育所面臨的一些難題以及兒童成長過程中所面對的種種困惑,同時值得一提的是,作品貫穿著音樂的美和對藝術的向往。 作品被中央電視臺拍攝成五十二集兒童電視劇 《小憨日記》在中央電視臺“大風車”欄目中播出。 于德北擅長微型小說,其中微型小說集《美麗的夢》宇黎創作了長篇童話小說《神圣的火花》(2002年)《通往月亮國的路》(2006年), 故事發生在跨越時空、國界、語言、種族和物種的宏大、浩渺而神奇的宇宙背景中,既充滿想像力又遵循傳統,使中西文化在童話領域完美的結合。于德北擅長微型小說,其中微型小說集《美麗的夢》獲2009年“冰心圖書獎”,此外還創作長篇少兒科幻小說《拯救海底城市》《木偶劇場》《超級游樂營》《穿越時空的陰謀》;中篇少兒小說《失蹤的媽媽》《夏令營奇案》《密林失蹤者》等;長篇童話 《綠色和平城堡》《吹牛大王歷險記》《撒謊大王歷險記》。張永軍的作品《少年特種兵》則以驚險場面、離奇故事和幽默語言,給孩子們講述團結、責任、永不放棄的主題。
總結:吉林省兒童文學發展脈絡,我們可以看到不論是生長在這方土地還是曾在這里生活工作過的作家, 他們都深深熱愛著這片土地, 細致入微的書寫著東北的風土人情和精神風貌,展現兒童生活的真實狀態,發掘東北得天獨厚的地理、自然、文化資源,宣揚著一種質樸、純粹、剛毅的情懷,豐富了全國的兒童文學書寫。

參考文獻:
[1]蔣錫金.吉林兒童文學的文化內蘊[M].哈爾濱 :北方文藝出版社,1987:148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